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拉尼娜现象与本地气候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拉尼娜现象对深圳市热带气旋出现个数、降水分布和气温高低等有明显的关系,但是对热带气旋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2007年秋季热带气旋异常偏多的情况,从拉尼娜现象、南方涛动特征指数(SOI)、夏季风和海温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秋季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发现在拉尼娜现象开始年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偏多,在拉尼娜延续年生成个数偏少的规律,以及8—11月SOI偏高、海温偏高或秋季夏季风偏强均有利于秋季热带气旋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1999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是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广东省较频繁的一年,先后共有6个热带气旋登陆,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接连受到热带气旋的吹袭,对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有以下特点。1 热带气旋总个数偏少 1999年由国家气象中心进行编号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共有17个(表1),比50年(1949~1998年)平均(28个)明显偏少。这是连续第5个热带气旋偏少年份(1995~1998年分别为23、25、26、13和17个)。2 初台登陆早 由于受拉尼娜现象等影响,19…  相似文献   

4.
根据西北太平洋56年(1949—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不同级别的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主要的变化特征是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不同等级的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但就变化趋势而言随时间减少,均无明显因全球增暖导致的热带气旋增加的现象。对不同海区分别讨论SST对热带气旋的影响,从存在的超前滞后相关发现赤道东太平洋SST负异常会引起更多的热带气旋频数,而且强度越大的热带气旋受到海温的影响越早;更多的热带气旋频数又会引起西北太平洋的SST负异常,热带气旋强度越大产生负异常的周期越短;北太平洋中部的SST与热带气旋的频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体现了热带气旋强涡旋风场导致局地海洋上层混合作用和太平洋海气耦合经向模态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1949—2007年共59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进行分析,合并归纳得到热带气旋主要的三种路径,分别为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研究发现三种路径主要是8年以下的年际变化。西行路径的热带气旋与海温的关系不明显,西北路径的热带气旋和转向路径热带气旋与局地海温的变化有相反的相关关系。当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洋暖的时候有利于西北路径热带气旋发生,局地海温冷时热带气旋多转向,且局地海温在热带气旋发生前半年左右就开始有持续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存在于海洋表层,整个温跃层以上次表层海温的热状态对热带气旋路径均有显著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对其上空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热带气旋路径。通过研究还发现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对海洋的降温作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8,自引:10,他引:68  
端义宏  余晖  伍荣生 《气象学报》2005,63(5):636-645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文中总结近年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和最大可能强度的研究;(2)行星涡度梯度、环境均匀流、环境流场垂直切变以及热带气旋外流与环境流的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物理机制;(3)热带气旋结构与强度的变化关系,着重总结环境流场导致的非对称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以及对涡旋倾斜发展理论验证,分析了涡旋Rossby波的最新研究;(4)海洋热状况变化以及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分析指出,今后进一步开展用现代化卫星探测资料研究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外,还应加强热带气旋外流与环境流场的相互作用,海-气交界面的参数化问题,热带气旋结构变化与TC强度变化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物理本质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认识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物理机制,提高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与热带季风的某些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恒强 《气象》2002,28(9):27-32
利用常规的热带气旋气候资料和最近(1998)实施的南海季风试验研究成果资料,统计分析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活动与热带季风爆发迟早,强弱等变异的关系,揭示了一些统计特征,并探讨其中的某些规律,初步分析了热带季风对热带气旋的作用,指出热带季风气流进入热带气旋环流对热带气旋的发展有正贡献。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2~1997年的历史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于玉斌  彭思越  赵大军 《气象》2024,50(2):133-143
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一直是热带气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干冷空气活动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快速增强和快速减弱过程。文章对国内外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干冷空气的强度、侵入位置,以及高空冷性天气系统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干冷空气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太平洋经向模(Pacific Meridional Mode,PMM)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ropical Cyclones Number,TCN)变化的关系。PMM是太平洋热带海气耦合系统内在固有变化的动力模态,它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在年际变化上存在较强的相关(1960—2003年期间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63)。分析表明这种关系的产生是由于与PMM有关的许多气候条件都对热带气旋的活动产生影响。而PMM和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热带气旋与大尺度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讨论,为构建此问题的非单纯热力或动力框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ENSO事件对川西高原区的气候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1-2010年川西高原区7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以及60 a间发生的厄尔尼诺(El Ni?o)/拉尼娜(La Ni?a)事件,分析降水量、气温与El Ni?o /La Ni?a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El Ni?o/La Ni?a事件对川西高原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51年以来川西高原区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El Ni?o/La Ni?a 事件的发生对川西高原区年平均降水量有影响,El Ni?o事件影响下的年平均降水量减少,La Ni?a事件影响下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El Ni?o年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39.14 mm,拉尼娜年降水量高于正常年降水量22.56 mm。1951年以来川西高原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微弱的波动上升趋势,川西高原区年平均气温与ENSO事件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温异常事件包括厄尔尼诺 (EL- Nino)和拉尼娜 (L a- Nina)现象。通过对赤道东中太平洋特定区域海温指数的统计分析 ,确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出现的诊断指标 ,分析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出现周期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G INFLUENCE OF ENSO ON EAST-ASIAN MONSO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y prescrib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over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January—March,the lag influence of ENSO(El Nino and La Nina)on monsoon over East Asiahas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due to the excitation of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oscillation by the SSTA,ENSO has significant lag influence on the monsoon over East Asia.During the summer after E1 Nino,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western Pacific is intensified andshows the northward and westward displacement,meanwhile,the rainfall over East China isbelow normal,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during the winter after E1 Nino,both the Asian troughand the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are strengthened.During the summer after La Nina,theanomalous subtropical high prevails over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Changjiang)River,therainfall between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s is below normal:during the winter after La Nina,both the Asian trough and the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are weaker.Compared with LaNina,the effect of El Nino is stronger,but it is not always opposite to the one of La Nina.  相似文献   

14.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 warm(cold)ENSO event in winter is mostly followed by a late(early)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summer monsoon(SCSSM)in spring.Our results show this positive relationship,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ir phase correlation,has been broken under recent rapid global warming since 2011,due to the disturbance of cold tongue(CT)La Ni?a events.Different from its canonical counterpart,a CT La Ni?a event is characterized by surface meridional wind divergences in the central-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which can delay the SCSSM onset by enhanced convections in the warming Indian Ocean and the western subtropical Pacific.Owing to the increased Indian?western Pacific warming and the prevalent CT La Ni?a events,empirical seasonal forecasting of SCSSM onset based on ENSO may be challeng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总被引:42,自引:12,他引:42  
用统计相关和典型年合成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关系,指出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减少,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增加,而且台风活动与厄尔尼诺、反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和终止时间、强度、台风生成区域有关。利用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频数的统计特征,及台风频数与海温等要素的时滞相关关系,为台风频数的预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还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高度场和海温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海气耦合作用将造成不利于台风发展的环流条件,因此台风偏少,反厄尔尼诺年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东  李修仓  任福民  徐良炎  袁媛  龚志强 《气象》2012,38(4):480-489
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十个暖年,是近60年来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年份中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4月,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9月又一次拉尼娜事件生成。年初,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地区。西欧和中国东部出现严重春旱。夏季,非洲东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而东南亚、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严重。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南亚南部、东亚中西部、北美东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东亚、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美国东北部和西部等地。而南美中东部、东南亚及中国东南部、日本、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等地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2010/2011年拉尼娜事件和台风活动是导致东南亚洪涝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巴基斯坦洪涝主要与印度洋正位相偶极型海温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NCEP/NCAR提供的1958-2008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冬季我国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高指数特征与E1Nino/LaNina年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以及50a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同性以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揭示了2007/2008年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环流变异特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如LaNina事件冬季(尤其是中等强度LaNina事件年份的冬季),副高通常比一般年份副高的平均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18.
陈隆勋  赵平 《气象科学》2000,21(3):249-259
目前有关El Nino(La Nina)形成机制的讨论,大多是强调海气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地气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异常气流对于El Nino/La Nina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海气和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应该是耦合的,不应该加以分离。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我们得到的有关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海气陆相互作用过程的准四年振荡过程,用来解释El Nina形成机制和亚洲大陆气候年际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NCEP/NCAR提供的1958—2008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冬季我国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高指数特征与El Nino/La Nina年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以及50a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同性以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揭示了2007/2008年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环流变异特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如La Nina事件冬季(尤其是中等强度La Nina事件年份的冬季),副高通常比一般年份副高的平均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