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200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0.75℃和近50年气候变暖0.88℃,很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有联系.所有模式的控制试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是,根据20世纪的排放,所有模式模拟出温室气体增加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增加,造成西北地区变暖平均为0.34~1.57℃/100 a和0.90~1.86℃/50 a.所有模式对2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计算表明,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升高2.79~4.50℃/100a.对21世纪未来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以及由于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48~60 mm/10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区域尺度气候变化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多样性,因此,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气溶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2组数值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只考虑温室气体增加(1%CO2试验)和综合考虑大气温室气体与气溶胶持续增加(50yrs试验)条件下,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温度、积雪深度及其他气候要素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含量变化对高原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只考虑大气CO2含量每年增加1%的变化时,青藏高原相对邻近地区地表温度显著增加,春、夏、秋及冬季地表温度线性增温率均表现出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强.例如,在海拔1.5~2 km,3~3.5 km和4.5~5 km范围内对应的冬季增温趋势分别为0.29 ℃/10 a,0.36 ℃/10 a和0.50 ℃/10 a.在温室气体引起的高原增暖过程中地表积雪深度普遍降低,且高海拔地区的积雪减少愈加明显.当综合考虑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含量共同增加时,青藏高原地表增暖相对偏弱,春、夏和秋季增温也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加强,但冬季地面增温幅度随海拔上升反而下降,海拔1.5~2 km,3~3.5km和4.5~5 km范围内对应的冬季增温趋势分别为0.02 ℃/10 a,-0.03 ℃/10 a和-0.13 ℃/10 a.对比分析发现,大气气溶胶增加造成青藏高原冬季增温不明显甚至出现变冷趋势,地面积雪也随之增多,这可能歪曲了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对海拔高度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人为强迫和自然强迫对近年来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表明,自1979年以来对流层顶(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的界限)高度增加了数百米。在气候模式实验中,等量的增加也是显而易见的。气候模式实验表明,人为因素导致臭氧和均匀混合温室气体的变化,对1979-1999年对流层顶高度增加的影响占所有因素的80%。臭氧对平流层的冷却作用和均匀混合的温室气体对对流层的加热作用,使对流层顶高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问题,从开发绿色能源和林业生态2个方面浅议了应采取的生态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气候谈判背景下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附件I和非附件I缔约方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要求不尽相同。2007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透明度、以国家温室气候排放清单为核心的国家信息通报提交频率及其磋商分析问题成为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发展中国家承担的相关义务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阐述该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排放清单编制的不同要求,特别是通过对目前发达国家所接受的清单审评制度和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情况的分析论述,明确我国国家清单编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源汇及其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碧辉 《气象科学》2006,26(5):586-590
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温室气体源汇研究以及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论述温室气体研究进展。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主要的温室气体源与汇研究报道很多,但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些研究间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温室气体增加对气候的影响及其检测,主要是利用不同复杂程度的数值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BCC_CSM1.1全球模式中极端气温变化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历史模拟(Historical)试验及气候归因试验(只考虑温室气体变化Historica1GHG试验和只考虑自然强迫变化的Historica1Nat试验)的结果,考查了BCC_CSM1.1模式对中国和全球陆地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模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室气体和自然强迫这两种外强迫的变化对极端气温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BCC_CSM1.1可以对中国乃至全球陆地区域极端气温指数的气候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合理模拟,主要偏差表现为模式对极端低温指数模拟值偏低,而对极端高温指数模拟值偏高。对于20世纪末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只有考虑了温室气体变化的外强迫时,模式可以再现再分析资料中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这表明温室气体的变化对极端气温的变化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事实,分析概括产生温室效应以后大气结构的变化.温室效应可以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加,出现对流性天气之前积聚的不稳定能量可能性更高,大气对流层顶抬高,垂直运动加强,导致大气对流层内垂直和水平振荡的幅度加大,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容易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并可能进一步对人类和社会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气溶胶气候效应的一维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凤生  石广玉 《大气科学》1994,18(Z1):902-909
本文首先采用一线辐射对流模式,分析了乡村型、城市型气溶胶和平流层气溶胶含量增加对全球地表气温的直接影响以及硫酸盐粒子含量增加对全球地表气温的间接影响。然后利用考虑了海洋热惯性作用的EBM/BD模式,模拟了近百年来由于大气中硫酸盐粒子含量变化、火山爆发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共同引起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在地气系统辐射收支和全球气温变化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我国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研究的进展王馥棠(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引言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是当前特别引人关注,且意义深远的一个新兴科研领域。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引起明显的气候变暖,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  相似文献   

13.
SO2构成的去凝结核会增加行星反照率,因此可使行星变冷。这种效应可抵消由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增暖。在二维模式中详细论述了矿物燃料燃烧与影响云反照率的SO2的关系以便计算气候效应。尽管我们在硫酸盐气溶胶和大气源汇方面的知识存在很大缺陷,还是有可能得出一般性结论。按保守算法,结果表明由于SO2排放导致的变冷作用目前能抵消CO2增温效应的50%,模式预测出自1980年以来有一个强大的增温趋势,仅198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当然,人们首先想知道变暖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既然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则未来变暖的程度显然取决于过去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以及今后以什么速度、排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与我国经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初步探讨减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面对国际减排的压力,我国应采取何种经济对策,如何实现以绿色GDP带动我国未来20年或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并给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模拟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利用HadCM2和ECHAM4气候模式比较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效果相当于CO2浓度逐年递增1%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温室气体渐进递增情景下,至21世纪末期,相对于1961-1990年的气候基准值,全国地面平均气温增幅可达5—6℃。与地面气温的变化相比,降水量的波动幅度较大,但全国范围内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也是增加的。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地理分布显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南方区域,HadCM2预测21世纪末期降水增加可达0.9mm/d,ECHAM4预测可达0.6mm/d;ECHAM4模式模拟的气温增幅比HadCM2高,尤其是在冬季及中国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而HadCM2模式模拟的降水量的增加较大,但两个气候模式模拟的地面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检验全球气候模式CAM5.1模拟亚洲夏季风的能力,CAM5.1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亚洲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通过工业革命前(1850年)、工业革命后(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敏感性试验探讨近现代温室气体增加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亚洲大部分区域地面气温增加,印度半岛中部、中南半岛和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增强,印度半岛中部及北部、中南半岛中北部和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分析大气能量收支和转换发现,温室气体增加通过增强大气对流凝结潜热释放的方式加强大气热源;夏季陆地为暖区,不均匀加热引起全位能增加,从而增强全位能向辐散风动能的转换和辐散风动能向无辐散风动能的转换,最终导致这些区域夏季风增强。其中,对流凝结潜热增加是温室气体增加造成大气稳定度降低、对流活动加强、对流云厚度加大、对流降水增加的结果;同时,对流降水增加是总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气溶胶与气候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气溶胶粒子对气候系统的辐射平衡有重要影响。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指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和地面射出长波辐射从而影响地-气辐射收支。模式计算表明,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气溶胶增加倾向于使地球表面降温,工业化以来,气溶胶增加引起的地面变冷趋势可部分抵销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地表温度上升。气溶胶对气候的间接影响是指气溶胶浓度变化会影响云的形成,而云的变化反过来对气候有巨大影响,这方面至今还没有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如杰 《广西气象》1996,17(3):18-20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将使全球气有逐渐变暖的趋势,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强,势必对农业气候资源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温室效应对广西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影响,为制造适应温室效 应的农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究在不同温室气体浓度(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GHG)背景下,相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LCC)对于欧洲区域气候的影响差异,采用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耦合模式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1850年温室气体浓度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导致欧洲中东部地区降水显著增加,而在2000年温室气体浓度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导致欧洲中东部地区降水减少。温室气体增加后,LULCC导致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大气环流由辐合变为辐散,气温以及大气水汽含量降低,这些变化能较大程度的改变LULCC对区域降水的净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