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71~2000年6~8月份96~192小时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与吉林省6~8月份的明显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度与吉林省6~8月份明显降水天气的对应关系,建立了4种预报模型,分别是副高后部、高空槽、冷涡、台风等明显降水预报模型,对提高吉林省6~8月明显降水天气预报水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1977—1981年4~5月共10个月的500mb逐日20时资料。根据中亚脊和南北两支西风的配置将环流分为A(纬向),B(综合型)两型。从天气实践出发,使经验与统计相结合选择预报因子,建立4~5月降水(≥0.1mm)的预报方程。在完全相信日本或欧洲中心96小时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利用预报方程作4~5月份的96小时晴雨预报。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产品制作西北太平洋海面风的中期预报系统,该系统的输入信息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简称EC)数值预报产品1000hPa高度的网格点数值。作者在IBM PC/XT微机上建立了实时格点资料库。並用风、压场关系式,近似求出风场,然后用经验系数订正,最终输出为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144小时海面风向、风速的预报值,可供远洋航海,海上作业使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6~1999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寒潮天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天气形势.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3层格点实况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河南省安阳、洛阳、郑州、西华、信阳各代表站的寒潮消空和预报指标,再以欧洲中心72~144 h数值预报产品为因子,用完全预报方法做出河南省3~7天中期寒潮天气过程预报.  相似文献   

5.
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大同市中期降水预报胡润山(大同市气象局037004)应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T_42数值预报产品及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旬天气趋势预报制作大同市中期降水预报收到较好的预报效果,本文介绍大同市夏季(6月到8月),时效为72~120小时中期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982年5—8月逐日48与72小时的500毫巴数值预报图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范围为欧亚地区(0°—180°E),实况图系用中央气象台的手工分析图。除了求出各月平均误差分布图和标准差分布图以外,还着重对各类天气系统分别进行预报误差的讨论,得出对各类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预报准确率和预报偏快、偏慢、偏强、偏弱的概率,这有助于预报员了解和使用欧洲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8—9日青海海东地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天气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透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条件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降水出现的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方法以T106L19(简称T106)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引入物理量的强度指数与面积指数的概念,并运用强度指数与面积指数导出综合指数与暴雨的量值关系,通过与T106的降水预报产品相集成,制作出常德市区域及分县(落点)24~96小时的暴雨定量预报.通过98、99年的应用,证明该技术对区域和落点暴雨预报有很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产品制作我国逐地气温客观预报的方法有多种.郑祖光等曾在1983年利用该中心72小时、96小时500hpa预报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数学模型,用后延和滑动两种形式制作新疆某些城市的日平均气温距平中期MOS预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对气温72小时预报其绝对误差为3-5℃,对明显的降温天气有一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T63500hPa高度切48小时、96小时预报场与客观分析和欧洲中心500hPa高度场,48小时、96小时预报场进行仔细的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认为,T63500hPa高度场对我省具有相当高的预报价值,超过了欧洲中心数值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东南沿海3月连阴雨中的地面陆-海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仁光  刘德倜 《气象》1999,25(12):48-51
利用1993~1996年3月份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天气图资料及东南沿海9站地面天气实况资料,对连阴雨部分物理量场的分布、降水的日变化、降水落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陆-海高压是连阴雨天气中最直接、最直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数值预报特别是集合预报技术大大提高了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目前对于温度、风、降水等要素,欧洲中心基于集合预报产品计算的极端指数产品为其极端性提供了定量化依据。但目前尚没有应用于业务预报的强对流天气极端指数产品,本文统计了与强对流天气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并计算了其极端天气指数,统计了极端天气指数在不同强对流天气中的阈值分布。结果表明,极端天气指数与强对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且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极端指数的分布和阈值具有各自的特点。基于上述结果,利用极端指数和模式降水资料,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为业务预报极端强对流天气提供客观支持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中期降水预报业务客观、定量、自动化,在对欧洲中心和日本数值预告产品误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欧洲中心(ECMWF)500hpa数值预报格点资料。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以预报实践经验为依据,分析出各月份不同天气系统对我省天气的影响,在关键区选择天气学意义明确的物理因子,用MOS预报方法、PP预报方法、相似离度分析方法和天气学方法相结合,制做4—5月中期(72h—120h)降水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寒潮特征分析与中期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6-1999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寒潮天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天气形势。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3层格点实况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河南省安阳,洛阳,郑州,西华,信阳各代表站的寒潮消空和预报指标。再以欧洲中心72-144h数值预报产品为因子,用完全预报方法做出河南省3-7天中期寒潮天气过程预报。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欧洲中心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常规气象资料,对湖北省1998年3月20~25日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产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并从短期角度对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归纳出天气模型和预报指标,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准确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气象中心T106和HLAFS数值预报模式以及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为基本资料,采用MOS、KF(卡尔曼滤波法)、灰色预测GM(0,M)模型、相关相似以及滤波集成和全集成等方法,制作天空状况、降水量、最高、最低气温,降水概率、风向、风速、最大、最小相对湿度等常规九要素短期预报,并建立了“常规天气要素短期分县指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1999年6月1日在山西省气象台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其预报产品上网对下指导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效果。在1999年在山西主汛期常规天气要素和重大天气预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美云  欧阳玫君 《气象》1991,17(4):38-42
本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及日本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在1989、1990两年江苏省梅汛期亚欧大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方面的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用ECMWF72—144小时500hPa格点报制作4天平均图,作为梅雨预报工具。并以这两年梅雨预报为例,说明该工具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Micaps系统为工作平台,采用VB6.0可视化编程,以Windows 9X为操作界面的石河子地区中量以上降水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历史资料检索、信息显示、预报因子、天气个例、预报业务流程和模型、预报制作和产品分发、质量评估、气象服务8个子系统.并以T213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专家预报、MOS预报等方法,研制了一套客观定量自动化的石河子地区中量以上降水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影响天气系统不同,利用2007年9月-2008年2月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12h累积降水预报和东北地区常规站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中心强度、中心位置、降水主体强度、落区、范围和移速6个方面对东北区域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对东北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但因天气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对高空槽预报效果最好;一般情况下,在预报出现偏差时中心和主体强度易偏强,雨带范围易偏大,移速易偏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6~10日,和田地区出现了大降水、强降温、沙尘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有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天气过程是冷空气从南疆西北翻山入侵南疆盆地,天气系统相互叠加而造成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和田地区这次强天气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