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雨,顾名思义,就是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溶于纯净的雨水中,使雨水具有弱酸性,即谓之酸雨.  相似文献   

2.
酸雨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2):45-46
根据国家环保局前不久公布的“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 ,酸雨在我国正呈蔓延之势 ,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上第 3大酸雨区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 0 %。监测表明 ,我国西南地区 (如重庆、贵阳、南宁 )酸雨较为严重 ;长江以南的上海、武汉、杭州也经常出现酸雨 ;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门和青岛 ,酸雨的量和酸性都非常突出。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溶入酸性物质的雨 ,而这些配性物质则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 ,当雨水的PH <5 .6时 ,就是酸雨。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  相似文献   

3.
<正>1酸雨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降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无论对生态还是人们的健康都具有危害性。酸雨中的硫酸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结合,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酸雨中硝酸是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2酸雨的危害2.1烟雾危害20世纪30年代,日本、英国、美国、比利时,都发生过酸雾  相似文献   

4.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正在超过地球自然系统的承受能力,使大气、水源受到污染,气候出现异常,资源枯竭,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许多地区食品和燃料生产下降,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正在继续遭到破坏。由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而形成的酸雨正在超越国境危害更多的国家;含氯氟烃等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有可能使大气臭氧层耗竭,最近许多科学家已在南北极上空发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1986~1991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了河南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南阳、洛阳、郑州三地酸雨较为严重;市区比郊外严重;酸雨主要出现在冬季.燃煤所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是产生河南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慧  鲁斌 《黑龙江气象》2013,30(2):28-29
1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雹等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到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主要与煤炭和石油燃烧以及工业生产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关。这些释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分别转化成硫酸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混入雨、雪、雹当中,使其酸度增加,形成酸性降水。目前,鸡西降水呈酸性的频率较高,是黑龙江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级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聚集、工业迅速发展、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导致SO2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猛增,引起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污染程度随之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鸡西市酸雨观测站2009-2012年的监测结果,对鸡西市区的酸性降水污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酸雨和酸沉降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指用以表示溶液的酸度或碱度的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因为最早发现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很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无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是由于燃烧煤和石油以及金属冶炼等,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酸雨对生态环境有害,酸雨可使湖泊、河流酸化,水生物减少或中毒死亡.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酸雨还腐蚀建筑物,金属结构和雕塑,并且污染地下水源,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对工业污染进行治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与气候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污染主要由两类物质形成:一是气溶胶状污染物,它包括粉尘、煤、烟、飞灰、有机物颗粒、矿物质烟尘和大量的煤、石油未充分燃烧而遗留的残渣等;二是气体状污染物,它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物、有机氯化物等。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是由各种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要经过一系列过程,这包括:随气流飘移,并逐渐扩散稀释;在大气中发生物理和化学的转化;因各种自然过程而从大气中清除。这3个过程不断地影响和改变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一般能存在一定时间,有的甚至能存在几十年。大气…  相似文献   

9.
自工业化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厚度为一二公里、与人类和其他生物息息相关的大气边界层环境遭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大量污染物排入大气,使得人们时刻呼吸的空气质量变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氟氯碳类化合物不断排入大气,破坏了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臭氧层;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不但影响能见度,而且也改变辐射平衡;地表生态环境破坏,加速了干旱化和沙漠化,等等。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那些与社会、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大气科学问题的研究。 大气边界层是地圈、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界面和场所,它既  相似文献   

10.
浅谈酸雨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业生产、频繁的交通运输以及居民使用的炉灶,不断向空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各种尘埃等,其中二氧化硫是最长见的、含量最高的污染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水汽中,以雨、雪等形式下落到地面,当雨、雪等大气降水的PH(酸碱度)值小于5.6时,即成为酸雨.  相似文献   

11.
一次酸性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是当代世界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公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对大气污染和降水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地区酸雨出现的频率大大高于北方地区。由于城市工业区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不只污染城市空气,而且可随着气流输送到很远的距离。加之污染物可以作为凝结核,在云滴、雨滴形成的时候,就可能具有酸的因素。云内的成雨过程,以  相似文献   

12.
酸雨是指 pH 值小于5.6的酸性大气降水,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其形成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比较公认的是大气中的含硫和氮的氧化物,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作用下,转变成酸性物质,从而使大气降水呈酸性。本文研究了杭州市降酸雨时的风场和边界层有关气象要素,并利用中性雨天天气实况作对照分析,从中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广东省酸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造成降水酸化除自然的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之外,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经扩散、迁移,转化生成酸性物质。这些物质除干沉降外(指酸性气体、颗粒物及有关物质沉降),主要是通过大气降水冲刷到地面,形成酸性降水。何谓酸雨,我们一般是用溶液中存在的氢离子浓度来表示溶液的游离酸度。习惯上用pH值来表示,它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LogH+,pH>7为碱性,pH<7为酸性。纯水的pH为7,但是雨水不是纯水组成的,水滴中含有来自…  相似文献   

14.
酸雨是指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降水,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科学家们研究证实,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污染大气的排放物所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尤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甚大。酸雨降落到地面以后首先污染土壤,使土壤pH值下降变成强酸土。强酸土会抑制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变慢,营养物质循环降低,生态系统生物产量明显下降。1982年我国重庆郊区有几千公顷水稻、豆类植物受酸雨危害,产量损失在6.5%以上。酸雨还通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中国大陆二氧化硫排放源详细资料及国家所制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污染源控制排放目标,推算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1.×1.网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应用三维欧拉型污染物输送模式模拟计算了1995年硫沉降量和地面二氧化硫浓度的分布,以及依照控制目标实施后2000年和2005年控制区硫沉降和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化;根据中国硫沉降临界负荷的分布,计算了不同时期超临界负荷区和超临界负荷量.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在二氧化硫排放量与1995年相比分别减少21.4%和28.4%的情况下,在我国大陆的硫沉降量分别下降了17%和24.7%;1995年中国超临界负荷区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32.7%,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量占该年硫沉降总量的45.4%,危害相当严重;以目前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目标,全国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量比1995年减少12%~35.3%,超临界负荷区域面积减少0.3%~6.9%,超临界负荷区域面积减少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酸雨测量值准确性与操作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的活动造成降水酸化。除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外,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合物(NOx)进入大气后,扩散迁移,转化成酸性物质。这些产物除沉降外,其它是通过大气降水冲刷到地面,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我国的酸雨和酸沉降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硝酸根离子明显增加,这主要是氮氧化物排放增加所导致的。为了评估氮氧化物排放对酸雨和酸沉降的影响,本文利用区域大气化学模式RAMS-CMAQ模拟分析了东亚地区氮氧化物排放、输送和化学转化过程以及降水时空变化对氮氧化物和氮沉降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并借助于中国气象台站和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的观测数据评估了模式结果的合理性。模拟结果显示,东亚地区氮湿沉降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氮湿沉降通量在1~18 kg N ha~(-1) yr~(-1)之间;春夏两季湿沉降占全年的71%,其中夏季占42.7%。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南京江北工业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南京市江北地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采集有效降水样品共48个,测量了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检测了降水样品的阴、阳离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2007年的酸雨频率为44.5%,2008年酸雨频率为59.3%,南京江北工业区降水的酸性及酸化频率都有所增高;2007-2008年大气降水与2005-2006年所测数据相比较,NO3-的质量浓度略有增长,NH4+的质量浓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研究区域SO4/NO。的实验数据表明,硫污染特征有所减弱,氮氧化物污染逐渐突出,表现出燃煤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并存的过渡型大气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9.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4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题,得出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输送量不大的结论; 在系统中嵌入适合东亚的起沙机制模块,用来模拟沙尘发生、输送及沉降等过程,估算亚洲大陆沙尘气溶胶对海洋地区的输送与沉降通量,为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利用该系统研究沙尘及其土壤粒子对酸雨的中和作用,发现沙尘输送对东亚酸雨的分布影响很大; 发展城市尺度高分辨率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技术,使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500 m,并应用于台北高浓度臭氧和PM10的模拟; 研究和集成区域及城市尺度大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模拟技术,研制成目前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以探讨不同尺度各种污染(如沙尘暴、城市光化学烟雾、酸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等)的变化规律.在模式系统中初步建立资料同化模块,开展大气化学成分及沙尘输送模拟的资料同化研究.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空气质量的实时预报.未来,系统将集成到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EATM),以实现从城市群到全球具有双向耦合功能的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成都地区温江、简阳两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7年的历史酸雨观测资料,结合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降水量、风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成都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温江站多年平均pH值为4.74,酸雨频率为51.6%,简阳站多年平均pH值为5.64,酸雨频率为27.2%,酸雨频率在地理区域上分布呈现不均一性;降水pH值和电导率(K)季节变化特征显著,降水pH值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降水K值则相反,夏季最小,冬季最大;近年来酸雨年变化有年平均pH值上升、酸雨频率下降和强度减弱趋势特征,年平均K值减小规律明显:温江K值以每年约3.5 μS〖DK〗·cm-1〖DK〗·a-1的速率下降,简阳以每年约3.7 μS〖DK〗·cm-1〖DK〗·a-1的速率下降;降水pH值与大气污染物SO2、NO2的负相关较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88,硫氧化物对酸雨污染贡献逐渐减小;降水K值和大气主要污染物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7,与PM10、PM2.5相关性好于与SO2、NO2,近地层大气污染颗粒物浓度对降水K值影响较大;降水pH值与降水量级的变化不明显,但降水量越大其K值越小,且随平均风速的增大降水pH值相对偏大而K值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