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豫南稻区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于降水冬前比冬后变化大,常出现生育前期旱涝和中后期湿害。因此,建议在选用小麦品种时,一要注重早熟性,二要注意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三要有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烟台小麦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趋势产量方程,并分离出小麦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再用气候产量对应年份的气候因子建立气候产量的预报方程,最终预报2012年烟台冬小麦产量,并与当年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预报方程可行。  相似文献   

3.
张洪新 《山东气象》1997,17(3):42-43,41
为探讨德州市冬小麦产量的制约因素,统计分析了德州市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各气候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认为,80年代前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矛盾是水分不足;同时指出,浇好播前底墒水,拔节孕穗水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2~2003年度莱芜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珍 《山东气象》2004,24(1):22-23
分析了2002~2003年度莱芜市冬小麦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评价气象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指出播种期底墒不足、冬前积温偏少、墒情差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有关的改进措施,为实现小麦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旬邑源区1990~1994年5个冬小麦生育年度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得旬邑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冬前逐渐增大,开春后不断降低,麦收前有回升,小麦拔节到成熟土壤水分亏缺是制约本区小麦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2020年我国中北亚热带不同烤烟烟区180个国家级气象站气候因子数据,根据影响优质烟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差异性,探究烟叶生长发育的气象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气候因子的权重,依据气候相似原理,对湖北省两大烟区与周边烟区采用改进的欧氏距离作为相似度量指标,并与系统聚类结果进行相似性对比。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豫西、豫南、豫中、湘西、湘中烟区基本具备了生产优质烟叶的气候条件,除降水量外,其余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发育期的差值伸根期最大,旺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鄂西北和陕南烟区的气候因子最为接近,鄂西南和湘西、川东南烟区的气候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而为不同区域间借鉴生产经验、优化烤烟种植布局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的诸气候因子时,若仅直接统计分析各气象要素与产量的线性关系,则容易得出产量与降水和日照关系密切、而与温度条件相关不显著的结论。笔者根据金华小麦历年产量与温度条件经过处理后鉴定其关系,也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候光良  苏永清  倪建华 《气象》1979,5(12):19-20
桃源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境内有山区、丘陵和平原,目前,在丘陵和平原地区的耕作制度主要是三熟制:稻、稻、麦;稻、稻、油;稻、稻、豆;稻、稻、菜等。其中小麦应占多大比重,是当地农业布局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麦的生育条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鉴定。 县内小麦(品种:凡六、竹叶青、友谊等)自11月1日播种到5月20日成熟。该期间内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均是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见图1。对于喜长日照和温凉的冬小麦来说,上述光照是不充分的,温度显得稍高,前、后期的降水条件也是偏高的。这必然会影响到小麦的单产。本文用稍加修改的费希尔(Fisher)方法研究桃源县的光、热、水因子对小麦单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2—1983年是我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小麦生产的第二个年头,麦田施肥足作务普遍细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较82年小麦产量有所降低,原因是八二年冬前的高温及八三年小麦后期的低温,阴雨,少日照,对全区小麦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是昌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65—70万亩,占全县总粮田面积的55%左右。小麦产量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分析产量波动的原因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差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选择对产量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建立前期和后期产量预报方程,为昌邑县小麦生产提供确切的农业气象依据和进行产量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6-2006年秋冬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鸟鲁木齐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和越冬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冬前〉0℃积温增加,越冬期初日后推,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间负积温减少。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适当晚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向后推迟一候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福建冬种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惠  林添忠 《气象》1999,25(6):23-26
使用福建省31个县小麦产量资料及相应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气象产量与经膨胀处理后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影响福建冬种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3月份的降水量和上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析了冬种小麦生长期气候资源变化及关键气象因子的年代变化,得出近年气候变化不利于福建冬种小麦的生产。最后对福建冬种小麦种植区重新进行了划分,对福建冬种小麦生产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佩  田娜  赵会颖  高苹 《气象科学》2015,35(4):468-473
用1961—2010年江苏57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应用生态适宜度、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权重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良好。对1961—2010年冬小麦历年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冬小麦生育期内温度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日照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制约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山东省东平县冬小麦大幅减产。本文主要从气象角度,从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全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对照分析,找出减产原因,提出2002年冬小麦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及年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麦田水分平衡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冬小麦需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和底墒水储藏量3个分量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不同气候年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前一年夏季降水量对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有很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正常年零值线大体位于卢氏、嵩县、许昌、鄢陵、柘城至永城一线.在此线以北必须进行灌溉,其灌溉量愈向北愈大,从50-100 mm到 100-200 mm;零值线以南,不需要灌溉.丰水年零值线大约向北移动0.5~0.8个纬距,全省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明显减小,零值线以北灌溉量约为50-150 mm;歉水年零值线南移,与正常年相比,大约向南移动1.0~1.5个纬距,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明显增大,自零值线向北,灌溉量分别为50-100、100-200 和200 mm以上.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内外小麦生长模拟研究成果,借鉴荷兰学者的模拟思路,从作物生长的主要生理过程人手,综合考虑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修正了在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使得模式能够对CO2浓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经资料检验,在当前CO2浓度下,冬小麦总干重和穗干重的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其它器官干重及叶面积指数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运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试验了未来气候变暖和CO2倍增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冬小麦水分盈亏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浩  马晓群  王晓东 《气象》2015,41(7):899-906
利用安徽省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水分盈亏指数分析了安徽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关键期(孕穗至乳熟期)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关键期水分盈亏指数基本呈纬向分布,合肥以北水分亏缺明显,江淮南部及其以南地区水分供应基本充足,越往南水分盈余程度越大,总体来看缺水程度关键期大于全生育期;近40年冬小麦水分盈亏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波动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干旱主要发生在沿淮淮北地区,涝渍在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典型旱涝年平均减产率分别为4.2%和12.4%;造成冬小麦减产10%的中度旱灾风险北部大于南部,中度涝灾风险南部大于北部。南部涝渍风险和造成的产量损失明显大于北部的干旱,水分偏多的南部地区要尽量减少冬小麦的种植。  相似文献   

19.
晚播地膜冬麦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晚播膜下条播冬麦各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 ,并分析了晚播地膜冬麦高产节水的农业气候原因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复播棉花相配套的晚播地膜冬麦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