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安徽省1955-2005年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浩  石春娥  谢伟  邱明燕 《气象科学》2008,28(5):515-520
利用安徽省17个地级市气象站1980-2005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特征,并用Ridit、累积百分率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5个代表性城市1955-2005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南北方向,淮北和江南两头高,沿江到沿淮中间低;东西方向,西高东低,安庆、铜陵经合肥到蚌埠为一低值带;各城市的大气能见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下降的幅度最大.1980s末-1990s初开始,5个城市大气能见度均呈下降趋势,"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明显下降,近几年来下降趋势有些缓解,个别城市大气能见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用累积百分率分析法、 Ridit分析法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河北省11个城市1960~2002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河北省11个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现自北向南其值由高到低的势态; 43年来由于空气污染, 11个城市的大气能见度均显著下降, 夏季能见度下降的幅度最大.1979~1981年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转折期, 在此期间11个城市的能见度迅速降低、 "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很快下降.1998~2002年, 石家庄、承德、秦皇岛、唐山、邯郸的大气能见度出现上升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高速公路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的能见度资料,分析了安徽省低能见度年、日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降雨影响,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部分站点低能见度出现频率最高时段在汛期(5—9月),其他地区主要出现在10月和11月。低能见度出现时间存在明显日变化,夜间出现频率高于白天,19:00以后开始逐渐增多,日出前后达到最大,之后迅速减少。7—8月的13:00—17:00出现与降水相关的低能见度频率较高。不同季节里,各站低能见度出现最多的时间和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和秋季最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日出前后,冬季主要出现在夜间到日出之前,夏季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主要出现在日出前后,江淮之间南部到江南在一天各时间段内出现频率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薇  邱晓滨 《气象科技》2015,43(5):898-904
基于能见度资料等级分析法、Ridit 方法、“非常好”能见度及“较差”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析了天津西青、塘沽两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0年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低能见度天气特征,研究了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1年间,两站能见度超过40 km的情况均未出现,西青站2~9 km能见度出现频率逐年上升,塘沽站从2006年开始20~39 km能见度出现频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西青站从2006年开始,Ridit 中值降至0.5以下,塘沽站Ridit 中值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006年Ridit 中值最小(为0.43);两站“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较差”能见度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秋冬两季是西青、塘沽站低能见度天气的多发季,常伴有高湿度、低风速,两站的盛行风向存在差异;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呈负相关,风速与能见度呈正相关,与能见度波动式下降的趋势相反,能源消耗总量为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能见度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交通管理部门的咨询,参考气象上对能见度的分级,将高速公路能见度分为7级。对1980-1998年北京地区2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能见度资料和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和八达岭高速公路经过的顺义、昌平两地能见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出现频率比两条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的出现频率高,北京地区及两条高速公路的各级能见度的逐年、逐月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6.
厦门城市能见度和雾的特征与城市环境演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学鸣  蔡诗树 《气象》2004,30(1):41-45
利用厦门城市1980~2000年21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对能见度和雾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不同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厦门城市冬季和夏季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尤以夏季为突出,轻雾以上的频数也日益增加,其重要因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厦门城市能见度虽然明显好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北京,但冬季厦门城市能见度与北京呈反位相演变趋势。夏季厦门城市能见度有着明显的日间变化,这与夏季海陆风日变化的垂直环流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口美兰机场1999年-2010低云低能见度观测资料,依据对飞行的影响程度对低云、能见度进行分型.研究各型低云低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指出:春季的低云、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早晨,00-02U1℃时频率较高,白天减少且变化较为平稳;夏季的低云、低能见度相对春季明显减少,且变化不稳定;秋季的低云、低能见度频率较夏季略有偏...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通过分析辽宁中部相对集中分布的5个城市群1987-2002年间的大气能见度、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能见度与气象因子、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得到以下结论:(1)各城市能见度有明显的月、季和年际变化特征,能见度月变化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5月份,第二个峰值在9,10月份;冬季能见度的值最低,春、秋季高;本溪市的能见度在逐年变好;沈阳的能见度从1987-1997年逐年变好,1997年以后又逐年变差;其它城市的能见度呈逐年变差的趋势。(2)各城市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基本是一致的;5个城市TSP,SO2污染浓度年均值均呈下降趋势,NOx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3)能见度与湿度、雾的相关关系都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与降雨量、风速及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与各种污染物的相关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胡迪 《陕西气象》2006,(3):18-20
利用武汉天河机场1996—2005年共10 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年变化、日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能见度现象在冬季出现得最多,夏季最少。春、秋、冬三季低能见度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段比较接近。在对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和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后发现雾是造成低能见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而春、秋、冬三季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在2~4 h之间的居多。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低劣能见度天气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沂市35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沂市低劣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劣能见度(V≤4.0km)出现频率随年代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年变化规律与雾、轻雾的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烟、霾、扬沙、浮尘等干质天气现象对低劣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霾天气出现频率逐年增多。霾出现后环境空气混浊,能见度低,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生活和交通运输。利用2008—2014年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霾天气发生的现状、气象要素变化及出现的原因,提出霾天气的治理应对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州白云机场低能见度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美平  敖淑珍 《气象科技》2003,31(3):163-166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70~2000年逐时能见度观测资料,对白云机场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于等于1km的低能见度有明显的8年周期变化,小于等于0.8kin和0.55km的低能见度主要振荡周期是6~10年;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能见度小于等于1km的日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90年代出现的日数明显偏多,80年代相对偏少;低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低能见度平均出现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成反比;造成低能见度障碍的天气现象仅有雾和雨。  相似文献   

13.
对1980至2012年广西85个县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广西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能见度较低,边远山区及边境地区较高,呈现东部低、西部高的特点;广西近32a能见度年均值在14.4至18.2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夏季高、冬季低,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气象观测站 (广州、深圳、台山、惠州、高要) 的长期能见度观测资料, 采用累积百分率、Ridit分析法和烟幕/霾日频率3种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变化趋势, 初步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 珠江三角洲城市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能见度的下降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80—90年代初进一步恶化, 90年代中期之后虽然能见度变化趋于平缓, 但能见度下降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与当地的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西部下风向城市能见度也有很大影响。珠江三角洲能见度未得到有效改善的主要原因, 很可能是由于细粒子污染, 尤其是二次粒子前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累积百分率法、Ridit中值分析法、"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法以及平均能见度年际和季节变化法,对1980—2005年南京大气能见度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1980—1984年能见度呈上升趋势,1985年以后则在波动中呈明显下降趋势。26 a中,日均大气能见度最小值为0.55 km,最大值为29.25 km,平均值为8.59 km。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一日之中,14时最好,08时最差;一年之中,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最高。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温度和气压的相关性相对较小。PM10是影响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能见度与PM10平均质量浓度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二者呈负相关,复相关系数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由统计预报方程可知,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协同作用对能见度的影响在春季、秋季、冬季较为明显,夏季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对2000至2006年的南宁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南宁市近7a能见度年均值在13~17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主要出现在1至3月,最大值出现在6至7月,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一日之中,能见度的日变化为:08时<02时<20时<14时。能见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与污染物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PM10浓度的相关性较强,达到-0.58。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国莲  程鹏 《广西气象》2007,28(4):26-28
对2000至2006年的南宁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南宁市近7a能见度年均值在13~17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主要出现在1至3月,最大值出现在6至7月,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一日之中,能见度的日变化为:08时〈02时〈20时〈14时。能见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与污染物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PM10浓度的相关性较强,达到-0.58。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04—2007年广州地区番禺、东山和南沙站3套能见度仪和3套自动气象站的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3地低能见度事件的年、季和日变化等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年来广州地区轻雾(雾)出现频率总体较低且日数偏少,霾天气高发期在10月—次年4月、7月极少出现,年变化特征明显。番禺低能见度事件以5~8 km的情况居多,东山和南沙则以8~10 km的轻度视程障碍为主;但同期番禺≥10 km的日数百分比增长最显著,意味着当地能见度有明显好转。低能见度事件多见于70%≤RH90%的中高相对湿度范围,RH30%的低相对湿度情况下未曾出现视程障碍现象;番禺和东山的低能见度事件有随RH减少而增多的趋势,南沙则大致相反。对比分析有代表性的旱、雨季发现,(极端)低能见度事件多在早晚发生,日间能见度低值区则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日变化特征明显,且旱季更显著,同时以番禺最具代表性。总体上广州地区的低能见度事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陈业国 《广西气象》2005,26(A02):77-77
利用南宁城市1980-2002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对能见度和雾的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季不同季节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夏季南宁主要受大陆高压的控制,城市能见度高,雾日少,而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频繁影响和南宁上空逆温层的存在,轻雾以上的日数增加,城市能见度也随之下降。近几年来,南宁的城市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轻雾以上的雾日数呈上升趋势,雾日的频数也随之增加,这可能与南宁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局地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