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气旋偏多月及偏少月的合成图显示,热带气旋活跃期,对流活动明显,反应在OLR上为低值、负距平;相反,热带气旋惰怠期,对流活动不明显,反应在OLR上为高值、正距平.对1989~2000年5~10月共129个热带气旋的研究显示,86.7%的热带气旋是在正、负距平中心间的梯交带或OLR负距平区中生成,而80%的热带气旋的最终登陆点是OLR正距平区.通过大量的可行性论证,提出了正距平中心对热带气旋有强大吸引力、负距平中心对热带气旋有推拒力,热带气旋正是在吸引力、推拒力及大气的引导气流三个矢量的合成力作用下移动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2.
山东夏季降水与前期热带洋区OLR的关系及其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苏平  胡桂芳 《气象》2000,26(11):30-33
在确定山东涝夏和旱夏年份的基础上,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OLR月平均资料,分析热带对流活动在旱涝年的差异。发现涝夏年科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多为负距平,旱夏年多为正距平,天负距平中心与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对应。用热带4洋科、春季OLR分别建立夏季降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月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模型预测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3.
诊断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与贵州旱涝年前期和同期的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OLR场分布特征明显。夏季,涝年热带太平洋地区呈西正东负的距平分布,旱年呈西负东西的距平分布;前,涝年呈正-负-正的距平分布,旱年呈西正东负的距平分布,热带东太平对流活动涝减弱,旱年增强;春季,年呈正-负-正的距平分布,旱年呈负-正-负的距平分布。OLR场与贵州夏季降水的这种非同步联系,物理意义明确,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夏  相似文献   

4.
孙淑清  刘舸  张庆云 《大气科学》2007,31(6):1189-1200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等资料, 研究了西太平洋(125°E~150°E)夏季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多寡的可能机理, 讨论了南北半球环流系统共同作用的物理过程及其对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简称ITCZ), 进而对热带气旋频数的影响, 并重点探论了从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异常到北半球西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响应的可能物理过程。研究发现: 澳大利亚东侧的环流异常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数密切相关。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东侧环流异常可能不完全是通过越赤道气流, 而主要是通过Rossby波的传播造成的南北半球遥相关作用, 影响北半球环流系统的, 进而影响菲律宾以东赤道辐合带对流活动的强弱, 导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多寡差异。当澳大利亚东侧的位势高度为正距平时, 相应地在菲律宾以东地区也会出现正距平。即西太平洋副高偏强, 且偏南西伸, 抑制热带辐合带的对流活动发展, 使菲律宾以东的对流活动偏弱, 从而使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少。而当澳大利亚东侧的位势高度为负距平时, 相应地在菲律宾以东地区也会出现负距平。也即西太平洋副高偏弱, 且位置偏北。菲律宾以东地区对流活动偏强, 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多。另外, 西太平洋 (125°E~150°E) 以西的上游赤道西风也对热带气旋频数也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 当9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强时, (5°N~15°N, 125°E~150°E)范围内的西风也随之加强, 从而使菲律宾以东对流活动加强,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增高。反之, 当该支越赤道气流弱时, 上游赤道西风随之偏弱, 从而造成菲律宾以东对流活动偏弱,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偏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地面观测雨量资料,分析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年,季降水与OLR的关系,结果表明,OLR负距平(正距平)与多雨区(少雨区)对应。OLR与降雨量的负相关 性在华南地区显著,在华北地区不显著,本文对原始场进行处理,用EOF-CCA方法建立了华北南部夏季,年降雨估算模型,使OLR与降水的拟合程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与中国夏季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 979~ 2 0 0 3年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 (OLR)资料 ,分析了中国夏季江淮多 (少 )雨年的同期及前期热带太平洋地区OLR场分布特征。通过定义和计算OLR对流强度指数 ,探讨对流活动与中国夏季雨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平均对流活动强度与同期江淮地区降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 ,即当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强时 ,江淮地区降水易偏少 ,当对流活动弱时 ,江淮地区降水易偏多。不仅如此 ,前期冬、春季对流活动强度与夏季对流活动强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则可利用前期冬、春季对流活动强度对当年中国夏季降水趋势进行预测和补充订正。因此 ,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强弱对于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较早撤出南海,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活跃东传,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发展西移,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南移以及加里曼丹低频对流活跃北移.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相反,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撤出南海较迟; 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不活跃、东传晚,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不活跃、其西移与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的东传反位相,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也不活跃,加里曼丹低频对流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  相似文献   

8.
盛夏OLR月距平对TC登陆和影响华南的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OLR资料,对近20年(1975-1994年)热带气旋(TC)在华南地区的登陆和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LR月平均距平场的变化与TC在华南地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遥相关关系;利用OLR月平均距平场可以进行华南地区多TC影响月和无TC影响月的短期气候预测;华南地区TC的活动与OLR月平均距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位置。  相似文献   

9.
黑潮OLR距平指数与华南西部主汛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LR距平场与华南西部主汛期降水的相关分析场显示,在黑潮区域有强烈的高相关信号反映。黑潮区OLR距平指数与华南主汛期降水的遥相关分析显示,前期黑潮区OLR距平指数的异常,可以成为预测主汛期降水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对1989~2000年主汛期降水作预测及回代检验,检验结果准确率达75%,说明用黑潮区OLR距平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报成绩。  相似文献   

10.
异常南海夏季风的OLR前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嘉宏  张勇等 《广西气象》2002,23(3):24-27,13
应用1979-1999年NOAA卫星月平均OLR资料及1950-1999年NCAR/NCEP再分析的海表温度月平均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异常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期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做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在季风爆发的前期,对流活动和海温的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的异常关系密切。OLR在初春、垂直速度在整个前期与南海夏季风的异常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在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前期,热带海温基本呈LaNina(ElNino)型分布,其中在12月,海温的距平分布与来年南海夏季风的强弱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东北夏季低温的OLR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北26个站点的6—8月平均气温资料,确定了低温年。找出低温年同时期的OLR场特征,为副高区域的负距平区,而对照的高温年距平配置恰好相反。前冬,低温年的OLR场显示出北半球热带太平洋130°E—180°范围为正距平区;从孟加拉湾经中印半岛至中国南海为负距平区;高温年也恰相反。利用太平洋中西部的关键区OLR距平值,可预报东北低温。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由美国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OLR资料研究了影响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记为ATC)与热带对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1)当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ATC为异常偏多(少)时,ITCZ位置累积距平为正(负)值,即ITCZ位置异常偏北(南);(2)利用OLR设计了Walker综合指数WI,该指数的强弱可以反映ATC的异常情况,即当ATC为异常偏多(少)时,walker环流圈异常强(弱);(3)OLR距平累积量场能较好的表征ATC异常年份所对应的低纬度及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配置,其可以作为预测影响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13.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群发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孙长  毛江玉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9,33(5):950-958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 向外射出长波辐射 (OLR) 和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 研究了1991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群发性特征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1年6~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存在20~60天的准周期振荡, 该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也具有这种频率的季节内变化, 即热带气旋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周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 热带气旋易集中出现在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湿位相, 这是因为湿位相期间大气低层维持的较大尺度的低频气旋性环流为天气尺度的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背景环流场。低频气旋中心东南侧的不稳定低空西风急流容易激发出一些小扰动, 低空的低频正涡度异常又有利于这些初始小扰动的增长, 同时, 热带气旋发生势 (genesis potential) 表现为正距平, 说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垂直风切变条件容易满足, 因而导致热带气旋的相继群发。  相似文献   

14.
运用GMS-5气象卫星的OLR资料,研究了2001~2002年6月10日~8月10日西北太平洋上15个热带气旋的移动方向。选取多个OLR特征值因子及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海平面气压,结合《热带气旋年鉴》资料,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热带气旋未来6、12、24小时移向的客观预报算式,其结果与年鉴中移向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4、0.945、0.914。用预留的2001年6号台风作检验,结果很好。该方法可在日常的业务预报中试用,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移向的预报水平,尤其是对移向突变的热带气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OLR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OLR资料,对近十多年(1990~2000年)的南海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与OL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热带低压能否发展加强成热带风暴与南海区及其附近OLR值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OLR低值中心存在于辐合带中热带低压易发展;在双台风状态下,两个低值中心的强弱情况和距离决定热带低压能否发展。通过定义一个南海热带低压的发展指数IOD(Index of Development)来定量描述OLR等值线的梯度变化和南海热带低压发展的关系;当南海热带低压的发展指数IOD≥9时,热带低压易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相似文献   

16.
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和NCAR/NCEP长波辐射资料(OLR),研究了热带对流异常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对流活动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它是热带对流活动对ENSO的非线性响应;热带对流异常的强度在E1 Nino时期比在La Nina时期强,且异常的中心位置偏东,表现出明显的时空上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高原气象》2021,40(3):472-485
利用2004-2017年静止气象卫星Kalpana-1的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25°×0.25°,时间分辨3 h一次,每天8个时次)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对流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ERA-Interim分析资料和中国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06年和2007年的对流活动异常、垂直速度异常、降水异常三者的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6-9月有非常明显的对流活动,其中在对流活动最强的盛夏7-8月,青藏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印度半岛东北部、孟加拉湾到中南半岛都有大范围的强对流区,强度最强的对流区OLR平均最小值低于190 W·m~(-2)。(2)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对流活动日变化特征明显。其中青藏高原中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印度半岛东北部和中南半岛南部地区都在09:00(世界时,下同)左右开始出现OLR低于210 W·m~(-2)的强对流区,在12:00左右对流活动强度达到最强,对流活动均可持续到次日凌晨。孟加拉湾东海岸全天都有明显的对流活动,在09:00和21:00的2个时次达到最强。对比青藏高原、南亚和孟加拉湾地区,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的对流日变化最为显著,陆地区域对流日变化是一个周期,而孟加拉湾东岸地区的日变化有两个周期。(3)对比分析2006年和2007年7-8月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的OLR异常变化与垂直速度和降水异常可以发现,高分辨率的OLR负(正)距平表示的异常强(弱)对流与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及异常多(少)的降水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可以用来表征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以弥补其观测资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OLR场对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4~1997年卫星观测的ODR(射出长波辐射)资料计算OLR的特征量,用其表征ITCZ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分析影响福建热带气旋(TC)年频数与ITCZ和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TC异常偏少(多)年,ITCZ位置偏南(北),强度偏弱(强),年太平洋上的OLR距平场配置相反,即TC异常偏少(多)年,西太平洋热带地区OLR为正距平,而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19.
登陆华南热带气旋过程降水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首先利用1990~1999年台风年鉴上的过程降水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过程明显降水(≥50mm)相对于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分布有五种类型,并研究了降水分布型与热带气旋活动特征之间的关系;另外,利用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将热带气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探讨它在海洋和陆地上的降水分布和演变特征,弥补了以往对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只局限于陆地降水的不足.本工作试图为过程降水分布的动力释用预报提供一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江苏夏季旱涝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陶玫  吕军  于波 《气象科学》2008,28(1):85-89
利用NCEP/NCAR OLR月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逐月高度场距平格点资料,讨论江苏夏季旱涝天气气候的环流特征.研究表明:菲律宾以西太平洋暖池区OLR低值区值强弱直接影响江苏夏季降水,OLR值越低,该区辐合越强,则其北部副热带高压偏强,有利于副高的北抬和西伸,使副高北侧的雨带偏东偏北,江苏易偏旱;反之江苏易偏涝.500 hPa在东亚地区南北呈" 、-、 "的纬向分布,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夏季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明显的正距平区,在该地区形成双阻或单阻有利于形势的稳定,使降水持续,江苏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