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ata at 70 stations selected evenly over China for 31 years from1961—1991.three methods to estimate climatic noise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n the climaticnoise and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January.July.April and October)havebeen examined.The estimating of climatic noise i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dden and improvedmethods of Trenberth and Yamamoto et al.(1985).The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is approximatedby the ratio of the estimated interannual variation to the natural variation.Generally.the climaticnoise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has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and it is greater in summerthan in winter,a bit greater in autumn than in spring.In most areas,the climatic noise isprominently de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coast to inland.The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lso has obvious seas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but the potentialpredictability is great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in most parts of China.Whereas the comparisonof spring and autumn is not obvious.Comparing with the method of Madden,the estimated valuesof climatic noise based on the improved methods of Trenberth and Yamamoto et al.are relativelylower.  相似文献   
2.
我国月降水量气候噪声的估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大陆均匀分布的70个测站1961~199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 讨论了月降水量的气候噪声的3种估计方法, 并分别用改进后的方法估计了1、4、7、10月四个有代表性月份降水量的气候噪声.结果表明:我国月降水量的气候噪声随着降水量增加,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夏季月份的噪声显著大于冬季月份, 秋季月份稍高于春季月份.从空间分布看, 春、夏、秋、冬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噪声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
暴雨过程的等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计算了1983年6月23—25日长江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等嫡面上的散度场、涡度场和空气顶点运动轨迹,分析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结果指出,这次暴雨过程在等熵面散度场和涡度场上有很好的配合;低层来自低纬的暖湿空气在雨带南侧上升,来自蒙古西部、甘肃和我国东北、朝鲜、黄海的变性干冷空气在雨带北侧下沉是形成和维持这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物理原因,在等熵面上也有清楚的反映。此外,采用等熵面分析长江流域梅雨暴雨,选用310、330和350k面可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5.
研究水汽输送问题,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大气中的各种环流机制可以引起水汽输送,而要维持稳定的大气环流又必然要求一定的水汽输送,以达到水份、热量和能量的平衡。此外,由于水汽一温室效应是气候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正反馈机制,因此,水汽输送的正确考虑是气候模拟一个成功的关键。从实际应用方面来说,水汽输送及其时空变化的分析对于暴雨形成、旱涝分布、水分资源、水份循环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2°格点综合海-气资料(COADS),计算了赤道太平洋(11°S~11°N,120°E~90°W)1950~1987年历次El Niño和La Niña期间平均温度、气压、纬向风、比湿、云及热量收支各分量的差异,得出:El Niño而比La Niña期间,赤道太平洋洋面水平气压梯度小,东风弱,赤道中太平洋到秘鲁的西海面感热和潜热交换强,空气中水汽和云量多,有效长波辐射和射入太阳辐射少,洋西净获得(损失)热量少.最后概括了El Niño循环的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开玉 《气象科学》1995,15(1):65-71
为合理利用我国降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全国分布较均匀的162个测站1960-1991年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是琢其稳定性特征,得出:我国降水量较丰富的东部和南就地区降水较稳定;台湾,海南和东南沿海降水稳定性比内地小;降水量较少的西北和华北地区降水不稳定,降水量多的季节比少的季节降水稳定。  相似文献   
8.
El Niño-La Niña循环的海-气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开玉  泮益农  李骥 《气象学报》1995,53(4):461-470
利用1950—1987年2°×2°格点综合海-气资料(COADS),计算了赤道太平洋洋面(5°S—3°N)上逐月平均海温、气压、纬向风、比湿、云以及热量收支各分量的平均值和距平值,分析这些量的演变特征,得出:ElNino过程中,赤道太平洋洋面上气压梯度减小,东风减弱;赤道中、东太平洋洋面上空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洋面射入太阳辐射和有效长波辐射减少,感热和潜热交换加强,洋面净获得(损失)热量减少(增加);LaNina过程中,情形相反。最后概括了ElNino-LaNina循环的两种海-气耦合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典型旱/涝夏季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80年夏季(6、7、8月),雨带在30-33°N间南北摆动,长江流域暴雨频繁,造成严重涝灾。1985年夏季长江流域以局部阵性降水为主,雨带不明显,是典型的夏旱年。本文在(20—45°N,100—125°E)范围内选取72个测站,利用每日00Z探空资料计算这两年6、7、8三个月从地面到100hPa各层和整层的水汽总输送、平均输送和涡旋输送,得出:80和85年夏季我国大气中水汽输送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大范围内水汽通量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和降水特点相一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和西风带气流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80年夏季水汽输送量大,涡旋输送由南向北一直输送到黄河流域以北,850hPa上长江中下游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华南地区有明显的冰汽辐散;85年夏季水汽输送量小,经向输送弱,涡旋输送无明显一致的输送方向,850hPa上长江流域处于水汽辐散或弱辐合区中。分析100—115°E间一些测站水汽经向输送振荡的方差谱,得出在80年夏季长江流域地区对流层中下层有较明显的7—8天振荡,85年夏季则有很强的30天左右的振荡。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海 气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西沙海面铁塔梯度观测资料,利用总体(Bulk)系数法和多层结通量廓线法对西沙海面的海-气通量进行了估算,得出两种方法估算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基本一致。总体系数法估算的潜热通量比多层结通量廓线法略大1~3 W·m-2,感热通量小0~1.5 W·m-2。一般而言,季风爆发期间潜热输送逐渐增加;季风爆发前期夜间潜热通量比季风爆发后期大;季风爆发后期,白天潜热通量明显大于爆发初期和中期。感热通量季风爆发前海面向大气输送,爆发后期大气向海面输送。动量通量和摩擦速度随风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