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NCEP/NCAR逐日6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日一28日山西连续降雪天气过程(以下简称2.25降雪)。①2.25降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月25日为回流降雪阶段,26日一27日为倒槽冷锋与回流降雪共同影响降雪阶段,28日为低空切变线影响降雪阶段。②2.25降雪过程涵盖了华北地区大到暴雪的三个类型:回流类降雪、倒槽冷锋类降雪、低空切变线类降雪。③通过温湿场分析得出,对于低空切变线类降雪,对流层中层的湿核对降雪的开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降雪未开始之前对流层中层有湿核,随着时间的推移,湿核向低层扩展,整个对流层中低层变为高湿区,降雪开始。当对流层中层变为干区,并向低层扩展,降雪过程结束。对于回流类降雪,低层回流对回流降雪起到冷垫的作用。④通过涡度场分析得出,对流层低层的负绝对涡度中心对其东侧的降水有指示意义,如果其东侧对流层低层配合有正涡度核,降雪强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⑤地面层出现的负绝对涡度中心说明近地面层有小高压系统的存在,这是因为低层回流冷垫作用形成的孤立小高压体。⑥28日降雪维持机制是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9月7日,一场大范围秋雪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悄然降下。此次过程是锡林郭勒盟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最早的一次大范围降雪,比原最早出现降雪的1997年9月19日提前了12天,并且降雪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由于大部地区形成积雪,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8日早晨全盟出现霜冻。过早霜冻对农牧民打贮饲草料和秋季蔬菜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冬季降雪时段的日极端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绥化市2010—2013年历次降雪过程,统计降雪时段以及日极端气温出现时间,发现降雪时段的气温变化规律与非降雪时段有很大不同,所以日极端气温预报难度较大。本文从总结降雪时段的气温变化规律人手.试图根据850hPa预报场温度变化趋势推测出未来降雪时段内的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幅度和日极端气温出现的时间,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20年贵州省降雪日数、初始日期、终止日期资料,分析了贵州降雪的气候特征,以及降雪日数与海拔高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 贵州降雪日数西北多、南少,大值中心位于贵州西北部;降雪日数整体偏少,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012年为突变点,整体上降雪日数每10 a减少1.6 d。降雪从11月开始出现,持续到次年3月,主要集中在冬季;开始时间集中在08—10时和20—21时;降雪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征,降雪天气过程中仅发生1次降雪的占全部降雪过程的48.1%,主要在贵州南部,持续3 d及以上的过程集中在贵州中北部。2) 降雪初始日期集中在12、1月,最早11月;终止日期集中在2、3月,最晚4月。贵州中北部开始降雪多为12月,终止降雪多为2月;南部初始多为1月,终止降雪多为1—2月。贵州中北部降雪期更长,开始到结束间隔约为60—129 d,而南部大部为40 d以下,全省平均54 d。3) 降雪日数随着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增加2.3 d,纬度每增加1°增加11.4 d。  相似文献   

5.
"040117"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强降雪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1月17日02—20时,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以下简称呼市地区)的强降雪进行分析可见.热力及水汽条件在降雪开始前18—24小时有一定的反映,水汽的累积过程在降雪前的32小时即开始;动力条件在强降雪开始前12小时有所反映,中低层大的正涡度中心移到呼市及附近地区,动力强迫使该地区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产生强降雪。另外,中低层大的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集中在非常窄的地区,也是产生强降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12月26日白天开始,受高空低槽和地而冷空气影响,四川北部部分地区开始降雪,入夜,扩展到全川。27日,成都、重庆等18个市、地、州普降瑞雪,降雪量最多处,积雪达15厘米厚。是近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降雪。  相似文献   

7.
两次降雪天气过程预报中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亮  王令  刘文军 《气象科技》2012,40(5):783-788
通过分析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和2009年11月9-10日北京两次不同类型降雪天气过程中海淀边界层风廓线仪数据发现:①降雪开始前2h内底层偏东气流建立,且该气流里均有风速突然加强的现象,这对短时临近预报中预报降雪的起始时间有一定参考价值;②700 hPa以上出现冷平流或者冷平流加强且高度降低,也是降雪即将开始的一个特征;③风廓线资料计算得到的温度平流廓线可以较好的反应大气稳定度情况,为判断降雪是否为对流性降雪提供可靠依据.在临近预报中加强风廓线和温度平流的监测,对临近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次由海岸锋引发山东半岛暴雪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年12月3~21日山东半岛发生了持续性强降雪。对降雪期间持续最长一次降雪过程(12月11~15日)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前后从东北到山东对流层中层分别有冷涡和横槽存在。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低层有冷空气入侵,属于层云降雪。700 hPa低槽是降雪的主要触发机制。中尺度海岸锋形成并维持较长时间,与海岸锋环流相伴随的上升运动对于降雪的局地增强有重要作用。渤海洋面是降雪期间水汽的主要源地,冷锋后部的强偏北风有利于将渤海的水汽输送到山东半岛上空。另外,对此次山东半岛海岸锋暴雪天气与2008年初南方准静止锋雨雪、冰冻天气的特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2011年山西省一次连续性降雪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1°×1°)逐日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28日山西的一次连续降雪天气过程.结果发现:此次降雪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2月25日的倒槽冷锋降雪阶段,26-27日的回流降雪阶段,28日的低空切变降雪阶段.过程涵盖了华北地区大到暴雪的3个类型,分别是倒槽冷锋类、回流类、低空切变线类.25-27日的降雪属东路冷空气影响,28日的降雪则由西北路径冷空气影响所致.暴雪过程有不同的影响系统,26日的暴雪天气是850 hPa东北急流、700 hPa西南急流及暖切变和边界层切变线共同作用的结果,28日的暴雪天气则是500 hPa西北冷平流和西南暖平流导致的地面锋生以及700 hPa暖切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28日降雪维持的机理对于低空切变类暴雪天气,对流层中层湿核的出现与消失对降雪的开始和结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于回流类暴雪天气,低层回流对降雪起到了冷垫作用,低空东北急流、西南急流的建立使降雪增幅.26日受东路冷空气影响的回流降雪,从形势特征和高低空配置的完整性分析,预报员相对容易预报暴雪的落区和强度28日在西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产生的暴雪天气是一个预报难点,对这类天气的预报需关注暖湿空气的活动及其维持机制,假相当位温低谷期的开始对降雪的预报有12~24 h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0.
1降雪概况 11月30日-12月3日,黑龙江省迎来2014年冬第一次大范围的降雪天气。此次降雪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雪量大,降雪同时风力较强、雪后降温明显的特点。1.1影响范围广11月30日-12月3日受高空冷涡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天气,降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晴空降雪     
李宗美 《气象》1976,2(2):23-23
1975年12月6—10日,本地受西北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影响,出现一次寒潮降温、降雪天气,连续降雪5天。10日夜间天气转晴后,我们观测到一次罕见的晴空降雪现象。 12月10日18时,天气迅速转晴,原来持续5天的降雪也在19时20分终止。降雪终止后的12小时内,本站都是碧空无云,星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GPS/MET水汽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对江西省2016年1月22日和31日两次暴雪过程的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温度垂直结构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 500 hPa短波槽、700 hPa和850 hPa的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强降雪直接影响系统。整层大气高湿近于饱和,中低层有逆温。暴雪产生在700—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850 hPa东北风与东南风辐合的区域,近地面层都是东北风。2) 两次暴雪过程水汽输送条件、冷空气的强度以及南下的方式都有差异。前次暴雪过程中低层先有冷空气影响,而后中高层暖湿气流北上,中低层能量低,以稳定性降雪为主,持续时间长;后次暴雪过程中,先是中低层暖湿气流北上,而后强冷空气从低层楔入,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对流发展,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短。3) 两次暴雪期间GPS/MET可降水量均在20 mm以上,降雪开始前和暴雪出现前GPS/MET可降水量都出现连续增长的峰值,对降雪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性。另外,雷达速度图上零速度线的形态变化对降雪持续时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OTT 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和站点加密观测资料,对2019年11月29日张家口地区一次长时间降雪天气过程的滴谱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次降雪先后经历开始阶段、雪花阶段、稳定强降雪阶段、结束阶段。结果表明:(1)总体上,降雪天气过程中微物理参量(降雨强度R、数浓度Nt、雨水含量W、雷达反射率因子Z、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演变趋势基本相同,其中开始阶段、稳定强降雪阶段、结束阶段的降水强度、雨水含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受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大,而雪花阶段降水强度、雨水含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受粒子直径影响较大。(2)稳定强降雪阶段,粒子数浓度Nt量级为103至104,而Dm小于1 mm,这是由于大雪片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下落过程中破碎形成大量小雪片。降雪过程中,雪滴下落速度小于2 m/s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90%,强降雪阶段的雪滴下落速度集中于1~1.5 m/s。(3)分别使用二、三、四阶矩和最小二乘法对不同降雪阶段粒子谱进行Gamma分布拟合,在降雪过程中,最小二乘法拟合效果优于二、三、四阶矩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扈忠慈 《气象》1981,7(4):12-13
1979年2月21—23日,华北北部出现了一次特大降雪天气过程,北京南苑降水量达31.4毫米,除1959年2月下旬那场大雪外,从1847年到现在一百三十多年还没有出现过这样大的降雪。有人指出,这是一次有高空低涡配合的地面锢囚降雪天气过程(范永祥等,1979年《气象》第9期,9—10页)。对于这次天气过程中锢囚锋的分析,本人有以下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恩施自治州9个气象站点资料,从降雪日数、降雪量级、积雪日数等方面分析了恩施山区冰雪天气分布规律,为建立山区大到暴雪预警、预报模型提供了气候背景。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平均降雪日数、大雪以上降雪日数、积雪深度均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②降雪最早开始日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前;③由于地形原因低山出现大雪以上天气最少的是恩施,最多的是宣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2008年11月2日、13日和15日3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从卫星云图应用等方面分析了3种不同的云系在降雪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并结合700 hPa高空网进行分析.初步得出3种不同云系出现大降雪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12月28-2011年1月1日山东半岛北部烟台、威海地区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冷涡系统造成的强冷空气产生的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暖湿的渤海是水汽来源,近地面层气压场的气旋性弯曲有利于水汽的积累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最强降雪落区与对流层低层风向有较大关系,西北风偏西分量大时强降雪中心出现在威海地区。925hPa和1000hPa的风场辐合分布均可以较好地对应强降雪分布落区。雷达0.5°仰角的回波对冷流降雪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从径向速度分析出低层风的辐合,与地面图上的气旋性弯曲相对应,也对降雪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2008年元月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月10日至31日,陕西省出现了的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造成严重损失。资料分析表明:该过程从1月10日开始到29日全省雨雪天气基本结束,31日全省降温基本结束,其间出现了3次明显降雪和降温,主要降雪区域在陕北北部和关中西部;大气环流异常致使冷暖空气多次交汇于陕西省上空,这是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本次过程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许多行业造成严重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2006年1月18—21日及2月5—6日两次降雪过程发生时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的综合对比分析得出:要有大的降雪发生,必须高低空系统配合一致,并有适宜降雪发生的物理场量相配合。同时又表明700hPa上的锋区,与地面系统及适宜降雪发生的物理量场相配合;也可造成一定强度的降雪。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降雪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柏  赵友红 《气象》1988,14(3):17-19
黑龙江省的降雪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秋末初冬和冬末初春时的降雪更为关键。例如1987年9月26日,哈尔滨市在连续两天降雨之后出现了暴雪,日降雪量达16mm。这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强降雪过程。全省各地同时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