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1月18-22日影响博州地区的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强降温是本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造成大风和强降温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气温异常偏暖,地面增压迅猛剧烈,阿拉山口风口的狭管效应对山口的大风也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冲雄  陈震江 《浙江气象》2009,30(3):1-3,45
利用1960--2008年金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9a金华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金华地区寒潮活动期差异较大:西部开始晚结束早,其它地方开始早结束晚;寒潮活动出现在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集中于2月中旬至3月;寒潮降温幅度以3月最大,12月最小;3月出现的寒潮有近1/3容易出现大风;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28次/10a。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6,(1):28-28
根据近期召开的寒潮、大风预报科研协作会议的讨论,关于我国寒潮、大风的研究,将整编寒潮年鉴,进行关于寒潮、大风的短期、中期与长期预报方法的探讨,诸如不稳定小槽的发展、高空稳定性高压脊和阻塞高压问题、横槽型寒潮、寒潮的数值预报、单站寒潮预报方法,以及低温的中、长期预报方法与霜冻的中、短期预报方法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6年气象常规观测和自动站资料对南充大风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不同类型区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配置和环境物理量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南充雷暴大风按照形成原因主要分为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和斜压锋生类,按落区出现情况分为全市型、东部型和西部型,东部型雷暴大风主要由高空冷平流强迫所致,全市型和西部型雷暴大风过程则多为斜压锋生所造成。(2)斜压锋生类雷暴大风主要发生在显著冷暖平流导致的斜压锋生与锋面动力强迫共同作用的形势下,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则主要是高空强干冷平流的作用。(3)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前大气环境呈上干下湿、湿层浅薄或为“喇叭口”形态,对于不同类型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前的环境物理结构不同,斜压锋生类雷暴大风产生时大气环境多为明显斜压特征,高空常伴有强锋区,低层不稳定能量大,因此热力因子比较重要。高空冷平流强迫类主要发生在川陕槽后强烈冷平流形势下,水平风垂直切变大、要求低层增温快,故热力和动力因子都重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8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一次全市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冷涡和蒙古气旋及冷锋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导系统;高空强锋区及低层强温度平流是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高低空急流为大风天气提供能量;气压梯度大和冷锋后较大的3h正变压与大风天气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2—5日乌兰察布市大雪、大风、寒潮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各种物理量变化,对2010年1月2—3日乌兰察布地区普降中雪,其中集宁和兴和大雪、卓资山大到暴雪及雪后大风、寒潮过程做了客观分析。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高空横槽转竖与地面河套气旋共同影响的结果,下游的阻塞高压是降雪的必要条件,极地冷空气南下在横槽北部堆积是出现大风、寒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雪天气是春季的重要天气过程之一,有时它和强降温及大风天气同时出现,造成强寒潮天气,危害极大。有时虽然降温和大风不明显,但由于降雪量较大,对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等有重大影响。冬末春初,正是牧业接春羔的季节,大雪和冷雨湿雪天气,对春季接春羔很不利,极易造成牧畜死亡。因此做好春季大雪天气预报,是林西地区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从影响大雪的天气系统中提取主要因子,利用简易专家系统制作林西地区≥3.0mm大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寒潮的爆发及其 天气形势 1980年4月初,气温回升,春意正浓,突然一场寒潮袭来,使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同时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我省降水量普遍达到30毫米左右,个别地区达到暴雨程度。图(一)是4月5日08点地面形势及降水区。  相似文献   

9.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6,27(3):47-48,F0003
浙江省2006年春季气温偏高,日照偏多,降水浙西、浙南偏多,浙北、浙中偏少。3月和4月出现两次寒潮过程,其中3月中旬寒潮过程对春茶等作物影响严重。台风“珍珠”影响浙江有利有弊。春季多次发生大风过程和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受影响较重。  相似文献   

10.
寒潮     
《贵州气象》2006,30(B09):47-47
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会向中低纬度暴发,其所经之处常会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这种冷空气在南侵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强度,才称为寒潮。按我国规定:一次冷空气能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h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4℃(春、秋季节以江淮地区的最低气温达到4℃以下为准),陆地上有相当于3个大行政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3个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称为寒潮。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在相隔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现2次寒潮天气,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综合对比2次寒潮过程中的环流形势、前期回暖、冷平流、海平面气压及下沉运动等。结果表明:(1)寒潮Ⅰ主要影响京津冀北部及河北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以降温为主;寒潮Ⅱ的影响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2)前期回暖、横槽转竖南压是2次寒潮天气的共同点,但寒潮Ⅱ的影响程度更大,主要原因为:①冷空气南下过程中有南支槽接应时,气流的经向度加大、偏北分量增强,能够快速引导冷空气主体大举向南爆发;②地面强冷高压形成较强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造成明显的梯度风;③下沉气流核所到达的高度越接近地面、持续时间越长,造成大风和降温的程度越剧烈。(3)寒潮天气过程中,气温变化若仅受单一冷平流作用的影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降幅区域会比较接近;当云覆盖的影响增强时,会出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降幅区域差异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冬季风期间一次强寒潮过程的能量收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纬度)×1°(经度)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站点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8~31日的一次强寒潮、冷涌过程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寒潮事件在我国南海引发了强烈的冷涌,该支冷涌一直向南越过赤道影响南半球.大尺度环境场有利于此次寒潮、冷涌事件的爆发,本次寒潮属于“横槽转竖型”,其中200 hPa的西风带大槽经历了一次调整,500hPa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横槽转竖过程,对流层低层蒙古高压稳定维持,其东侧的偏北大风是冷空气南下的有利条件.(2)此次寒潮大风区内的动能制造以正压动能制造和斜压动能制造为主,寒潮爆发初期,以正压制造过程为主,此后,由于有效位能释放的作用增强,斜压制造过程与正压制造强度相当,大风区随着动能制造的增强而增强;当斜压、正压动能制造均减弱,大风区亦随之减弱.(3)有效位能收支表明,整层有效位能的释放与大风区相对应,有效位能的释放有利于寒潮、冷涌的维持.寒潮大风区内,对流层高层受有效位能释放的影响最大,有效位能和风能可以互相转换;对流层中层所受的影响最小,且以风能向有效位能转换为主;对流层低层则以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为主,十分有利于低层风速的增大和维持.  相似文献   

13.
大风和寒潮物理成因及短期预报方法的一些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连海 《气象》1992,18(3):41-44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指出:大风多数是高空系统造成地面强辐合或强辐散时出现的;寒潮降温则是近地层冷平流、当天与次日云量和降水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由此推导出大风和寒潮强度的预报公式以及介绍了它在预报中实际应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11.24”寒潮大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造成世纪末震惊海内外的烟台“11.24”特大海难沉船事件的寒潮大风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寒潮大风超强的原因与高空风强垂直切变、低空变形场的锋生作用及地面黄河气旋的适度发展有关;寒潮大风产生的高温、高能、中低层位热不稳定以及高层幅散、低层辐合的深厚上升运动区;渤海海峡的狭管效应及天文大潮对海上大风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荆州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是冷暖空气南来北往和交汇的地方,暴雨、大风、干旱、寒潮、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也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多年  相似文献   

16.
据青海省气候中心分析,2010年全省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偏多,出现大风、强沙尘暴、连阴雨、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害、干热风、寒潮等气象  相似文献   

17.
寒潮造成的强降温和伴随的大雨以及偏北大风是我市冬季除大雪以外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产品能较准确地提供这类天气出现时的影响系统和有关物理量分布。在对1989~1991年冬季(11~3月)绍兴市出现的强降温(大雨)和大风天气过程前日本数值预报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组合物理意义明确、相关又好的预报因子,建立客观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总被引:76,自引:18,他引:76  
王遵娅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06,30(6):1068-1076
利用1951~2004年中国740站逐日温度资料, 对中国寒潮频次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寒潮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与中国寒潮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秋冬季节西伯利亚上空低层冷堆温度和中国寒潮频次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西伯利亚高压和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冬季中国地表温度持续升高, 而温度的这种变化与中国寒潮频次及其相伴随大风频次的减少均有密切的联系.西伯利亚高压和冬季风强度的减弱, 西伯利亚上空低层冷堆温度和中国地表温度的显著升高是中国寒潮及其相伴随大风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崇银  肖子牛 《大气科学》1993,17(5):523-531
本文通过用IAP GCM所作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外强迫在全球大气中激发的响应.结果清楚表明,同赤道地区的热源强迫一样,中高纬度地区的外强迫也可以在全球大气中产生低频遥响应;通过低频波列EAP,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寒潮异常可以对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运动及全球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对30—60天振荡的强迫激发来讲,地球大气的气候基本态是极为重要的,热带大气对于全球大气的低频振荡活动具有尤为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