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藏高原探空大气水汽偏差及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汽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和降水的主要物质来源.青藏高原大气水汽分布对区域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为了探讨探空观测的大气水汽总量(R)资料的可靠性,本文以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G)为参照标准,对拉萨(1999~2010年)和那曲(2003年)的R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差(R-G)订正.结果表明:近10多年拉萨站R比G明显偏小,偏小程度随使用不同的探空仪而异.GZZ-2型机械探空仪和GTS-1型电子探空仪多年平均的PW偏差分别为-8.8%和-3.9%,随机误差分别为17.6%和13.6%.近10多年PW偏差变化呈减少趋势,这与探空仪性能改进有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PW偏差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夏季比冬季明显,1200 UTC比0000 UTC明显.拉萨站GZZ-2型和GTS-1型探空仪在1200 UTC多年平均的PW偏差分别为-15.8%和-7.3%,在0000 UTC分别为-1.6%和-0.4%.那曲站GZZ-2型探空仪在1200 UTC和0000 UTC的PW偏差分别为-12.4%和-0.3%.分析还表明,太阳辐射加热与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是造成高原PW偏差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高原PW偏差的订正方法,并以拉萨和那曲站为例进行PW偏差订正,订正后的PW系统偏差显著减少,随机误差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胡姮  曹云昌  梁宏 《气象》2019,45(4):511-521
为了探讨探空观测的水汽可降水量资料的可靠性,本文以GNSS/MET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为参照标准,对广东汕头站2013年以及西藏那曲站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的两种可降水量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差订正。经过研究分析表明:两个站探空可降水量相比地基GNSS可降水量偏干,偏差分别为7. 4%和9. 8%。探空可降水量的偏差显示具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的特征,其中夏季偏差较明显,00时比12时明显。太阳辐射加热引起的地面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是造成偏差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偏差订正经验公式,对两个站的探空可降水量进行偏差订正,订正后偏差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单站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姮  曹云昌  尹聪  段晓梅 《气象学报》2018,76(6):1029-1039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对2015年6-9月西藏申扎、改则和那曲3站地基GNSS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同址探空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风云三号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反演的晴空大气可降水量、MODIS大气可降水量和NCEP可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探空可降水量和地基GNSS可降水量的偏差较小,均低于2.5 mm。风云三号可降水量明显偏低,与其他观测结果的偏差超过6 mm。全自动探空可降水量离散程度较L波段探空大,均方根误差超过4 mm。   相似文献   

4.
大气可降水量在研究大气辐射和吸收,以及全球的热量输送,尤其是暴雨的预报预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2015年章丘站GPS/MET、微波辐射计和L波段探空3种设备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数据,比较了三者之间的偏差特征。结果表明:GPS/MET、微波辐射计和L波段探空3种设备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但也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量值从大到小分别是GPS/MET、微波辐射计、L波段探空。三者之间的偏差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差值都较为稳定;GPS/MET比微波辐射计偏大4.5 mm左右,不会因为季节的改变而明显地增大或减小。但标准差最大是夏季,其次是秋季,冬季最小。由于12:00 UTC水汽含量大于00:00 UTC,造成3种探测手段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在12:00 UTC的标准差几乎总是大于00:00 UTC,而相对偏差小于等于00:00 UTC。  相似文献   

5.
探空温度观测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测资料同化系统中,探空资料是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解探空温度观测资料的误差特征、合理使用观测,选用欧洲中心再分析场为参照场,针对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库中检索到的探空资料,按着仪器类型和太阳高度角统计探空温度观测资料的平均偏差和均方差。统计时段分别为夏季(2014年6—8月)和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两个季节。统计结果显示,检索到的全球探空站总数约有680个,使用的探空仪共有三十多种(有仪器标识)。其中约275个探空站使用Vaisala系列探空仪,90个探空站使用中国上海生产的探空仪,约80个探空站使用美国生产的探空仪。不同类型的探空仪器在不同太阳高度角,探空温度观测相对欧洲中心再分析场的偏差差别很大。而有些探空仪器无论是平均偏差(一般低于0.5℃),还是均方差都较小,且随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有些探空仪器探测温度偏差较大(在高层绝对值大于2℃)。  相似文献   

6.
用数值预报场间接对比新疆两种型号探空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10年近4年的探空资料对比新疆中、北部地区乌鲁木齐、伊宁、克拉玛依、北塔山4个采用GTS (U)-2型P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的探空站及其周围的阿勒泰、阿克苏和库尔勒3个采用GTS1型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的探空站的探空记录与预报场的偏差值,发现采用GTS1型探空仪的3个探空站的探空记录不仅在同一观测时段而且08:00(北京时,下同) 与20:00两个不同的观测时段与预报场差值的差异小;4个采用GTS (U)-2型探空仪的探空站的探空记录与预报场的差值在同一观测时间的差异小,但08:00和20:00的差异很大;且GTS (U)-2型探空仪与GTS1型探空仪20:00获取的探空记录与预报场差值的差异小,但08:00探空记录的差异大。综合对比结果表明:2007年1月—2010年3月新疆自治区采用的GTS (U)-2型探空仪的探空记录08:00可能存在问题,用户在数据资料分析时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轧良赫 《气象》1979,5(10):31-33
GDZ-1型探空自动记录器,是为了在现有台站探空装备、记录形式和整理记录方法的情况下实现探空接收和记录自动化,以提高探测数据的客观性,减轻探测人员劳动强度而研制的。它与台站现用的GZZ-2型或GZZ-6型转筒式电码探空仪和701型二次测风雷达(或专用气象接收机)配合,可以完成对高空压、温、湿气象要素探测的自动接收和记录整理。 为了同时解决一些目前探空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GDZ-1型探空自动记录器还有一些附带功能和设备:(1)该机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不会因干扰或其他因素而造成记录中断;(2)该机附有专用气象接收机,可以保证在初放球时雷达未捕获目标或在球过顶时丢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COSMIC掩星资料反演的大气湿廓线Wet Prf数据和8个站点的探空数据,分析了COSMIC反演大气廓线和可降水量与探空观测的偏差,并考查了偏差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COSMIC反演的温度、压强和水汽压廓线与探空观测具有很好的正相关;与探空观测相比,COSMIC的温度、压强和水汽压的偏差为-0.2℃、1.7 h Pa和0 h Pa,均方差为1.8℃、1.6 h Pa和0.4 h Pa;COSMIC反演大气廓线与探空观测的偏差基本上在大气低层较大,然后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COSMIC反演的可降水量与探空观测正相关较好;COSMIC反演的可降水量低于探空观测,两者的偏差为-5.0 mm,均方差为5.7 mm;两者的负偏差在大气低层最明显。(3)探空观测在近地层的不稳定性和COSMIC反演方法中背景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描述大气状态的能力有限,是造成COSMIC反演大气廓线和探空观测的偏差在近地层较大的主要原因;COSMIC观测的折射率偏小导致其反演的可降水量偏低。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为大气探测的重要平台,为克服固定翼起飞降落条件要求高和旋翼机飞行航时短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自主研制了一款新型复合翼无人机。为检验其在近地面探测大气温湿度的能力,于2020年7月28日—8月6日及2021年8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无人机综合验证基地开展了两期无人机搭载不同传感器探测温湿度的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机载自动站与GPS探空仪所测温度绝对偏差为2.00℃~2.35℃,系统偏差可订正;两者所测相对湿度绝对偏差为4.28%;2021年搭载维萨拉温湿探头,测量对比表明维萨拉温湿探头与GPS探空仪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机载自动站与两者差异较大。飞行探测试验表明:长航时复合翼无人机在近地面大气层探空方面机动性强,与常规旋翼无人机相比,可获取更大垂直与水平范围的气象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复杂地理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廓线探测能力,本文自主研发了基于平流层高空气球平台的下投探空系统,并在青藏高原开展探测评估实验.该系统主要由下投探空舱,携带降落伞的下投探空仪,下投施放装置,数据接收通讯天线和GPS模块等组成.下投探空仪测量数据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和无线电信号实时发送至数据接收机存储处理.2020年青藏高原实验中8枚下投探空仪全部成功施放,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大气廓线探测数据.后续会进一步提高下投探空仪传感器性能,全面评估其探测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
李光伟  黄彦彬  敖杰  邢峰华  毛志远 《气象》2018,44(8):1082-1093
为深入了解FY-2卫星大气可降水量(PW)的反演质量,文章选取2012和2015年地基GPS水汽观测数据,与FY-2的PW反演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武汉和海口三站GPS/PW(PW_(GPS))与FY-2/PW(PW_(FY-2))在夏季存在显著正相关,三站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67以上,夏季PW的均方根误差值、月平均偏差绝对值均小于冬季。北京与武汉站PW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在四季均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2)当PW_(GPS)20 mm时,北京、武汉、海口和拉萨站FY-2/PW与GPS/PW比较一致,PW偏差均值的绝对值和均方根误差较小,当PW_(GPS)20 mm时,PW偏差均值绝对值和均方根误差随PW_(GPS)值减小而迅速变大。FY-2的PW产品在夏季可以为大部分区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大气可降水量,在大气湿度非常低、冬季和夜间条件,反演结果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地基GPS遥感观测北京地区水汽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在2~3mm之间。通过对大气水汽作月平均,得到每月的大气水汽总量口变化曲线,并初步分析了夏季水汽日变化与地面比湿、降水、地面气温以及地面风矢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7月大气水汽总量最小值出现在08:00(北京时)左右,8月大气水汽总量最小值出现在08:00到12:00左右(各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夏季大气水汽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01:00到03:00;7月和8月的日变化在夜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大气水汽总量最大值出现时刻与地面小时降水有一定相关性,且大气水汽总量的日变化明显受风矢量日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大气水汽总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得到1年大部分时间里,水汽变化存在大约12d的周期。采用前期的大气水汽总量平均值和短时大气水汽总量增量两个条件进行降水的判断,认为夏季降水的出现时刻与差值的高值区有比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表分类及其东北部辐射通量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特征的格点分类及沿五道梁站的经向二维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地区13类地表特征都有,尽管其植被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但仍十分复杂;而其地表特征的这种格点分类为该地区的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提供了极其有用的下边界条件。地面净辐射通量及其诸分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当接近与一致表明,该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地区地面通量日变化的能力。模拟结果和观测分析还指出:夏天睛天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华南区域模式(CMA-GD)预报和湖南97个国家站2m温度实况,开展了模式温度预报检验和逐步回归订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模式2m温度预报与实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预报偏差具有明显日变化,白天准确率下降、夜间升高,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偏差增大;夏半年预报偏差大于冬半年;湘西预报效果优于湘东;00时起报的2m温度预报优于12时起报。基于华南区域模式预报产品,区分起报时次和季节的2m温度预报逐步回归订正预报效果较好,订正后预报相对于模式预报误差下降、准确率提高,有明显正技巧,对12时起报的模式预报效果改善更大,不同站点订正效果略有差异,对预报误差较大站点,订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integrated water vapour (IWV) retrievals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Spectrometer (MODIS) instrument on board the polar-orbiting Terra platform with those from the coupl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system BALTIMOS for a period of 2 years (October 2001 to October 2003). The comparison was made for the whole drainage basin of the Baltic Sea as well as major parts of Central Europe. The qualit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data sets of the integrated water vapour shows a good agreement. The pattern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veraged integrated water vapour in both data sets are quite similar.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ccur in the Hungarian Lowlands, along the Po River and the Wallachia (Romania) in the order of 2.5 to 7.0 kg/m2. For these areas, the BALTIMOS model is dryer than the MODIS observations. This could be an indication for the known summer drying effect of BALTIMOS but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The annual cycle as well as a diurnal developing of integrated water vapour from 09:00 to 12:00 UTC is well pronounced in both data sets. For both data sets, the overall annual variations are 17.5 kg/m2. The observed overall diurnal variability are 1.4 kg/m2 for MODIS and 1.04 kg/m2 for BALTIMO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2009年7月高原考察获得的一些观测资料与T639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通过比较拉萨、那曲、定日三地探空观测和T639资料给出的风场、湿度场和温度场廓线发现,两者给出的风场廓线形态比较一致,风速大小略有差异;整层相对湿度的差异都很大,尤其是0000UTC时刻相对湿度廓线的形态和值都与探空观测有着显著差异,几乎没有体现出逆湿的特性;温度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大气中。地面自动站资料与T639地表资料的比较结果是,T639资料给出的高原腹地大部分区域温度和比湿都比观测值偏低,而风速的分布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地表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显示,由于下垫面状况的差异,拉萨与林芝和青海湖地区相比,感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大些,潜热通量小些。   相似文献   

17.
拉萨紫外辐射特征分析及估算公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2005~2010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对拉萨地区紫外辐射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日变化表现为正午大、早晚小;季变化特征是夏季6月最大,冬季1月最小.紫外辐射日累积值6年平均为0.87 MJ·m-2·d-1;紫外辐射有逐年递减的趋势.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值也存在着明显日变化,表现为正午大、早晚小的规律;其季节变化也是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值6年平均为0.0418;紫外辐射与总辐射比值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利用2010年大气质量数和晴空指数,建立了适合于拉萨紫外辐射估量的公式,估算值的瞬时值与观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8.66%,紫外辐射日累积重构值与观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5%.  相似文献   

18.
Climatological observing window (COW) is defined as a time frame over which continuous or extreme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re collected. A 24-h time interval, ending at 00UTC or shifted to end at 06UTC,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ifficulties in characterizing daily temperature extrema. A fixed 24-h COW used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minima leads to potential misidentification due to fragmentation of “nighttime” into two subsequent nighttime periods due to the time discretization interval.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extrema is achievable using a COW that identifies daily minimum over a single nighttime period and maximum over a single daytime period, as determined by sunrise and sunset. Due to a common absence of hourly ai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the accuracy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estim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accuracy of determination of diurnal air temperature extrem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riteria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COW on detecting daily air temperature extrema. The timing of the 24-h observing window occasionally affects the determination of daily extrema through a mis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iurnal minima and by extension can lead to errors in determining daily mean temperature. Hourly air temperature data for the time period from year 1987 to 2014, obtained from Toronto Buttonville Municipal Airport weather station, were used in analysis of COW impacts on detection of daily temperature extrema and calculation of annual temperature averages based on such extr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