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气象科研数据共享系统建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研部门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气象科学试验、科学考察数据,以及大气成分观测数据.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该文阐述了气象科研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的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关键技术应用.并结合气象科研数据库的建设,介绍了基于WebGIS技术建立气象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和未来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实时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搭建起一个实时气象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控制平台,向大众实时发布各种气象信息。系统由信息管理平台、无线数据传输和气象信息终端3部分组成。通过对该系统的试点实践应用,探索出一套针对该系统的本地化应用方法(终端监控状态管理、专题材料的应用和宣传功能等),同时针对不同的故障(主机死机、主机系统故障、主机硬件故障、显示屏损坏)提出相应的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石立  马玉平 《气象》2008,34(6):3-10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开展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应用于农业气象业务的研究和应用试验工作.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进展以及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农业气象业务中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单点理论模型能否在业务中应用的疑惑,详细讨论了国外引进作物生长模型的本地化和单点理论模型在区域尺度上模拟应用等两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和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气象系统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在推进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即基于东北玉米、华北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型的气象条件影响评价和产量动态预测方法等.最后从改进完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探讨区域模拟应用技术及稳健推进业务应用和实施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数理统计是气象常用的数学方法,在天气预报、气象科研、气候分析、农业气象等方面,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一大批在技术、方法上都比较成熟、合理且应  相似文献   

5.
机器学习技术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慧气象和精准农业结合下的现代农业气象工作意味着对包含遥感影像在内的大型农业和气象数据高时效性的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技术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亦是现代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该文系统论述了机器学习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主要应用方向,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农业气象不同领域应用的情况,侧重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成果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传统浅层机器学习技术中,以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为理想。近年来,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等决策树集成方法普遍取得优于核方法的精度,深度学习技术则在某些任务中取得更优于集成学习的精度。未来,有待检验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在更多农业气象问题上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更好地迎接现代农业气象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和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应用气象研究中心)是一个应用气象学科的科研、业务实体。主要从事国民经济(农业等)与气候环境相互关系及监测、评估、利用‘预测‘防御等方面的研究和业务。基本任务是组织相关的国际前沿性研究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为政府有关农业宏观决策的气象信息保障服务。新中心的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中心。农业气象和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应用气象研究中心)由科研、业务和试验基地三部分组成。它以科研为先导,业务为窗口,科研推动业务服务,业务体现科研成果。试验基地为科研基础。三…  相似文献   

7.
气象事业现代化包含很多方面,如业务服务、科研、教育、技术装备(包括计测仪器)、技术方法、管理方法等。本文集中论述近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对我国气象业务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目前在气象部门应用计算机技术应该着手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它对社会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及时迅速地得到信息,将给工作、科研带来极大效益。 气象科技档案是一种技术信息,它是气象部门在各项气象业务、技术和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并按照一定归档制度集中管理起来的科技文件,具有保存价值。按其形成规律共分七类,即;气象科技管理档案、气象探测记录档案、气象科研档案、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档案、气象仪器设备档案、气象教  相似文献   

9.
华连生  唐怀瓯  王根  姚雷 《气象科技》2017,45(2):269-275
为了适应气象现代化以及重整节约资源,安徽省气象局基于虚拟化技术,开展了气象业务省级资源池设计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服务器与存储资源池、桌面和应用资源池建设,并推进省市县业务整合,"云+端"和移动化改造。本文从云计算的组成及核心技术、虚拟化存储技术、应用虚拟化技术和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展开关键技术探讨。给出了安徽省气象业务省级资源池总体架构、服务器与存储资源池、虚拟应用与虚拟桌面资源池和资源池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传统PC与虚拟桌面系统性能、故障处理可靠性测试进行比较,得出采用虚拟化后资源利用率和维护效率提高,24h功耗和服务器准备周期减少,软件故障维护和软件故障影响业务运行时间减少,不影响硬件故障维护和业务运行。安徽省气象业务资源池建设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气象》2001,27(1):1-1
随着21世纪的来临,科技飞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化趋势对气象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气象业务技术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气象探测和预报预测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新兴的探测手段和预报预测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气象》将遵从面向业务、面向科研、面向基层、面向服务的办刊方针,大力宣传气象业务的新进展、新成果,特别是各级气象台站在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中的成果和经验,积极为广大气象工作者服务。2001年选题计划要点如下: 1 综合评述 1.1 21世纪国内外气象预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提高预报质量和分辨率的技术方法。 1.2 大气探测手段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的进展。 1.3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技术进展。 1.4 城市环境、生态、农业、水文、灾害等各领域气象服务技术和效益。 1.5 与气象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展。 2 天气分析与预报 2.1 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资料同化、物理过程及产品应用技术。 2.2 提高短时、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技术和方法。 2.3 预报员综合应用各种预报产品的经验和体会。 2.4 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 2.5 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分析与预报。 3 气象监测技术 3.1新一代雷达、气象卫星及地面遥感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3.2 GPS/MET技术的应用。 4 气象信息网络技术 4.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气象信息传输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4.2 9210工程通信系统的使用与管理。 5 专业气象服务 5.1 气象为农业服务技术与效益。 5.2 城市环境、生态、农业、水文、海洋等专业气象服务技术与应用。 5.3 专业气象服务效益的客观评估方法。 6 台站园地 6.1 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过程的分析与预报。 6.2 各级气象台站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6.3 新的探测仪器和手段的使用经验和体会。 6.4 预报与测报工作经验。 6.5 专业气象服务技术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LINUX下并行运行数值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湘潜  谷美繁 《气象》2006,32(2):104-110
针对运行数值模式的目的,着重介绍Linux系统的安装、编译和并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相关软件的编译安装。所用软件都可以通过Internet网获得,十分适合基层台站建立并行计算机系统,解决计算机资源和实际业务发展的矛盾,为精细化预报提供基础,同时也适合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种安全可靠的分布式气象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论述了在分布式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安全、可靠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的一般方法。在数据库安全设计中首次提出了安全组件概念及模型, 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数据库管理模块中, 较好地解决了数据库系统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在数据库应用软件设计中, 采用COM技术和B/S结构, 开发了一套气象数据Web综合查询显示系统, 解决了气象数据Web动态实时发布和查询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云南省迪庆州3站4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检验结果,同时结合天气预报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论,论证了迪庆州各旅游景点的气象指数预报。用最靠近景区的气象观测站所提供的天气预报资料和逐时观测资料作为预报景区指数的基础,同时根据景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植被状况进行订正,最终获取旅游景区的特种气象预报指数。旅游景区的特种气象预报软件开发应用天气学、数值方法等理论和业务技术方法,用Fortran语言和vB语言编程,研制了迪庆州各景区的紫外线指数、舒适指数、着装指数、火险等级、旅游气象指数系统。该系统软件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4.
气象信息决策支撑系统在气象防灾减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单体架构的气象信息决策支撑系统无法满足科学决策和智能减灾的需求,在扩展性和复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Spring Cloud的微服务架构具有低耦合、易扩展的特点,已经在各大中型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微服务架构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3种气象信息决策支撑系统架构的重构策略。针对气象信息决策支撑系统局限性,结合微服务架构特点,设计基于微服务的气象信息决策支撑系统架构,分为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重点对业务逻辑层进行了重构和实现,并把重构后的业务功能应用到了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平台,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国家级气象数值模式业务系统对高性能计算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规模更大、性能更优的高性能计算支撑平台,在高性能计算系统引进工作中开展了基于气象数值模式应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评测技术研究。该文将行业标准与实际业务应用相结合,设计了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评测方案,建立了中国气象局气象行业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评测模型。共选取10个测试程序,分别对单节点性能、网络性能和加速比等8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和量化评分,并对主要测试结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要素场进行了物理意义合理性检查。评测结果表明:评测方案设计合理,评测模型研究取得较好效果,保障了高性能计算系统引进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实现优质气象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针对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滞后的现状,根据气象服务的特点,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3DGIS),研发了全球天气分析服务系统(Global Weather Analysis Service System Version 1.0GWASS V1.0)。该系统实现基于GIS的气象信息处理与集成分析、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显示和输出等功能,为气象服务业务提供基础支撑平台,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气象服务效果。文章介绍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思路,给出基于.net平台开发的GWASS的总体架构设计以及分层设计,说明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和功能子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分析面向气象服务应用的3DGIS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沈晔  徐志刚  李永才 《气象科技》2019,47(3):531-538
将虚拟现实与气象应用相结合,能有效解决气象领域中传统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与组成,将其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应用以及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综述了各阶段的代表性成果,随后,详细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天气现象、天气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外,分析归纳了气象领域中维修培训、影视宣传和气象科普等方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案例。最后,从虚拟现实产业本身以及其与气象应用相结合两个方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34  
刘小宁  任芝花 《气象科技》2005,33(3):199-203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使用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技术,并适当应用空间检验方法,来设计我国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9.
魏瑞江  王鑫 《山东气象》2021,41(4):73-81
设施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寡照、风灾、雪灾及其复合灾害等,从国内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风险及灾害影响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灾害指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控制试验或对历年实际发生的灾害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一般是用设施内小气候或设施外气象条件作为灾害指标,将灾害指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多是从灾害的危险性角度去研究,确定灾害的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等;灾害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作物生理生态反应等方面。同时从设施种植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提出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方法及灾害的影响等方面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20.
The procedures involved in constructing data banks for use in climatological research are described, using examples from work done in the Climatic Research Unit. Such data banks will normally have two component parts: the meteorological records themselves, and the accompanying document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As a first step,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ppropriate for the intended application of the data bank must be collected and stored, commonly in a computer. Individual records must then be merged into a form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For example, all records from one geographical region may be stored in one computer file. Procedure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data are discussed. We emphasize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records are homogeneous, i.e., that they do not contain spurious jumps or trends caused by non-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site change or urbanization. Some techniques to correct inhomogeneities in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re described.The documentation accompanying the meteorological records enables users of the data bank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ata. It has three components: first, information on the individual records such as start year, end year, altitude of the site, and geographical position; second, a list of data sources used in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third, station histories which detail any known changes in site, instrumentation, etc. The station histories will be added to as work progresses on the data bank, to describe any attempts to homogenize records, and ultimately to give the compiler's assessment of the reliability of each record.User needs must be considered at all stages of data bank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nly in this way will a well-documented and easy-to-use system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