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珠江口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根据1957~2006年全球温度和珠江口验潮站平均潮位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与珠江口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并对2030年珠江口海平面上升幅度作出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珠江口海平面的上升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2030年(前后)珠江口平均海平面比1980~1999年高13~17cm。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动态及其对沿海潮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简析。结合长江口崇明三岛地区除涝安全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和威胁,分别建立了基于海平面上升的上海市崇明三岛水系一维平原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深入开展了海平面上升对三岛地区除涝安全影响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至2030年,长江口海平面上升10~16 cm,崇明三岛片区的面平均除涝最高水位、局部除涝最高水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崇明岛片受影响最大,对应水位将分别上升3~5 cm、4~6 cm;长兴岛片受影响次之,对应水位将分别上升3~4 cm、3~5 cm;横沙岛片受影响相对最小,对应水位均将上升1~2 cm;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对崇明三岛的除涝安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统计降尺度方法集合预估华东气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丽军 《高原气象》2010,29(2):392-402
利用共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逐步线性回归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了1月和7月华东地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70—2100年未来月平均温度变化情景的集合预估。同时采用850 hPa温度场、850 hPa位势高度和温度的联合场以及海平面气压和850 hPa温度的联合场作为预报因子变量场,对于两个场联合的预报因子变量场,采用的是两个变量场空间联合的EOF分解的方法。同时通过改变统计降尺度过程中输入的预报因子变量场、预报因子变量取值的区域,以及输入逐步线性回归方程的主分量个数共建立27种统计降尺度模型,并把它们应用于2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Echam5和HadCM3 IPCC AR4 20C3M和A1b情景,从而每个站点均生成1950—2099年(HadCM3)或1951—2100年(Echam5)1月和7月共54个IPCC TR4 A1b温度变化情景,然后对54种预估情景进行集合分析。多个温度变化情景的集合预估采用它们的中位数来表示。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条件下,多个统计降尺度结果的集合预报如采用箱线图的中位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统计降尺度方法的模拟性能;(2)2070—2100年1月和7月未来气温情景相比当前气候条件的增温约3~4℃,7月与1月相比不确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4.
2030年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角度,依据1912-2000年吴淞验潮站年平均潮位资料,构建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和小波变换相结合,分析以吴淞为代表的上海绝对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规律。由此预测2030年上海绝对海平面相对2011年的上升值为4 cm,结合已公布的构造沉降和城市地面沉降、流域水土保持和大型水利工程及人工挖沙导致的河口河槽冲刷、河口围海造地和深水航道及跨江跨海大桥导致水位抬升等叠加效应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30年上海市相对海平面上升10~16 cm,陆地海平面上升有7个风险分区。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未来30~50年A1B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东  程志刚  张冉 《高原气象》2009,28(3):475-484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所采用的20个气候模式在未来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模拟结果的集合平均以及一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输出驱动下的动力降尺度(downscaling)分析结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未来30~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2030-2049年相对于1980-1999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来看,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的升温幅度在1.4~2.2℃之间,高海拔地区的增温一般更为显著,西藏西部的冬季增暖将达到2.4℃以上.降水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和全年多数季节降水可能增加,但未来30~50年青藏高原地区降水率增量通常不超过5%.考虑到未来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多模式集合预估以及区域尺度气候模拟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这里给出的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应适时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九章综合评估了与海平面相关的最新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指出目前(2006—2018年)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处于加速状态(3.7 mm/a),并会在未来持续上升,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其中低排放情景(SSP1-1.9)和高排放情景(SSP5-8.5)下,到2050年,预估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分别上升0.15~0.23 m和0.20~0.30 m;到2100年,预估GMSL分别上升0.28~0.55 m和0.63~1.02 m。南极冰盖不稳定性是影响未来海平面上升预估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区域海平面变化是影响沿海极端静水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41,他引:16  
分析粤港澳7个气象站近100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对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全年及前、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存在2~7年、10年和30年左右的周期;广东省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不存在一致性,但近期气候变暖和广东的重旱、重涝事件频率增加有关;目前,广东的年降水量处于长期变化中的峰值下滑趋势,预估2020年处于少雨时期,沿海地区重旱、轻旱出现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近15年海平面变化特点及其与强咸潮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珠江口30多年相对海平面和近15年绝对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比较1992年12月~2008年12月南海卫星观测和珠江口验潮站观测的海平面变化趋势,认为珠江口的相对海平面(RSL)上升最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致;通过研究29个冬季各月西、北江冬季径流量、海平面、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强咸潮月份的径流、海平面、盐度的对应关系,得出海平面上升是加大咸潮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年代际变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道溢  王绍武 《气象学报》2000,58(3):297-308
利用近百年全球海平面气压图和再分析海平面气压等资料,建立了自1871年以来1,4,7和10月份的南极涛动指数(AOI)序列。近百年来1月AOI有明显增强的趋势,7月AOI则有明显减弱的趋势。最近40多年来,1,4和10月AOI都有较强的上升趋势。4个月份的AOI都有20~30a左右的准周期波动,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用1,4,7和10月的平均可以近似反映年平均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年平均指数在1894~1901年、1910~1935年左右是强的负指数时期。1880~1893年、1936~1945年左右是较强的正指数时期,1980年代以来,强的正指数已经持续了近20a,且1990年代以来还有加强的趋势。模拟结果的功率谱显示气候系统内部产生的低频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变率上,年代际尺度变率的谱值则远远低于观测结果,但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通过Hasselmann机制产生AOI年代际变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变换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方法对广州市1908—2010年103 a的温度、降水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比EEMD和小波分析的差异。结果表明:(1) 小波分解基于先验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次有较大的人为选择性,易产生虚假波动;(2) EEMD具有自适性,分解结果更稳定和一致,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更准确;(3) EEMD分解显示,广州的温度、降水均存在2~6.8 a的年际尺度波动,年代际尺度上,温度表现为13.6 a、34 a、68 a的波动周期,降水存在22.6 a的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