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40a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75—2015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了该州近40 a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40 a沙漠化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1975—1995年为沙漠化发展时期,1995—2015年为沙漠化逆转时期,1995年沙漠化程度最高,沙漠化土地面积17 1591.42 km~2;(2)沙漠化变化集中在研究区高海拔地区,柴达木盆地内部一直以重度沙漠化为主;沙漠化明显发展和明显逆转分别集中在1985—1995年和1995—2005年;(3)各类型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总体表现为1975—1995年向东迁移,1995—2015年向西折返。通过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之前研究区沙漠化显著发展的主导因素,而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促进了之后的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发生发展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沙漠化的监测和防治非常重要。本文以MODIS-NDVI时间序列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辅以DEM数据及研究区1:400万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按植被覆盖度分区和监督分类的方法,对西藏高原进行了沙漠化土地利用解译,得到西藏地区的沙漠化程度及沙漠化分布:西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27034.65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91%,程度以中度和轻度为主。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地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北方分布有149.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5%,其中,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则系沙漠化土地.目前,我国北方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有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在已沙漠化的土地中有41%分布在东北三省西部、内蒙东部及河北北部,以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发展及旱作农田风沙危害为主,特别是旱农地区沙漠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近43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浑善达克沙地气温在逐年升高,而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态势。其中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加剧了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的发展;平均风速逐年减少对该地区沙漠化治理有利。但进入本世纪以后,蒸发量、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有增加趋势,同时通过1976、1987和2002年的遥感卫星监测结果验证:流动沙地面积不断增加,进一步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沙漠化局部正在扩展,这与该地区气候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春云  戴玉杰 《内蒙古气象》1994,(2):F003-F003,F004,28
哲盟风沙状况分析李春云,戴玉杰(通辽市气象局)1前言大风和沙尘暴灾害在哲盟仅次于干旱灾害,居第二位。风沙灾害能给工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失,是阻碍工农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而且还加剧了沙漠化程度,加快了沙漠化进程,因而成为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  相似文献   

6.
沙漠化吞噬着绿色 ,威胁着人类 ,已成为世界公害。土地沙漠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中国是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面积达 4930多万 hm2 ,居全国第 2位 ,而地处自治区西南部的乌海市也深受沙漠化之苦。土地沙漠化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了乌海市的国民经济建设 ,并危及了乌海人民的生存环境。本文分析了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1 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危害1 .1 乌海市土地沙漠化的成因1 .1 .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干旱、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组织部分科技人员翻译了《气候与沙漠化》专集.预计6月初将与读者见面,译文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沙漠化总论,其中包括干旱地带土壤退化过程、旱作农业的沙漠化过程及其影响和未来全球粮食生产与沙漠化等;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气候因子与沙漠化之间一些相互关系以及干旱预测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沙漠监测与评价,介绍了沙漠化指标(这些指标已被联合国用来评价沙漠化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监测方法、遥感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5年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都兰县1975~2015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都兰县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时期沙漠化面积呈波动变化,沙漠化面积在近40年,总体减少了868.12km2;(2)197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属于极缓慢变化型;(3)1975~2015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为主,其中1995~2015年间逆转型沙漠化土地变化的比例明显增加。1995~2005年逆转型所占比重为27.47%;2005~2015逆转型所占比重为31.76%。并且2005~2015年间沙漠化逆转型与明显逆转型所占比重之和是沙漠化发展型与明显发展型所占比重之和的25余倍,表明研究区此阶段沙漠化治理效果显著,或气候因素有利于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9.
在RS和GIS支持下,选取4期遥感数据,采用室内解译和野外检验修正的方法,获得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不同时期土地沙漠化数据库.结果显示,在过去30 a中,龙羊峡水库周边地区土地的沙漠化在时间上经历了一般发展到正在逆转两个阶段;2000年以后,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和重度沙漠化土地变化最为明显,均呈现逆转趋势,其中极重度沙漠化逆转为其他类型的总面积为145.90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为中度沙漠化面积为146.44km2;在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上,过去30 a里,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龙羊峡两岸的塔拉滩和木格滩地区;研究区内沙漠化的逆转主要是由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转变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975-1989年,研究区的降水呈增加趋势,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人为因素的影响,沙漠化呈不断加剧的态势;1989-2000年,研究区的气候趋向于暖干化,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持续发展;2000年以后,研究区的气候趋向于暖湿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计划,沙化土地呈现逆转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在亚洲沙尘暴的源区、发生、输送、沉降形式以及天气、气候和沙漠化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等多个关键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进展。首次通过明确的证据指出,天气、气候因素而非沙漠化因素是控制亚洲和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中引用了此项目获得的四方面的成果: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图,亚洲沙尘总释放量及对区域和全球的贡献,气候因素较沙漠化因素对亚洲沙尘暴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奈曼沙漠化对草地微气象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探索沙漠化发生机制,在内蒙古奈曼的流动沙丘,干草地和湿草地进行了微气象观测,并用热量平衡法分析观测数据。观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发生后,反射率增加,净 辐射减少;而且热量平衡中土壤热通量所占份额增加,潜热通量所占份额减少。干、湿草地的风速廓线在白天和夜间都近于对数分布。而沙丘的风速廓线只在晚上近于对数分布。白天沙丘近地表风速垂直切变较大,从而对沙丘表面产生较强切应力。曳力系数白天低于夜里,沙丘低于干、湿草地。  相似文献   

12.
沙漠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评述了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在时间、空间、内容、景观、发展趋势、结果上等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沙漠化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及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在沙漠化问题争论焦点之一的沙漠化成因上,综合了各家的观点,归纳为干旱气候和大风的自然原因及不合理的“六滥”人为原因;同时对全球变暖和沙漠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做了概述;最后对沙漠化的防治方法、根本途径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下曾对全球土地沙漠化状况进行三次评估,第一次是1976-1977年,第二次是1983-1984年,第三次是在1990-1991年,它为1992年6月3日-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为了作出比较精确的评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0年7月在内罗毕召开的沙漠化顾问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沙漠化定义,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及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们进行广泛协商后于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全球因沙漠化每年丧失的耕地面积达6万km~2,迄今已有3000万km~2的土地沙漠化,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9%。易遭沙漠化的地区大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类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1/3。因此,沙漠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减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沙漠化的基本概念 1.沙漠化的定义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不同的学科对沙漠化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定义,从下面的若干定义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的生态系统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贫瘠化过程;沙漠化是陆地滥开发的结果〔着重于人类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个不同时期世界沙漠分布和当时气温状况对比、近百万年来全球温度变化与中国洛川黄土-古土壤交替迭置演变,以及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沙漠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到,气候的变冷是与干旱、沙漠化同时发生,而气候变暖都是与湿润相伴随的。认为气候变冷有可能是引起地球干旱、沙漠化的自然因子,而地球公转轨道参数变化使地球中高纬度接受太阳辐射减少,是周期为准10万年的冰河期的成因,九大行星地心会聚参数变化的力矩效应改变地球一年中的公转速度,则是周期为1090—1400年气候恶化期和140—180年气候异常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新疆的棉花生产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指出解决好水土矛盾,土地沙漠化、气候灾害的防治问题,农药、化肥和地膜的环境污染和由此引发的盐碱化、次生盐碱化、地力下降、以及病虫害等问题是影响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80年代以来,武威地区由于人为不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造成民勤沙漠化。为确保民勤绿洲的生态平衡、阻止沙漠化进一步发展,当前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因此做好武威地区上游水资源评估及融雪径流预报,为该地区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沙漠化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分析沙漠化形成的气候原因,指出气候的变干、变暖及局地性暴雨的增强,导致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全区各沙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提出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率与气温的升高、降水日数的减少有关.并在科尔沁沙地选用(119.43'16"E~121.39'38"E、42.33'43"N~43.46'16"N)区域作为示范区,分别给出了沙化面积增长率与气温距平、降水日数距平之间的定量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广阔,光热条件较充足,干旱缺水成为发展生产最关键的限制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到更大效益,并使气候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因掠夺性开发而造成气候干旱化、沙漠化趋向,关系到这一带广大地区的前途。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概括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可以对沙漠化的扩张和逆转产生影响,综合预估未来多气候情景下沙漠化风险是制定防沙治沙策略的基础依据。基于鄂尔多斯1981—2015年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年NDVI值、年降水量和年积温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对每个像元的值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获取了未来35 a不同气候情景下的NDVI预测值,并在IPCC提出的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沙漠化风险状况,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未来35 a沙漠化风险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2)从气候变化情景看,在RCP8.5情景下,鄂尔多斯未来35 a的沙漠化风险最大,RCP6.0情景下风险最小;(3)从未来不同时期看,除RCP4.5情景外,未来15 a鄂尔多斯沙漠化风险最大,未来25~35 a沙漠化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