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概况三月份,全省降水偏少,关中陕南持续干旱。上中旬气温偏低,下旬气温接近正常。由于干早和低温,使小麦、油菜的牛长发育受到影响。月总降水量(图1):陕北5-10毫米,  相似文献   

2.
气象消息     
朱允明 《气象学报》1938,(4):164-165
中国之气温统计资料将于本志逐期登载民国二十七年三月份中国之气温统计材料,为中国气候资料最重要之一部份,亦将为气象研究所重要出版品之一种。原稿图表繁多,正在估价待印,现由本志编辑同人商请气象研究所将该书原稿中之重要纪录,先行惠登本志,以供关心氧象工作者之能考,承该所慨允赐登,殊深感  相似文献   

3.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7,27(1):47-48
2006年,人人都说成都的冬天一点也不冷,是个暖冬。2007年的春节,成都市民是在阳光明媚中度过的。二月份气温一路飚升,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20℃,腊梅谢了,红梅开了,桃红了,柳绿了,春天就这么一跃提前来到了人们的身边。在经历了短暂的寒潮后,三月的天空又迎来了太阳。  相似文献   

4.
本文统计分析了哈尔滨机场1986—2009年3月份的气温,得出近24a3月份的平均气温总体趋势为先升后降,最低气温的变化先于最高气温,其对平均温度的影响较大。气温跟降水成负相关关系,暖干、冷湿相伴,且最高温度与降水日数相关显著。低气温对应的除冰日数多,高气温则少。雪深对跑道结冰有一定的作用,如果预报日气温均≤-3℃,且...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大同市2006—2009年、榆社县2006—2008年PM10质量浓度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后向轨迹模拟不同高度的PM10的传输路径,可以看出: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两高三低";PM10浓度日际变化不明显,只在典型日PM10浓度值明显增大;PM10浓度月变化特征为1、5、12月浓度高,春季5月份由于为沙尘期浓度高。PM10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变化相符合,即采暖期的冬春季浓度高、非采暖期的夏秋季浓度低;从2006—2009年间,两站PM10质量浓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气象要素与PM10浓度的相关性,按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露点温度、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其中露点温度和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气温与PM10浓度呈较弱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上海地区2016年11月份探空气温观测资料,把观测资料分为五个高度段,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气温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对每个高度段气温观测资料进行三次样条插值,结合交叉检验的思想对探空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插值的质量控制算法在低空天气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对探空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效果显著,能更有效地标记出气温观测数据中的可疑值。  相似文献   

7.
天气概况 一二月份我区天气的主要特点是:①大部地区异常偏暖,气温偏高。一月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较,全区普遍偏高2.5-3.5℃。月平均气温出现特高,是我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尤其是上中旬,全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3~5℃,相当于三月中旬前期的历年平均值,为历史所罕见。二月份月平均气  相似文献   

8.
冯静  张丽 《广东气象》2010,32(3):30-31,40
利用1990~2009年深圳夏季7、8月份的日最高气温和最小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深圳高温天气和湿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大运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是深圳7~8月的主要天气特点,7、8月份高温天气占全年78%,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应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时段,避开中午高温期;7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高于8月份,8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32℃的天数最多,是进行比赛的较佳时间。从温湿环境综合考虑,这2个月高温湿热天气明显增多,且8月出现极端酷热天气的频率高于7月份;7月第2、4侯和8月第3、5侯出现酷热天气的天数较少,对湿热天气敏感性高的比赛安排在此时段进行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喜欢暖和湿润的环境条件。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茶芽便开始萌动,并逐步长成新梢。生产上从新梢采摘芽茶而获得产量。收获的芽茶数量越多,所得产量越高。秋末冬初当气温下降到14~12℃时,新梢停止生长,茶树进入越冬期。在柳州地区,茶叶每年可收3—4次,由于收获的季节不同,有春茶(4~5月)、夏茶(6月)和秋茶之分。 茶树和其他作物一样,其产量的高低,除与品种、土壤、施肥、树型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天气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了雒容农场龙口茶场1976~1686年共11年的春茶产量(茶青)资料。与  相似文献   

10.
利用顺德站1984—2013年逐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顺德近30 a来气温的年、季和月际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顺德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速差异不大;四季气温亦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存在着明显差异,秋季气温增速最大,为0.80℃/10 a,夏季最小,相差0.35℃/10 a;7月份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比1月份的快1倍;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越来越高,且后者增速快于前者;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后明显升高,为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1.
EC细网格温度预报在贵阳地区的释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贵阳8个站点02时、14时整点气温对EC细网格2013年7—11月的2 m温度不同时效的预报分别进行检验,并对升温、降温、平缓天气3种不同天气背景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对贵阳地区的2 m温度预报质量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呈波动性变化,预报时次及预报时间一定时,预报质量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预报时效相同时,对夜间的气温预报质量比对白天气温预报质量高,两者准确率相差达10%以上,EC细网格对贵阳地区修文、白云的预报质量最好,对花溪、乌当预报质量最差。当本地出现升温时,EC细网格预报质量较好,出现降温时,EC细网格预报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霜冻是我省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春霜冻一般出现在三至四月,平均出现时间,关中在三月下旬,渭北在四月上中旬,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四至七度,危害严重。秋霜冻常年集中在十月份,平均出现日期渭北在十月中下旬,关中在十一月中旬。最早开始日,有时均比历年平均提早十天至一月,严重冻害也正是发生于提早出现的时段里。秋末、冬春,由于气温偏低,近地面蒸  相似文献   

13.
四平市2000年夏季的异常天气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平市2000年夏季天气异常。6—7月份降水之少 ,气温之高 ,持续时间之长 ,为历史之最。干旱面积之大 ,灾情之重 ,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4.
四月四月阳春烟景,江南桃李争华,蜀中则已春色烂漫。鸟鸣仓庚,先唱春到人间,陇头菜花黄,蜂蝶高低飞,足见春光和煦。所以四月气温各地陡增,以准平均气温言,从三月至四月长江流域及中国南部各处大致皆见增高平均气温四度或五度。华北一带可以增至八九度,如北平增高九度,清范天津皆增加八度,西北如皋兰酒泉亦增至七度左右,今年本月全国各地之平均气温皆较诸准平均更高,春光过好雨日转少,各地之雨泽未免有欠缺之感。  相似文献   

15.
黎金水 《广西气象》1999,20(3):27-29
通过对橄榄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得出影响橄榄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有秋梢抽生期,花芽形成期的日照,气温,花果期的降水量等条件,根据这些因子的影响机制及苍梧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提出选好适宜发展种植区,促秋梢,控冬梢以及适时防旱排涝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以及广西农业干旱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资料,分析不同月份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最高气温与年度农业旱灾的相关关系,探讨广西农业旱灾对降水、气温响应的敏感时段及特征。结果表明:旱灾对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其中农业旱灾与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其对降水的明显响应集中在6-11月份;受灾面积对一个月的降水可以有明显响应,而成灾面积对降水的明显响应在一个月以上;高温对农业旱灾有一定的影响,高温与降水不足的叠加可加剧旱情。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2006年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该林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温的日、年变化曲线呈余弦曲线型,各高度气温的日年变化极值不同,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日、年较差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区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曲线呈正弦曲线型,日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04时,为79%,最低值出现在14时,为10%。年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53%。  相似文献   

18.
张桂森 《气象》1991,17(3):62-63
12月份,我国北方和华南大部地区气温普遍偏高,其中黑龙江偏高最为明显;南方其余地区气温正常或略高,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小麦、油菜出现旺长现象。月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北地区东南部降水偏多,全国其它地区降水偏少。月初,四川西部高原有三个县出现雪灾。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材质墙体日光温室内气温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不同材质墙体日光温室内气温的演变规律,找出其增温保温差异,以便有针对地进行温室种植和管理,本文通过在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和土墙日光温室内设立不同梯度和不同方位的监测点,连续监测两座温室内气温的全天变化,并采用MATLAB技术,展现不同天气条件下两座日光温室内气温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晴天时,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内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均较土墙日光温室大,阴天时,两座温室内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基本相等,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较土墙日光温室有较强的增温保温性能;(2)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内的气温较同时刻土墙日光温室内气温高,晴天时,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比土墙日光温室内分别高3.0~8.0℃和1.0℃,阴天时则分别高2.0~3.0℃和3.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橄榄产量②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得出影响橄榄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有秋梢抽生期、花芽形成期的日照、气温,花果期的降水量等条件.根据这些因子的影响机制及苍梧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提出选好适宜发展种植区、促秋梢、控冬梢以及适时防旱排涝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