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青藏高原81个气象台站近30a来年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气候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42.8%,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影响显;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未发生突变现象;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高原中部区、西藏北部区、青海东部区、柴达木盆地区、高原东北区、中北部边缘区、高原西北区、西藏南部区、东南区共9个区.其分区丰要受地形和高原低涡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气候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的80个气象台站近34a来年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气候趋势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44.9%,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于1982年和1995年发生了2次突变,并经历了减少、增多和再次减少的3个变化阶段;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类型均可分为高原中东区、高原南部区、高原北部区、高原腹地区和西藏西南区共5个区,其分区主要受地形和低涡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94-102
本文利用高原23个测站探空资料,经客观分析求得的1983-1992年夏半年逐月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积分值,讨论了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对北半球大气环流以及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月距平均资料显示,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在ENSO年一般有所加强,与此相应,500hPa高度场从高原到淮河流域为一低值区,蒙古一带为高压区,100hPa高度场高原上空为高压区,我国东北,朝鲜和日本一带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4.
ERA-Interim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温度综合反映了大气和地表植被、土壤等局地因素相互作用的能量交换状况,是许多冻土分布模型和寒区陆面过程模式的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分布和活动层厚度估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检验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综合比较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高原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3个综合观测场的观测地表温度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偏差、均方差、相关系数、解释方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结果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再现高原多年冻土区3个综合观测场地表温度的基本特征,并能较好地描述高原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但ERA-Interim再分析年平均地表温度比观测值偏低,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站依次偏低1.7,1.0和0.9℃;地表温度的再分析值和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和解释方差都较高,均方差也相近。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对观测站点相对稀少且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高原多年冻土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地表温度的有效代用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1998,17(3):250-257
用给出了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长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节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温,“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6.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地表温度,比较和分析了ERA-Interim、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基本特征,并较好地描述了高原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但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比观测地表温度明显偏低,且对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估计不足.比较而言,ERA-1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最好,与观测地表温度的相关最显著,且能较好地反映高原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强度,可作为研究高原地表温度年际变化的代用资料;而NCEP/NCAR和NCEP/DOE 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不佳,其适用时段和适用区域需要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8.
国华北地区汛期降水变化趋势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根据华北地区18个代表站1951-1999年月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并从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出发,运用基于均生函数的生主成分建模方案对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1951-1999年的49a间,华北I区汛期降水量减少了近64mm,而华北Ⅱ区则减少了119mm,华北I区汛期降水从偏多(少)到偏少(多)的转换期约为17a,而华北Ⅱ区约为20a。预测结果指出:1999-2008年的10a间,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1951-1999年的49a间,华北I区汛期降水量减少了64mm,而华北Ⅱ区则减少了119mm;华北Ⅰ区汛期降水从偏多(少)到偏少(多)的转换期约为17a,而华北Ⅱ区约20a。预测结果指出:1999-2008年的10a间,华北地区汛期降水基本处于其多年平均状态,即不会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  相似文献   

9.
1959—2009年甘肃极端温度时空变化及其与AO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9-2009年甘肃省24个台站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年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研究了甘肃省51 a来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空间插值法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并运用Pearson系数分析了极端温度与北极涛动(AO)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51 a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时间变化特征总体呈增加趋势,陇东及陇南地区增温显著;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显著增加的地区则为甘肃中部及西南部地区.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大值区地域集中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小值区在祁连山区及甘南高原;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大值区集中在陇东及陇南地区,小值区则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区.甘肃地区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与AO的相关关系要比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归估计值将近50a各台站的现有月平均气温记录进行补齐、延长,得到重建的高原台站完整连续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并对回归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实验。重建的青藏高原地面气温资料能够真实地反应高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06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遥感观测的植被叶面积指数月平均资料以及相应时段的月平均气温、降水的观测资料对贵州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2000~2006年植被分布受水热条件控制表现出对气候因子不同的响应关系,其中对降水的响应关系比气温明显,特别是冬季和春季,而植被在夏季和秋季的分布主要受气温的制约,与降水的关系并不明显.从季节和年际尺度的时间变化角度而言,植被对气温的响应比对降水明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73(分别通过99.9%和9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北极涛动(AO)指数序列及中国160个台站月温度资料,分析1951-2007年中国冬季气温与AO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51-2007年AO与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指数(IWT)与北极涛动指数(IAO)均逐渐增强,并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存在准18 a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偏相关系数来看,在年际尺度上,西伯利亚高压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而AO与冬季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AO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较显著,比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大。东亚大槽偏弱时,中国冬季气温偏高,AO指数也偏高,反之则相反。在年际尺度上,东亚大槽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而AO与冬季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AO和东亚大槽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four tree-ring chronologies which was analyscd with appropriate collection and accurate dating in the middle Tibetan Plateau,an essential procedure on reconstruction of past climate has been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First,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each dendrochronology has been built and used to estimate how ring-width growth responds to variations in monthly climatic change.Second,the climate factors which could be produced with different tree-ring series have been selected.Then,the transfer function equation,including a new set of orthogonal variables,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local past temperature or precipitation.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prior growth has been consider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factor and tree-ring chronology,Besides,some different periods for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have been divided.And some statistics and other kinds of proxy data have been adopted as test approaches.As a result,the varia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st 600 years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ast 340 years were re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same types of tree-ring series in the middle Tibet.  相似文献   

14.
青岛百年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青岛百年月平均气温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岛气温的变化特征。从全球变暖、大气环流、ENSO事件、青岛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这些要素对青岛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的气温变化趋势与我国华北地区基本一致,但青岛在20世纪初期的寒冷期要比华北地区长10 a左右,青岛的百年升温幅度高于全国和我国北方省份,春季气温升幅与全国相比偏大;西伯利亚高压与青岛冬季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青岛夏季气温的相关性除8月外均不显著,北极涛动指数与青岛1—3月气温相关较为显著;ENSO事件与青岛年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Recent variations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can be inferred from boreho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Generalized inversion is used to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d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method is evaluated.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synthetic data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version to recover the gross features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history even when the data are affected by noise and errors. The tes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the long term changes in groun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the resolution decreases with time, in particular if noise and errors must be filtered. Temperature logs, obtained in eastern Canada, and not suspected of being affected by non-climatic factors, have been inverted. The analysis confirms that eastern Canada has experienced warming by 1 to 2°C over the past 100–200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and ground temperatures has been examined. In eastern Canada ground temperature follows air temperature closely in summer but stays well above air temperature in winter.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snow on the ground correlates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nual mean ground and air temperature.Contribution to Clima Locarno — Past and Present Climate Dynamics; Conference September 1990, Swiss Academy of Sciences — National Climate-Program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一元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1960—2009年汉中市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以0.14℃/10 a的速率升高,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其Hurst值为0.94,表明未来气温的变化与过去50 a有较强的持续性,仍将呈现上升趋势。汉中市年降水量以-28.45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呈波动变化,突变不显著,其Hurst值为0.75,说明汉中市降水量减少的趋势还将继续;日照时数在过去50 a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56.42 h/10 a,并在1979—1980年发生突变,其Hurst值为0.91,说明汉中市未来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仍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7.
北半球500百帕环极气流的气候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北半球500百帕图上552位势什米等高线所包围面积的大小,计算了1951—1980年历年逐月环极气流指数。通过对近30年来环极气流指数的分析,发现环极气流不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还有2—4个月、5年、19—20年的周期性振动。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五十年代环极气流收缩,六十年代环极气流扩张,七十年代以来则一直在平均值附近振动。环极气流指数与我国的气温和降水均有密切关系。当环极气流扩张(收缩)时,我国气温偏低(偏高);降水在冬春和初夏季节偏少(偏多),在盛夏和秋季偏多(偏少)。这些结果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过去30年气候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60-2009年汉中市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一元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1960-2009年汉中市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以0.14℃/10 a的速率升高,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其Hurst值为0.94,表明未来气温的变化与过去50 a有较强的持续性,仍将呈现上...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南岛1981-201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划分出年内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等级;结合2006-2010年的旅游客流量统计数据,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在此基础上,用虚拟因子表示非气候气候因素的影响,采用OLS方法分别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客流量全年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国内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弹性系数为1.5%;海外旅游客流量除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外,节假日赛事活动等非气候因素对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1%.  相似文献   

20.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AOI)、NCEP/NCAR40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SLP)、850、500、200h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有着显著相关,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其间相对正常,而冬季北极涛运指数亦存在类似的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低数年,华北地区为暖(冷)冬年。其原因在于,北极涛动在于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EU遥相关型的异常,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弱)涛运年大气环流具有弱(强)东亚冬季风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减弱(增强),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增强),高空东亚大槽减弱(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