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地面风压场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王小玲  翟盘茂 《气象学报》2004,62(1):96-103
文中利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近地面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的关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近半个世纪呈减少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前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较多 ,70年代末开始逐渐减少 ,1997年降到最低值 ,同期中国近地面风速也呈减小趋势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春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沙尘天气的发生频数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平面气压在中高纬度地区降低 ,中低纬度地区升高 ,气压梯度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地面风速减小 ,进一步影响到沙尘天气发生频数减少  相似文献   

2.
9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图上,三波环流显著,其中槽区位置分别在乌拉尔山附近、白令海附近、赫德逊(Hudson)湾附近,而平均脊的位置分别在冰岛附近、中国东北部、阿拉斯加东部、中纬度偏南地区以负距平为主。北半球西风指数从元月以来相隔8世界气象月报1993年9月个月出现了高指数,而北半球极涡指数连续6个月为正距平形势。1中国东北高温整月都受脊区控制的中国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3C。2西伯利亚中因多雨位于乌拉尔槽前部的西伯利亚中部,降水偏多,雅库茨克的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4倍,达86mm。3欧洲北由低温欧洲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3.
辽宁春季沙尘天气特征及前期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3年辽宁53个气象观测站春季沙尘天气资料,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500HPa高度场、海温场、地温、月平均气温及环流特征量等多种气候因子对辽宁沙尘天气的影响。研究表明:前期春季东亚至北太平洋地区的正高度距平控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前冬2月气温偏低和地温的下降,对辽宁沙尘天气日数的增加贡献很大。尤其是沈阳北部和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出现的多或少受这几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1.中国的南方、东北地区少雨 8月份,极涡继续较深,欧亚大陆60°N以北的广大地区气温偏低,而其南侧50°N附近的500hpa高度正距平区比较集中,因此,欧亚大陆受其影响的地区气温普遍偏高.中国受地面高压控制,降水大面积偏少,且以南方及东北地区为中心气温较常年偏高.但中国的中部地区上旬受12号台风登陆及下旬热带低压的影响,降水偏多、气温也偏低.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江苏冬季霾日数随时间线性增多,其距平变化在1970年代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这种变化可能与东亚气候突变有关。利用江苏气象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江苏冬季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江苏冬季霾少发期(1961—1979年),500 hPa高度场在欧亚中高纬地区表现为“正-负-正”的距平分布,即在乌拉尔山附近和阿留申群岛附近表现为正距平,而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表现为负距平。这种“两脊一槽型”的分布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冬季风较强,使江苏境内地面风速增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同时大气净化次数有所增多,不利于霾天气发生。而在霾的多发期(1980—2010年),异常的大气环流型则相反。此外,江苏冬季霾日数对气温增暖存在可能的显著正响应。   相似文献   

6.
刘子奇  路瑶  李艳 《高原气象》2022,(3):558-571
利用1961-2018年中国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年代际特征及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EPECE累计天数在1961-2018年间总体存在波动下降的趋势特征,但在1995年前后出现了趋势转折,在1995年前事件累计天数减少趋势显著,且以全国类事件为主;1995年后变为增多趋势,主要类型为西北/江南类与中东部类事件。通过对大气环流场分析及利用西伯利亚高压指数、阻塞高压指数以及等熵面上的位涡(PV)异常特征分析,对比研究了1995年后西北/江南类与中东部类事件显著增多的大气环流成因,进一步发现,1995年EPECE事件期间欧亚大陆极涡由强转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率偏低至21.8%,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距平最大值为8.9 hPa,位于乌拉尔山地区的异常低PV环流偏强,轴线呈东北-西南向,为典型的反气旋式Rossby波破碎,使得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在1996-2018年间EPECE事件发生时,欧亚大陆极涡在减弱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而维持,乌山阻高频率达34.6%且范围偏东偏北,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距平达到11.5 hPa,位于...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8年春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美国国家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监测指数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春季气温异常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500hPa高度呈现"两槽一脊"型分布,乌拉尔山附近高度场为负距平,贝加尔湖附近为正距平控制,有利于内蒙古春季气温偏高;此外,东亚大槽偏弱、亚洲纬向环流异常偏强、青藏高原高度场异常偏高及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弱,容易造成春季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 1961~ 2003年辽宁 53个气象观测站春季沙尘天气资料 ,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探讨了 50 0hPa高度场、海温场、地温、月平均气温及环流特征量等多种气候因子对辽宁沙尘天气的影响。研究表明 :前期春季东亚至北太平洋地区的正高度距平控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前冬 2月气温偏低和地温的下降 ,对辽宁沙尘天气日数的增加贡献很大。尤其是沈阳北部和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出现的多或少受这几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亚洲东部冬季地面温度变化与平流层弱极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资料计算NAM指数和标准化温度距平,对17次平流层弱极涡事件时亚洲东部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环流异常比对流层温度变化超前约15天,地面温度变化的最大距平出现在平流层弱极涡后期,大约以40°N为界,北部比正常年份偏冷而南部偏暖。文中通过位势涡度的分布和变化以及500 hPa东亚大槽的变化讨论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在弱极涡初期和中期,自平流层向下,高位涡冷空气主要局限于60°N以北。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在45°N以北地区,高位涡冷空气向南扩张,在对流层中上层,极地附近的高位涡冷空气扩张到45°N附近。同时,500 hPa东亚大槽虽有加强,但低压区向东延伸,而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压脊显著减弱,致使槽后的偏北气流减弱,槽后冷空气主要影响中国华北、东北及其以北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偏冷。而40°N以南地区,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有南方低位涡偏暖空气向北运动,同时冷空气活动减少,地面显著偏暖。  相似文献   

10.
12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在冬季到去年一直出现的高纬负产巨平,中纬大面积正距平的分布特征在今年不明显,极涡大体保持常年的状态。负距平的范围从欧洲西北部伸到北大西洋和从北太平洋延伸到西伯利亚东北部。下旬东北太平洋为负距平、北美西部为正距平、北美东部为负距平,即呈现PNA波列状态,北美东部出现了寒潮。1西伯利亚东部低温受500hPa高度负8巨平区控制的影响,西伯利亚东部出现了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0℃以上的低温天气。2西伯利亚中部多雨与上月一样,西伯利亚中部降水仍然偏多。3中国东田至印度支那半岛少雨中国全国大…  相似文献   

11.
4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的主要特点是:3月份偏深的极涡开始减弱,极区附近为正距平控制。在中纬度地区,太平洋区域的负距平和去年春季一样显著,但去年春季为负距平的中国北方至日本西部今年为正距平。另一方面,在大西洋区域,加拿大至欧洲西部为负距平,美国东部至伊比利亚半岛为正距平。1中国东北地区至日本少雨2中国至日本高温受高度场正距平控制的中国至日本的广大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2~4℃,而且,在此范围内降水几乎都偏少,但中国东部至日本西部有降水偏多的地方,如中国的延安月降水量达到85mm,破历史同期最大记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沙尘天气标准确定了1961~2003年天津逐年的春季沙尘天气日数且形成序列,分析了春季沙尘天气的演变规律,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春季的沙尘天气以每10年-5.9天的变化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处于沙尘多发期,90年代最少;春季沙尘天气具有40年、4~6年和16年的明显周期。t检验结果显示,气候突变大约发生在198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塔城地区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1-2005年塔城地区9个气象站地面实测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沙尘天气高发区位于沙湾、乌苏一带,次高值中心位于额敏,沙尘日数与大风日数、降水量空间分布呈反向分布的特点;2) 年均沙尘暴日数为3.8 d,主要发生在4-9月;3) 沙尘日数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沙尘暴日数以1.0 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大风日数以10.5 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4) 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分别在1993、1992、1973年发生了显著减少的突变;5) 近半个世纪来新疆的冷空气活动强度和频率有所减弱(小),而大风日数的显著减少是沙尘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通辽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通辽地区40年(1961-200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40年沙尘天气多发中心与荒漠化土地较为严重的旗县相对应,并以春季最多,冬季为最少;且通辽地区40年沙尘天气的日数趋势明显减少,而大风出现日数却是增加的。根据通辽市的地理特征、自然状况及1999-2003年这5年气候的变化等,对通辽地区近年沙尘天气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今后几年中,通辽地区沙尘天气的发生会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春季沙尘天气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春季,我国共出现了7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2次,扬沙5次,是沙尘天气频次总体偏少,但发生时间偏早、影响范围较广的一年。通过对2012/2013年冬季及2013年春季天气气候特征的分析表明:(1)2012/2013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脊较常年平均明显偏弱,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西北气流及冷空气偏弱,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不利于冬季土壤冻结,土质较为疏松,加之蒙古国及内蒙古大部地区纬向风为偏西风的正距平区,有利于起沙及沙尘粒子向偏东方向输送,这是造成2013年沙尘天气早发的主要原因;(2)2013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处于该弱脊脊前西北气流,我国北方除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外,其他大部地区气温均偏高,土壤解冻较早,加之3~4月降水偏少,植被状况偏差,土质疏松,是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3)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湿度降低,但2013年春季沙尘暴反而减少了,说明这些因素并不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因素,而是造成沙尘暴发生的短期天气气候变化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2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的主要特征是北大西洋为中心的显著的正距平区和北太平洋上的范围较大的负距平区.另外,从乌拉尔附近至非洲东北部、格陵兰至美国东北部以及堪察加半岛附近均为平均槽区. 1.东亚、西伯利亚高温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东亚、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尤其在中西伯利亚,有的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以上. 2.印度支那半岛少雨  相似文献   

17.
刘子奇  路瑶  李艳 《高原气象》2022,(3):558-571
利用1961-2018年中国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年代际特征及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EPECE累计天数在1961-2018年间总体存在波动下降的趋势特征,但在1995年前后出现了趋势转折,在1995年前事件累计天数减少趋势显著,且以全国类事件为主;1995年后变为增多趋势,主要类型为西北/江南类与中东部类事件。通过对大气环流场分析及利用西伯利亚高压指数、阻塞高压指数以及等熵面上的位涡(PV)异常特征分析,对比研究了1995年后西北/江南类与中东部类事件显著增多的大气环流成因,进一步发现,1995年EPECE事件期间欧亚大陆极涡由强转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率偏低至21.8%,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距平最大值为8.9 hPa,位于乌拉尔山地区的异常低PV环流偏强,轴线呈东北-西南向,为典型的反气旋式Rossby波破碎,使得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在1996-2018年间EPECE事件发生时,欧亚大陆极涡在减弱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而维持,乌山阻高频率达34.6%且范围偏东偏北,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距平达到11.5 hPa,位于...  相似文献   

18.
北京沙尘天气与源地积雪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北京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沙尘源区积雪变化与北京沙尘日数的关系,并探讨源区积雪变化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机制.研究表明55年来北京沙尘日数基本呈减少趋势,但1998~2000年又有所增加,沙尘暴日数也在减少,近10年北京没有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而沙尘源区积雪深度和积雪面积与北京沙尘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冬季源区积雪减少(增加),很可能导致春季沙尘日数增加(减少),作者认为冬季积雪变化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是影响春季北京沙尘天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3月份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极涡较常年偏深,东太平洋和乌拉尔至中东一带为负距平区,西伯利亚中部至中国北部、北美海岸、欧洲西部为正距平区.1.西伯利亚中部至中国东北部高温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永昌3个气象站1960~2010年冬季0、5、10、15、20 cm地温和1961~2011年春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浅层地温和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的时空特征,进而探讨了春季沙尘天气与冬季浅层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浅层地温有明显地域差异,其中高海拔的永昌最低,低海拔的民勤次之,而海拔介于民勤和永昌之间的凉州最高;春季沙尘天气日数自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逐渐减少,即民勤最多、凉州区次之、永昌最少;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天气日数与浅层地温在空间上呈一定的负相关,二者的年变化趋势明显相反,即冬季浅层地温总体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春季沙尘日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都存在6~7 a和9~10 a的周期;相关分析表明,河西走廊东部春季沙尘日数与冬季浅层地温呈负相关,其中与0 cm地温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