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源  张德 《气象软科学》2010,(1):147-149
气象在职培训中学员具有学习目的性强、自主意识突出等特点,如何调动学员的自主性,激发学员自主学习,是在职培训教学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在培训教学组织管理上的一些实践探索,得出学员自主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认为要推动学员的自主参与管理,教学组织方和班主任就要在管理原则与实践中更新观念、重视学员个体,坚持自主建构知识、积极构建良性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淮河流域39个水文测站1954—1984年3—11月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淮河流域春季“桃花汛”出现在4月中下旬,主要发生在流域南半部;春旱主要出现在北半部,5月份最为严重;雨季于6月下旬开始,北部比南部迟1—2候,暴雨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中心在桐柏、大别山区和沂蒙山区。分析降水的周期振荡,得出淮北具有2—3个月的振荡,桐柏山和大别山地区具有近1个月的振荡。最后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降水区划。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从2005年开始开办《新预报员上岗培训班》,进行天气预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作者担任了这三期培训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和学员的接触以及管理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对培训班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1946—1978年月平均海温值和美国世界月气候资料1964—1984年月气压高度值,分析研究热带高度场的长期振荡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发现南美洲、北美洲、北非洲、太平洋等热带地区的850—30 hPa月气压高度值存在准三年振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1—3个月,500—30 hPa热带月气压高度距平值从负值变为正值,反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1—2个月,热带500—30 hPa月气压高度距平值从正值变为负值。全球热带气压高度场变化最敏感的地区是塔希堤站。  相似文献   

5.
赵鲁强 《气象》1997,23(7):58-61
南方上中旬阴雨寡照北方中下旬少雨干旱—1997年4月—赵鲁强(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4月,我国东北地区大部以及内蒙古东部、新疆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南地区大部偏低,全国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月内的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且多局地暴雨、...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1—1990年9—11月月平均气温标准化距平资料,采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秋季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异常特征。结果表明,40年来全国有6个主要气温变化异常区,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暖—冷—暖的演变趋势,在气温距平易号的演变过程中,东北突变最早,长江中下游最晚。  相似文献   

7.
根据10年实测风资料,在分析南、北半球纬向风场和经向风场演变的基础上,发现长江中下游6—7月持续性多雨年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上有异常现象;即在南半球比常年提前1—2个月结束夏季,在北半球比常年推迟1—2个月进入盛夏。这种异常现象表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多雨是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反映,为持续性多雨的长期预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巧英 《气象》1996,22(11):63-63
9608号台风登陆福建闽浙赣冀豫出现洪涝—1996年8月—马巧英(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8月,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上旬,冀、豫、湘、鄂、赣、浙、闽等省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先后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基本接...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巴楚县气候要素和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 a巴楚县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和月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增多。(2)冬小麦播种、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越冬开始和返青期延后,全生育期呈缩短趋势。冬前冬小麦生育天数增加,越冬开始—返青期、返青—抽穗期长度缩短,抽穗—成熟期延长。(3)1—2月气温降低是巴楚冬小麦返青期延后的主要原因,而抽穗和成熟期提前则主要受3—4月、4—6月的气温升高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6—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大气环流特征量和2016年5月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寒潮时空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关系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过程天气成因。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寒潮频次由北向南减少,中部最少;寒潮频次年际差异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寒潮主要出现在1—5月和10—12月,频次站次4月最多,6月最少,春季寒潮频次最多;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1日(永昌)、最晚出现在6月7日(乌鞘岭)。月寒潮频次与月亚洲、北半球的极涡面积和强度、北极涛动、亚洲经向环流和冷空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和强度、东亚大槽强度、西藏高原1和2指数呈负显著相关,前一月亚洲、北半球极涡面积和强度、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北极涛动指数对月寒潮预报预测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使用多元回归建立寒潮月频次预报方程,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均与极涡中心偏强有关,前期升温明显、高空强盛冷平流强盛、地面冷高压强烈是造成三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500 hPa横槽转向南压造成的降温幅度比小槽东移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68—1985年NMC客观分析700和200 hPa月平均纬向风,对其准3.5年振荡(SO)作了研究。发现其主要活动于180°—150°W南北太平洋及25°—35°N纬带上。其传播特征为赤道上向东、副热带基本向西而中纬向东;50°—90°E间经向传播不明显,而太平洋上向北。CEOF分析表明,其方差主要集中于第1,2分量。对其演变及与东太平洋赤道海温的SO分量间关系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玲 《气象》1996,22(11):58-61
华北暴雨偏多黄淮江淮高温少雨—1996年8月—张玲(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8月,全国降水分布不均,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上旬,多雨区位于华北、江南中南部至华南一带,其中冀、豫、湘、鄂、赣、闽、浙等省的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  相似文献   

13.
用中国西部10省区(110°E以西)13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夏半年4—10月的月降水相对系数、月际和年际标准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受不同降水体系影响,降水在时空上的差异很大。天山北部主要受西风带降水体系影响,月际降水差异不大;西北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雨带影响,降水具有西进北抬尔后东退南辙的特征;高原季风雨带对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有明显影响,雨季从东南向西北开始,而结束与此相反。月际和年际标准差表明,在以南疆盆地为主的东北—西南一带地区的标准差为高值区,而该地区以东和以北地区的标准差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中国大陆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1951—1994年历年5—6月月总降水量标准化距平资料,利用EOF和REOF方法对春末夏初降水量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南北相反变化的差异(LV)。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出11个主要降水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4年来春末夏初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江淮和江南地区降水量减少,东北和南疆地区降水量增多;河套东部、华南、北疆、华北地区呈多雨—少雨—多雨的抛物线型,而河套西部、西南地区呈少雨—多雨—少雨的反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15.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 结合1961—2000年历史月气候资料和4个CGCMs的3个SRES排放情景下 (B1, A 2, A 1B) 未来降水和气温情景模拟结果, 对过去淮河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检验并对未来2011—2040年的径流影响进行评估, 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文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年、月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值和季节的变化; 年流量模拟一般好于月流量, 淮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如王家坝、鲁台子、蚌埠的年流量模型效率系数均在80%以上; 多年平均值模拟效果好, 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多数CGCMs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模拟结果表明:未来2011—2040年, 淮河流域气候将趋于暖湿, 但年径流量将可能以减少趋势为主。这对淮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东线调水工程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淮河流域大部分区域2011—2040年月径流量减少将主要发生在1月和7—12月, 变化趋势较为确定; 4—6月, 径流量将以增加趋势为主, 不确定性较大; 2—3月, 径流具有增加趋势的地区多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 具有减少趋势的地区则多分布在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和洪泽湖、平原区, 这些地区增加或减少趋势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区域1、7月浅层海温(ST)异常与同期海平面气压(SLP)异常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统计显著的主要是第一模态,且1月的0—80m层、7月的20—120m的上层ST与SLP′,第一模态层际差异很小;(2)年代际变化是该区域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时域特征,“突变”发生在1970年代后半期,1月的年代际变化早于7月的1—2年;(3)合成分析表明,年代际变化的环流实质是北太平洋中部前期(1970年代中叶以前)ST持续偏高,相应1(7)月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西(变化不明显),而东亚冬(夏)季风偏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张飒 《山东气象》1997,17(3):50-52,60
1天气概述1997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高温酷热,8月19日以前降雨特少,干旱极其严重,8月19—20日受9711号台风影响,全省降暴雨和大暴雨,干旱解除。全省季平均气温为27.0°C,较常年偏高1.8°C。降水较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6、7月份降水甚少,降水量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降水分布由东部往西部递减(图1),全省季平均降水量为276mm,比常年同期少170.3mm(偏少38%)。鲁东南、鲁南、半岛三地区部分县市在400—590mm,即墨最多,为594mm;西部地区在20…  相似文献   

18.
北半球平流层各高度场谐波分析的若干基本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北半球30,50和100hPa等压面上各纬圈各月的1—3波振幅作了计算。分析表明,无论是30,50或100hPa,也无论是1,2或3波,从分纬圈看,其振幅都从低纬到高纬增大,并以50—70°N振幅为最大。从分月看,冬季月份的振幅都是5—10倍地大于夏季月份。无论从分月或分纬圈看,波1加波2的振幅占波1—4总和的主要成份,尤其是波1。夏季不仅对流层100hPa在30—40°N出现最大值带,而且50和30hPa的1波和50hPa的2波,也出现次大值带,这使人联想到青藏高压夏季在平流层内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我们用平流层各波振幅的减增来表征由冬到夏或相反的转变,那么前者的转变在3到4月,后者一般在8到9月,这样平流层的季变比对流层季变要早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气象与环境学报》1998,15(3):26-26
本刊讯记者铭杰报道为贯彻新闻出版署、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人事部颁发的《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根据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对科技期刊主编岗位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通知》(国科信字[1997]057号)精神,省科委于7月19日-8月2日在兴城辽宁省科技培训中心分别举办了两期培训班。本刊副主编王奉安、编辑部主任李昌杰参加了第二期主编岗位培训并圆满结业。第二期主编岗位培训于7月27日开班,8月2日结束。国家科委期刊处朱晓东在开班仪式上讲了话。省科…  相似文献   

20.
从各站上报的异常气象年表和部份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八二年的主要异常情况是:1.元月份全省平均气温特高。河西大部地方出现极值,月平均最高气温达2—3℃,其中张掖达3.8℃。特别是元月上中旬河西地区旬平均气温有的高达4—6℃(历年平均值-13—-10℃)。河东各地普遍比历年平均值(-10—6℃)偏高2—4℃,月平均气温亦为历年同期最高值,这对河东地区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2.五月前半月全省出现连续三次的强降温和寒潮天气,各地温度迟迟不能回升。五月中旬气温平均偏低2—4℃。五月三日,靖远、白银;六日,平凉;十二日,渭源、甘南、武山等地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极值,比历年月极值一般偏低1—2℃,渭源偏低6.3℃。十至十二日,全省自西北向东南出现寒潮降温天气,各地日平均气温两天下降10—15℃,全省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