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华南地区福州、广州、海口、南宁等地1961~1990年太阳直接辐射总量、日照时数、总云量、大气能见度和地面水汽压等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反演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值。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华南地区太阳直接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与60年代相比,80年代各站太阳直接辐射总量的年平均值均下降20%以上,其中广州下降29.2%;日照时数,广州减少了1.1 h,福州1 h,南宁0.9 h,海口0.5 h。分析发现,造成下降的原因不是由于云量或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地面能见度的明显减小和大气气溶胶的增加。4站中,14时地面能见度均以夏季最好,最高值出现在7月;而地面能见度最差的季节海口、南宁两站在冬季,福州和广州两站在春季3、4月份。相比较而言,海口能见度最好,福州和南宁次之,广州最差。4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的大小、年及季节变化与地面能见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不尽一致,因此,在研究气溶胶的辐射和气候效应时必须合理地考虑中高层大气气溶胶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选择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利用该区域1961—2007年33个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资料,结合云量、大气水汽含量和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综合研究该区域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61—1989年,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之后发生逆转,1995年后其变化趋于缓和,1961—2007年总体呈现变暗—变亮—变缓的趋势。究其原因,该区域云量平均值由峰入谷、云量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可能是产生此变化趋势的原因之一;其次,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气溶胶光学厚度上升趋势减缓,气溶胶地面辐射强迫变化趋于缓和,某些区域甚至出现下降,也导致部分站点地面太阳总辐射由暗变亮。  相似文献   

3.
兰微波 《内蒙古气象》1997,(6):31-31,38
文章用呼和浩特近30年资料,分析了能见度、日照的变化。表明,能见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能见度较好,春季次之,秋季再次,冬季最差。通过对呼市地区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变化的分析,发现近40年来日照时数和总云量均呈减少趋势,表明大气混浊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面太阳辐射状况及其转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华南地区1961—2003年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状况,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重点分析了该地区太阳总辐射在1980—1990年代期间的转折过程,并与全国平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961—2003年,华南地区的总辐射和直接辐射整体呈下降趋势,散射辐射的变化不显著,与全国平均辐射状况的变化趋势一致。1983年之前,华南总辐射处于迅速下降阶段,之后发生转折开始回升,至2001年前后已经恢复到平均水平。华南地区总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最高,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低,一年中散射辐射的最高和最低值相比总辐射提前一个月出现。另外,结合云量和能见度资料初步分析了广州市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和转折过程,表明广州地面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及转折过程主要与该地区的大气清洁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部分气象台站1961-2006年期间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也联系该地区云量、 降雨日数、 能见度、 沙尘暴日数和相对湿度等相关气象要素的资料的变化, 分析了该地区太阳辐射变化的可能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该地区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高原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与该地区天文辐射的变化基本一致, 夏季的云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强, 春季的沙尘气溶胶和较多的中高云量使该地区散射辐射的比例明显增加, 而直接辐射的比例明显减少; 近46年鄂尔多斯高原的地面太阳辐射量和直射比均呈总体减少的趋势, 但在1992年以后略微增加\.因太阳辐射变化的原因十分复杂, 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大陆中东部4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日照时数、总云量、能见度数据,按区域分析了地表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云量和气溶胶对辐射变化的可能影响,深入理解地表太阳辐射变化趋势成因。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地表太阳辐射呈下降趋势(-0.7 Wm-2/10a)。从季节变化分析,下降趋势主要集中于夏季(-2.7 Wm-2/10a);从区域分析,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华北地区(-3.9 Wm-2/10a),该区云量不明显上升、能见度明显下降,且地表太阳辐射与云量低频部分相关系数(年代际变率)约-0.25,与气溶胶低频部分相关系数达-0.87,以此推测华北地区地表辐射的长期变化是气溶胶与总云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南地区春季辐射上升(4.2 Wm-2/10a)则归因于总云量的下降(-2.1%/10a)。地表太阳辐射与总云量高频部分的相关系数(年际变率)达到-0.85以上,表明地表太阳辐射的年际短期变率主要贡献是来自于总云量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7.
南宁太阳总辐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宁气象站1961-2009年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49年来太阳辐射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9年来年太阳总辐射呈弱下降趋势,下降突变点为1964年,线性下降速率为28.9 (MJ/m2) /10a,其中下降主要发生在1961-1992年,1993年后显著增加;春、秋和冬季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和全年相似,夏季则呈弱增加趋势。分析表明,总云量和表征气溶胶多少的能见度是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8.
1993—2013年中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3—2013年中国15个省份16个站点的辐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散射系数(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之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3—2013年间地面太阳总辐射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直接辐射在中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地区表现为下降趋势。散射辐射和散射系数除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甘肃的兰州减小外,在所有地区几乎都呈上升趋势。散射辐射最大在东南沿海地区,最小在西北(新疆的乌鲁木齐),但是散射系数在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黑龙江省67个台站1961-2013年地面月总云量观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总云量的时空渐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3 a,黑龙江省年平均总云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6%/10 a,20世纪90年代总云量减少最明显,1963年总云量最多,2001年最少。四季平均总云量均呈减少趋势,尤其在夏季。从空间分布看,黑龙江省多云区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伊春、三江平原、牡丹江,少云区域位于西部地区。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近4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郭军  任国玉 《气象科技》2006,34(4):415-420
对天津市区、西青、蓟县、塘沽4个站1961~2003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和地面能见度等资料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1~2003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是为每10年-177.3-、165.2-、174.1-、145.6 h。与60年代相比,90年代4站的年日照时数分别减少了425.1、403.4、486.03、77.5 h,相当于市区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2 h、西青1.1 h、蓟县1.3 h、塘沽1.0 h。40年来云量和水汽压的变化不大,而地面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能见度下降可能主要是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含量上升的结果,这是造成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trends at 16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51 to 1992 showed thata relatively large area of China became warm in recent years,but there still existed an obvious cooling center in Sichuanbasin.We also analyzed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som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hich could probably cause this cooling,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lobal solar radiation,the insolation duration and the visual range decreased sharply inrecent years,but the cloud amount changed slightly in Sichuan basin.We also found that the decrease of surface solarradiation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anthropogenic aerosols' backscattering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as a notablereason for the cooling of Sichuan basin in recent years.We also confirmed this conclusion by using of a one-dimensionalclimate model.  相似文献   

12.
43a来我国城市气候和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利用1961-2003年气候观测资料和辐射资料,综合分析了我国10个城市43a的云量、日照百分率、相对湿度、气温、降水以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等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43a来10个城市中,多数城市的总云量减少而低云量增加;(2)各城市的日照百分率呈减少趋势;除乌鲁木齐外,其他城市相对湿度呈减小趋势;各地气温都有所升高;降水量变化的地区性差别较大而总体上变化幅度不明显;(3)除昆明外,各地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且总辐射减少主要是由直接辐射减少引起的。由此揭示,43a来我国城市正经历着以变暖变干为主的气候变化过程,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气候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0年全国194站地面观测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河套区和新疆区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其次为青藏高原区和河西区,西南区气温增幅最不明显,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基本同步,但地温变化要比气温变化更加剧烈一些。西南区的地温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回升,但始终未达到50年代初期的水平,因此从线性变化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除了河套区外,其他4个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增加,增加最明显的是新疆区和青藏高原区。我国整个西部地区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是西南区和河套区。在辐射变化上,我国西部总辐射呈减少趋势,青藏高原区减少最多;西南区的散射辐射呈增加趋势,其他4个区减少,其中新疆区和青藏高原区散射辐射减幅明显。散射辐射的大小与天空中云量和气溶胶含量的多少成正比,西南区散射辐射呈增加趋势,而总云量和低云量呈下降趋势,可以推测是气溶胶含量增加导致了散射辐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锡林浩特市太阳辐射变化及相关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10年锡林浩特气象站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降水量、气温以及总云量的观测资料,运用5a滑动平均及最小二乘原理等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90—2010年来的总辐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云量等的变化以及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太阳总辐射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但四季太阳辐射量在近21a的年际波动略有不同。相关要素分析表明,太阳总辐射与日照时数和夏季、秋季气温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和春季、夏季的总云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新实验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成都、昆明、广州等地生长季节内对总日射(Q)和光合有效辐射(QPAR)的长期连续自动同步观测发现,以小时累计量为基础的QPAR/Q比值仍比较稳定,季节、云量以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这与我们以前在华北平原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并有随纬度降低而略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Northern Finland on radiation and turbulent fluxes over a sparse, sub-arctic boreal forest with snow covered ground were analysed. The measurements represent late winter conditions characterised by low solar elevation angles. During the experiment (12–24 March 1997) day and night were about equally long. At low solar elevation angles the forest shades most of the snow surface. Therefo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diation never reaches the snow surface but is absorbed by the forest. The sensible heat flux above the forest was fairly large, reaching more than 100 W m-2. The measurements of sensible heat flux within and above the forest revealed that the sensible heat flux from the snow surface is negligible and the sensible heat flux above the forest stems from warming of the trees. A simple model for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of a sparse forest is presented. The model treats the diffuse and direct shortwave (solar) radiation separately. It introduces a factor that accounts for the shading of the ground at low solar elevation angles, and a parameter that deals with the partial transparency of the forest.Input to the model are the direct and diffuse incoming shortwave radiation.Measurements of the global radiation (direct plus diffuse incoming shortwaveradiation) above the forest revealed a considerable attenuation of the globalradiation at low solar elevation. A relation for the atmospheric turbidity asfunction of the solar elevation angle is suggested. The global radiation wassimulated for a three month period. For conditions with a cloud cover of lessthan 7 okt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model predictions and measurementswere found. For cloud cover 7 and 8 oktas a considerable spread can beobserved. To apply the proposed energy balance model, the global radiationmust be separated into its diffuse and direct components. We propose a simple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use shortwave and global radiation asfunction of cloud cover.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近30a太阳辐射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76—2005年太阳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市太阳辐射的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是:1990年以前总辐射、直接辐射是减少的,以后是增加的;而散射辐射在1986年之前递增、之后递减。初步认定总云量的减少、低云量的增加以及相对湿度的缓慢下降对太阳辐射变化有重要影响;从太阳辐射变化间接得出:近30a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总体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掖市2005~2006年紫外线强度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张掖市紫外线辐射3级强度以上占全年的58.8%,属于紫外线辐射高强度地区,对人体影响很大。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14:30时段,年以6—9月为最强。各季节紫外线变化以夏秋2季波动较大,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天气现象复杂。统计分析发现,云量的多少对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影响很大,当全天或11:00~16:00时段内云量达到6成以上时,紫外线强度均在2级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临安与龙凤山辐射数据质量及初步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国际通用的辐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对2005—2011年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两个区域大气本底站辐射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站辐射数据通过物理可能限制检验与极端罕见限制检验的百分比均超过99.5%,但通过相关要素比较限制检验的百分比上,临安与龙凤山站分别降至97.9%与95.9%;双轴定位追踪太阳出现偏差是造成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数据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CM21表的热偏移在-5 W·m-2以内,而其进行热偏移订正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通过率。对应同一太阳天顶角,临安站晴空总辐射与直接辐射均低于龙凤山站,散射辐射则相反,其原因是临安的大气透明系数较低,大气浑浊度较高。2006—2011年,临安站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呈下降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且其多年平均值 (363.7±59.3 W·m-2) 显著高于龙凤山站 (274.9±77.6 W·m-2);龙凤山站晴空太阳总辐射呈增加趋势,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