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开封市大雾天气分布规律、天气特征,并总结出大雾产生的几种天气形势,找出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开封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开封市大雾天气分布规律、天气特征,并总结出大雾产生的几种天气形势,找出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区大雾天气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学原理和统计方法对1995--2006年西安地区7个观测站大雾日的湿度、能见度、风速、地面气压及高空环流形势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西安地区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和形成大雾的气象条件,归纳出预报因子,用PP法建立了大雾的预报方程,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来制作未来24小时西安地区的大雾预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5~2004年辽西地区4个代表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区域性大雾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统计出易产生大雾天气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及出现频率,并从大雾产生的条件和形成机制入手,提出判别大雾出现的预报指标,并结合近10 a的历史资料对预报指标进行了验证,平均历史概括率为81.0%。选取2004年7月1日—12月31日单站历史资料进行抽样预报效果检验,总空报率为22.2%,漏报率为5.1%,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0~1996年历史实况资料,对东营市大雾的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逐步判别方法制作出大雾客观预报系统。该系统在WIN98环境下运行,能够自动调用处理9210卫星网络资料或地面通信网络资料。经1997年和1998年试验效果较好,对大雾预防具有一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20个气象站1971~2004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地域分布及其天气气候特征,得出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天气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昼夜和局地性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路段的大雾天气划分为不同的预报服务期,为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预报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修水县1954—2017年大雾时间变化特征和2005—2017年大雾出现时的主要预报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此外利用ECMWF预报资料对2014—2017年11月—次年2月预报指标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起显著减少,平均递减率为0.28 d/a;冬季大雾日数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大雾出现的次数自02时之后显著增多,08时之后则显著减少。秋末至冬季,大雾出现时2 m相对湿度多大于93%,2 m温度露点差多小于1.2℃,10 m风速多小于1.2 m/s,02时总云量多在0—1成,此外若14时2 m相对湿度小于30%,一般不考虑次日预报大雾天气。在ECMWF细网格预报中,2 m相对湿度经常性预报偏小,而2 m温度露点差和10 m风速则经常性预报偏大,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可综合订正方程及误差概率分布等因素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报指标值。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区域性大雾预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94—2002年9年辽宁区域地面图的普查,得到了辽宁区域性大雾天气(大于等于5个地市,能见度小于0.5 km)共有73次。分析近10年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得到了区域性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普查区域性大雾过程发生时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区域性大雾天气分型。分析辽宁省各种区域性大雾的成因及要素演变特征,从中提取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流程,用PP法建立区域性大雾的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大雾预报一直是南宁机场气象要素预报的难点。而大雾天气不仅对前沿作战还是飞行和平时训练飞行影响极大,而且对军队运输机转场和民航班机飞行也有极大影响。 南宁机场大雾的盛季是1—3月。根据实际气象保障的需要,本文运用12年1—3月的有关历史资料,对南宁机场大雾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筛选出日常工作中查算简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1月15日出现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利用ECMWF集合预报产品对该大雾天气过程的预报进行了解释应用。诊断结果表明,该次大雾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14日傍晚到夜间,江西省北部地区转处冷高压控制,阴转晴,冷空气和地面辐射共同造成的冷却作用明显;大雾发生时的逆温层高度大约在981 hPa;1—3 m/s的风速有利于形成较厚的冷却层;地面相对湿度大,水汽充足。通过对ECMWF集合预报的气温、地面湿度、地面风速和天空总云量预报产品的释用,可以在大雾出现的前日判断出江西省西北部地区同时满足辐射雾出现4个条件(水汽、晴空辐射冷却、微风、近地层的稳定层结)的概率最大,因此出现大雾的可能性最大;江西其他地区不能同时满足4个条件,出现大雾天气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对集合预报产品的不断深入挖掘,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合预报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月1—5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平流辐射雾过程。利用山东地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青岛探空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此次连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温湿场特征,地面、高空气象要素条件,揭示了其形成原因、维持机制和消散机理。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平直的大气环流、静稳的垂直结构是此次大雾形成的背景条件;水汽输送阶段变化造成的低层水汽浓度变化是大雾阶段变化的原因;两次弱低槽冷锋过程显著增加了雾的强度和范围,也使雾的性质由平流雾变为辐射雾。当低层水汽持续减少,中低层东风气流增强并破坏了大气的稳定层结时,大雾逐渐消散。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机场风廓线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015年1月14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大雾天气背景、温度、能见度、层结条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是在高空暖高压脊,低层干暖的东南风稳定维持,近地层处于地面冷高压底后部的冷湿气团控制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上暖下冷的层结条件有利于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为大雾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过程乌鲁木齐以西的北疆沿天山一带均为大雾天气所覆盖,大雾天气的范围大,厚度厚,且大雾期间各站的温度日变化很小,湿空气长时间维持饱和状态,也是乌鲁木齐机场大雾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首都机场1998-2005年每小时观测数据和NCEP/NCAR每日4次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首都机场雾发生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合成分析了首都机场大雾形成、持续和消散阶段天气形势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首都机场1998-2005年雾的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夏季、秋季出现轻雾天气过程多;秋冬季节是首都机场大雾的高发期。首都机场轻雾与大雾的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轻雾过程的日变化特征明显,在13时(北京时间,下同)达极大值,从20时至次日9时能见度较差。能见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的变化有很好的负相关。大雾过程中各要素日变化不明显。对1998-2005年大雾天气过程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雾形成、持续和消散阶段的850hPa形势场均是“一槽一脊”型。大雾形成和持续阶段的地面形势场是鞍形场或均压场,大雾消散阶段的地面形势场是完整的高压前部。在形成阶段,北京受弱暖脊控制,无明显冷暖平流,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辐射降温作用和水汽在近地面层的积聚;在持续阶段,北京区域地面辐合,冷空气在上游堆积,随着850hPa槽脊位置的东移南压,南方暖湿空气输送受阻,高层逐渐转干;在消散阶段,850hPa高空槽过境,完整的高压控制北京区域,强冷空气随北风南下,大雾过程逐渐结束。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初冬湖北省一次大雾成因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北省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站观测数据及NCEP的1°×1°格点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1月29—30日发生在湖北省内的大雾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大雾形成机理,并利用优化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式对本次大雾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大雾过程能见度基本与相对湿度变化趋势相反,气温与能见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风速都较之前有所下降。本次大雾是暖平流影响后,经夜间辐射冷却降温后形成,属平流辐射雾。利用WRF模式对本次大雾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除对海拔较高、受局地地形影响较大区域的模拟效果不理想外,模拟的大雾范围、强度、生消时间等与实况基本相符,可为以后大雾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0-2011年的重庆全市36个区县气象站的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重庆全区域雾的气候特征。选取全市的典型浓雾个例,利用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雷达资料,合成分析了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温、湿、风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重庆全区域雾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形势,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雾日数在21世纪初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雾日减少的突变发生在2002年。辐射雾发生时500 hPa中亚及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压脊,地面上重庆位于高气压内部的均压场中,冷锋已到达华南地区;而雨雾发生时500 hPa青藏高原地区为低压槽区,地面冷高压中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有弱冷空气经大巴山从东北向渗入重庆。两种雾的温、湿、风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辐射雾近地层逆温明显强于雨雾;上干下湿和湿层深厚分别是辐射雾和雨雾形成时,湿度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两种雾形成时近地层风速都很小,总体来看雨雾发生时各层的风速都大于辐射雾。  相似文献   

16.
粤西沿海海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微物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峰  王晶  张羽  张书文  陈苗彬 《气象》2012,38(8):985-996
利用粤西12个测站2000-2010年常规气象资料及2010年3月湛江东海岛一次海雾过程观测数据,分析了粤西沿海海雾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以及湛江东海岛海雾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粤西沿海年均雾日数呈西部(17.8d·a^-1)〉东部(7.7d·a^-2)〉中部(3.5d·a^-1)的特点;年际变化差异明显,除2008年外呈逐步升高趋势;年雾日数冬、春季多,夏、秋季少;一天中海雾大部分出现在02:00—08:00,这一时段雾生成的平均概率为50.8%;最多持续时间在1-3d内。海雾生成的综合气象条件主要为:气温15.025.0℃、3小时变压-3.5-2.5hPa、温度露点差0.0-2.0℃、多发风向为NNE-ESE或静风,风速≤7m·s^-1。成雾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高压型、低槽型、冷锋型、静止锋型和鞍型或均压场型5类。雾过程中各阶段能见度变化及雾滴谱分布差异较大,平均雾滴谱分布符合指数递减规律,谱型大体上呈“单峰”结构,整个滴谱明显偏向小滴一端,雾滴谱径主要出现在2~10μm。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1年四川142个代表站的逐月雾日数资料,通过一元回归线性倾向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四川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雾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川西高原雾日明显比四川盆地少,高原大部地区整年无雾出现(平均雾日<1d),四川盆地平均雾日达到37d,其中峨眉山常年处于雾的笼罩之中(平均雾日达311.8d);(2)雾日数季节变化与下垫面地理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盆地雾日最多的季节是冬季,高原雾日最多的季节是秋季;(3)四川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历了偏少-偏多-偏少的过程,总体呈现随时间增加的趋势;(4)四川年均雾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高原为负变化趋势,盆地为正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乌兰乌苏镇1964~2012年的气象资料,选取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风、雷暴、沙尘暴、沙尘天气及大雾、轻雾天气出现的天数作为分析对象,运用3年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方法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进行了多种天气事件的年纪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天气的发生日数呈增加趋势,沙尘天气、沙尘暴天气、轻雾天气、大风天气和雷暴天气的发生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其中大风天气发生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2)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大雾天气、轻雾天气、沙尘暴天气、雷暴天气和沙尘天气在研究时段都出现了突变,且平均气温、轻雾天气、沙尘天气和雷暴天气在突变之后不久都达到了极显著的上升或者下降变化趋势.(3)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大雾天气、雷暴天气和大风天气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的气象要素周期性长短是不同的,沙尘、沙尘暴和轻雾天气则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9.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根据1999年11、12月及2001年2月北京市几次雾过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再配合大范围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市雾发生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形势,对比研究了出现水雾和霾时不同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合环境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雾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边界层的温度层结由雾前的逆温层转变为雾区内的近中性层结,雾的微物理结构变化也表现出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明显减弱,造成在雾发生时,城市空气污染相对严重.同时,该文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化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总被引:100,自引:9,他引:10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全国范围内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利用1950年以来我国气象系统地面观测网679个国家基本(基准)站的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雾空间、时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雾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在月大雾的日数、月最多大雾日数、大雾季节分布中都显示出北南、西东的地区差异及局地明显的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浓雾出现的年日数变化不明显;文章对大雾日数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