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斗短报文通信信道性能测试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斗短报文通信在各行业的应用急需其信道性能参数。然而,目前关于民用北斗短报文通信信道性能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很少,尤其缺少大数据量的测试。文章分析了测试样本量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统计北斗短报文传输成功率和传输延时所需最小样本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信道测试,获取了满足信道性能统计要求的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斗短报文通信单数据包的传输成功率为95.5%,平均传输延时为3.8s。取得的北斗短报文信道性能测试数据弥补了北斗民用信道性能测试的不足,统计分析的结果可在相关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系统设计时作为指标推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Zigbee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通过尝试把Zigbee技术应用在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无线通讯传输系统设计中,实现气象报文传输加密、增强传输距离、模块化物理接口,并进行了引用Zigbee技术设计的实际测试情况。结果显示,基于Zigbee技术的新型国家自动站无线通讯系统,其分钟数据通讯成功率分别为99.79%及100%,超过预期成功率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斗卫星的预警信息发布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功能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可有效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该文提出了这种发布方式下一种新的通信参数设计方法,预警信息的传输次数和指挥机的通播ID数是基于北斗卫星的预警信息发布方式中需要确定的两个重要通信参数。定量分析表明:随着传输成功率阈值或预警信息分包数减小,预警信息的最优传输次数呈阶梯状减少;随着发布时效增加,指挥机的最优通播ID数近似线性减少;随着传输成功率阈值或预警信息分包数减小,指挥机的最优通播ID数呈阶梯状减少。该文提出的通信参数设计方法可在相关基于北斗卫星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设计时作为指标推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极端环境下自动气象站数据远程传输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在我国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极端环境下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系统的构建和可靠性设计;通过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常用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珠峰地区的极端自然条件,提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来实现在珠峰大本营及周边地区建立自动气象站,设计了适应于“北斗”系统的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方案;分层思想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综合采用重连、回执、重发、校验等机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GPRS支持因特网上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和X.25协议,作为专业数据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无人自动气象站。本文分析了GPRS无线网络在气象台站资料传输中应用的特点,并通过实验在OSSMO2004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利用移动GPRS实现了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及天气报文的传输。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功能,以广播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可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 填补我国海洋及陆地边远地区预警信息发布空白。但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存在传输速率低、冗余信息量大、长预警信息发布成功率低的问题。该文对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系统结构、协议体系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指挥机并联、预警信息编码、影响区域识别、联合补包等方法,解决了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设计了预警信息网络发布协议、预警信息北斗发布协议和预警信息北斗传输协议,并开发了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在发生灾难事故时进行紧急通信,应急自动气象站采用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简短通信技术。在北斗卫星通信方式设计过程中,采取压缩数据包长度、主动传输+失败应答通信模式、对通信终端采取休眠工作等方式,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通信次数,降低系统功耗,延长工作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通信设计,可以实现:1)将数据包长度压缩60%,满足了北斗卫星短信包的长度要求。2)兼顾解决了数据完整性问题和通信资费问题,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采用自动定时传输模式节约通信资费;在通信失败的情况下采用主从应答通信模式,通过向自动气象站发出数据补收命令,及时取得丢失的数据。3)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功耗,通信终端平均功耗下降了10%。  相似文献   

8.
从逐分钟地面数据文件中读取正点前10分钟内任一分钟的分钟数据进行备用,以备在临近正点时自动气象站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作为电话口传报文之用,保证正点数据的及时有效传输,避免逾限报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综合观测系统建设方案,目前全国各省正在进行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本文通过对GSM/GPRS无线传输应用原理的分析,介绍了山西省区域自动气象站采用其无线网络传输方式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该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的传输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编程和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榆林市18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和数据分析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显示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数据;自动监控报文传输和蓄电池状态;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高温、大风、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查询统计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和历史资料,并利用AnyChart控件和SURFER软件自动生成图像图表文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串口服务器,将传统自动气象站RS-232通讯方式转变为TCP/IP网络通信方式,可以同时允许2台以上自动气象站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实现自动气象站数据异机实时备份,同时使用辅助软件可以有效解决自动气象站计算机和数据采集软件故障引起的自动气象站报文不能及时上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数据质量控制程序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数据质量控制问题,以气温、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4个代表性气象要素为例,提出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数据质量控制程序的改进方案。在遵循向下兼容性、低运算量等要求下,改进设计在现有自动气象站采集器软件整体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实现中心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船舶、石油平台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上传、监控及分发。目前中心采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适用范围涵盖安装在船舶、石油平台、偏远山区等无GPRS信号区域以北斗终端作为通信模块的自动气象站,实现气象产品共享,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讨论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数据质量控制问题,以气温、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4个代表性气象要素为例,提出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数据质量控制程序的改进方案.在遵循向下兼容性、低运算量等要求下,改进设计在现有自动气象站采集器软件整体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蒋立 《吉林气象》2010,(2):42-44
现代化气象业务要求高质量的网络传输,对网络传输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实际意义重于事后的补救手段。自动化、模块化的高时效的监测网络报文传输监控系统是实现网络报文传输情况监控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吉林省气象信息传输质量发布系统中的一部分(自动站传输质量发布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及主要的设计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党永娟  许正旭 《青海气象》2005,(2):50-50,53
本文详细介绍了达日、托托河、茫崖等探空站探空报文传输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等,为今后探空站探空报文的传输、维护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山洪外场试验项目所建的ZQZ-CY型便携自动气象站,原来只限于使用DCP北斗卫星通信方式来进行资料传输。该文针对ZQZ-CY型便携自动气象站的结构特点,为其提供了可以在GPRS和DCP两种通讯方式之间进行快速切换的方法。使ZQZ-CY型便携自动气象站能快速方便地在两种通讯方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应急气象观测,保障应急气象观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自动气象站探测数据短距离无线传输的需要,设计了一套气象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系统由发送器、接收器组成,基于51单片机和NRF905无线射频控制芯片开发。该系统对不同型号自动气象站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实现了气象数据的无线传输、显示和存储。经测试系统在环境适应性和传输能力方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本文从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硬件设计、单片机程序设计及系统测试几个方面对传输器开发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WP3103型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接口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志健  蔡耿华 《广东气象》2009,31(5):F0002-F0002,F0003
通过对WP3103型自动气象站通信接口的分析,在自动气象站只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的情况下,利用串行通信的电流环接口方法,设计了有关电路,在自动气象站同时和GPRS模块、LED大屏幕显示器、计算机等连接时,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共享。经过试验证明,按此方法设计电路,完全能够满足自动气象站数据在本地的显示和数据保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