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洪泽湖区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RF模式对洪泽湖地区风能资源状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风速季节变化的规律是春季最大,夏季最小;沿湖风速大于陆地,湖岸带附近风速梯度变化十分明显.风速垂直变化的规律是洪泽湖地区风速随着高度增加而有所增大,当增加到一定高度时,风速增幅减弱.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模拟结果是可信的.模拟值在一定程度上可...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型MM5结合微尺度模型CALMET对黑龙江省桦南地区2009年6月-2010年5月进行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并与测风塔实测风速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高度模拟风速与实测风相关系数在0.47-0.64,除10 m高度外,年平均风速模拟值都略大于实测值,>10 m/s区间与实测风速频率基本相当,高度越高与实测风速越接近。风向模拟随高度增加趋于稳定,主导风向与实测风向也越接近,70 m高度主导风向与实测风主导风向相一致。模型对风能频率的模拟效果优于对风速频率与风向频率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模式MM5及诊断风场模型CALMET,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甘肃省酒泉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远离山体且地势平坦的地区,模拟的风速与实测风速的误差较小,地形复杂的地区误差偏大。用于对比的10座风塔中有7座在70m高度处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3座相对误差稍大但都在20%以内。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季节变化在春季最大,冬、秋季次之,夏季最小。这种季节变化与地形地势及所受的天气系统有密切联系。在酒泉地区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逐渐加大;在河西走廊西端和酒泉北部等海拔较低的地区风速随高度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通过对模拟年度风速误差的分析,得到模拟年度在酒泉地区属于大风年,若分析酒泉地区多年平均风况,还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4.
利用富川县虎头测风塔的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富川地区的风能资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和有效风速小时数都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秋冬季是该地区风能资源利用的最佳时期,夏季次之,春季最差;而白天特别是中午一般是每天资源量最好的时段;该地区的主导风向集中,且最多风向与次多风向完全相反,各风向上的风能分布规律与风向频率分布一致,并且比风向频率分布更集中在主导风向上。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及其近海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局开发的WEST(Wind Energy Simulation Toolkit)对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高分辨率(1 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并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海南省沿海8个测风塔和18个现有台站测风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70 m高度上的年平均风速相对误差≤9%.另外,分别提取离8部测风塔最近的WEST网格点上的模拟值,利用丹麦的WAsP(Wind Atla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Program)估算8部测风塔所在位置的年平均风速,再分别与测风塔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到70 m高度上的相对误差同样≤9%.因此,采用WEST模拟的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可为海南省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和风电场的微观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WindSim软件在复杂地形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美琳  罗勇  周荣卫 《气象》2010,36(2):113-119
复杂地形的风能资源评估研究对于风电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软件WindSim对我国复杂地形新疆托克逊县境内某风电场2007年的风资源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WindSim软件对我国复杂地形地区平均风速的模拟能力比较好,10m、40 m、50 m、70 m高度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12.91%、10.21%、9.68%、12.91%。同时,WindSim软件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出该区域2007年的主导风向,而且对该年的有效风速频率的模拟效果也很好。此风电场风能资源模拟试验说明,该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进一步说明WindSim软件对我国复杂地形地区的风能资源评估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ERAS),对青海高原北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能资源状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与同时段测风塔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MM5/CALMETM的1km分辨率模拟可以较准确的得到高原北部年平均风速的量值(平均相对误差<20%),能大致模拟出高原风速分布趋势以及年主导风向,但是风功率密度结果与实际吻合度较低(平均相对误差>35%)。模拟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三江源北部及祁连山周边地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均大于8.0m.s-1,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均在400W/m2以上,风能资源丰富,可以考虑在上述地区开展加密观测,为青海高原大范围开展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江苏省风能评估试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2000年1月1日-12月31日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选取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江苏省区域的风能进行细网格数值模拟.通过风速模拟场与同期实测场大尺度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场能够较好地反映风场的空间分布形态,而在细网格条件下,模拟场更能真实地反映风场在特殊地形下的分布特征:江苏省地面平均风能密度模拟值在60~100W/m2之间,随高度上升而逐渐增大,200m高度可达320~380W/m2;沿海地区风能大于内陆,苏中南地区大于苏北地区,太湖等水域风能大于周围陆地;低层风能的海陆间梯度变化明显,高层则趋于平缓.通过分析认为,风力发电场的最佳位置可在江苏中南沿海附近.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风能资源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对湖北省的风能资源状况做高空间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结果基本能够反映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模拟发现,鄂东北地区大别山沿线、鄂州的梁子湖和江汉平原的洪湖等特殊地貌地区的年平均风速相对较大,可以考虑在上述地区寻找风能资源较丰富的观测点开展加密观测,为湖北省大范围开展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选址提供参考依据。模式模拟的风的季节性变化结果与实际吻合度较高,但具体到地理分布吻合程度偏低,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式并收集更多的个例进行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能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平均风速和平均最大风速确定风速韦伯分布参数k、c,并根据k、c计算了全国165个测站的理论风能的各种特征量,分析了风能特征量的分布规律,指出:我国风能资源以内蒙地区,渤海湾沿岸、东南沿海、东北平原、青藏高原等地为最丰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为最小;风能资源随高度升高先是迅速增加,而后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鄱阳湖区4种观测站的风资料,计算了鄱阳湖区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风能总储量及技术可开发量,评价了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规划出了风能开发最佳期及较佳期。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风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10万kW。受狭管地形作用,该区域风向稳定,风能资源品质较优。为了给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科学的依据,应进一步加大对风能普查及详查工作的投入;为了进行精细化风能资源测量,摸清风电场的场址分布、资源储量及装机容量,应在鄱阳湖区尤其在浅滩设置更多风能资源测量点。  相似文献   

12.
大理苍山—洱海局地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许鲁君  刘辉志  曹杰 《大气科学》2014,38(6):1198-1210
利用耦合了湖泊模型的WRF_CLM模式模拟了秋季大理苍山—洱海地区的局地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模式对近地面温度、风向、风速的模拟与观测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再现该地区山谷风和湖陆风相互作用的局地环流特征。在秋季,大理苍山的谷风起止时间为08:00~17:00(北京时,下同),湖风起止时间为09:00~19:00。局地环流受高山地形及洱海湖面影响明显,山谷风形成早于湖陆风1 h,夜间山风、陆风强盛于白天谷风、湖风。白天苍山谷风与洱海湖风的叠加作用会驱动谷风到达2600 m的高度,而傍晚最先形成的苍山山风则会减弱洱海的湖风环流。夜间盆地南部在两侧山风、陆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稳定而持续的气旋式环流。日出以后,对流边界层迅速发展,边界层高度逐渐增高。陆地17:00温度达到最高,边界层高度也达到峰值2000 m,之后逐渐降低。日落后形成稳定边界层,边界层高度在夜间基本保持在100 m。相对于陆地,湖面白天边界层高度低300 m,夜间边界层高度高100 m。  相似文献   

13.
数值模拟技术在风电场宏观选址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气象站分布稀疏,难以全面反映潜在大风区域。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提高分析区域的空间分辨率,弥补气象站点分布稀疏的缺陷。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实际风速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10 m、50 m、70 m高度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9、0.862和0.865,均达0.001 的显著水平;模拟结果揭示了地面观测资料未反映出来的潜在大风区。经实际立测风塔观测证实,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用于风电场宏观选址。同时揭示了模拟的风速较实际风速大,且模拟风速空间分布差异小于观测的风速,说明现有数值模式模拟的精确度还存在着局限性,风电场微观选址仍依赖于立测风塔进行实地观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萍乡地区风能资源的形成。采用风速的韦布尔双参数方法测算出平均风能密度、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以及年风能可利用时间。根据风能区划标准,对萍乡地区的风能资源可利用程度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萍乡地区风能随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且北部高于南部;萍乡市和莲花县属“风能贫乏区”,武功山属“风能可利用区”。  相似文献   

15.
局限于仅有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模拟手段研究土壤风蚀引起的粉尘释放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评估区域土壤风蚀及大气环境质量和气候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观测站不同高度层风速及计算平均摩阻风速,利用DPM模型计算粉尘释放通量,综合分析了摩阻风速与粉尘释放通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观测日不同高度层的风速变化各不相同,2m高度层风速的变化范围是0.05~7.73 m·s-1,4m高度层风速的变化范围是0.09~7.19 m·s-1,10m高度层风速的变化范围是0.5~8.09 m·s-1。2)4月1日~4月30日各个观测日24小时内平均摩阻风速分别为0.423 m·s-1、0.344 m·s-1、0.271 m·s-1、0.343 m·s-1、0.161 m·s-1、0.315 m·s-1,其变化范围为0.16~0.42 m·s-1。3)DPM模型研究发现实测跃移通量约为模拟值的122%,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2为0.91。上述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估区域乃至全疆的土壤风蚀对粉尘释放通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局限于仅有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模拟手段研究土壤风蚀引起的粉尘释放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评估区域土壤风蚀及大气环境质量和气候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观测站不同高度层风速及计算平均摩阻风速,利用DPM模型计算粉尘释放通量,综合分析了摩阻风速与粉尘释放通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观测日不同高度层的风速变化各不相同,2m高度层风速的变化范围是0.05~7.73 m·s-1,4m高度层风速的变化范围是0.09~7.19 m·s-1,10m高度层风速的变化范围是0.5~8.09 m·s-1。2)4月1日~4月30日各个观测日24小时内平均摩阻风速分别为0.423 m·s-1、0.344 m·s-1、0.271 m·s-1、0.343 m·s-1、0.161 m·s-1、0.315 m·s-1,其变化范围为0.16~0.42 m·s-1。3)DPM模型研究发现实测跃移通量约为模拟值的122%,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2为0.91。上述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估区域乃至全疆的土壤风蚀对粉尘释放通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2018年辽宁省探空资料分析了水平风速的垂直风廓线分布特征。用2座代表性测风塔逐时梯度风观测分析了采用不同高度组合方案计算出风切变指数的月、日变化特征, 分别用月、小时、年风切变指数推算高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并与实测对比。结果表明: 沈阳相较于大连地区风速随高度增加较快, 180 m高度以上风速基本保持不变, 而大连因其纬度低且靠近海洋, 300 m以下风速均匀上升。在非复杂地形情况下, 距地面10 m高度以上间隔一定高度设立4层风观测, 基本可以满足近地层风资源评估需求。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影响, 辽宁省风切变指数日变化特征比月变化更显著。利用小时风切变指数推算高层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方案优于采用月、年风切变指数方案。风切变指数日变化越显著, 采用逐时风切变指数推算方案越优于其他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李泽椿  朱蓉  何晓凤  张德 《气象学报》2007,65(5):708-717
全球性的能源危急和气候变化,驱动了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搞清风能资源是大规模发展风电的关键步骤。文中首先回顾了近10年来开展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方法发展历程,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对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可以给出风能利用高度上的风能资源分布;可以模拟出基于气象站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无法找到的风能资源;可以弥补海上测风资料不足的缺陷,进行海上风能资源的评估。文中运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地对江苏省和青海省的风能资源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并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区域风能资源的分布趋势,但在风速值大小会有系统性偏差,需要有测风塔观测资料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订正,说明了数值模拟技术与风能资源测量相结合是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技术手段。最后对中国风能资源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表明了中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主发展小尺度数值模式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会理县风能资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四川省会理县测风塔短期2012年2月1日~2013年1月31日期间的70m高度实测逐时数据,经会理和会东气象观测站1981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30年的风速逐时数据采用长年代法订正推算后,对会理县该研究区域风能资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风能资源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分别为“很好”和“好”的等级,具有较好开发潜力;风能和风向较为集中,有利于风机布设;测风塔地处高海拔地形较为平坦的山脊地带,不占用耕地,临近公路,气候较为温和,利于风电场修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风电事业的发展,复杂地形下的风资源模拟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利用广东沿海某海岛南部9个测风塔共22个测风高度的完整一年的测风资料及该海岛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资料,采用地理空间因子的多元回归法进行风资源的微尺度模拟并与WASP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年平均风速与地理空间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模拟的年平均风速平均相对误差为3.2%,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3)经假设检验,对无测站的地点的年平均风速模拟效果良好;(4)该方法和WASP软件计算的风资源大值区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