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84年温岭站正式接收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分析同年4—6月12次较大降水(12小时雨量≥15mm),在综合图上都有成片中等强度以上的回波区移向本站,如结合天气形势一般均可提前(至少三小时)做出预报。12次较大降水有如下几点共同特征: 一、在700百帕图上在110—122°E、26—32°N的范围内有一切变线或槽线。二、关键区中的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7月9∶30和15∶30的中南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1984-1987年)和华中地区数字化雷达回波综合图(1988-1989年),分析影响区域内的回波特征与本站短时降水的关系,发现其相关性较好.在此基础上,从雷达回波综合图上提取预报因子,并结合本站要素,建立起7月短时有无降水和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预报方程,经历史检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通过三年试验,83年3月20日起正式投入业务使用。凡配备传真机的台站,83年开始接收上海发播的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此图反映降水实况时效快,图象直观,且图上均标注有降水范围、性质、强度、回波顶高度、降水区的移向移速及  相似文献   

4.
1983年5月30日出现了全区性的暴雨,在这次暴雨预报过程中,综合图起了很大作用。本站711雷达04时观测时,测站西北有一条由块状结构组成的东北—西南向回波带,7:15开机观测时本站四周已出现中等强度的混合型降水回波,由于降水质点对电磁波的严重衰减,探测距离只有50公里,50公里以外连地物回波都探测不到。从高显上看零度层亮带明显,是混合型降水。由于早上没有综合图,只能根据天气图静止锋的位置预报本站6小时内有大雨,9:30本站雷达观测与7:15相类似。收到9:30的雷达综合图后,见到在南昌西部还有中等以上的阵性降水回波,我们就大胆地作了未来6小时还有  相似文献   

5.
季云昌 《气象》1983,9(6):17-18
从1980年起,华东地区的天气雷达联防组网试验为气象台站提供了一个新的预报工具——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它是根据多部雷达探测到的资料拼制而成的,由于它连续地反映了空间降水或其它天气现象的变化,因而弥补了天气图的不足。综合图提供的回波区的性质、形状、范围、方位和移向移速及强回波中心的位置、强度和高度等信息,在短期晴雨预报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暴雨预报的能力也发挥了作用。下面介绍目前使用综合图作预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郝孚宠 《气象》1985,11(5):28-30
一、工作原理 为了精确测定雷达回波的斜距,需要设置一可移刻度或门波,调整时标的位置,使其与回波一致,则目标距离即可准确读出。701及701-B雷达是利用一个R-C电桥与移向电容器组成移相网络,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我们利用动态大气的压力方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所得结论为:(1)地面图上的低、台移向,是沿着温度脊线一侧的暖平流最大处移去,中心不能穿越温度脊线(下文简称为移向法则)(2)低、台的移速为在700hpa图上相应于同时次的地面图上低、台中心的移向矢线右侧,距中心五个纬度内任一站测风在这条矢线上的分量。本文  相似文献   

8.
袁为栋 《气象》1987,13(6):56-56
1985年,我站开始利用雷达回波综合图进行短期降水预报,应用的实践表明,雷达回波综合图对短期降水预报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一、基本的统计关系 因为是应用于短期降水分析,所以我们确定: 5时雷达观测对应08—20时(白天)天气, 09~(30)时雷达观测对应12—24时(上午到上半夜)天气; 15~(30)时雷达观测对应20—08时(夜间)天气。 根据天气雷达的基本功能,确定以本站为圆心,从本站到宜昌的距离(约155km)为半径的区域作  相似文献   

9.
顾秋瑾  程涛 《气象》1987,13(9):45-47
1986年汛期,华北地区实现了雷达回波人工数字化拼图。人工数字化拼图比手工拼图准确、迅速,每天01—09时(世界时)有四张雷达拼图(01时15分,05时15分,07时15时、09时15分),前三张由二级传真向区内各省、市、区广播。图上由数字表示回波范围,并有回波类型,强中心强度、性质、顶高,回波整体及单体的移向、移速,特别是713雷达还有回波强度的分层显示。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思路1.1通常播撒云或对流单体的发展演变趋势,可通过下列最有代表性的雷达参数随时间的演变来确定:(1)新生单体初始回波在0℃层以上的高度△Hη·p(km),发展单体较强回波区高度△H△y(km),反射率η10=10-9cm-1的较强雹云单体的回波区高度△H9(km),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云的上界回波高度△HB(km);(2)降雹概率Pr;(3)10cm雷达最大反射率ηmax,cm-1;(4)3.2cm雷达(双波长)最大反射率的比值η3.2/η10;(5)0℃层和一6℃层上的较强反射率区的水平面积几位m’)以及近地面降雹区面积几位m‘);(6)云中最大…  相似文献   

11.
冯志娴  宣霞芬 《气象》1979,5(8):25-26
对流回波的频率分布特征 我们对合肥周围100km内7—9月共39天(另有4天因回波照片不清无法统计),每天08时、10时30分、12时、14时、15时30分、17时30分、19时30分7个时次的雷阵雨回波的覆盖面积,采用正方形网格进行统计,格距为10×10km~2,统计结果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对流回波分布相当不均匀,大致在合肥的东北60—80km处和西南80—100km处为高值区,次高值区分别在西略偏南50km处和东略偏南70mk处,西北和东南方是低值区。从图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回波频率的分布特点与地形有密切关系,西南最高频率区正是大别山延伸过来的丘陵地区,东北高频率区正好对应一片高度为100—200m的丘陵地带,两个次高值区也是丘陵地区,西北和东南方低值  相似文献   

12.
尤特台风登陆过程中眼区结构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尤特台风在登陆珠江三角洲期间,借助珠江三角比较稠密的观测网对它在登陆过程中眼区及其附近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使用时间分辨率为6 min的多普勒雷达CAPPI(Constant Altitude Plan Position Indicator)回波图、每小时CAPPI径向风、高时空分辨的静止气象卫星云图、SSM/I(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和常规观测等资料.雷达图上发现眼区及邻近地区多处存在着比较强的最长可达150 km左右的直线状回波,直线回波带上嵌有多个强的回波单体.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雷达图上的直线状回波现象,与台风内区涡旋结构的变异有关.考察静止卫星红外云图上螺旋云带的强烈弯曲和云带前端低TBB值的现象,以及分析探空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对涡度分布,认为直线回波现象与台风内区非对称的涡旋结构演变有关,那些直线回波带的形成可能是与眼壁附近存在的涡度相对高值区的推进相联系的.最后作者就台风登陆过程中内区涡旋结构变异的问题作一些讨论,认为台风在登陆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发生结构变异,从而有可能导致在登陆过程中移速加快和出现强天气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雷达回波外推是解决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炮点作业时间选取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雷达回波外推的相关性跟踪方法(TREC),由TREC矢量得到的回波移向移速,以6 min为间隔,线性外推4次回波,根据外推回波是否落在炮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得到回波到达炮点射程范围的时间,为炮点作业时间的选取提供参考。个例分析表明,外推回波落在炮点有效射程范围的外推时间与回波实际落在炮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时间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大尺度背景天气,对2007年5月24日发生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大风天气出现时间与雷达回波图上弓形回波、尖端旁瓣回波和速度场上的大风区有一定的对应性,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雷达综合图作暴雨 预报的若干统计 当测站四周出现中等以上降水时,由于电磁波的严重衰减,雷达探测距离大大缩短,预报时效受到限制。此时雷达综合图能弥补单部雷达的这一弱点,提供上游地区回波演变的情况,不但延长了预报时效,也提高了短时预报的准确率。下面介绍我们运用综合图的若干分析统计。 1.回波区域的划分及其与本区降水的关系 我们结合地形特点,将对本区降水有影响的上游回波活动范围分成四个区域,即0区、1区、2区、3区(附图)。并规定,凡综合图的上述划定区  相似文献   

16.
李建通  高守亭  郭林 《大气科学》2011,35(3):519-530
基于天气雷达的临近降水预报是雷达短时预报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雷达临近降水预报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优点,提出两个相邻时刻雷达回波具有最大重叠率的移向、移速是与降水系统整体的移向、移速密切相关的论点,再用此移向、移速对当前雷达回波进行平移,最后采用九点平均的回波生消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各种常规资料,对2010年梅雨期皖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进行分析,探讨短时大暴雨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水有利的天气背景。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形成此次皖江暴雨的源地位于大别山区,强降水是由局地发展的对流回波加强合并产生的,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常常与风场的局地强辐合区(逆风区)相联系,雨带在中低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强降水区域尺度较大,单体回波移向和雨带走向一致,回波移动缓慢或呈准静止状态,累积雨量大,易于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18.
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杨成芳  朱君鉴 《气象科学》2008,28(4):409-414
本文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的探测资料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表明,这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产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及真潜在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雷达本站的风廓线清楚揭示了横槽转竖前后的高空风场变化,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横槽转竖时弓状回波产生,反射率因子图上后侧入流槽口的出现是弓状回波即将形成的前兆信号.一个典型超级单体产生在弓状回波头部前方的暖区中,二者相互作用合并后强度加强.弓状回波具有持续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多出现在其头部和颈部的前沿,绝大部分中气旋产生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9.
利用MICAPS、自动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营口2019年8月16日龙卷天气过程。发现此次龙卷天气在高空低涡的天气背景下发生,高层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叠加,积累了充分的不稳定能量,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潜势;温度层结曲线与露点温度曲线呈“X”型,有利于雷暴大风生成。雷达图上南北两条窄带回波相遇是雷暴的触发条件;产生龙卷的雷暴单体强回波区域向下延伸指示了雷暴的发展情况,反射率图上高层强回波悬垂、低层弱回波区、钩状回波预示着该风暴为强风暴;径向速度产品图上表征气旋式旋转的正负速度对的发展变化可以指示龙卷的位置和强度,05°仰角上辐散区可以确定地面大风的发生时间和位置;相关系数CC产品、差分反射率ZDR产品、差分相移率KDP产品等偏振量有利于确定龙卷的影响范围;粒子分类产品对冰雹落地时间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20.
阵风锋在短时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应用石家庄及周边县(市)风自记、多普勒雷达等短时高频资料,对2005年5—8月石家庄出现的短时大风及其与阵风锋、对流降水关系进行统计,侧重分析了2005年6月17日强对流性雷雨云外围产生的阵风锋造成的雷雨大风过程。结果表明:阵风锋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表现为强对流回波前方近地层的条状或孤状弱窄带回波;在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风向、风速急剧变化的辐合带区域;速度图中的风辐合最强处与强度图中阵风锋回波位置相符,并且与风速演变曲线中的峰值有很好对应;阵风锋移向和移速提前预示了主体对流回波传播方向、强对流天气的强弱以及短时大风的时空分布,从而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及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