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2015-2018年新疆境内兰新铁路沿线32个大风监测站逐小时风速资料,基于统计学方法、空间分析法,从平均大风日数、大风历时、不同风速的贡献率以及平均风速不同时间尺度和地域分布的变化特征等,对兰新铁路新疆段内两个最强风区带——百里风区和前百里风区的大风特征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较之百里风区,前百里风区更易出现极端大风天气(大于11级风),同时具有风速"昼弱夜强"、地域分布差异性大、主导风向与兰新铁路运行方向基本垂直以致横风强劲等特点。该分析结果能够有效弥补前百里风区这一无人区气象规律探索的空白,可为探明特殊地域强风区大风最新变化规律、关键区的大风逐小时内精细化预报、专项试验研究、风速灾害预警阈值的制定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如东沿海近地层风速及风能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如东东凌风塔2005年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近地层风速及风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如东沿海地区5月前后是大风值时段,12月前后为次大风值时段;日变化中,风速最大值出现在17时左右,且高层滞后低层约1小时;风速随高度按自然对数规律增大,10~25m高度随高度递增较明显,40~60m高度的风速主要集中在4~8m·s^-1;距地面1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175W·m^-2,随高度呈现乘幂增加趋势,60m高度处达333W·m^-2,平均约270W·m^-2。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7年新疆铁路沿线17个大风监测站的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南疆线前百公里风区的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并与著名的百里风区代表站十三间房气象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百公里风区通常是指新疆著名的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外又一强风区带,风速强劲,大风历时长,其间以铁泉西至三个泉大桥区段风速最大,代表站三个泉大桥瞬间极大风速比十三间房气象站平均大12.2 m/s;前百公里风区平均风速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5月达到月均风速的最大值,1月为最小值;平均风速日变化呈单峰形式变化。大风情况下前百公里风区沿线主导风向较稳定,为NW(西北风)至N(北风)之间。风区中铁路沿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正好与大风的主导风向相正交,形成横风,对列车运行可产生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纳木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依据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的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塔观测(30°46.44′N,90°59.31′E,4730ma.s.l.)资料,初步分析了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13日一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纳木错站年平均气温为0℃,最冷月为12月,最热月为7月;全年降水量为281.8mm,多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2.6%,雨季和干季分明,全年夜雨率为78.6%;年平均气压值为571、2hPa,9月最大,1月最小;年平均风速为4m·S^-1,1月风速最大为6.1m·S^-1,上午风弱、午后风强;全年大风日数为53天,1月大风日数占全年的36%;全年盛行风处在东南至西风(135°--270°)之间,夏季有明显的湖陆风。  相似文献   

5.
东疆大风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61--2000年东疆地区6站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疆地区百里风区和三塘湖至淖毛湖之间大风最为频繁,年平均日数大于90d,高发中心在七角井,其次为淖毛湖和伊吾县,年平均日数30—40d,巴里坤盆地为最少;大风天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造林防风取得的成效有关;春夏之间(4—6月)易出现大风天气;大风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大风概率最大,超过半小时随时间的增长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6.
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山山脉大地形共同作用形成新疆百里风区,其风力之大居全疆九大风区之首。为进一步研究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及其与局地地形的关系,选取2018年5月6—8日百里风区强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中尺度模拟分析,形成以下结论:天山两侧气压梯度力驱动下冷空气翻越天山,经色皮山口狭管效应和过山波水跃下沉接力加速,在背风坡上空形成强风区,强风区接地形成百里风区地面大风;大风过程中,七角井盆地地形强迫引发有限振幅重力波,背风坡上空大风区之上的临界层吸收上层能量并向下传递,增大了大风区的风速,使得低空大风区的接地更加充分。低空大气稳定层结的强度与大风强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西省太行山南麓晋城市5个国家气象站1960—2020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晋城市近60年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0年晋城市的年代际和年平均风速都呈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3 m·s-1·10a-1 和-0.124 m·s-1·10a-1;季节平均风速冬春两季大于夏秋两季,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四季平均风速均呈震荡减小的演变趋势,1989年之后四季平均风速的波动幅度趋于平缓。空间上,全市年平均风速从西往东渐次减小,各站气候倾向率介于-0.21~-0.07 m·s-1·10a-1之间,均为减小趋势。晋城市季节平均风速空间分布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四季风速气候倾向率均为负值。按照不同级别区间统计风频,晋城市3级和4级风出现频率最高,且呈快速增大趋势,出现频率最低的7级及以上风呈快速减少趋势;晋城市西南部小风风频大,东部大风风频大。平均风速小波周期分析发现晋城市35 a左右尺度周期显著,功率谱最强,具有全域性。晋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市区大于各县(市),平均最大风速与PM2.5及PM10浓度均呈现明显负相关,与细颗粒PM2.5及粗颗粒PM10的相关系数无显著差别。最大风速在4级以下时,影响较小,从5级开始对颗粒物浓度影响巨大,晋城市常年以3~4级风为主,5级以上风渐次快速减少,对空气质量污染扩散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8.
近40年南澳县大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0—2009年南澳县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站风向、风速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南澳县年平均风速为3.7m/s,秋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8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年平均大风日数为68 d,冬季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近40 a来的年平均风速、平均最大风速和年大风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内变化呈一峰一谷型;最多风向为ENE风向,NNE和NE风向位居第二,偏西风最少。  相似文献   

9.
如何选取第二大风层张聪娥(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4)关于大风层的选取,规范规定:“某大风区中的最大风速与前一大风区后出现的最小风速之差在10m·s(-1)以下,但比前一大风区的最大风速为大时,可将此大风区中风速最大的一层也选为最大风”。在实际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年和2011年春季在新疆百里风区十三间房气象站观测取得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两次强风天气过程三维风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风廓线雷达对大风的总体观测结果是准确的,由于受地物杂波等因素影响,某些高度层探测结果不佳。(2)十三间房大风爆发迅速,低空风速强劲,最大风速可达40m/s以上,大风急流区位于2500米高度以下,急流区无明显的水平和垂直风切变。(3)2010年4月19~20日大风随高度无显著变化,为一致的北风气流;2011年3月12~13日大风过程,2000米以下为北风控制,2000~4000m高度风速风向变化复杂,存在风向随高度逆时针和顺时针的多次偏转,4000m以上为平直的西风气流。(4)大风过程中,大气在铅直方向既可做上升运动,也可做下沉运动。通过对速度谱宽的分析,谱宽时间~高度分布与大风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对石家庄站近地面风速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2—2012年石家庄城市站和4个乡村站地面风速资料,采用城乡对比方法,对石家庄城市站地面风速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站年和季节平均地面风速和平均10 min最大风速的长期下降趋势,主要是由城市化因素引起。具体结论如下:(1)石家庄站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5 (m/s)/10a、-1.05 (m/s)/10a和-2.90 d/10a;乡村站年平均风速呈微弱下降趋势,年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减少较为明显,年大风日数减少趋势非常显著,减少速率分别为-0.02 (m/s)/10a、-0.21 (m/s)/10a和-2.19 d/10a。(2)石家庄站年平均风速下降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为-0.13 (m/s)/10a,城市化影响非常显著,城市化贡献率达到86.0%。该站春、夏、秋、冬季平均风速变化的城市化影响分别为-0.16 (m/s)/10a、-0.10 (m/s)/10a、-0.13 (m/s)/10a和-0.15 (m/s)/10a,城市化贡献率分别为82.8%、87.6%、88.6%和85.4%。(3)石家庄站年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为-0.84 (m/s)/10a,城市化贡献率为79.7%;春、夏、秋、冬季平均10 min最大风速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分别为-0.94 (m/s)/10a、-0.80 (m/s)/10a、-0.60 (m/s)/10a和-1.01 (m/s)/10a,城市化贡献率分别达到90.4%、78.6%、64.9%和79.1%。(4)城市化对石家庄站年大风日数减少的影响不显著,但冬季大风日数减少仍明显与城市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域,探讨了各区域不同等级雾及重度霾出现时地面气象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1)安徽省强浓雾主要是辐射雾。强浓雾、浓雾和大雾空间分布形势大体一致,淮河以北东、西部和江南都属于强浓雾高发区,但各地强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系统不同;重度霾有明显的北多、南少、山区最少的分布特征。(2)强浓雾年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1月和4月,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06时;而重度霾年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1月,日变化为双峰型。(3)在强浓雾的高发时段(02—08时),强浓雾时降温幅度最大,比重度霾平均高1℃,风速显著偏低,超过75%的样本风速低于1.5 m/s,且无明显主导风向;而重度霾时,风速比雾时明显要大,个别区域有超过75%的样本风速大于1.5 m/s,且以西北风到东北风为主。说明重度霾能否演变为强浓雾的关键地面气象因子是风速、风向和降温幅度。   相似文献   

13.
风是一个对测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气象要素,测站迁站、环境变化、仪器更换等因素均会导致风速序列的非均一性,从而使一地风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阿拉山口是我国一个著名风门,并且阿拉山口站经历过多次迁站和仪器更换,因此对阿拉山口风资料的均一性检验很有必要,本文利用M-K突变检验法、标准差以及方差显著差异分析等方法对阿拉山口风速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得出:阿拉山口站54 a平均风速序列在2004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风速大幅减小。2001年的迁站没有造成风速突变,且经过检验新、旧站风速资料可以合并统计;2004年更换自动测风仪所测风速比人工站大,与2004年后风速突然减小相反;阿拉山口站与周边对比站风速变化曲线在2004年后是反相的,分析可知风速突变的原因不是由仪器更换、气候变化直接导致,经调查分析与2004-2005年阿拉山口地区在气象站上风方大面积种植防风林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孟津县历史极大风速推算及其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孟津县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风资料建立由2 min平均风速、10 min平均风速推算极大风速的拟合方程,根据方程由孟津县气象观测站1959-1982年2 min定时风速和1983-1992年2月10 min平均风速,推算出极大风速,从而建立了可用于研究使用的长时间序列的孟津县年极大风速序列值。通过分析孟津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省沿海测风塔70 m高度完整1 a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风能资源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沿海地区平均风速与有效风功率密度分布特征相似,烟台沿海区域平均风速及有效风功率密度最大分别达到6.7 m/s、463.5 W/m2,沿海北部地区风能资源最为丰富,日照地区最少;受海陆风作用,春季风能资源最好,其次是冬季,夏季最差,风速最大值基本出现在14-16时;年有效风能时数及百分率分别为7 440 h、85%;风能密度分布基本以偏北或偏南方位较大.沿海区域风能资源分布特征与长年代评估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包头市达茂旗气象站1971-2009年38a的日逐小时风向、风速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达茂旗风区地面风的平均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年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71-2009年的年平均风速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全年较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从小时平均值变化曲线看出,00-13时风速逐渐增大,到13时风速达到最大后逐步减小;此外,利用位于该风区内70m测风塔小时数据分析了风速垂直变化曲线,并根据风机发电对风速的要求,分析了有效风速百分比的日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7.
达坂城1961—2008年来风的气候特征及风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达坂城气象站1961--2008年风的气候特征及48a来风速最小年2008年的风能参数。结果表明:达坂城一日之中17—18时风速最大,07-08时最小;一年之中4—5月风速最大,9—10月最小;风速变化分4个阶段,其中1986--2008年风速呈减小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风速明显偏小,2008年出现了近48a来的最低值;一年之中以4-9月风速减小最为显著。2008年的风能参数达到了“风能较丰富”的指标,近期为风能资源偏少时期,特别是夏半年风能偏弱。  相似文献   

18.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9-201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细致解析塔中地区的风蚀起沙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 临界起沙风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塔中地区的临界起沙风速介于4.47-4.92 m/s,日最大值出现09:00-10:00时。(2) 春夏季是沙尘的多发季节。春、夏季,沙尘水平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38.9 kg/m和3298.9 kg/m,起沙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91.5 h和336.7 h。(3) 风蚀起沙事件更容易发生在白天, 沙尘水平通的最大值出现在10:00-11:00,起沙持续时间的最大值出现在10:00-13:00。(4)风蚀起沙事件在春季主要集中在偏东方向,在夏季主要集中在偏北方向上。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56个国家级气象站1980—2018年年最大风速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变点检验方法对年最大风速序列均一性进行检验,以郎溪站数据为例,给出了检验和分析的具体过程,最后将该方法检验结果与PMFT法、SNHT法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6个站点的年最大风速序列均通过Weibull分布检验,而通过正态分布检验的年最大风速序列只有45个,表明年最大风速序列更符合Weibull分布;Weibull法检测出的18个非均一点中有15个得到印证,检验准确率为83.3%,PMFT法检测出的4个非均一点均由迁站造成,检验准确率为100%,SNHT检测出的20个非均一点中有15个得到印证,检验准确率为75%。造成序列非均一的主要原因是台站迁移、仪器换型、仪器高度调整和探测环境变化等;综合比较发现,PMFT法对年最大风速序列非均一点的敏感程度不如Weibull和SNHT,而SNHT法对待检序列要求较高,且检验准确率不及Weibull法,表明Weibull方法在年最大风速序列的均一性检验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