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南方冰雹气候特征的三维EOF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我国南方61个气象观测站1956~1995年月冰雹日数资料,应用三维EOF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冰雹的主要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多冰雹带位于云贵至中南地区的湖南、江西,并向北、向东南逐步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贵州兴仁;我国南方冰雹季节变化显著,春季2~5月份为多冰雹季节,其中3月份出现最大值。冬半年(10月~次年5月)冰雹主要活动于南区(25~30 N、115 E 以西地区),夏半年(6~9月)冰雹主要活动于北区(30 N以北地区);近40年来冰雹总趋势是逐渐减少的,具有28年、14年、8~9年、5年和3.5~4年左右的周期震荡,并且10年以下周期具有50~60年代以3.5~4年周期为主,70年代以8~9年、3.5~4年周期为主,80年代以8~9年、5年、3.5~4年周期为主,90年代以8~9年、5年周期为主的年代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在对比我国东南部各地区气候态降水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江南地区(110~120°E、24~30°N)雨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南雨季气候态降水的季节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两个峰值集中期分别是4、6月中旬前后。4月中下旬第一个降水峰值率先出现在江南地区,之后峰值降水南移,于6月上中旬华南地区达峰值集中期,之后强降水才逐渐北移,6月中下旬又回至江南地区,使江南地区降水达第二个峰值集中期。2)我国江南地区区域平均的双峰降水与4—6月的实际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9,这表明双峰型降水确实反映了江南雨季降水的季节内演变特征。3)江南雨季降水双峰型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年际变化周期为2~3 a,强信号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年代际变化周期约为8~10 a,在整个时间域上都存在,最强信号集中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期。4)年代际尺度上,江南雨季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双峰型态)具有隔代显著的特征,即20世纪60、80年代及21世纪初双峰型特征显著,而20世纪70、90年代双峰型特征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汛期降水的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1951~1999年山东省汛期(7~8月)降水进行了Z指数转换、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发现49a来.山东省汛期降水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在60年代到70年代雨涝出现频繁。而在80年代到90年代以干旱多见。山东省汛期降水在1979年前后发生一次明显的变化.1979年后降水显著减少。山东省汛期降水变化有11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和2~3a、7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汛期降水与北极不同分区海冰面积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西近50年暴雨日数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雪萍  覃卫坚  唐炳莉  丘平珠 《气象》2007,33(12):39-45
利用1951—2005年广西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2、4、8、14年周期振荡信号,其中2年周期振荡信号最强,其次为4,8,14年,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域略有差异。广西暴雨日数变化总趋势为逐渐增多,在1990年代进入高峰期。影响广西暴雨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西南低涡、低空急流、高空槽,其中热带气旋、西南低涡是广西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50年环渤海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环渤海地区1961-2008年夏季6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序列,使用EOF和REOF方法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4个区域,分析了近50年来环渤海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一致性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夏季降水都存在2~3年的年际周期,辽东半岛和环渤海北部区域存在10~11年、环渤海西部和山东半岛存在14~15年的年代际周期;辽东半岛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山东半岛在70年代初期都发生了降水由多到少的显著突变,而环渤海北部和西部地区在90年代后期降水出现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6.
应用1958-2012年河北21个基准站和基本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暴雨分布呈现东部、南部多,向西北部递减的特征。最大暴雨量中心在河北东部、燕山南麓的唐山、秦皇岛地区。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分析,暴雨量、频次、强度都存在2-3 a的年际变化周期信号,暴雨量和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15-20 a的年代际周期信号。汛期暴雨量、暴雨频次时间序列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河北暴雨量和暴雨频次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暴雨强度在近50 a变化幅度不大。在空间分布上,暴雨量、暴雨频次和暴雨强度三个特征量在年代际变化中整体都呈现东退南缩的特征。从趋势分析看来,大部分站点汛期暴雨量、频次、强度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华南区域季节性降水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EOF方法研究华南区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各季节降水在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上有区域一致性,但有季节性差异,其中春季和秋季在20世纪80年代后降水明显减少,旱年增多;而夏季90年代后降水明显增加,涝年增多;冬季变化则不明显。(2)华南地区各季节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其中春季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广东中部及西南沿海。夏季和秋季降水相似,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广西沿海和广东西南沿海。冬季降水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粤北。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吉林省有代表性的10个测站,用功率谱方法分析其40年来季节降水和气温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气候短周期变化与东亚季风的年际振荡准3.5年(QTO)和准2年(QBO)周期基本是一致的。10年际季节气温变化表明,冬季较50年代明显变暖,升温2℃左右,而夏季升温较弱,但与50~70年代的夏季低温周期相比,80年代以来则进入一个相对暖的周期。夏季副热带季风进退对吉林省的夏季气温和降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1958~2000年6月连续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利用1958~2000年6月的43年间我国长江以南各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区域划分和统计,并以此为依据作了初步的分析.分析发现6月份我国南方暴雨发生频繁,且华南、江南可同时有连续性暴雨过程存在,并得出了我国6月份连续性暴雨的基本特征以及年代际的变化规律,认为1990年代以后连续性暴雨增加明显.最后以1994、1998、2005年6月发生我国南方的连续性暴雨为例,初步探讨了连续性暴雨中华南、江南双雨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形成机制,指出产生连续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场与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0年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根据“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代表站,选出华南南部地区12个代表站。侧重分析了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在年代际变化方面,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相对低温期,90年代以后温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且50a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加的。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存在2a、4a、5a的年际周期和12a和19a的年代际周期;在空间上,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增暖的幅度相对较弱,华南南部的前汛期气温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同位相的变化特征,与个别地区呈反位相。  相似文献   

11.
近47a华南前汛期旱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华南61站47a(1958-2004年)前汛期(4-6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华南前汛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a来华南有12个涝年和12个旱年发生,较严重的旱涝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后;前汛期旱涝变化以2~4a的年际尺度周期最为显著;4、5月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而5月与6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地理分布上,可将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分为5个旱涝异常气候区。近47a来桂南、粤西和东南沿海地区呈现旱—涝—旱的变化特征,而桂北区由旱转涝趋于雨涝的趋势明显,东北部山区由涝转旱趋于干旱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徐桂玉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01,21(3):299-307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62个气象观测着1971-995年月雷暴日数资料,应用EOF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雷暴的气候特征,包括它们的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所得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大范围雷暴与大气环流的联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藏近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西藏1952~1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3个暖期和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气温偏高. 22年、11年、3~4年是年与各季气温较为显著的周期.气候突变出现在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 60年代、7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 8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90年代, 大多数年份发生气温异常. 40年来, 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065 ℃/10a的倾向率上升, 近10年春秋季增温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
华南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利用华南地区26站1958-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都呈略减少的特征,都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长期演变特征;华南的暴雨近50%集中发生在前汛期,其中又以福建与广东的西北部为甚,华南的西南部较小;华南前汛期的降水有近40%为暴雨,多年平均暴雨百分率的大值中心在广东沿海地区,最大可达44%,有两个小值中心,它们分别位于广西广东西部和福建,最小只有26%。  相似文献   

15.
冬季NPO突变前后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北太平洋涛动10a际气候突变进行的研究指出,在1976年左右存在着一次明显的气候突变,而突变前后大气环流场及遥相关型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进而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突变前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突变前(后),我国冬季气温一致性偏低(高),且北方地区的变化明显大于南方;而降水则呈现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偏多(少)和华南偏少(多)的反相特征。此外,冬季NPO突变前,北太平洋涛动以3a和6~7a的周期为主;突变后,3a周期仍然存在,但5a和10a左右的周期开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1955-2005年中国234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研究了中国年、季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我国年和四季的极端低温均表现出稳定的增温趋势;年、春季和夏季极端高温在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较明显的降温趋势,而在华南地区增温趋势较显著;时间演变上,无论年还是四季,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极端气温在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尤其以冬季的升温最明显;年极端高温和低温的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黄荣辉  陈际龙  刘永 《大气科学》2011,35(4):589-606
本文利用1958~2000年ERA-40再分析每日资料和我国516台站降水资料以及EOF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通量时空变化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第1主模态不仅显示出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的年际变化特征且也有明显的年...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taken from 17 stations over South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1--2003, a sudden change in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over South China in the early 1990s along with the possible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anomalies of the latent heat flux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annual and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have obvious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nd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early 1990s. Moreover, the latent heat flux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lso have obvious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influence different months' extreme 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Their effects are achieved by the interdecadal increases of the strengthening convection over South China through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49~1996年4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的年个数资料和1958~1997年40年南亚高压(SAH)特征参数的月平均资料,讨论了西北太平洋TC年个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年个数周期和周期能量等特点及其与SAH特征参数的关系和异常TC年前期SAH环流场和100 hPa高度场的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前期SAH对当年TC频数有一定影响,SAH中心位置偏北、偏西,中心强度偏弱时,当年TC偏多,反之,当年TC偏少。  相似文献   

20.
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萍  梁军 《气象》2006,32(10):76-80
应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2年来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等若干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7—9月是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关键月份,尤其7、8月是高峰期,1-4月和12月没有北上热带气旋。北上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表现为略有上升的趋势,并以每10年3%的倾向率上升。用Mann-Kendall方法作突变分析,没有明显的突变年。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5年的显著年际周期,同时还存在10~12年、20-22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