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地把秋季晚稻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20°C,且持续2天以上的低温,称为“秋尾寒”。由于我地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上,“秋尾寒”来得早的年份,常造成晚稻严重减产。为此,上级要求我们气象哨在晚稻播种前就要作出“秋尾寒”出现时间的预报,以便搭配好晚稻品种,计算好抽穗扬花期,使之避过寒害,夺取晚稻丰收。 根据1965—1974年10年的资料,我地“秋尾寒”最早出现在9月12日,最晚出现在10月14日。而且lO年来9月21—29日这段时间内,均未出现过“秋尾寒”。  相似文献   

2.
对 2 0 0 0年广西晚稻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 ,得出 :2 0 0 0年广西晚稻播种至移栽期气象条件属正常偏好 ,全区大部分晚稻能正常播种育秧和移栽 ,栽后光热充足 ,有灌溉条件的晚稻普遍分蘖快 ,长势好 ,有效穗多。但是晚稻生长中、后期广西先后出现较严重的干旱和寒露风灾害性天气 ,对晚稻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3.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如能了解掌握好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情况,对部署晚稻生产有所帮助。为此,我们对全区台站1958~1980年的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兹介绍于下。 一、标准 根据我区晚稻的常规品种,群众实践经  相似文献   

4.
灰色系统模型在寒露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娄秀荣  杨成钢 《气象》1990,16(7):52-54
寒露风是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生育期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每年9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抽穗开花的关键时期,常常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低温过程,出现寒露风,使双季晚稻开花结实受到影响,导致减产。因此,准确地预测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对调整双季晚稻品种和播种期,避开冷害,争取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寒露风的预测,已有很多的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7年江西省23个代表站逐日气温资料和1984—2017年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晚稻发育期资料,根据晚稻不同发育阶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晚稻寒露风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简称“赣”)轻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最高,赣北地区约3 a一遇,赣中地区约10 a三遇,赣南地区约5 a一遇,且由东南向西北呈增多趋势。中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较低,赣北、赣中约10 a一遇,赣南约20 a一遇;重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极低,赣中、赣北分别为0.4%和1.2%;中、重度寒露风由南向北呈逐渐增多趋势。轻度寒露风在晚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阶段出现的频率为34.1%,灌浆阶段为26.9%;中度寒露风在晚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阶段出现的频率为7.5%,灌浆阶段为8.0%;重度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各发育阶段出现的频率均不到2%。  相似文献   

7.
湖南晚稻干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作物水分供需出发,构建湖南省晚稻干旱指数模型,通过典型年份干旱指数与相应的旱情资料对比分析,确定了湖南晚稻干旱等级指标,并利用该模型分析湖南不同区域在晚稻各个生育阶段的干旱情况。就生长阶段而言,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成熟期可能出现极旱几率明显高于生长初期,一般在40%以上;从地区分布看,湘中、湘北重旱出现几率明显高于湘西和湘南。评估结果可为减轻晚稻干旱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2000年广西晚稻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者了诊断分析,得出:2000年广西晚稻播种至移栽期气象条件属正常偏好,全区大部分晚稻能正常播种育秧和移栽,栽后光热充史,有灌溉条件的晚稻普遍分蘖快,长势好,有效穗多,但是晚稻生产中,后期广西先出现较严重的干旱和寒露风灾害性天气,对晚稻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讨论了6月500hPa亚洲中低纬环流特征与浙北丰枯梅雨的关系以及以3月环流特征量为主体建立丰枯梅雨的长期预报的问题。分析发现:6月500hPa环流变高场出现“X”型和“V”型是丰梅特征,出现“M”型是枯梅特征,梅雨丰枯环流特征对比鲜明。用3月环流特征量为主体作梅雨丰枯的长期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广大干部和社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全县有一批社队出现了早稻跨《纲要》、晚稻赶早稻的喜人景象。余家台公社洪福大队,1968年以来连续8年晚稻赶早稻,1973年开始又连续8年晚稻跨《纲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以来,秋季低温出现时间明显比五、六十年代提早,且多伴连阴雨。特别是1980年、1981两年,低温出现时间之早,低温连阴雨持续时间之长,为解放以来所未见,这两年的晚稻严重受害,全省翘稻头面积达一、二百万亩。据嘉兴资料,这两年晚稻单产仅有四百余斤,比多年平均少一百余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嘉兴市较大面积流行晚稻稻曲病,引起了农业和气象部门的重视,因为它的发生和出现,不仅影响晚稻的产量,而且病谷对人畜会造成中毒。晚稻稻曲病在全省都有发现,已成为我省当前水稻四大病害之一。因此,预测和防治稻曲病,特别研究其发病的机制和原因已成为水稻研究新课题,现根据有关资料,着重从气象角度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曾国光 《气象》1984,10(7):38-3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县晚稻生产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60—70%,它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影响晚稻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寒露风”(干北风或低温冷害)。但1980年我县晚稻生产并无明显的寒露风和病虫害的大发生,亦出现了严重的减产,究竟原因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到群众中进行过调查了解,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例如:“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晚禾怕打闪”、“晚禾怕夜雷(雨)”等,为了摸一下晚稻减产与“雷公”的关系,我们分析了1980年晚稻抽穗扬花前后的雷电记录,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1):I0001-I0001
2012年10-12月天气、气候条件对江西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晚稻生育后期温高光足,对籽粒充实和成熟收晒均有利,晚稻为丰产年景;11月降水偏多,对扩大冬种面积有利,但对柑橘生产有一定影响。12月出现的大雾、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湖南双季晚稻分蘖-幼穗分化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晚稻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在分蘖-幼穗分化期进行干旱胁迫试验,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开展15、20、25、30d4个干旱处理水平试验,探讨了干旱强度与不同品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系,从而确定双季晚稻干旱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相对湿度是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键因素,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性。自晚稻分蘖普遍期开始干旱处理,对常规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2.5%、87.2%和98.6%;对超级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6.8%、97.1%和89.3%。根据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持续时间和土壤湿度的响应,构建了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的分蘖-幼穗分化期干旱等级指标,可为双季晚稻的干旱监测和抗旱救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区晚稻产量年际间变化很大。对于产量波动的原因目前尚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诸如:有的认为早稻增晚稻减,早稻减晚稻增;有的认为双年晚稻减产,单年晚稻增产;有的认为春冷年早稻增晚稻减,春暖年早稻减晚稻增;还有的认为增减产主要看化肥多少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县耕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一年三熟,春花、早稻、晚稻三季作物收种时期接连,季节紧凑。在温度偏低或秋季低温出现早的年份,晚稻往往因受低温影响,导致减产。为此,我们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对我县秋季低温气候资料作一些分析,供农业生产参考。一、我县晚稻生育期的热量条件: 我县夏秋季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和日照都适合晚稻生长发育。据新仓公社农科站六年在公社丰产方的晚稻生育期温气记载,晚稻农虎66号和44号的全生育期为143天±1.1天,总积温为3315℃±60℃,其中播种到齐穗的总积温为2426℃±38℃,统计我县1954年来的25年中,6月20日到11月10日,总积温为3414℃±83.7℃,其中6月20日到9月25日的总积温为2620℃±74.9℃。因此,我县晚粳的热量条件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稍有余额,这是我县夺取晚稻稳产高产的基本条件。见表一、表二。  相似文献   

18.
贵港近50年寒露风发生规律分析及对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港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9月、10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资料,对贵港的寒露风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贵港寒露风天气过程发生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贵港出现寒露风天气的平均日期为10月17日,最早日期9月20日,出现的概率达到86%,其中湿冷型寒露风天气过程占59%,中度和重度等级寒露风天气分别占28%、24%。同时结合贵港晚稻的生长发育期,研究寒露风对贵港晚稻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西2002年寒露风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与防御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2年9~10月份广西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作分析、评价,并就如何防御寒露风害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 晚稻生育期农业气候概况我省连作晚稻一般于六月中旬——下旬播种,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移栽,九月中、下旬齐穗,十月下旬——十一月上旬收获。现将我省六至十月农业气候概况作一简要评述。我省连作晚稻生育期间农业气候资源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优越的。尤其是日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大,有利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积累。降水总量不少,但各月分配不均匀,七、八月降水量少且年际相对变率大,常有伏旱和秋旱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