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积温对冬小麦茎、叶及生物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省三麦气象研究协作组九个试验点1982—1983、1983—1984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资料,在建立叶龄和有效积温模式的基础上得出冬小麦济南13号和扬麦4号每生长一片叶片需有效积温85.5℃和81.8℃。分析了小麦单株不同蘖序的出生和出苗后积温的关系为三次抛物线;对不同地区的小麦茎蘖消长与积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每亩总茎蘖数积温模式;探讨了不同蘖序的分蘖对产量的贡献及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特征。讨论了积温对叶、茎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麦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因为壮苗成穗率高.壮苗的标准一般是:主茎生长5~7片叶,叶宽色深,冬前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 冬前壮苗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要是由播种时的温度和播种到入冬前的累积活动温度决定的.有关研究指出,小麦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0℃,分蘖的适宜温度为6~12℃.  相似文献   

3.
1冬小麦2000年秋季,全疆大部冬麦播种期较常年偏晚。播种后,北疆麦区气温持续偏低,冬前≥0℃积温明显不足,大部地区冬麦还未分蘖就进入越冬期,苗情较差;南疆麦区气温正常,冬前≥0℃积温基本达到冬前形成壮苗所需的积温水平,大部冬麦带蘖越冬,苗情长势较好。入冬后,全疆冬麦区气温明显偏高,北疆麦区日最低气温≤-24℃时,已有5cm以上稳定积雪,冬季积雪略厚于常年,塔额盆地异常偏厚,冬末初春偏高的气温,使积雪融化较快,冬麦越冬条件良好。拔节—抽穗期间,大部麦区气温较此阶段的适宜温度偏高,使幼穗分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小麦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因为壮苗成穗率高。壮苗的标准一般是:主茎生长5~7片叶,叶宽色深,冬前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冬前壮苗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要是由播种时的温度和播种到入冬前的累积活动温度决定的。有关研究指出,小麦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 0℃,分蘖的适宜温度为6~12℃。形成壮苗必须≥0℃的积温达5 5 0~6 5 0℃。低于上述指标,难以形成壮苗;高于上述指标,麦苗生长过旺,不利于越冬易受冻害。壮苗与播期关系很大。小麦播种一般在秋季。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次数日趋…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度郑麦366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结合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多年同品种小麦业务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最小显著差数等方法,对越冬前积温、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前的生长状况与各发育阶段积温有很强的相关性,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也与越冬前各发育阶段积温及分蘖数...  相似文献   

6.
1冬小麦2004年秋季,全疆冬小麦播种期除喀什、和田两地区及阿克苏部分地区提早外,全疆其余大部地区偏晚。出苗至越冬始期,北疆冬麦区气温偏低,冬前≥0℃积温为194~466℃·d,略显不足,大部分冬麦未形成分蘖而提前进入越冬始期;南疆大部分冬麦区冬前光热条件较好,冬麦越冬期偏晚,冬前≥0℃积温为212~696℃·d,气象条件能充分满足冬麦冬前分蘖生长及形成壮苗的要求,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越冬期内,北疆大部麦区温度偏低,积雪偏厚,尤其当北疆冬麦区最低气温降到-24℃以下时,麦区均已形成5cm以上的稳定积雪,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冬麦越冬状…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麦适宜播期与基本苗的确定问题,本站曾于八一年根据分期播种试验作过初步分析。 在一定的肥、水条件下,适宜的基本苗是保证群体合理发展,从而既获得足穗,又防止因群体过大,后期发生倒伏的重要因素。从农业气象角度,根据肥力和生产水平确定小麦不同播期基本苗,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本文根据县农业部门81—83年“7208”小麦品种苗情资料,分别付高产试验田(肥料、管理水平较高、条播)和一般大田(肥料、管理水平一般、散播),进一步分析冬前积温(0℃以上)对叶令,以及叶令、基本苗与平均单株茎蘖数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确定不同播期基本苗的计算方法,并列出计算结果,以供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1冬小麦1998年度全疆各小麦生长期大部麦区无较严重的干热风、冰雹、病虫等危害,使冬麦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单产比前一年增产10.9%;总产比前一年增产1.7%。1997年秋播期北疆偏晚,南疆偏早,入冬期全疆偏早,但由于秋季气温明显偏高,使冬前生长积温充足,全疆绝大部冬麦区冬前>ot积温在300-620t·d之间,冬前苗情长势好于前一年同期。全召大部地区冬小麦越冬期间积雪和气温有利于冬麦安全越冬,冬麦返青良好。冬麦功抗分化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异常们多,幼德分化期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及多成稳,使亩有效茎数、叶面积系数、单株小稳…  相似文献   

9.
今年太安地区337万亩小麦在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干旱之后,获得了单产441斤,比1980年增产1成左右的好收成,夺取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其气候特点是:冬前积温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春季气温高,降水奇缺,旱情严重;小麦灌浆期,气温适宜,日较差大,干热风发生晚而轻。由于上述气象原因和人们的辛勤努力,今年小麦亩穗比较适中,穗粒数比去年增加3个左右,千粒重增3—5克,,高产田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析今年小麦丰产的气候原因,对于今后提高科学种田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有益的。现将冬小麦几个关键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冬小麦2003年秋季,全疆大部地区冬小麦播种偏晚5~18d。出苗至越冬始期,北疆冬麦区气温波动较大,冬前≥0℃积温为236~405℃·d,积温略显不足,大部冬麦未形成分蘖提前进入越冬始期;南疆大部冬麦区冬前光热条件较好,冬麦越冬期偏晚,冬前≥0℃积温为211~650℃·d,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当北疆冬麦区最低气温降到-24℃以下时,均已形成5cm以上的稳定积雪,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2004年伊始,全疆冬麦区气温持续偏高,至3月底,全疆冬麦全部进入返青期,大部冬麦返青期较常年提早1~8d。越冬死亡率除伊宁、塔城为20%左右外,其余麦区均在10%以下,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2010年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是:底墒水充足,各生育阶段降水分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分(蘖)一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冬前积温不足,不利于晚播小麦分集成穗.春季低温冷害对小麦小花分化有一定影响,但幼穗分化时间长,灌浆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单位面积上的冬小麦茎蘖动态,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形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影响单位面积茎蘖动态变化的因子主要是分蘖期温度和时间,对有效穗粒贡献最大的是基本苗和冬前分蘖数;决定每穗粒数的主要因子是四分体形成期至建粒期期间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以及单位面积上茎蘖数最多时的苗数;决定千粒重大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灌浆期间的温度和太阳辅射.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2—1985年天水市南山梁家坪(浅山区)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我们得出不同播期的发育状况和产量差异,征明播种过早,冬前积温偏多,出现旺长,影响安全越冬;播种过迟,苗瘦弱,成穗率低,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因此,适时播种是小麦冬前壮苗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半冬性品种天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麦播期计算播种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麦播期,冬前积温计算播种量,使冬前小麦达到壮苗标准及合理的密度,从而节约播种量,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并针对12月份开气特点,提出了3项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6-2006年秋冬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鸟鲁木齐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和越冬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冬前〉0℃积温增加,越冬期初日后推,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间负积温减少。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适当晚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向后推迟一候左右。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度莱芜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珍 《山东气象》2004,24(1):22-23
分析了2002~2003年度莱芜市冬小麦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评价气象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指出播种期底墒不足、冬前积温偏少、墒情差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有关的改进措施,为实现小麦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冬小麦 虽然 1999年秋,冬麦播期偏晚,但由于播种后,光照条件良好,冬前≥ 0℃积温仍较充足。冬季偏高的气温、偏厚的积雪及冬末稳步回升的温度,使冬麦越冬状况良好。幼穗分化期一直比适宜温度偏高的气温,虽促进了弱苗升级转化,提高了有效穗数,但也造成了幼穗分化时间过短,使单株穗粒数少于常年。灌浆期温度及水分状况适宜,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千粒重明显提高。综观 2000年度,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对冬麦生长利略多于弊。 1.1冬前生长期 (播种—越冬开始期 ) 由于 1999年秋季秋收任务 (尤其是棉花 )繁重及 9月中旬气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 a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 a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 a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 a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近50 a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相似文献   

19.
本省大小麦全生育期和两个关键生育期内的积温、降水和日照条件见附表1和附表2。附表3则是各地区所在县气象站11—5月份的有关气候资料。本省各地大小麦生育期内常年0℃以上平均积温大麦1717.1—2005.6℃,小麦1890.7—2186.7℃,年际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在8%以下,极大部分年份的积温大麦在1600—2000℃之间,小麦在1800—2300℃之间。对照表2所列全生育期所需要的积温,可见热量条件一般是充足的。≤3℃的初终日期浙北浙中分别出现在12月25日前后和1月5日前后,浙南终年  相似文献   

20.
龚绍先 《气象》1977,3(1):6-7
早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由越冬休眠状态慢慢开始恢复生长,当心叶变绿,新生叶片伸长1一2厘米时,麦苗就进入返青期。在华北北部地区麦苗一般是2月底或3月上旬开始返青。 返青期麦苗要滋生新的分蘖,生长新的叶片和次生根,这个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管理措施对小麦分蘖数的多少、中部茎生叶片的大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