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辽宁省境内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流域生态系统划分为7类,从全流域、15个子流域、河岸带3个尺度分析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三个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结果表明:全流域生态系统以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及时空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全流域结构差异显著,与全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相比,河岸带森林生态系统所占成分显著降低,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显著增加。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逐渐降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子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子流域服务价值最大;河岸带内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是水生态和水资源综合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调查辽河流域辽北地区典型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建立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指标体系,对辽宁省辽河流域内清河、汎河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表明:清河流域可分为7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汎河流域可分为4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水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共划分为5类: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栖息地维持功能,产品提供与农业生产功能,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功能,人居保障与城市发展功能,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功能。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为辽河流域实施水生态综合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博尔塔拉河流域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导致了补给干流的水资源减少,使得干流(尤其是在下游)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依据博尔塔拉河流域供需状况等,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流域内现状和不同年份的水资源承载力,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丽  赵茹  郭菲 《河南气象》2014,(1):98-102
近年来黄河中游径流量表现出强烈的减少趋势,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水保措施的骨干坝是影响径流量的众多因素之一。为研究骨干坝对黄河径流的影响,首先要确定骨干坝的蓄水比例。以黄河流域第二大河汾河为例,从骨干坝的概念和运行方式出发,通过到水土保持部门调研、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对调研获取的骨干坝蓄水数据进行查询校对及实地查勘Google Earth未找到的部分骨干坝等方法,研究了汾河流域骨干坝的蓄水比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部门的调研结果、Google Earth软件历史查询功能对蓄水骨干坝的查询结果结合实地查勘结果证明了汾河流域确实存在蓄水骨干坝,蓄水骨干坝一旦蓄水,一般即为常年蓄水,且水位基本保持稳定。汾河流域160座骨干坝中蓄水骨干坝有13座,骨干坝蓄水比例为8.13%,蓄水比例较低。依据上述研究成果,支流骨干坝蓄水比例可根据水土保持部门调研、Google Earth软件查询结合实地查勘确定,黄河流域其余各支流可参考汾河流域研究骨干坝蓄水比例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欧洲中部的易北河流域是典型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夏季的水资源供给是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具有较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而年降水量只有500 mm的黄土地区。通过总结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GLOWA-Elbe)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各种情景并考虑其不确定性,对未来50 a德国易北河流域水资源供给稳定性作出综合评估。研究表明,欧洲中部必须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产生水资源供给短缺的可能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全球独有的古文献资料,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农业大省,有关气象灾害的古文献记录较为丰富.江西省气象局搜集省内地方古文献资料,整理得到了《江西省地方志气象资料集》和《江西省地方志气象灾害记载翻译资料汇编》,为进行江西省气候变化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并较好地解决了古文献中未对气象灾害进行定量的问题.目前对鄱阳湖流域千年旱涝序列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说明运用地方古文献研究江西省气候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与其生态功能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蓁 《干旱气象》2005,23(3):12-16
近50 a来,我国的西北内陆河流域,与世界很多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地区一样,水文循环及其生态功能正发生着一系列衰退及相伴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本文从气候、人类活动与水文循环间相互作用的观点,用实测的气候水文数据剖析了这一现象。提出水文循环通过其生态功能,与生态系统相伴相生,互相依存。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超出了水文循环的再生能力,延迟了水资源再生周期。由于内陆河的平原与盆地的干燥度指数十分大,暖干气候放大了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不利影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对于内陆河流域,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地区远离山区水源地,流域统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对于维持健康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水资源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相应的适应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2030年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比例将提高25%,气候变化将使水资源短缺比例进一步提高2%~4%。无论是供给管理还是需求管理的适应性措施,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多标准的评估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几种需求管理的适应性措施比供给管理的适应性措施的可行性更高。在需求管理中,采用既提高灌溉水价又提高工业水价的混合水价政策可能是最优的策略选择,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为次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水资源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相应的适应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2030年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比例将提高25%,气候变化将使水资源短缺比例进一步提高2%~4%。无论是供给管理还是需求管理的适应性措施,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多标准的评估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几种需求管理的适应性措施比供给管理的适应性措施的可行性更高。在需求管理中,采用既提高灌溉水价又提高工业水价的混合水价政策可能是最优的策略选择,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为次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定量化分析2002—2019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研究表明,1)2002—2019年鄱阳湖水体面积整体呈现缩小趋势,水体面积年内季节变化明显,丰水期与枯水期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且该差值近年来有增大趋势.2)通过分析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发现,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日期较历史明显提前.3)分析极端干旱和夏季洪涝事件发现,鄱阳湖水域面积与江西省降水量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介绍鄱阳湖流域背景和综合管理机构职能,以及相应地方法规的完善和流域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近20a来流域综合管理的内容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20a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江西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根据《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要求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管理要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及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科学原则,把流域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开放促开发,治山、治江、治湖和治穷有机结合,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环境、治理山水、建设美好江西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实践,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NCEP/FNL再分析资料,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对2006—2015年1月1日—8月31日的天气形势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模式对江西省夏季(6—8月)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准确模拟出江西省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气候特征,模拟结果与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接近。其中,降水的模拟精度低于气温模拟;模拟的气温在鄱阳湖地区出现低值,与CMFD的偏差最大。WRF模式模拟的地面反照率偏大导致气温模拟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14.
1960-2005年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 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 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 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 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 3) 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WAT模型的洪湖流域供水资源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苗  刘敏  夏智宏 《气象科学》2014,34(5):515-521
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洪湖流域1961—2011年供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洪湖流域供水资源模拟适用性良好。近51 a流域年平均地表径流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相当,且降水量峰值对应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较高。流域在1960s、1970s相对偏枯,1980s后降水相对丰沛,流域呈现由干转湿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流域又趋于偏枯。流域季节降水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散发量及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但丰、枯年季节分配不同,各要素月季节分布差异较大。洪湖年均入湖水量呈略增加趋势,春、夏季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使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FY-2G卫星逐小时总云量产品和江西省26个测站的地面总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两者在江西地区相关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地区卫星总云量和地面观测总云量在数值和演变趋势上一致性较好,两者的总体相关系数超过0.60,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大型水体(鄱阳湖和柘林湖)附近相关系数较低,低于0.45,江西省南部地区相关系数也不高,低于0.50。两者的相关系数在时间上也分布不均,其中14时的相关系数最高。此外,基于FY-2G卫星总云量产品和最小二乘法采用分段建模的方式,构建了江西省地面观测云的回归模型,且模拟的地面总云量在数值和演变趋势上更加接近观测的地面云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德尔菲法的江西省“三农”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2012年统计年鉴和20个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县的专家测评调查结果(针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4大重点行业和电力、水利、交通3个高相关行业的调查结果),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对2010—2013年江西省"三农"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2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气象服务贡献率稳定在4.00%—4.90%,2012年"三农"气象服务对农业总产值效益的新增贡献率为2.6%。2010—2013年"三农"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值分别为76.04、108.14、104.36和116.0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3.3—1:7.8,2013年3个高相关行业的产值贡献率为4.0%—5.0%。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generate a land productivity dynamics (LPD) map of a degraded catchment located in sub-humid terrestrial ecosystem via a land degradation assessment using three indicators, namely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and productivit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wo adjacent microcatchments located in Gediz River Basin and conducted between 2001 and 2015. For this purpose, Landsat satellite imag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changing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nd vegetation density. In addition, 319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oil depths to detect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of the study area in May 2015.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in more than 23% of the catchments’ area of approx. 3896 ha, land productivity is observed to decline while about 24% shows early signs of decline level. Some of these areas used under agricultural cropping, overgrazed pasture, and artificial areas showed evidence of soil erosion problem. Only very small area of the catchment shows stable and increasing land productivity dynamics trend during the 14-year period.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水位与面积是湖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主要研究鄱阳湖水位与面积的数学关系,以便用水位来快速推求湖面面积.利用美国EFDC水动力学模型对典型年份面积进行模拟,得出逐日模拟面积,而后根据康山、棠荫、都昌和星子4站实际水位与模拟面积建立数学关系,最后使用遥感数据对模拟面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典型年份鄱阳湖水位与面积具有高动态性,平均相对误差为4.14%,模拟面积与实际面积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