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 1961~ 2003年辽宁 53个气象观测站春季沙尘天气资料 ,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探讨了 50 0hPa高度场、海温场、地温、月平均气温及环流特征量等多种气候因子对辽宁沙尘天气的影响。研究表明 :前期春季东亚至北太平洋地区的正高度距平控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前冬 2月气温偏低和地温的下降 ,对辽宁沙尘天气日数的增加贡献很大。尤其是沈阳北部和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出现的多或少受这几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春季降水的概念模型及典型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1959-1997年青海省春季降水量与同期(或前期)气温、高度场、海温场、环流特征量等之间的关系得出:春季500hPa高度场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地区为槽区、南支槽活跃、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南赤道西印度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青藏高原槽明显时,青海省春季易多雨,相反,则少雨。另外,将1999年春季高空环流形势与青海历年同期少雨形势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从预测三江源地区春季、夏季降水趋势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相关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低(偏高),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三江源1区、3区春季降水减少(增加);冬季赤道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2区、3区夏季降水减少(增加)。对冬季太平洋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 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春季高度场印度高压、中西伯利亚槽及阿留申低槽加强(减弱),三江源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偏多);而当冬季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夏季高度场伊朗高压、中西伯利亚高脊加强(减弱)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偏北),夏季降水偏少(偏多)。  相似文献   

4.
从预测高原不同区域春、夏季温度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高原温度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温度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高原春、夏季温度指数相关关系清晰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春季温度偏高(偏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南部、Ⅲ区夏季温度偏高(偏低)。进一步分析这2种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指数偏高(低)时,春季高度场高纬冷空气活动的势力弱(强)且路径偏北(南),同时高原高度场较低(高),有利于(不利于)偏南气流北上,有利于(不利于)冬季向夏季环流形势的转变,春季高原中部温度偏高(偏低);而当冬季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域海温综合指数偏高(低)时,同年夏季500hPa高度场高原北部至中西伯利亚南部脊加强(减弱),高原及北部为高值(低值)系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夏季高原中部、南部温度偏高(偏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永昌3个气象站1960~2010年冬季0、5、10、15、20 cm地温和1961~2011年春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浅层地温和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的时空特征,进而探讨了春季沙尘天气与冬季浅层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浅层地温有明显地域差异,其中高海拔的永昌最低,低海拔的民勤次之,而海拔介于民勤和永昌之间的凉州最高;春季沙尘天气日数自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逐渐减少,即民勤最多、凉州区次之、永昌最少;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天气日数与浅层地温在空间上呈一定的负相关,二者的年变化趋势明显相反,即冬季浅层地温总体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春季沙尘日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都存在6~7 a和9~10 a的周期;相关分析表明,河西走廊东部春季沙尘日数与冬季浅层地温呈负相关,其中与0 cm地温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辽宁春季透雨的环流背景及与海温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8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与500 hPa的环流背景及海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与前一年9—11月500 hPa高度场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北半球同年4月500 hPa环流年代际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透雨出现日期与北太平洋前期海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高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早;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低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迟。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2001-2005年五年间春季卫星云图监测沙尘天气图像,对其中的典型沙尘天气过程和其对应的高空及地面实况场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其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特征及规律,旨在发现影响我省的沙尘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和特征,为今后监测此类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区域性春旱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逐月海温资料(HadiSST)和辽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辽宁区域性春旱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山脊和东亚大槽减弱,位相比历年平均位相偏东,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小,是导致中国辽宁区域性春季降水减少的大气环流背景;区域性春旱同期,大陆气压升高,海上气压降低;辽宁上空湿度明显小于历年均值,贝湖到中国辽宁一带盛行西北气流。区域性春旱前冬,辽宁上空200hPa高度场出现正距平;地面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Nino3海温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沙雅县沙尘频次的年际变化,冬、春季的全球环 流背景(包括高度场、气压场和风场)及沙尘多年与少年的全球海温分布。结果表明,沙雅 县沙尘频次有年际变化的特点,并受气温、降水和风速的影响,且与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 相联系。除此之外,海温作为外强迫因子对沙尘频次的变化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春季降水变异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西1959-2000年春季2-3月,4月典型降水场的500hPa高度差异场,及突变前后10a尺度500hPa大气环流与海温场进行分析,得到:2-3月与4月降水典型年份高度场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中心位置,强度基本一致;10年尺度500hPa高度异常变化是造成广西2-3月份降水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10年尺度500hPa高度场在北太平洋上异常变化对4月降水突变影响明显;北太平洋和NINO海区海温突变前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这种异常变化对春季降水突变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春季山西省62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Monte 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的异常关系。结果表明,当春季500hPa平均高度场上,欧洲北部、日本海和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当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且前期冬季也有相似的海温距平分布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春季,850hPa我国东部地区110°~120°E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季降水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异常成因及低温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红艳  李林  李红梅  张调风  李万志 《气象》2015,41(7):872-880
文章利用1961—2012年青海省气温观测数据、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集、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的52项气候指数,分析探讨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春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半球冬季欧亚(EU)遥相关型对次年春季青海高原气温异常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当符合EU型分布时,青海春季气温易于偏低;春季乌拉尔山高压脊、东亚大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极涡、高原高度场对春季气温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春季气温对北印度洋的索马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西北太平洋及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具有很好的响应,当上述关键海区海温偏冷(暖)时,易引起冷(暖)春。青海春季的持续低温过程是导致春季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造成低温过程频发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低压明显发展时,青海高原处于槽后脊前西北气流中,高原高度场偏低,受频繁性冷空气影响易出现持续性低温过程,而相反该地区高压异常强盛时,青海高原多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好天气为主,不利于低温过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年-2008年春季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蒙特卡罗统计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春季旱涝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异常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同期500 hPa关键区主要位于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的阿留申地区南部,以及极地、西西伯利亚,山西北部和西南部受关键区异常影响更明显;当春季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易偏涝,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赤道东太平洋以及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λw150°~λw160°,ψN30°~ψN 35°附近海域是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太平洋海温的关键区,山西中南部受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最明显;当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850 hPa上我国东部地区λE110°~λE120°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3830型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2年3月20日发生在我国西部一直延伸至黑龙江省的沙尘、浮尘天气过程,分析其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并用PPI和RHI上探测沙尘的特征、高度、厚度、浓度、移动特点、速度场分布以及垂直风速分布特点等。为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沙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提要:利用2013年春季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地区的沙尘暴加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该地区典型流动沙面晴天、扬沙和沙尘暴三种天气背景下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差异,同时对沙尘暴过程中近地层风沙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加沙尘天气强度逐步提升且沙尘天气来临前风速、风向均表现出明显的调整现象,此后爆发过程中风速、风向相对稳定。随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加气温逐渐减小且沙尘天气过程中地面呈利于沙尘起动的暖干状态,同时地面气压不断升高。悬浮的沙尘会导致拐子湖流动沙地各层地温有减小趋势,但减小程度相对较弱,使沙尘天气下各层地温仍保持良好的梯度变化和正弦型日变化趋势。拐子湖流沙地春季起沙风速为6.5m/s,输沙通量垂直分布状况在20cm左右具有明显的分段现象。地表100cm内总输沙量的50%和90%分别集中在地表20cm和56cm高度以内。观测期间整个5月地表0~100cm高度内的输沙通量为420.96kg/m。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2~2008年贵州84站冬季冻雨日数、前期北半球500h Pa高度场和西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利用秩序量三因子最佳子集回归法,开展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变化对贵州冬季冻雨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前期两个场共同作为预报因子比把其中某场单独作为预报因子的相关要好,预报因子最佳时段为同年的4~7月,并存在着较好的"跨季度相关"现象。影响贵州冬季冻雨的最佳预报因子主要集中于高度场和海温场具有重要天气气候意义的关键区域,如暖池附近以及北美洲东北部等区域。  相似文献   

17.
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平  靳莉莉  管兆勇 《大气科学》2010,34(5):988-1000
利用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 分析了冬、春季和夏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层际相似性特征, 据此对次表层海温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00 hPa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中国夏季降水三者之间的时滞相关关系, 发现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是联系前、后期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对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影响最显著, 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又持续影响同期及后期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异常的夏季大气环流与同期表层、次表层海温相互作用, 共同造成夏季长江流域与华北、华南降水出现相反异常的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夏季农区旱、涝前期500hPa位势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农区旱涝的诸关键区,发现影响农区旱涝趋势的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关键区位置偏北,影响农区旱涝趋势的北太平洋海温分东、西两个海域,初夏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的气候背景和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0~2003年黑龙江省较典型的7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气候条件和地面天气形势分析,并对沙尘天气影响下哈尔滨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颗粒物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少雨、高温、春季大风是发生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沙尘天气发生时,中等以上污染的地面天气形势有高低压同时发展、强低压发展、春季其它类型鞍形场均值区和弱低压内3种类型;在沙尘天气影响下,哈尔滨地区的颗粒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形成中、重度污染。建立了未来24h发生沙尘天气的高空及地面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6年东北地区72个气象站沙尘天气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春季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气候趋势及突变特征及大气环流对沙尘天气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东北地区春季沙尘天气日数具有西部多东部少、平原多山地少的地域分布特征;东北地区春季沙尘天气以及扬沙、沙尘暴、浮尘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沙尘天气日数在198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沙尘天气平均日数较突变前减少了3 d。当500 hPa距平场上贝加尔湖及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区、巴尔喀什湖附近为正距平中心,且地面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偏大、位置偏东,中国西北、华北地区气压比常年偏低时,东北地区沙尘天气异常偏多;当贝加尔湖及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为正距平,贝加尔湖附近为正距平中心,且地面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偏小、位置偏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压比常年偏高时,东北地区沙尘天气异常偏少;56 a来北半球极涡面积和亚洲区极涡面积减少以及极涡强度减弱,是导致东北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