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尤其是秘鲁沿岸的海温异常增暖,会导致热带大范围降水区的位移,太平洋东、西部大范围出现区域性的洪涝和干旱。大气环流的异常还会影响到中高纬地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大范围气候异常,对社会和经济建设有巨大的影响,是目前公认的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的强信号。关于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及东北地区气候的影响,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和明确结论,但对辽宁气候的影响研究不是很多。本文试图在厄尔尼诺对辽宁夏季气候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厄尔尼诺发生特征进行分…  相似文献   

2.
厄尔尼诺事件对辽宁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尤其是秘鲁沿岸的海温异常增暖,会导致热带大范围降水区的位移,太平洋东、西部大范围出现区域性的洪涝和干旱。大气环流的异常还会影响到中高纬地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大范围气候异常,对社会和经济建设有巨大的影响,是目前公认的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3.
1前言近些年来,常在圣诞节前后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广阔海域异常持续偏高的厄尔怪诺现象,及常在夏季同一地区海温异常偏低的拉怪娜现象,它们接连交替频频出现,使世界许多地方发生异常天气,给很多国家的国计民生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重大灾难。1998年厄尔尼诺、拉尼娜相继出现,使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北方的松花江流域及嫩江流域先后出现了罕见洪涝,震惊了中外。1999年这种异常天气还会不会出现?或者说能有什么影响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天气预报人员需要考虑并应回答的问题。近年来,丰满气象台及吉林市气象台的天气…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球气候系统和中国的最新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ENSO循环过程,讨论了强厄尔尼诺过程对2015年全球温度和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可能影响,重点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和秋冬转换季节的降水异常的影响。指出自2015年春季开始,厄尔尼诺条件迅速发展,使得2015年厄尔尼诺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三次厄尔尼诺之一,同时由于前期(2014年春季开始)赤道太平洋异常热状况的维持,这次厄尔尼诺也可以视为最长的厄尔尼诺过程。受到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和强厄尔尼诺等共同影响,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和中国陆面气温均创有观测以来的最高记录。强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了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也使得中国夏季华北地区,特别是河套地区、内蒙古中部和环渤海湾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并造成一些地区夏季严重干旱。在2015年11-12月厄尔尼诺峰值时期,受到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和中高纬度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负位相异常环流的共同影响,中国东部出现偏南风异常,造成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而北方地区偏北风气流受到抑制,PM2.5浓度异常偏高,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目前,这一事件快速减弱,但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事件。一次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发生会在全球许多地区几乎同时导致大气候异常,并对南美甚至北美的海洋生物系统产生危害。厄尔尼诺归因于秘鲁沿岸海水的冬季增温,每2~7年这种增温现象明显地扩展到中、东太平洋。南方涛动是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海温是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大范围的海温异常不但具有局地效应,而且会造成全球大气环流的相应改变。一次典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反常,给世界许多地区带来灾难。尽管人们很早以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是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会造成全球性气候灾害,特别是热带太平洋周围地区。对我国的旱、涝、冷暖也有影响。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是本世纪最强的一次,已经出现了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相似文献   

8.
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温异常事件包括厄尔尼诺 (EL- Nino)和拉尼娜 (L a- Nina)现象。通过对赤道东中太平洋特定区域海温指数的统计分析 ,确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出现的诊断指标 ,分析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出现周期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浩  程炳岩  罗孳孳 《气象》2011,37(9):1134-1139
运用NCEP/NCAR全球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美国NOAA全球海温资料以及重庆34个站春播期间降水资料,对重庆春播期间降水特征及其与前期秋季海温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春播期间降水与前期秋季北太平洋暖流附近(20°~40°N、165°E~140°W)的海温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附近(40°~60°N、165°E~140°W)的海温则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南、北海温呈现相反的相关性。当前期秋季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温异常偏高,中高纬度地区海温异常偏低时,后期重庆春播期间降水将异常偏多;反之,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温异常偏低,中高纬度地区海温异常偏高时,重庆春播期间降水将异常偏少。针对秋季北太平洋南、北海温异常的反相分布特征定义了用于诊断和预测重庆春播期间降水的判别指数,该指数代表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南北反相的分布特征。该前期判别指数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学意义和一定的指示和预测能力。其代表的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太平洋区域500 hPa高度场有密切联系,其可使大气环流场产生持续性的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能一直持续到春播期间,将影响重庆春播期间降水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01-2000年多种海-气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初夏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冬季还是次年的春季和初夏,WNPAC的年际变化主要存在两个空间变化型,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和反映其位置变化的第2模态。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WNPAC强度不仅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而且与太平洋西部(WP)型遥相关的强度有关,而其位置的变化则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异常以及北极涛动(AO)有关;次年春季,WNPAC的强度除了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太平洋西部型遥相关存在显著相关外,还与赤道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关,而其位置的变化则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异常和太平洋西部型遥相关有关;次年初夏,WNPAC强度主要与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以及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的强度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成熟年冬季-初夏WNPAC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均可对东亚地区降水异常分布产生影响,这对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冬季及后期春、夏季节东亚地区降水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此外,次年初夏,WNPAC强度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即WNPAC越强,台风发生的频数越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与中国气候刘坤儒(徐州教育学院地理系·221006厄尔尼诺是南美洲西岸和赤道太平洋海域的一种异常增温现象。国际海洋学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标志是东太平洋海域月平均海温距平值连续3~6个月≥0.5℃。日本气象专家们指出,太平洋厄尔尼诺监测水域...  相似文献   

12.
引言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即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的海温异常,已被气象学家公认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全球气候年际变化的最强信号之一。它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各国气象专家的普遍关注。发生在1997年春夏之交的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高,形成了本世纪最强的一次...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发现太平洋海温偏低对大范围地区的天象有异常的影响,有人将此现象称为厄尼娜——“圣婴”(厄尼诺)的姐姐。那么低海温为什么引起天气异常?本文从分析4——9月(汛期)低海温与副高的关系入手,试探低海温引起天气异常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1-1997年全球海温、风场月平均资料和我国东部地区100个测站的冬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全球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系。发现赤道印度洋、赤道东太平洋、黑潮区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键海区。前期夏、秋季赤道印度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预测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一定的前兆意义。且不同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在不同季节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产生影响的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15.
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温异常事件包括厄尔尼诺(EL-Nino)的拉尼娜(La-Nina)现象,通过对赤道东中太平洋特定区域海温指数的统计分析,确定厄尔诺和拉尼娜出现的诊断指标,分析了肆经诺和拉尼娜的出现周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气耦合模式IAP9L_CoLM,通过4组集合模拟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海域的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极端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La Ni~↑na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的作用下,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出2008年1月我国降水异常和全国性温度偏低的现象,以及相应的主要环流异常特征,这说明上述两个海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和北大西洋的正海温异常均有利于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加强,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增强,有利于强冷空气入侵到我国南方地区;此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还导致东亚沿海位势高度增加,不利于冷空气向下游输送,使得冷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堆积导致低温异常。模式结果比较还可发现,相对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而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2008年冬季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相对更大,其他区域的海温异常也可对2008年1月中国的气候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顾薇 《气象》2016,42(5):548-556
通过分析处于厄尔尼诺事件发展阶段的我国东部汛期(6—8月)降水异常与海温的关系,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厄尔尼诺发展阶段汛期降水的异常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尽管已有研究显示,处于厄尔尼诺事件发展阶段的夏季容易出现长江以南少雨的分布特征,但本文利用最新资料(1951—2014年)对于所有处于厄尔尼诺发展阶段的夏季降水的分析显示,降水与ENSO指标(Nino3和Nino3.4指数)的关系并不显著,却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样处于厄尔尼诺发展阶段,降水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异常特征,当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冷时,夏季降水容易出现以长江为界"南少北多"的分布特征,而当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暖时,降水则容易出现以长江为界"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分析还指出,当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冷、暖不同时,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海温的分布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对热带大气及东亚副热带大气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导致我国东部降水出现不同的异常分布。对于刚刚过去的2014年夏季,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可能是导致降水异常分布的原因之一。2014年夏季处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阶段,同时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是1951年以来历次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之中的最高值,而相应于热带西太平洋偏暖的特征,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南多北少"的异常分布。夏季降水与海温的这种显著关系说明,除了用来定义厄尔尼诺事件的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之外,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对于汛期降水的预测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由于海温的异常反映也波及全球性大气环流以及各地气候的连锁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厄尔尼诺年新疆的气温、降水特征来寻找厄尔尼诺年对我区的影响. 一、资料统计方法对1957、1958、1963、1965、1969、1972、1976、1982年这8个世界公认的厄尔尼诺年以及它们的次年作我区温度、降水资料分析.用我区南北疆各选出的六个站来分别代表南疆和北疆.六个北疆站是阿勒泰、塔城、伊宁、乌苏、乌鲁木齐和奇台;南疆的  相似文献   

19.
王艳姣  高蓓  周兵  姜彤  龚志强  司东 《气象》2014,40(6):759-768
2013年,全球气温持续偏高,与2007年并列为第六个最暖年份,其中气温异常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北部以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地区。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基本维持弱冷水状态,北极海冰范围仍处于记录中最低水平之一,而南极海冰范围则创历史新高。受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海洋和海冰等外强迫因子的共同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寒流和暴风雪袭卷亚洲、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澳大利亚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6—9月中欧、亚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的袭击,期间北半球大部地区则发生了极端高温天气;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北美洲东海岸。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而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全球升温的过程中,伴随着气温平均值和变幅增大,致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加,这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异常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改进了的OSU全球气候模式,动态地使用厄尔尼诺年(1972年)实际下垫面温度月距平资料,对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以及太平洋中不同关键区海面温度异常进行了敏感性试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El Nino实际海温时空异常,特别是关键区海面温度异常,引起了东亚季风环流的异常变化,出现了干旱的环流形势。无论赤道中太平洋或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都是敏感的影响因子,对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