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4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炎热且热得时间长,是西大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上西伸特强且长时间稳定少动所致;而副高的位置与日食有关。5月10日在78°W、35°N出现日食中心,从而在此造成一个附加的冷高压中心,相应地在102°E、35°N即在我国青海、甘肃之间形成低压中心。由于副高向此低压中心靠近,致使副高比常年早两三周北跳并同时西进加深,从而造成副高控制下的我国中部高温干旱和副高边缘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东北辽河、吉林一带的雨涝成灾。  相似文献   

2.
陈莉  宋丽华 《黑龙江气象》1996,(1):15-16,49
对1994年的黑龙江省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1994年全省气候明显异常,其特点为;年初奇冷,夏季炎热,秋温高,初霜晚,降水多,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暴雨,大暴雨频繁出现,发生夏秋涝。对其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炎热多雨的夏季1994年夏季(6─8月)山东天气评述孙兴池(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1概述今年夏季我省天气的基本特点是:气温明显偏高,天气闷热,雨水较多,降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夏干旱少雨,6月24日进入雨季后,降水明显增多。夏季总降水量分...  相似文献   

4.
南北方双雨带相对应 江淮四川干旱区相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佩金 《气象》1994,20(11):58-61
南北方双雨带相对应江淮四川干旱区相连—1994年8月—焦佩金(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本月,河套地区、黄淮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以及华南地区降雨偏多;江淮地区、汉水流域和四川盆地干旱少雨。1 天气概况8月是夏季三个月中最后的一个月,通常炎热程度较...  相似文献   

5.
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   总被引:58,自引:13,他引:58  
赵汉光  张先恭 《气象》1996,22(4):8-12
利用1951-1994年每月平均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东亚地区季风强度指数。分别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弱与我国夏季雨带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夏季风强的年份,主要雨带分布在我国北方,而夏季风弱的年份,主要雨带分布在我国南方;夏季风为正常的年份,雨带分布一般在我国中部。分析发现:夏季季风的强弱与夏季风来临迟早还存在着联系。当夏季风来临早的年份,则夏季季风强度以偏强为主;反之夏季风来临迟的年份,则夏季季风  相似文献   

6.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总被引:75,自引:21,他引:75  
施能  朱乾根  吴彬贵 《大气科学》1996,20(5):575-583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则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强夏季风时,雨带偏北。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均与弱季风有关。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涝年与弱季风有关,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最后,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时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是造成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951—1994年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的统计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了客观诊断。结果表明,利用5个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降水雨型。在1951年-1994年的资料中,历史拟合达44/44。  相似文献   

8.
日食影响旱涝的机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食增加大气的有效位能.日食区形成高压.气流下沉.非日食区形成低压,气流上升.形成附加的降水,降水使气压再降低,副高向此低压中心靠近;反之副高受高压的推斥,从而改变副高的正常位置.影响我国夏季的旱涝.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式对我国东部6垮的1991年和1994年的汛期降水进行预测,模式预测的旱渤总体趋势与实况相符。并预测了1995年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10.
夏旱连秋旱深秋暖雨雪──1994年夏秋天气回顾姚彩霞(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1994年夏秋天气实况1.1夏季1994年夏季(6~8月),我省雨量170~360mm,其中,北中部270~360mm,南部170~300mm。与常年均值比较,北中部及...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气候模式对华北夏季降水的气候模拟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吕世华  陈玉春 《高原气象》1999,18(4):632-640
使用美国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1991和1994年我国华北夏季降水进行了气候模拟研究,以检验NCAR区域气候模式对华北夏季降水的气候预测能力。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华北夏季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对华北少水年(1991年)和我水年(1994年)夏季降水的模拟都比较成功。模式还能罗好地模拟夏季季风的发展过程,地环流场的模拟也与分析场比较一致,因而该模式可以用于研究物预测华北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12.
中文科技期刊的中文引文的影响因子最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委托,发表了《199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现将其中的“我国科技期刊的中文引文统计分析”一文中有关部分摘编如下。凡作为论文统计对象而入选的科技期刊,都同...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回顾王素卿(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气候概况1994年夏季(6~8月)季降水量:北部200~446mm;中部201~338mm;南部127~307mm。与历年同期平均值比较,北部及太谷、离石、临县、柳林、石楼偏多...  相似文献   

14.
金一谔 《气象科学》1989,9(1):93-99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南京日食期间的辐射测量。结果表明:直接辐射因日食减小44.7%,这与日食期间大气对它的衰减43.2%很接近,而它与晴天无日食时大气的衰减没有显著差异。日食期间净辐射减小35.8%,散射辐射减小45.5%,紫外辐射减小23.1%。由于这次日食,全球净损失的能量1.8×10~(14)MJ与锋区运动系统的动能相当,是1981年7月31日日食期间能量净损失的9倍。  相似文献   

15.
傲漫的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夏季的日子里,天上经常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地上热气腾腾,炎暑逼人。有时也出现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这仅仅是暂短的一瞬。一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后,接踵而来的仍然是酷热难耐的天气。人常说:“热在三伏”,热是夏季的标志。“三伏”就出现在夏季。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伏期。在伏里经常出现烈日当空炎热酷暑的高温天气。比如一九七一年关中中部和东部,连续十七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一九五三年、一九六七年连续出现八天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的炎热天气。极端最高达到42.6℃,安康和西安是我省夏季最热的两个高温中心,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45,自引:9,他引:45  
鲍名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6,30(6):1057-1067
利用1961~2000年全国61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暴雨定义, 分析我国近40年暴雨发生频率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夏季暴雨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四川中东部、黄淮地区和华北东部, 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且各地区暴雨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差异.分析结果还表明,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暴雨与洪涝的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90年代江淮流域暴雨对洪涝的贡献明显增大.作者还初步讨论了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年代际变化的气候背景, 指出: 70年代末开始的华北暴雨减少可能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而90年代长江以南暴雨增多则可能与热带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热对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秀存  苏志 《广西气象》1999,20(1):44-46
利用气温指数方法,对南宁市1951-1997年夏季气温进行诊断分析,并按规定的划分标准,将南宁市夏季气温年型划分为:炎热年,偏热年,正常年,偏凉年,凉夏年5个年型,结果是:47a中南宁市夏季温出现炎热,偏热,正常,偏凉,凉夏年的年数分别为8,10,12,10,7a。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北京气候舒适度城郊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市城郊20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30年气象资料,计算了20个站点的逐日舒适度指数,并统计了北京城郊夏季最热舒适度、冬季最冷舒适度的年平均值以及炎热日数、酷热日数、寒冷日数和严寒日数,最终分析给出了北京舒适度的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城郊舒适度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夏季最热舒适度在炎热标准以下,城郊差异不大;90年代至今增热趋势明显,炎热和酷热日数显著增多,特别是平原地区炎热和酷热日数分别增加到40天和8天,且炎热和酷热日数空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2000年后扩大到除朝阳区东部以外的大部分主城区。相比较郊区而言,城区的热舒适度指数和变热幅度大,山前平原比山区热。且城区的冬季暖于郊区,寒冷和严寒日数也低于郊区,这种差距从80年代中后期逐渐明显,最大差距一年能达到10~20天;90年代后严寒区域范围逐渐缩小,平原地区的寒冷日数较80年代平均减少10天。  相似文献   

19.
三峡坝区区域性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荆安  陈正洪 《气象科技》2002,30(5):292-299
文章利用2001年三峡坝区及宜昌等5站气象资料,分析了三峡坝区的气温、降水气候特征,揭示出三峡坝区具有冬季温度,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降水多等我国西南亚热带区的气候特征;受峡谷地形的影响,日较差大,逆温出现较为频繁,受山地地形影响,降水量随高度递增且局部差异大;与其东部长江中游武汉相比,三峡坝区具有年雨日多,年降水量却相对较少,平均暴雨日少,梅雨不显著,且春雨少,秋雨多,夏季较短,秋季较长等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总被引:327,自引:46,他引:281  
利用1951 ̄1994年全国336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和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来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主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在1965年前后发生一次气候跃变,华北地区从1965年后夏季和水明显减少,干旱化的趋势明显,这种趋势与西非萨赫尔地区乾坤化的趋势相似;分析结果还表明我国80年代的气候与70年代的气候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长江、淮河流域从70工末起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