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勣 《气象》1982,8(9):5-7
前言 近几年来,湿静力能量分析方法在我国天气预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暴雨、强对流等天气预报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强对流天气发展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为预报这类天气,除了当前一些能量分析项目外,有时还需要定量计算不稳定能量。通常计算不稳定能量是在热力学图解上进行的,这种计算方法不仅计算烦琐、误差大,而且还受到一定区域内探空报时效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用这种方法在某一个区域分析不稳定能量的水平分布是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大气静力能量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那曲1979年6—8月大气静力能量垂直分布的分析指出,青藏高原上强对流天气的出现也需要有潜在不稳定能量,但这种潜在不稳定能量较小,层次较薄,建立和消失都较快。那曲夏季的大气层结存在着受高原上近地面层气温强烈日变化所制约的日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地面总温度和层结不稳定能量,分析了1974年6月30日在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范围突变性雷(雹)暴天气过程。指出层结不稳定能量及其变值与雷暴及雷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不稳定能量的物理构成及在垂直方向分布的分析,认识到气层的(不是地面的)能量积累是不稳定能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各个高度上的不稳定能量分布是不均匀的,其积累过程也有时序上的差异,低层早于高层。  相似文献   

4.
一、湿静力能量与湿静力温度 研究表明,可以直接决定当时大气运动状态的主要能量是:显热能、潜热能、位能和动能,这四种能量之和,常称为总能量。单位质量的空气块的总能量为: 式中L为水汽凝结潜热常数,H为拔海高度。上式右端各项彼此虽是和差关系,但用观测资料进行计算仍有困难,为此,近几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引入了与总能量相应的温度——总温度来表示,其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5.
吕越华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81,5(2):145-156
应用郭晓岚的辐射通量计算格式,本文设计了一个二维能量平衡的气候模式,用此模式计算了地球大气、火星大气和金星大气中的温度分布。理论结果和观测接近。  相似文献   

6.
陈嘉滨  舒静君 《大气科学》1994,18(6):660-673
本文概述了根据应用参考大气概念提出的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或称静力扣除法)在国内外一些气象机构的中期天气预报、后处理和四维同化、以及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计算表明,这种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能有效的减少截谱误差,明显地改进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7.
杨庆红  彭九慧  刘园园 《干旱气象》2010,28(3):322-326,35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承德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大气不稳定指数的变化和θse的水平、垂直分布反映了大气的层结状态和不稳定能量积聚的状况;温度平流和螺旋度的垂直分布,显示了强对流发生前大气的热力、动力特征;散度、垂直速度随时间—高度的变化,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着动力触发作用;高低空风场的配置和通气管指数可以判断垂直风切变的大小,是决定强对流天气发生及强度的重要条件;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向、垂直结构等特征及平均径向速度场中气旋、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等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大气气溶胶的粒度谱分布函数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对用光学粒子计数器在飞机上测量的大气气溶胶数密度-粒度谱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对气溶胶谱形成过程的分析,指出大气气溶胶是四种气溶胶体系的混合物,需要用四个正态分布函数的和来描述大气气溶胶的体积-粒度谱分布.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了谱分布函数的经验参数;研究了粒子浓度、体积、及粒度谱分布函数随高度的变化.观测资料表明,在大气温度和湿度水平均匀、层结稳定的情况下,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分布不均匀,而且垂直方向上也并不随高度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青藏高原分成东西两个区,各区取5个站组成一个5边形,研究该两区1979年夏季的垂直运动、大气总加热、凝结加热、各种大气能量转换和输送、不均匀非绝热加热的特性,特别是其垂直分布和谱密度和交叉谱特性。其结果见第5节中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时期,国外开展了对温带天气系统能量的诊断分析研究。所谓能量的诊断分析,就是使用真实大气和模式大气的资料,通过能量方程对不同能量作出估计,对中纬度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能量平衡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机制作出判断。这样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数值预报,从诊断分析中可以发现,根据各种各样简化假定的模式同真实大气之间的情况到底有多少异同;另一方面,它使我们更好地抓住决定未来天气发展的基本的物理过程,这对天气预报也是有帮助的。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将对国外这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个农林复合带地区一维非静力大气边界层能量闭合模式,对1000m以下的大气边界层内的风、温、湿作了24h的预报,并对下垫面3种不同参数化方案(农作物、森林、无植被)的输出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通过敏感性试验,突出比较了农作物和森林下垫面对大气边界层垂直流场,湍流垂直交换和湍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模式能改善边界层风速、位温和湿度预报的模拟效果,下垫面植被对边界层气象要素大小和分布有显著的作用,对湍能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平凉及其周围的探空资料,计算了平凉地区冰雹天气过程中温度水平平流对70O和300毫巴温度改变的贡献。计算结果与平凉地区探空实测的温度演变作了对比,认为冰雹天气前期的不稳定能量积累和演变。很难用水平平流输送过程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地形追随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组通常都要引入参考大气的概念来减少气压梯度力的计算误差.参考大气的一般取法是满足静止和静力平衡关系,实际大气被看成在参考大气上的偏差.实际大气与参考大气越接近,它们之间的偏差就越小,计算就越精确.参考大气的取法一般有等温大气、定常温度廓线、初始资料进行水平平均的垂直温度廓线等.本文在一个非静力的中尺度模式中选取经过水平平均的初始温度场的垂直廓线构造模式的参考大气廓线.但是初始资料在三维空间是离散的,这里根据三次样条函数的分段连续光滑的性质,构造了随起报时间不同而不同的,只随高度变化的解析形式的参考大气廓线.构造的参考大气廓线完全满足静力平衡关系,方程中的静力平衡部分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扣除.试验表明,与等温大气相比,这种根据初始状态选取的参考大气和实际资料更接近,在大地形附近气压梯度力的计算误差更小,500 hPa高原附近的24 h气压预报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对流层中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是决定大气静力稳定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气温直减率(γ)倾向公式,讨论了影响γ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包括温度平流的垂直差异和垂直运动。"上冷下暖"的温度平流垂直差异导致气温直减率增大,大气层结趋于不稳定,对与之密切相关的气温直减率平流,特别是混合层平流,进行了讨论。垂直运动对气温直减率的影响往往被忽视,且常被视为抬升条件,重点讨论了天气尺度系统强迫的缓慢垂直运动对气温直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讨论东亚地区大气辐射能收支研究工作的第一部分,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1)本文利用文献[1]的水汽各吸收带的吸收光谱实验资料,求得了一个适合于手算的水汽对太阳辐射的总吸收能量公式(公式(6))。并把式(6)与Mugge—Moller公式进行了比较。 (2)利用公式(6),计算了东亚地区39个测站1,7月自地面到100毫巴各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量,及其对大气的加温率。本文还进一步考虑了云的订正、大气对地面反射辐射的吸收,而求得了东亚地区对流层大气吸收能量的分布。 (3)利用1958—1960年中国地区的一些地面总辐射和反射率观测资料,以及本文计算的大气中各种吸牧能量,讨论了中国地区行星反射率的分布和地球大气系统中各种太阳辐射能的收支。  相似文献   

16.
毕道华  陈月娟 《大气科学》1993,17(5):513-522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经济的适用于各种多层大气环流模式中计算臭氧加热率的参数化方案,利用这一方案,可根据臭氧总量气候观测值及其垂直分布资料计算臭氧加热率,也可以在模式中加入臭氧方程,用预报的臭氧含量计算臭氧加热率.用此方案对单站气候资料试算,结果指出,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对大气太阳加热率的贡献逐渐接近、达到并在平流层50hPa附近明显超过其它物质如水汽的贡献.此方案用于九层大气环流模式时,对其辐射加热率的计算有较理想的改进,并使模拟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更符合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大气运动过程的深入了解,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高分辨率的包含复杂物理过程的中尺度业务预报模式已成为1990年以来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方向.预报员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可参考的指导产品不仅有大尺度的天气形势信息,还包括各种中尺度及地面气象要素在内的大气运动的物理参数,从而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的数值天气预报释用水平也得以提高.这不仅使得预报员能更方便地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制作当地的各种天气及要素预报,而且使得气象服务更加准确及时.该文对武汉气象中心数值天气预报释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环境、特点、技术方法和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凤英  马霞麟 《气象》1987,13(2):22-25
气象卫星垂直探测资料在国外已广泛用于数值天气预报中,本文介绍了由气象卫星垂直探测资料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方法及回归反演系数的计算。最后给出了利用NOAA-7 TOVS资料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与常规探测温度的比较表明:绝对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在各等压面上大致为2—3℃。  相似文献   

19.
温度平流在沙尘暴和大风天气预报中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永刚  孟雪峰  荀学义  袁慧敏  仲夏 《气象》2014,40(11):1302-1307
针对内蒙古沙尘暴天气中大气层结稳定度问题,选取了内蒙古强沙尘暴、大风(以大风为主部分地区伴有扬沙天气)两种天气过程,对冷空气活动的温度平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大风天气都有较强的冷平流活动,但强冷平流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其对大气层结稳定度、温度垂直廓线、垂直运动分布有明显影响。沙尘暴天气强冷平流中心位于较高的700~600 hPa层次,其与近地层弱冷平流叠加,形成高低层温度平流差异,使得垂直气温直减率加大并保持这一趋势,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深厚不稳定层结条件,在低层扰动的触发下形成干对流风暴,能量交换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是能量交换的一个平衡态;大风天气强冷平流中心位于较低的850 hPa以下层次,不利于形成不稳定层结条件。沙尘暴扬起的高度就是混合层厚度,比强冷平流中心位置高出150 hPa左右,强度达到—45×10~(-3)℃·s~(-1)以上的强冷平流中心在700~600 hPa层次时,混合层厚度可达到500 hPa以上层次,这一强度的沙尘暴天气可以影响到我国江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三维静力适应过程的机理,推导三维静力适应方程组并导出声重力波的频散特征、解析解和能量转换关系以及位涡方程。结果表明,三维静力适应过程实际上就是三维声重力波和重力内波的频散过程,声重力波和重力内波的频率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区分开来。声重力波的频率随着水平波数和垂直波数的增大而增大。取近轴近似,其解析解在空间上呈螺旋曲面,为大气中热通量和动量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输送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为研究大气提供了新的视角。垂直速度在动能与有效势能的转换、有效势能与有效弹性势能的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只发生在垂直方向上。在静力适应过程中总能量和位涡是守恒的。适应终态中有效势能比有效弹性势能大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