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对不同的地区,程度会不一样,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经济结构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以安徽和江苏两省经济的差别与1991年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对两省的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宝荣 《气象》1992,18(7):65-65
1991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雨涝。为了讨论、交流和提高对这次特大暴雨成因的认识,总结中短期暴雨预报的经验,加强水文、气象业务合作,于1992年5月6—9日在安徽蚌埠市召开了“淮河、太湖流域1991年洪涝灾害水文气象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是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为使会议开得卓有成效,预先成立了会议组委会。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陈联寿任组长,水利部水调中心总工程师刘春蓁任副  相似文献   

3.
1991年5月29~31日,湖北省气象学会、武汉中心气象台在武汉联合举办了"1991年华中地区汛期预报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天气司、湖北省科协、武汉市水利局、长委会水文局、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及湖北省省地两级气象台和部分县气象站的高、中级预报专家和科技工作者46人.会议还特邀了老农参加.湖北省气象局副局  相似文献   

4.
李旭  袁重光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7,21(3):266-272
本文叙述了用多种方案对1991年夏主要发生在我国江苏、安徽两省的持续性多雨气候进行的跨季度预测试验研究的情况。试验用完全的海气耦合方案、大气模式并保持初始SSTA方案、考虑皮纳图博火山作用、模式系统误差订正以及它们的组合等进行,得到了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1991年3月26日浙江中北部,先后有12个市县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最大风力达24m/s。这次强对流天气主要从安徽进入我省,从图1可见开化首先出现雷雨大风天气,然后沿富春江流域向东北方向移动,途经淳安、桐庐等地,而后与天目山区向东移动的强对流回波在杭州西部汇合并发展,促使临安、德清、湖州、杭州、富阳、浦江和金华等地,基本上同时出  相似文献   

6.
1991年汛期我国旱涝的分布(江淮多雨、华北及江南少雨)与近五百年旱涝等级图 EOF展开的第三特征向量一致。通过对旱涝第三特征向量时间系数(1991年旱涝型指数)的分析,发现1991年旱涝型指数具有37年左右的布吕克纳周期,且与南方涛动指数的36.7年周期有关。还发现1991年旱涝型指数与全球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41(P>0.001),与北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相关分布则相似于厄尔尼诺时期海面温度距平场的分布,即在赤道东太平洋为正相关,在西风漂流区为负相关。因此1991年的旱涝分布,可能与旱涝型自身长期变化所处的阶段、全球气候的增暖、特别是与1991年处于 ENSO 事件的增强位相等气候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
1991年异常梅雨和连续暴雨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曾奎 《气象》1992,18(8):27-32
1991年太湖及里下河地区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为总结天气预报经验,从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等方面对1991年江淮地区异常梅雨进行了分析,并与1954年大水年作了对比。初步得出梅期集中降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1年北太平洋的海温资料,寻找造成1991年初夏江淮地区洪涝的可能因素。为此计算了1991年1—6月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发现1991年初夏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温距平呈现明显的西正东负分布,这有利于北太平洋中低纬纬向垂直环流加强,从而使得江淮入梅早、梅雨量大。另外,还计算了1980—1991年近十二年西太平洋的海温距平场,发现西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直接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1991年初夏副高位置比常年偏西偏北,有利于东南季风和跨赤道气流的爬坡运动,使江淮地区降水量增大。1991年初夏赤道东太平洋一直为正海温距平。该海域高温增强了中低纬纬向垂直环流并通过哈得来环流影响中纬度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9.
1991年广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本文根据1991年广西干旱特征,对各季的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季节的主要影响系统异常地少和弱是造成春、夏、秋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91 年江淮梅雨期OLR场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美国NOAA卫星1991年(及1980和1985年)雨季候平均OLR资料及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1991年江淮洪涝梅雨的OLR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1991梅雨期的OLR及其距平场以及季内变化(ISV)的经、纬向传播特征;揭示了ITCZ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与梅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OLR的异常与梅雨的关系;指出西太平洋ITCZ的提前出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OLR的正距平(积雪少)是1991年洪涝梅雨提前发生的先兆。最后分析了1991年梅雨活跃期与中断期的OLR分布特征,并与印度季风雨相比较,发现两者开始日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最近公布了使用“引文法”鉴定的100种“1990—1991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高原气象》首次入选,名列第56位。这一结果是对1990、1991年中国出版的2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暴雨的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常规的气象水文资料和常规分析方法,对2003年、1991年和1954年3a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发现:(1)2003年淮河流域的降水比常年明显偏多,比1991年多,但比1954年少,是自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2个多雨年份;1954年洪水最大,2003年次之,1991年最弱。但3a的共同特点是洪峰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严重;3a的不同之处是降水集中时段和强度各不相同,洪水的早晚也不同,1991年最早,2003年和1954年较迟。(2)环流形势的共同特点是:副高脊线相对常年位置均偏南,亚洲西风带阻塞高压活动十分频繁,120°E以东越赤道气流较常年偏弱、赤道西风明显偏弱,这样就造成赤道辐合带不活跃,低空急流都较常年偏强。环流不同之处:1991、1954年东阻活动最昌盛,而2003年以中阻塞形势为主;1991年副高与2003年相似,但强度和范围不及2003年,1954年是3a之中副高脊线最偏南、副高范围最小、强度最弱的1a;由于高、低空配置、副高位置的不同,低空急流的强度并非与越赤道气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对气象要素异常规定的标准计算,分析得出1991年江苏省江淮地区的洪涝是本世纪以来影响我省范围最广、雨量最大的异常洪涝年。同时与历史上异常大旱年(1978年)和异常大涝年(1954年、1980年)环流对比分析,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初步得出1991年异常洪涝成因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91 年6月江淮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GMS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GMS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并利用由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NOAA卫星的TOVS水汽反演资料,结合低层的θse和急流分析,给出了1991年6月江淮暴雨的水汽输送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资料年限与冬季的划分统计资料年限:1957年——1991年2月,共三十五年。冬季的划分:上年12月至本年2月,为冬季。气温为月平均气温,其多年平均值年代为1957—1991年。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宝鸡市31年(1961~1991年)降水量、年均气温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未来年降水量(5年)、年均气温(5年)趋势进行了预测,还用1988~1991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小麦、油菜及其它粮食作物的预测,以及制定农业规划和汛期的防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度(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广西气候总的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偏少,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事件交替出现。属气候偏差年份。  相似文献   

19.
冯定原 《气象》1992,18(8):37-40
从异常天气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1991年江淮暴雨洪涝的致灾因素;从水量平衡出发,探讨了洪涝成灾规律,并分析了1991年洪涝灾害实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1991年气候概况,评价了本年气候对农业、工业等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