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播期差综合指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叶龄法和天数差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边试验、边应用、边改进的作法,得出花期相遇的实效积温指标;最后研制出亲本播期差综合指标法。实践表明,该方法优于叶龄法和天数差法,在为杂交稻制种服务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亲本的花期相遇问题,今年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盘城公社进行了第二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并且试验是大田和盆栽观测相结合进行的。杂交稻亲本我们选用了江苏省生产上推广的父系是IR—24,IR—26,IR—661;母系有二九南1号A,珍汕97A。父本系统三个品种从播种至始穗的时间相差无几;母  相似文献   

3.
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温度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沈国权 《气象》1980,6(6):9-11
一、引言 我国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准确的花期相遇预报。确定制种的父母本播种差期,用积温法预报一般优于叶龄法和生育期天数法。但由于有效积温A值的不稳定性,用现有积温法预报公式,花期预报误差有时可达5—7天,导致父母本花期不遇,制种低产。因此对类似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这类要求准确的生育期物候预报的问题,现有的积温预报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加以研究改进。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温度因素对作物发育速度影响的非线性模式,以替代李森科积温公式的线性假设。从非线性模式得出有效积温A(T)值不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产区的广大气象台站和农业气象工作者,积极开展杂交水稻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和服务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出杂交水稻生长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把指标鉴定、资源分析、服务方法及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近年来,从气象条件上研究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和制种中亲本花时相遇问题取得一定的进展,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杂交水稻具有特殊的丰产性能,但杂种优势的发挥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由于亲本气候生态遗传影响,一些组合要求较严格的生态环境条件,生育期中的高温强光是发挥杂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是水稻的一个新品种,产量高,质量好。但杂交水稻对气象条件要求得高,因此发展杂交水稻,气象服务是很重要的。一、摸索父母本开花相遇最适宜的气象条件。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是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做了大量试验,取得了成功。这个地区开始制种时,由于经验不足,花期相遇难以掌握,产量很低。甚至造成制种失败,颗粒无收,影响了杂交水稻的迅速推广。为了解决制种花期不遇问题,他们对三系制种父母本开花习性进行观测。一九七五、七六年,他们已进行了一些观测,一九七七年杂交水稻开花期间,他们每天都有三个同志到田间,从早到晚十几个钟头,全神贯注地观察记录杂交水稻群体开花动态,一朵开花动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近年来,围绕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法预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服务工作。这些工作肯定了积温法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积温值在地区、年度、季节之间的不稳定性,因此采取了一些订正的方法,以提高积温的稳定性。但由于各地供试品种不同,或者因试验设计、观测标准的不一致,使对积温的研究受相当大的限制。1979年,全国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在南京、徐州、长沙、南宁以及福建的汤川(龙溪县)、宁化六个点进行了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研究的联合试验。广东省农业气象试验站(南海点)也按同一设计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母本珍汕97A,父本IR26,杂交组合汕优6号。  相似文献   

7.
利用积温指标预测杂交水稻亲本花期,由于积温的不稳定性,其精确度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而且,在积温计算方法上也不完全一致[4—6],需要进一步探讨。为此,1978—1979年以IR661、IR26、珍汕97A、二九南1号A等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分期播种及人工遮光试验。 本文为1979年多点联合试验报告,但考虑到问题的实质,在阐述过程中,也联系到前两年的试验资料和结果[1—3],使结论趋向更正确,以适应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杂交水稻制种积温指标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南优和汕优系统的杂交水稻,其父本生育期比母本长达30—50天之久。在制种上为了达到父、母本同时开花,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必须在播种前预测父、母本的花期,以具体确定父、母本的播种差期。研究表明,用有效积温方法预报杂交水稻亲本花期一般比用叶龄法和生育期天数法较为可靠。但是,由于有效积温数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汕优63父、母本的生育规律,光温特性和花期相遇的叶龄差、播期差、实效积温差等要素的指标,为杂交稻汕优63在河南制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2、83年,我们以杂交水稻汕优2号作为对照品种,在扬中、镇江、溧阳、高淳四地设点,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播期统一为5月10日、20日、30日,6月10日,秧龄为30天。  相似文献   

11.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8,4(1):22-23
杂交水稻对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常规品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温强光是发挥杂交优势的重要条件,但抽穗前后它既怕低温又怕高温,如果温度条件不良,则会增加空壳,降低结实率。造成空壳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恢复系的恢复力还不够强。因此,研究杂交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适宜播插期的农业气候条件,以及开展相应的情报、预报服务工作,是杂交水稻栽培中的重要课题。 一、生育期与光、温特性 在南方稻区,为了夺取双季丰收,水稻品种的熟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3号、6号是我省目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组合,可以作中稻,也可以作晚稻,其熟期主要是受亲本热期和杂交种光温特性的影响,生育期较长。中稻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8,(2):23-23
发展杂交水稻是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新途径。为了大力发展杂交水稻,首先必须搞好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而在杂交制种工作中,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工作的主攻方向。1976年全区各点制种经验证明,凡能花期相遇的,都是成功的,制种田亩产达90多斤;花期严重不遇者,亩产仅有几斤,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新杂交成的甜玉米与农业气象 条件的关系,我们采用分期播种,春、秋季 玻璃网室(玻璃顶,四周围铁丝网)内外栽 培以后结合大田生产调查等进行研究分析。 试验设计:1983年冬季三个播期,三 个重复(即10月31日,11月10日,11月20日 播种),试验材料分别用甜玉米杂交组合 Ⅰ,Ⅱ,Ⅲ和普通玉米。玻璃网室内春秋播 (1984年4月6日和1984年9月26日分别播 种),室外春秋播( 1984年4月4日和7月 25日播种)。 1984年再进行冬季室内外三个播期的分期播种和1985年春季室外二个播期的全期播 种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杂交水稻制种中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决定其收成的有无或产量的高低。而花期相遇的基础是准确安排父、母本播期。但播种期的准确并不意味着花期就会完全相遇。其原因是父、母本播种移栽后 ,因外在因素(如 :气候、土壤、水肥、病虫害等)的变化及内在因素(如 :种源、秧苗素质、秧龄等)的影响都能使父、母本生长发育延缓或加快。因此 ,随时把握父、母本的生育进度 ,及早进行调整是制种中必不可少的操作手段。目前 ,预测花期的常规方法是幼穗剥查法。采用此法剥出的幼穗虽然直观可辩 ,但工作量大 ,又因此时父、母本都已转入生殖生长期 ,…  相似文献   

15.
1977年我们对杂交水稻三系开花习性的气象条件,主要是与气温、湿度的关系进行了观测试验。观测时间是在我县杂交水稻大面积繁殖制种的花期,即7月20日至8月6日,在海拔840米一季中稻区,用平行观测方法进行的。现将有关结果整理如下。 一、花期动态 据观测,在同次分蘖的有效穗中,群体花期从始花至终花所经历的天数,由于品系不同,花期长短和盛花期出现的日期也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16.
蓝鸿第  江懋济 《气象学报》1987,45(1):117-119
本文用较丰富的资料建立了水稻光照阶段发育速度的光温模式。 1.资料 本文所用资料有两部分:(1)人工控制黑暗长度(d)的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为3月18日、5月16日、7月12日。d=24—光照长度h,d是12.50h,12.17h,11.83h,11.50h,11.17h,10.83h,10.50h,10.17h,9.83h,9.50h共10个处理,地点广州,1963年。(2)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从1月开始到12月结束,每隔15天播1期。地点广州,1962—1963年。品种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章淇 《气象》1981,7(6):44-44
全国杂交稻气象科研协作组为了研究杂交稻秋季冷害指标及其变化规律(课题Ⅰ)和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问题(课题Ⅱ)而于1979—1980年组织的联合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已经结束。于今年4月5—9日在漳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对以上两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改变了作物的生育环境,冬季积温的增加使冬小麦的适播期发生了变化,春季霜冻、干热风,使小麦的生理机能受到了损害。因此,给出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最佳播期的窗口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日照地区3个气象站1951—2016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该地区冬小麦适播期(冬前≥0℃·d有效积温为400—750℃·d)、拔节期间发生的春季霜冻以及乳熟期间发生的高温干热风天气的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前(10月2日至12月20日)≥0℃·d有效积温,近62 a来大东港区以1.572(℃·d)·a~(-1)的速度递增,近58 a来五莲县以1.339(℃·d)·a~(-1)的速度递增,近66 a来莒县以1.513(℃·d)·a~(-1)的速度递增,日照地区冬小麦的适播期均未发生突变过程。最终确定日照地区冬小麦适播期大东港为10月20—25日,五莲县为10月17—20日,莒县为10月11—15日,比传统播期推迟5—10 d,理论上避免了冬小麦拔节期的霜冻危害,并分别以69%、85%、75%减少了小麦乳熟期的高温、干热风危害。该研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可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2018年奉贤黄桃休眠—花期各物候期、同期气象要素及1980—2018年黄桃花期逐日日平均、日最小相对湿度等资料,用对比及数理统计方法对2016年影响黄桃开花坐果的主要气象致灾因子、39年花期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黄桃开花始期—开花盛期遭遇持续6 d日最小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的低湿天气,每天09:00—20:00各整点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小于等于50%,导致当年坐果大幅偏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桃花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小相对湿度均呈下降趋势,两者突变年份均为2000年,且3月下旬及4月上旬低湿天气出现概率高,提升了黄桃花期遭遇低湿致灾的风险。2009—2018年开花始期与5 d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 ℃首日(简称10 ℃首日)呈显著性正相关。建立基于10 ℃首日的黄桃开花始期最小二乘偏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为协同应对低湿天气提供预测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区种植的早稻,品种较多,播种期不一,早稻生长期各年气候条件不同。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各年气候波动条件下的增产性能,我站从1978—1980年对汕优二号、广选三号、南优二号、湘矮早九号四个品种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 我们认为,研究这些品种的积温特性及生育期、经济性状等变化规律,对于确定适宜播种期和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可以提供必要依据。 试验在大田进行,从2月28日至4月18日,每隔七天一期,分八个播期,均是五叶期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