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敬伟  石定朴  罗争  濮群 《气象》1987,13(6):33-37
风场分析是天气分析和预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常用的风场分析方法分为流线分析和等风速线分析两种,其中,流线分析通过绘制流线图实现,流线图可以表示出某个区域内空气运动的瞬时图象。目前,我国气象预报部门对流线的绘制大多是手工完成的,不但效率低、繁琐,而且还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不利于实现预报的客观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b风场订正方法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用Cressman逐步订正方法,对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_b资料(1979年5—8月每天2次流场图)用我国同期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进行了订正。与天气图(包括科实资料)及科实的流线图对比,发现与天气图等对应得很好,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另外,订正图与FGGEⅢ_b流线图比较,主要结果:(1)NCAR软件所绘的流线图能很准确地反应格点风向。(2)FGGEⅢ_b资料能较好地反应高原地区的大尺度环流,但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如高、低中心漏分析的很多,尤其是低涡中心,只有1/2的准确率,但它们都对应于正负涡度区。有一点要特别指出:FGGEⅢ_b资料在高原西部常出现很强的低涡,而在订正图上不但涡小,且常只有低槽与之对应。(3)由订正图上可以看到低涡集中出现在高原中部30—35°N的纬带内,而反气旋中心则出现在其北侧(35°N以北)和南侧(30°以南)。(4)在高原的西南及东北边缘地区常出现地形槽,槽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它们的形成与地形影响密切,对高原东侧的天气影响也是明显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8,(4):27-27
一、思路利用我们地区小图各站记录计算出总温度分布,分析流线和等温线,确定出高低总能量和高低温中心以及未来的移向,计算南昌500毫巴高度的总能量并与影响我区暴雨的高空天气系统结合起来。我区暴雨绝大部分是与冷暖空气辐合造成剧烈上升作用分不开的。因此除了要抓西风带系统变化,看有无冷空气南下,还要考虑本地区暖湿空气是否具备。影响我区降暴雨的系统有低槽、低涡两类,我们用成都  相似文献   

4.
王素贤  杨祖芳   《气象》1985,11(3):10-12
本文论述了流线分析准确、严谨的重要性。结合几次分析实例的讨论, 指出了流线的定义、系统的连续性和正确判断使用记录是流线分析的基本规则; 同时还表明,卫星云图对解决流线分析中的疑难问题也是十分有效的。根据多年的值班分析经验,综合概括出流线分析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5.
于连庆  胡争光  薛峰 《气象科技》2022,50(3):438-448
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GPU并行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跃和Web技术规范的统一,这一发展促进了众多面向移动计算平台的气象数据可视化应用的诞生和蓬勃发展。然而移动计算设备存在计算能力较弱、图形软件库功能不齐全的缺陷,造成国内的气象应用存在着可视化方法陈旧、浏览器兼容性和性能不理想的问题。〖JP2〗为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架构、面向移动计算的气象数据交互分析与显示系统WeatherApp。〖JP〗首先研发了二三维一体化的数字地球引擎,该引擎提供了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能够在不同维度视图之间快速切换,为全新渲染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其次,实现了包括流线和体绘制在内的高级三维可视化方法。本系统已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中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支持所有主流桌面和手机浏览器,WeatherApp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计算设备查看感兴趣的资料,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的一种最优内插与逐步订正结合的高空风场客观分析方法,是以最优内插的高度场求得的地转风作预备场,使用最优内插权重函数经2—3次订正而成的。 通过对三个个例的三个层次(850、500和300毫巴)上测风资料进行风场客观分析试验,得到了资料拟合误差(全场平均)均在1米/秒左右的满意结果。分析出来的流线图不仅光滑,而且根据分析结果计算的涡度场和散度场与实际天气形势配合一致,并且其量级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田淑珍 《贵州气象》1994,18(1):8-10
本文从高空流线和矢量场,红外云图等值线及。方程入手分析5.31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刘峰  刘娟  李萍  林智 《广东气象》2007,29(4):45-47
针对MICAPS、GRIB和NetCDF三种气象数据的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图形制作功能,介绍实现数据读取以及在地图上绘制等值线、填色等值线、风矢量和流线4种图形的功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三讲 NCARGKS绘图软件包的应用程序(一)李菁,卓建(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南宁地区气象局530001)本讲介绍的应用程序类中的绘等值线图,绘流线流场图,绘地图等子程序,是NCARGKS绘图软件包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也是最受用户欢迎并且使...  相似文献   

10.
从冬季东亚常定流型计算冷热源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56,27(3):167-179
本文用常定两层模式理论作基础,由冬季东亚500毫巴常定流型计算所需要的冷热源分布及强度。作者发现非绝热增温或冷却的作用是巨大的。 作者也提出,为了更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迫切需要根据大量可靠材料来制作新的东亚各等压面平均高度图及平均流线图。  相似文献   

11.
MOMS 中尺度模式的多元最优插值客观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结果与初始值关系较为密切。因此改善初始场的客观分析效果,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针对MOMS中尺度模式的特点,研究设计了多元最优插值客观分析方法。采用T42模式预报结果作为初估值,在测站的选择、记录的订正、测站资料补缺等诸方面都考虑了中尺度模式的特点。该客观分析方案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及诊断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初值,对提高中尺度模式的预报效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定真  樊永富  周曾奎 《气象》1996,22(1):26-28
在分析了国内外台风预报实际业务流程的背景下,设计了一个业务上实用的概率圆客观综合决策台风路径预报的决策模型。采用了以误差概率圆的重叠区为导向的新的客观综合决策路径预报方法,对综合利用各种路径预报方法,自动客观地决策做了新的尝试。在软件设计上解决了自动判定,抽取客观决策参考点的技术难题。检验效果证明它优于一般的回归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寅  包红军  徐成鹏 《气象科技》2021,49(2):291-296
中国气象局灾害管理系统中地质灾害关键词和灾害发生时间具有多种组织结构的信息特征,灾害信息分析依赖于人工,不利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检验的实时性和客观化。本文结合灾情信息特征和中文自然语言处理软件包Jieba研发了地质灾害多元灾情信息智能分析技术,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实时检验客观工具。检验工具集成了多元灾害信息智能分析,业务检验方法为主检验主客观预警,检验结果产品自动化输出等功能,可实现预警检验全部流程。2015—2019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检验应用表明,实时检验客观工具提取灾害信息准确率达到97%,检验效率高,实时性和集成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TIGGE数据的我国寒潮自动识别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6年中央气象台寒潮天气过程数据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等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客观聚类方法与主观对比分析确定寒潮爆发的典型形势场,结合寒潮过程特征量阈值,建立了基于TIGGE集合预报产品的寒潮自动识别客观预报方法,并利用TIGGE集合预报数据对2008年1月和2009年1月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500 hPa高度距平场进行聚类分析,一方面可以消除环流季节特征对划分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寒潮这种强天气的异常扰动表现;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寒潮自动识别预报方法浓缩了集合预报产品信息,可直接为预报员提供寒潮发生的概率预报,从而在集合预报产品与我国实际灾害性天气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海SST场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客观区划。结果表明,南海SST场可划分为七个区域,它们具有自身特定的变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的海洋动力学特征,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海区的形成可能分别与季风、南海海流、上升流、海洋涡旋、地理特征等因素有关,文中还对各主因子(对应于不同的海区)进行最大熵谱和交叉谱分析,得到各海区的显著周期和它们之间的显著耦合振荡周期,说明各海区除具有各自的特征外,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昌吉市气候干旱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昌吉市观测站1961-2004年的各年降水量资料,对目前有代表性的干旱分析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对各种干旱指标的特点和使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利用Z指数法判据干旱比较客观。最后统计分析干旱的变化特征、规律及其趋势,为干旱分析研究及其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Decision-makers have confirmed the long term objective of preventing a temperature increase greater than 2 °C. This paper aims at appraising by means of a cost-benefit analysis whether decision makers’ commitment to meet the 2 °C objective is credible or no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cost-benefit typ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we consider that the economy faces climate damages with a threshold at 2 °C. We run the model for a broad set of scenarios accounting for the diversity of “worldviews” in the climate debate. For a significant share of scenarios we observe that it is considered optimal to exceed the threshold. Among those “non-compliers” we discriminate ”involuntary non-compliers” who cannot avoid the exceedance due to physical constraint from ”deliberate compliers” for whom the exceedance results from a deliberate costs-benefit analysis. A second result is that the later mitigation efforts begin, the more difficult it becomes to prevent the exceedance. In particular, the number of ”deliberate non-compliers” dramatically increases if mitigation efforts do not start by 2020, and the influx of involuntary non-compliers become overwhelming f efforts are delayed to 2040. 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we argue that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reaching the 2 °C objective with a credible chance of success is rapidly closing during the present decade. Further delay in finding a climate agreement critically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the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A new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eronautic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of the Italian Air Force (CNMCA)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operational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more accurate guidance to operational forecasters. The system, which is undergoing testing before operational use, is based on an observation space version of the 3D-VAR method for the objective analysis component, and on the High Resolution Regional Model (HRM) of the Deutscher Wetterdienst (DWD) for the prognostic component. Notabl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include a completely parallel (MPI+OMP)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lution of analysis equations by a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correlation functions in spherical geometry with thermal wind constraint between mass and wind field; derivation of the objective analysis parameters from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increments.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fields derived from the assimilation system are objectively evaluated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parallel runs based on the current Optimum Interpolation based operational analysis and on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 (ECMWF) analyzed fields. Objective comparisons with RAOB and conventional surface observ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The main result of these studies is that, despite its relative simplicity, the new system is capable of adequately capturing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available observations, while the efficient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 analysis algorithm makes it suitable for operational use even in small operation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MM4模式计算范围内169个测站的风、压、湿和温度的相关分析,确定了89个关键站,另外80个非关键站可由这89个关键站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求得。用这种方法,整个计算区域内的统计信息损失量大约超过2%。文章选取1992年7月24日到25日的一次暴雨过程,用关键站的相关最大的站,对缺测的站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补值,然后再用MM4模式进行数值预报试验,发现客观分析场和预报场的准确度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7~2000年春秋季山东主要降水天气系统中尺度客观分析和降水模拟资料,统计分析了与降水密切相关的15个因子,并对因子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用全部入选因子的前5个主成分作为新的预报因子,建立全省25个区域0~6h和0~12h平均降水量的3类判别方程,判别效果较好。以此方法为基础建立的决策系统为增雨作业指挥提供了实用性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