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BCC气候系统模式开展的CMIP5试验介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系统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机理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不可替代的工具。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国际耦合模式的评估和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参与该计划的试验数据资料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与海洋热容量的变化和海洋与陆地冰盖(或冰川)的融化密切相关,因此全球海平面变化是衡量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继续强调,全球变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1]。但是,由于海洋观测资料的获取困难和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提出对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召开了海平面变化研讨会[2],给出了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的进展,由于研究涉及的领域宽  相似文献   

3.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简称报告)中提供了对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最新物理解释,整合了来自古气候和仪器观测的多项证据、过程理解以及全球和区域的气候模拟,记录了气候科学的最新进展。报告旨在提供有关过去气候如何变化的事实,揭示人类活动在这些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社会经济路径的排放情景对未来气候进行了预估。这些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它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根据灾害管理框架制定区域适应计划以及开展即将到来的2023年全球综合评估。本文聚焦该报告的背景、架构和方法,并介绍当前气候变化评估的主要进展。结果显示,与以前的评估报告相比,AR6提供了更综合实用的信息和认识,更加强调了区域气候变化,以及更好地约束了气候敏感度的估计。该报告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从科学认知演变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从检验CMIP5气候模式看CMIP6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正在启动和进行中,其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是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IPCC历次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以及气候影响和对策都是建立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各种人类活动情景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其关键问题是:用全球气候模式计算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可信度有多高?为此,2010年1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和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召开了  相似文献   

6.
全球及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研究主要进展简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IPCC评估报告发表以来,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回顾了IPCC前4次报告对全球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主要结论,并对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的模拟和预估结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出区域气候模式由于分辨率更高、对特殊地形的模拟能力更强,因此比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和预估结果更准确;同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8.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简称WCRP)是由国际科协理事会(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制定的,是一件要求世界各国都要参加计划实施的国际合作事业。其目的是加深理解数周乃至数十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原因,以此打下1~2个月的气候长期预报的物理基础,同时要弄清楚每年波动的预测可能性以及因二氧化碳的增加等人类活动对长期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和短期的气象变化不同,是  相似文献   

9.
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MIP)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一个支撑子计划。OMIP致力于CMIP6中模式系统偏差来源及其影响这样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同时,OMIP也将在区域海平面变化和近期气候(未来10~30 a)或者年代际气候预测的相关科学问题上有重要贡献,这些问题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列为气候科学领域巨大挑战的科学问题。OMIP采用统一的大气外强迫数据集和通量计算方案,进行全球海洋-海冰耦合试验、示踪物试验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试验。同时,OMIP提供了一套针对海洋变量的详细的诊断框架,这个框架既可以评估和改进模式模拟,也可以用于理解海洋-海冰过程在整个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发起了新一轮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目的是回答当前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新的科学问题,为实现WCRP“大挑战”计划所确立的科学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文中回顾了CMIP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MIP6的组织思路,阐述了CMIP6核心试验及23个模式比较子计划(MIPs)的科学关注点,总结了参与CMIP6的全球模式概况以及中国的贡献。最后,从继承性和创新性等角度对CMIP6进行了评述,指出了CMIP6组织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CMIP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浅谈从AR5到AR6的认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国际科学界在气候系统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对这些科学进展和最新认识作了综合评估。温度是全球变化最直接的指示器。本文从温度变化视角,对从AR5到AR6的科学进展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主要聚焦观测的变化、归因以及未来预估三个方面。与AR5相比,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证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未来变暖幅度取决于温室气体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几个最新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提升了我们对气候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原因以及预估未来气候系统变化等方面的认知,对过去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可靠的认识。综合多重证据评估指出,全球气候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极端事件在内的归因进展已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认识从大气圈扩展到水圈、冰冻圈和生物圈,进一步强化了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有关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各行业和敏感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联系更加紧密,使这些信息能更好地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气候变化区域适应提供支持;气候模式和约束预估方法的发展以及对气候敏感度认识的深化,减少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全球地表温度(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GST)、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含量的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这份最新报告对我国提升气候变化研究水平和防灾减灾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起 《气象科技》1990,(5):39-44
一、综述世界气候是一个动力体系,它受所有时间尺度的自然变化的制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过去百万年间,在冰河期和间冰期之间,仅仅由于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的微小变化,便使气候发生了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报问题涉及到对自然变化的理解和预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4.
2019年9月,IPCC正式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这是IPCC首次以高山地区与极区冰冻圈和海洋为主题的评估报告。报告全面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和冰冻圈变化及其广泛影响与风险,其核心结论包括:气候系统变暖背景下高山地区和极区的冰冻圈普遍退缩,未来冰冻圈将继续消融,高山地区和极区将面临更高的灾害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持续增暖,未来海洋将继续变暖、加速酸化,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并危及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社会;近几十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未来数百年海平面仍将持续上升,极端海面事件频发将加剧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灾害风险。报告强调,采取及时、积极、协调和持久的适应与减缓行动,是有效应对海洋和冰冻圈变化,实现气候恢复力发展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认为,需要高度重视海洋和冰冻圈在气候系统变化中的长期和不可逆影响,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认识;高度重视我国冰冻圈和沿海地区面临的气候风险,强化适应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强化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持续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供的全球气候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自1990年到2007年的4次评估报告都进行了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唱主角的一直是全球气候模式.从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到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评估研究,全球模式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关注全球气候模式预估动态对第五次评估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相比,在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评估中,观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证据,特别是归因于人为影响的证据加强。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随着未来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预估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农业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次以及强台风(飓风)比例等将增加,越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其发生频率的增长百分比越大。这些结论再次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已经问世,由于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与成因及预测与预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这次报告中至少有一半的章都需要用到气候模式,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极其关注的问题是:与以往的评估报告相比,IPCC AR5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汇集1250余篇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AR5对目前参加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46个地球系统模式、15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IC)以及大批区域动力降尺度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气候模型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安全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增加了28.4%,暴雨日数增加了8.2%。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明显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承载力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将加大。因此,保障我国气候安全,需要科学认识气候,提高气候风险意识; 主动适应气候,提高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努力保护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气候变异与人为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IPCC于1990-2007年4次关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评估报告进展的基础上,将第一次与第二次评估报告归纳为第一代--以气候均值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为主要特征;第三次与第四次评估报告为第二代--突出人为气候变化与自然气候变异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问题,分析了常规的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反映了年代际时间尺度的自然气候变异的影响,而未能考虑与极端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变化密切相联的日、季和年际尺度的气候变异的影响,从而低估了气候变暖对洪水、干旱以及农业灌溉需水的负面作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为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用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气候模式比较研究简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月1~4日,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模式比较会议(Workshop on Analyses of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for the IPCC AR4)在夏威夷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提交最新IPCC试验的初步比较结果,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作准备。笔者在此对该会议中提交的科学结论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