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对1949年以来活动于北部湾海面的首例特别路径的Ted(95116)TC(热带气旋)之分析表明,环流异常是突变的根本成因,而西南季风涌,风场结构不对称强风速区的转移以及-△P24轴线的顺时针方向偏转,促进了Ted路径突变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副热带高压的东退南落及高原小槽东移发展是形成9516(Ted)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因素。大气低层的中尺度辐合线是诱发暴雨雨团生成的基础,有关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了这次强降水过程的一些中尺度特征,这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高留喜  杨晓霞  刘畅  田莹  郑怡 《山东气象》2019,39(4):108-115
2018年8月13—16日台风“摩羯”(1814)及其残余低压环流影响山东,造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资料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摩羯”的路径特点。此次台风“摩羯”路径特殊,并出现突变。通过对“摩羯”的路径预报仔细分析,得出台风路径预报着眼点和部分有指示意义的预报指标。环流形势分析是预报台风路径的一个重要前提,大陆高压显著增强是环流形势调整的一个信号,是预报“摩羯”路径的一个关键因素;台风前进方向的对流层温度脊线和500 hPa正涡度轴线对台风未来路径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分析结果能够为提高山东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统计1958~1988年盛夏台风与山西暴雨的关系,73.3%特大(洪水型)暴雨是台风直接影响造成的。对台风路径、台风暴雨进行了归类研究,为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设 f(z)为复平面上的超越亚纯函数,不具有形式Cexp(-Bz/A),其中A、B及C为复数,则T(r,f)可被f(z)的极点计数函数及Af(z)f'(z)+Bf^2(z)的a计数函数(a≠0)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9414 号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异常影响因子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运用一个10层原始方程模式对9414号热带气旋(DOUG)(下称TC)的异常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该TC路径异常的主要原因作了探讨,并在数值模拟基础上研究了各因素在TC移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结果表明:环境流场演变是造成该TC移动路径突变的最主要原因,而TC自身结构对其移动突变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超强台风“天鹅”(2015)路径突变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最佳台风路径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每6 h再分析资料作为研究工作的基本场,运用了分部位涡反演方法探讨影响2015年第15号超强台风“天鹅”路径突变的物理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就天气系统而言,“天鹅”整个移动过程中都受到周围环境场及引导气流的影响,主要的影响系统包括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风涡旋、邻近台风“艾莎尼”及台风外围反气旋;(2)定量分析了与各影响系统扰动位涡相关的引导气流矢量,发现整个过程中超强台风“天鹅”的移动始终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其次是来自季风涡旋及台风外围反气旋的贡献,而当“天鹅”有向北转向趋势时,与外围反气旋相关的东北向引导气流导致了台风的路径北折;(3)进一步定量分析了总扰动位涡在不同高度层上相关引导气流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中层系统的引导气流矢量与“天鹅”的移动最为吻合,而形成于低层系统的偏南风气流与“天鹅”向北突然转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转向后逐渐向中高层发展增强。  相似文献   

8.
湿度查算表附表1(一)(二)的用法李宜章(商丘地区气象局.476000)在台站观测员学习、使用湿度查算表中,对附表1(一)纯水平浪面饱和水汽压和附表1(二)纯水平冰面饱和水汽压的使用方法不太理解,即什么情况下使用附表1(一),什么情况下使用附表1(M...  相似文献   

9.
焦彦军  钱正安 《高原气象》1994,13(2):153-161
本利用5年冬季(11-3月)逐日500hPa历史天气图资料,比较客观定量地统计了25°-60°N,50°-120°E范围内东移大槽的频数分布、东移路径、移速和强度等,借以剖析青藏高原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统计区内平均每月有8次东移大槽过程。青藏高原西侧的中亚细亚地区是大槽出现的最高频区。大槽常沿西路、西北路、南路和偏北路径(特别是前二)东移。西路和西北路槽(特别是前)在上高原时,因地形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Satellite)反演降水资料,MTSAT(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反演亮温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201109号“梅花”台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的调整共同导致了路径的异常;水汽输送带的断裂,决定了“梅花”台风的降水强度较弱;垂直运动以及对流不稳定强度使降水水平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暖水区有利于台风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EP/NCAR FNL(Final Analysis)资料,通过分析1 000~600 hPa(低层)、500~100 hPa(高层)气柱内水汽条件、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及计算非地转干Q矢量及其分解、非绝热加热作用,进一步揭示大气因子对“海棠”台风(2005)降水非对称分布特征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1) 台风路径左右两侧低层大气湿度条件相当,而高层大气的湿度则是右侧明显比左侧大。(2) 台风路径右侧的高、低层大气中的垂直上升运动的范围、强度均比左侧广、强。(3) 台风路径左右两侧的高层大气对垂直上升运动的强迫作用相当,而台风路径右侧低层大气垂直上升运动的范围、强度明显比左侧广、强。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分布特点。进一步Q矢量分解诊断分析表明,低层大气中尺度天气系统对垂直上升运动的强迫作用比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强迫作用大。(4) 台风路径左右两侧的高、低层大气中均一直存在非绝热加热作用,且在范围及强度上均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分布特点。高层大气的湿度条件、低层大气对垂直上升运动的强迫作用,尤其是低层大气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强迫作用,及高、低层大气中的非绝热加热作用,均呈现出与“海棠”台风(2005)降水场相似的非对称分布特征,表明上述大气因子均有助于降水非对称分布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安顺清等(第2).帕尔默旱度指数方法在全国实时旱情监测中的应用水科学进展,2007,18(1).  相似文献   

13.
TV多媒体卡(二)张伟(吉林省气象局)·设定频道·选择Presets(设定频道),出现一个对话框如图3所示。关于对话框的操作也有两种方式:1.鼠标器的操作:将光标键头移至要选择的功能方框内,单击鼠标左键,即选中该功能。对于有可选项的功能项,可将光标箭...  相似文献   

14.
第四章VSAT及其组网我国正在建设的气象卫星综合业务应用系统(9210工程),将采用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北京设立卫星VSAT主站(又称枢纽站、控制中心、HUB),在区域中心和省设置卫星VSAT次站(有监测功能地面小站),在地市和部分天气雷达站设置VSAT小站,组成具有数据广播、数据交换和一定话音能力的气象专用卫星通信网。l什么是VSAT?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是指甚小口径天线的智能卫星地球站。VSAT卫星通信网通常由大量此类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与一个大型枢纽站协同工作,支持广域的双向综合电信和信息业务。V…  相似文献   

15.
吴丹  黄泓  王春明  马申佳 《大气科学》2021,45(2):355-368
本文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降水资料和RSMC最佳路径集(Best-track Dataset)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TC)“天兔”变性过程中降水分布和大尺度环流的演变,并结合片段位涡反演进行修改槽脊的数值试验,研究了环流调整对TC变性过程中非对称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兔”变性前降水集中在路径左侧,伴随着纬向型向经向型调整的背景环流,副热带高压南退的同时减弱西进;(2)TC降水的非对称分布与冷暖锋的相对强弱、水汽输送情况以及高空冷空气下传的落区有直接关系;(3)加强环流调整后,系统斜压性加强,与LOT(降水集中于TC路径左侧)型降水相关的环流指数增大过程随之加强,有利于LOT型降水分布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路遇(小品)王志学人物李云彤,男,二十七、八岁,省气象台短期预报科科长.工程师,简称李.王雪梅,女,二十岁,农村姑娘,简称王.地点某县城长途汽车站候车室.时间一九九五年,春.(幕启,内幕上方有“候车室”三个醒目红字,李云彩带着一例深度近视眼镜,穿黑色...  相似文献   

17.
第二章卫星通信中的信号的传输1影响卫星信号传输的因素1.1大气层对电波传输的影响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0~12KM),同温层(12~60KM)和电高层(60KM以上)。大气在对流层内发生垂直方向的运动和水平运动,这些运动伴随着产生的水汽的冷凝、云雾、雨雪的形成,有规则的气流运动及强度不等的不规则的湍流运行,引起对流层电气参量发生变化,对流层中的每一种气体都具有各自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由于气体的介电常数与电波的频率有关,所以气体的电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到电波信号的传输质量。电离层对电波信号的传输也…  相似文献   

18.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气象条件分析王秀琴,吴素良,董亚非,陈建文,戴进(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为了解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气污染气象特征,我们于1993年9月8~18日;12月18~28日,在评价区进行气象观测实验,观测实验项目有,低...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 1 °×1 °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从空间结构的分布上讨论了降水分布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登陆海南岛前后,“纳沙”的降水在其路径两侧的分布呈显著的不对称性,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其路径左侧。“纳沙”除温度距平的分布较对称外,其它物理量在台风周围的空间结构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对称性:(1)TBB,在路径左侧的强对流云系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右侧大;(2)湿度,路径左侧的湿区范围比路径右侧大;(3)水平风速,台风位于海上和登陆时,路径右侧的最大风速比左侧强,台风登陆时其左右两侧最大风速相差20 m/s;在登陆前和登陆后路径右侧的相等大风速区范围比左侧大;(4)垂直速度,路径左侧的上升运动比右侧强,尤其在台风登陆时左侧的垂直上升速度比右侧大-2.4 Pa/s。通过对比上述物理量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分布可知,湿度可能是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原因之一,而垂直速度可能是造成“纳沙”非对称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垂直风切变作用进一步探究台风降水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纳沙”登陆前后的强降水均集中在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垂直风切变可较好地解释路径左侧的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降水区。此外海南岛的地形条件也导致“纳沙”在登陆期间海南岛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电磁干扰到电磁兼容等方面,阐述了信号(直流)接地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多点接地、单点接地在电磁兼容、防雷要求上存在的差异。根据综合接地示意图,并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际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系统信号(直流)接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