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分析研究和沙尘数值模式预报研究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沙尘等方法的应用基础上 ,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开发、集成 ,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系统。该系统由沙尘天气历史数据库、沙尘天气动态监测、沙尘天气概念模型、沙尘数值预报和沙尘天气预警 5个子模块组成。在近两年的北京市沙尘天气预报服务中 ,本系统得到充分的应用 ,提高了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效率 ,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应用于气象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数据仓库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和数据挖掘 (DM) 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侧重于数据仓库技术在天气预报领域中的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便于分析的数据, 并增强了管理和使用历史数据及特种观测数据的能力, DM能够帮助预报员快速积累经验, OLAP使预报员的分析突破了过去固有框架的限制。文章针对天气预报决策特点提出以天气系统分析为主的数据聚集处理、在OLAP的多维分析之外增加比较分析、多元分析和相似分析功能等扩展, 还指出关联规则的挖掘是目前预报方法研究中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年份r期数{页数 题目日本东京气象传真图的识别JMH/JMJ广播的几种气象传真图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业务使用性能如何应用数值指导天气预报资料世界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情况27 32 19 287八U nUO︺8 00 QO 80付刊用“模式输出统计法”傲局地天气客观预报日本气象厅广播传真的重要天气图日本广播传真500 mb环流型的分类使用日本气象传真图的我见关于日本气象传真图中垂直速度单位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统计天气预报的进展近年来动力学和统计学天气预报发展的回顾日本气象厅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发展计划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展望数值预…  相似文献   

4.
基于梯度的500 hPa槽线天气系统自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位势高度场资料,针对500 hPa高空槽线天气系统,以天气学定义及其图形学特征分析为基础,在保持天气动力学理论约束的同时,提出基于位势高度梯度进行槽线天气系统自动分析的方法。面向各级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业务,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系统 (MICAPS) 第4类位势高度格点数据资料,经过梯度计算、垂线确定、方向划分、邻域对比、节点初选、噪声判别、分类滤除、聚类分析、轴向平均等步骤,解决了一系列相关技术问题,完成了西风槽和横槽两类槽线系统自动分析的程序开发。近年宁夏寒潮强降温等过程的分析试验表明,该算法稳定可靠,中高纬度地区槽线分析能力更强,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分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使用中国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1996年和2001—2002年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归纳了形成各次沙尘暴过程的天气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为主要依据,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划分成纯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了各类型天气系统在沙尘暴强风形成中的作用、各类型强风的特点及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了各类型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季节天气预报始于本世纪20年代,60年代开始发布官方的季节天气预报。经过苏联气象学者近70年的努力,季节天气预报方法由最早的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型方法发展成天气学方法、大尺度环流方法、统计学方法、天气——统计学方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季节天气预报方法,季节预报要素除最早的温度距平和降水量预报外,增加了旱涝预报、解冻与严寒预报、春秋气温经过0℃和±5℃预报等多种季节气象要素的预报业务。一、苏联季节天气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龙门县1980—2008年冬季低温天气资料普查,用天气学和数理回归统计方法对龙门县冬季气温低于5℃时的低温天气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预报;首先根据天气系统将低温天气型分为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降温3种形势,再根据不同的天气型建立预报判据和模型做出定量的低温天气预报。经过近3年的实际业务应用及检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天气预报人员应运用科学决策的原理,指导天气分析与预报制作的思维过程;用天气学、数值预报、气候学、卫星气象学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市降雨进行诊断分析,归纳出中雨以上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变化、数值预报产品及卫星云图的应用。并进行了前期天气形势特征分析。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中雨以上降雨天气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基本站、区域站资料,分析了2006—2016年池州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建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总结了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相关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池州市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汛期(5—8月),其中7月最活跃,其次分别是6、8月。强度≥20 mm/h和≥30 mm/h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强度≥50 mm/h的短时强降水则呈现单峰型特征。东至县中南部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区域,其次是贵池南部山区和九华山东、西两侧区域。池州市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可分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西北气流型和台风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缘型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天气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不同天气类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但相关物理量差异不明显。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台风型强降水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多表现低质心结构特征,西北气流型呈现高质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诊断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温市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诊断分析逐渐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这个近代天气学中用来分析天气过程物理机制的方法、不只限于应用在天气学研究中,也逐步推广到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客观预报,不管是用数值预报模式还是用统计预...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对2010年1月14—19日沈阳大气污染天气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地面和高空气压场、地面至高空各高度层随时间变化的水平风场及垂直剖面风场、垂直方向温度廓线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描述大气污染中天气系统的变化过程,分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对应地面场为长白山高压、地形槽环流型;500 hPa高空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地面风场主要受高压辐散气流控制;地面至高空不同高度的水平风场均有偏南风切变和偏西风切变,垂直剖面风场对应有下沉气流,地面至高空的温度廓线出现明显的逆温。这些气象条件共同造成了持续污染天气。而500 hPa位势高度场持续长时间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是造成长时间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3—2017年浙江省63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海温场、风场、高度场和湿度场以及射出长波辐射(OLR)场等再分析资料,运用EOF和距平合成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45 a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与全省一致连阴雨分布型的大气环流场及海温场,OLR场等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空间分布主要有全省一致型、南北相异型两种类型。当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为乌拉尔山脊偏强(弱),鄂霍次克海地区槽偏强(弱),副高强度偏强(弱),易发全省一致偏多(少)型连阴雨;浙江上空OLR为负距平区易发生全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浙江上空OLR为正距平区易发生全省一致偏少型连阴雨;全省一致偏多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暖,而全省一致偏少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冷;赤道西太平洋海温为反位相。厄尔尼诺次年,全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易发生;拉尼娜次年,全省一致偏少型连阴雨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天山北坡一次强寒潮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213 0场预报资料对2008年4月18日新疆天山北坡带中部石河子垦区发生的50 a不遇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04.18”强寒潮天气主要成因是: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并顺转, 脊前东北风带建立并加强,诱导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东北气流西南下到横槽中, 迫使横槽转向强烈发展东南压,并形成高空急流,强锋区和强冷高压;由于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中高纬度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造成强寒潮天气过程;西南急流与冷空气的交汇产生了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对大暴雪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暴雪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  相似文献   

14.
基于西北地区东部81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距平合成分析,探讨其多雨年和少雨年逐月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湿度场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多雨年,影响降水的天气特征表现为乌拉尔山脊逐月偏强,7月鄂霍次克海脊偏强,贝加尔湖高压脊转为低槽,7月巴尔喀什湖低槽较6月偏强。8月贝加尔湖长波槽较7月偏强;少雨年天气系统表现为6—8月西北地区东部受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多雨年较少雨年偏西偏强。6—8月多(少)雨年比湿的变化表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多雨年,大气的含水量较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少雨年,大气的含水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和环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117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内蒙古的高温天气年日数有增长趋势,高温酷暑的影响在增强;内蒙古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日的14—17时,气温日较差大,多为干热天气。通过对内蒙古较大范围的64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4个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定日气象站1959—2009年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的降水、气温、高空风等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并重点总结珠穆朗玛峰地区主要登山期(春季)成功登顶的天气、气候背景及大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5月500 hPa环流中高纬度为宽广的低值区,乌拉尔山地区基本维持长波槽或低值中心,咸海—里海和贝加尔湖附近多存在脊区;伊朗高压偏北且东伸至印度半岛,印度副热带高压与咸海、里海附近高压脊同位相叠加且北抬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维持在中南半岛以西;孟加拉湾、印度半岛低槽或低压中心建立,高原南部南支槽不明显;东亚大槽偏强、偏东。对应西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地区降水偏弱等特征,5月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时机,且20时至凌晨之间更适合登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雷达产品和太原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出现在太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空冷涡和中低空暖湿气团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②雷达回波的形状、结构、VIL均显示出强对流特征,速度辐合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风切变。③逐小时变温场显示出冷空气入侵路径、强度,负变温中心未来成为强对流天气区。④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逐小时变压场的负中心与随后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区有效对应。⑤对流发生前,单站气象要素出现显著的不连续变化,气压和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气温变化则反位相,3者在对流发生前1h同步出现谷(峰)值,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的要素陡升(降)时段内。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PM2.5浓度资料,分析了2019年1月10—14日天津市东丽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中层暖脊和地面弱气压场为此次雾霾天气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轻雾和霾阶段,能见度变化更易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而雾阶段,能见度变化更易受到风速的影响。PM2.5浓度与地面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与能见度、风速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当其他气象条件稳定,且周边地区污染物浓度较高时,近地面风向转变,对本地区雾霾的出现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11年1月2—4日包头地区冬季首次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降雪过程是受高空短波槽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所致,低空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并与西路小槽引导的冷空气在河套地区交汇;低空河套以东地区有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统计分析了广西寒露风天气的气候概况、寒露风偏早(迟)年份的主要环流特征及其前期环流特征量的变化,发现在偏早年前期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偏弱,印缅槽偏强,极涡和东亚槽偏西,各主要特征区副热带高压持续出现负距平.对影响广西寒露风的多种因子普查、分析、挑选后组建了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广西寒露风气候趋势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