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利用高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加密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0年3月6日至11日云浮出现的一次特征显著的低温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此次过程具有影响时间长、平流降温明显、前后期高低空配置差异显著等特点;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本次过程500hPa、850hPa、地面各层天气形势的演变过程以及与实况的对应关系,探讨和总结本地春季低温阴雨天气预报经验以供参考。分析得,500hPa高度形势的配合对冷空气翻越南岭屏障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对冷空气爆发入粤有重要的警示作用;850hPa的温度锋区和地面南岭两侧的温差可反映冷空气的强度;气象要素突变对确定预报低温阴雨的发生结束有比较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对1971年至1995年共35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在玉林地区出现寒露风天气过程,应满足以下条件:门)地面图:在无台风影响时,桂林气压大于1020hPa;冷高压中心强度大于1040hPa;衡山站温度在8℃以下,并吹北风。在有台风影响时,桂林气压大于1015hPa;冷高压中心强度在1036~1038hPa之间。(2)在850hPa,8℃等温线在30°N以南,12℃等温线在25℃以南,即冷空气过南岭。(3)在500hPa,125°E以西,有568线南伸至40°N以南;副高脊线在20°N以南(如有台风作用,到高脊线可偏北些),北方冷空气可南下影响工林。根据以上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9年造成广东深秋一次急降温冷空气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2009年11月中旬广东入秋以来最强的一次冷空气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此次冷空气属于横槽转竖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使得冷空气在中高纬堆积,横槽转竖后引导下来的冷空气在南岭山脉受到阻挡。分析冷空气的垂直结构发现,本次冷空气较为浅薄,堆积发生在850hPa以下,弱冷空气经过长时间堆积形成较强冷空气,冷空气带来的阴雨天气使得降温以平流降温为主。  相似文献   

4.
气温变化对春播影响很大,作好春播期气温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气温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强冷空气入侵,因此,正确分析冷空气入侵是作好气温预报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及日本、欧洲均逐日发布850hPa温度场预告图,我们可以利用850hPa温度场数值预告图,分析冷空气的活动,并利用850hPa温度变化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作出地面气温降温预报。本文旨在通过对1995年春播期二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  相似文献   

5.
曹春燕  江崟 《广东气象》2007,29(1):25-26
详细分析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在2006年深圳2次强降温过程中的应用,提出如何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深圳市降温预报的思路.结果发现,欧洲数值预报对地面冷空气的强度和西风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欧洲中心数值预报850 hPa温度场是进行气温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当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反映深圳850 hPa温度场有明显降温时,要考虑深圳可能出现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在河套地区发生的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寒潮爆发前期,500hPa系统,蒙古西部的冷中心强度≥-32℃,且温度场滞后于高度场,为冷空气爆发南下提供了最基本条件;700hPa河套地区及上游≥16m.s-1的西北风急流基本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交角≥45°且10个纬距内有4条及以上等温线的密集区;850hPa河套地区有≥16℃的暖中心,高空槽前后的西北风速≥18 m.s-1,温度线与高度线的夹角>45°;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寒潮爆发的前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轴线接近南北向,且冷高压中心强度≥1040hPa,3h变压≥3hPa。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NECP逐日4次 1?x 1?网格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疆西部地区的一次翻山型大风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风是高压脊衰退,冷空气沿西北路径爆发产生的大风天气过程;喀什站与乌鲁木齐、塔什干指标站气压差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喀什站与乌鲁木齐站气压差由负转正达到 3hPa左右,与塔什干站气压差达到最大-26hPa左右,此时可作为出现全区性大风的参考时间节点,当喀什站与乌鲁木齐站气压差扩大到-15hPa左右,维持稳定,与塔什干气压差减小至-13hPa左右,可作为全区性大风结束的参考时间节点;同时大风出现及结束时间节点在地理上呈现阶梯性变化特征;高空急流、垂直速度圈、变压中心以及冷锋的位置变化相互制约影响;高空急流、垂直环流圈的共同作用是高空动量下传重要动力机制;低层南疆盆地的辐合、帕米尔高原的辐散加剧了南疆盆地上升减压和帕米尔高原中低层的下沉加压,是又一动力强迫机制;中低层300hPa-850hPa较深厚的强冷平流输送,盆地热低压发展是翻山大风形成的热力因子。  相似文献   

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及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9日河北省一次晚春回流降水相态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中南部地区相继受东西2股冷空气影响,前期东路冷空气从850 hPa以下入侵,之后西路冷空气随700 hPa高空槽东移加剧了中南部地区的降温,使大范围降水出现相态变化;地面温度对本次降水过程的雨雪相变指示性不大,但地面气压的变化早于地面温度,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00 hPa低空急流对中空暖层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当暖层消失,降水相态完全转为降雪,925 hPa上-2℃温度特征线与降雪区对应较好,通过温度的垂直结构来辨别相态更为可靠;雷达回波的0℃层亮带出现高度在4.7 km左右,其高度的快速降低与降水相态转变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9.
9615、0814号强台风路径、强度相似,西北偏西移进入广西沿海和南部,均对广西产生了较强风雨天气,影响严重.利用常规资料和EC、JP资料,对这两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环流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纬从中亚到东亚有高压脊或以纬向环流为主,西风槽偏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强大且呈带状分布或不断加强与西伸,地面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是两个热带气旋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的原因;而由于副高形态和演变的不同,地面冷空气影响不同而使冷高压与台风之间气压梯度不同使得各台风路径有些微的差异.分析还发现200hPa散度、850hPa涡度、850hPa南北风分布的不同对台风路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自记仪器因摩擦等原因,笔尖在作时间记号后,有时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当记号前后两处读数气压差≥0.3hPa时,称为跳跃式变化,在订正极值时,该时器差应按跳跃前后的读数分别计算。然而,在处理08时气压自记跳跃式变化这个问题上,我站长期以来,无论08时有无跳跃式变化,均按无跳跃式变化处理。据了解,另外有些站也有这种做法。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08时记号前后读数差值≥0.3hPa时,应该按跳跃式变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