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4年5月搭载"实验3"号科考船对南海东北部海区进行氮、磷营养盐现场加富培养实验。水团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环境参数随着空间的变化大体可以分成3个区域:近岸海区、陆架海区和陆坡、海盆海区。加富培养过程中近岸海区和陆坡、海盆海区浮游植物未发生显著变化。陆架海区浮游植物出现显著增长,该海区浮游植物加富氮、磷以后在48h出现反应,同时添加氮、磷显著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各培养站位均检测到大量束毛藻,加富培养后迅速减少。营养盐的添加改变了海区浮游植物原有的硅甲藻比例与各粒级叶绿素比例,陆架海区培养后的改变最为明显,同时添加氮磷培养72h后,由甲藻为主的优势种如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光亮鳍藻(Dinophysis argus)、原甲藻(Prorocentrumsp.)转变成了以硅藻为主如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放射角毛藻(Chaetoceros radicans)和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同时,加富实验表明磷酸盐的添加促进了陆架海区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007年11月对广东湛江、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的种类多样性、优势种群构成、细胞丰度、地理分布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调查期间,在上述海域共发现角毛藻40种(含变种、变型、2个未知角毛藻种),其中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和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等为优势种,且均为赤潮种。湛江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夏季远高于其他3个季节,而种类数则以冬季为多。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的种类数和细胞丰度则是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湛江、大亚湾和汕头海域角毛藻细胞丰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602.31×106个/m3、49.89×106个/m3和1 032.11×106个/m3。各海域细胞丰度的地理分布因季节而异。整体而言,大亚湾海域的角毛藻是种类数较多,而细胞丰度较低;而湛江和汕头海域的角毛藻则种类数较少,但是细胞丰度很高,表明其群落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亚洲沙尘是全球沙尘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海是受亚洲沙尘影响较大的海域。沙尘沉降是海洋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海洋异养细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亚洲沙尘沉降对黄海海域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影响,于2014年11月在北黄海S1站位和南黄海S2站位分别进行了船基围隔培养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沙尘和无机磷研究沙尘沉降对海洋异养细菌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沙尘的添加在南、北黄海海域均显著提高了异养细菌丰度和高核酸菌比例(HNA%),高浓度沙尘对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培养结束后使北黄海和南黄海异养细菌丰度分别增加了62%和45%;磷的添加在北黄海海域显著提高了异养细菌丰度和高核酸菌比例(HNA%),高浓度磷对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培养结束后使异养细菌丰度增加了50%。研究表明,沙尘能够缓解北黄海磷对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促进异养细菌的生长,增强异养细菌的活性,提高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南黄海海域,沙尘在短期内对异养细菌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降低了异养细菌的活性;沙尘在长期内对异养细菌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强了异养细菌活性。等量沙尘的沉降方式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是海水养殖育苗过程中重要的饵料生物,其生长速度和营养成分组成对育苗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和超声波3种处理方式对纤细角毛藻生长、蛋白质和总脂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都显著影响纤细角毛藻的生长,5~40 min的超声波处理不影响纤细角毛藻的生长;纤细角毛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5℃,盐度为25;3种处理方式对纤细角毛藻的蛋白质和总脂占比都有显著影响,其中超声波处理影响最显著,短时间处理(5 min)能使蛋白质占比达到最高值,长时间处理(40 min)能使总脂占比达到最高值.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饵料微藻二段培养所采用条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海区环境容量的估算,为海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Pb(Ⅱ)对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Greville)Cleve)的生长影响.采用抑制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对数方程拟合求算出3种浓度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Pb(Ⅱ)对2种赤潮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8373,2563,2307;18523,10445,3494μg·dm-3,并根据方程应用origin7.0拟合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不同浓度Pb(Ⅱ)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Pb(Ⅱ)对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佳促进藻类生长浓度分别为454,258,51;351,194,35μg·dm-3;高浓度Pb(Ⅱ)对它们的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营养盐(NO3-N,PO4-P)浓度的增加,Pb(Ⅱ)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是逐渐降低的,营养盐(NO3-N,PO4-P)与Pb(Ⅱ)之间可能存在着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沙尘沉降和营养盐输入对中国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7年3—4月在中国黄、东海进行沙尘和不同营养盐(NO-3、PO-4、尿素)添加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沙尘(2 mg/L)和尿素添加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细胞密度及群落结构变化不显著,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显著,优势种均为海链藻属 (Thalassiosira)。不同比值的氮、磷无机营养盐添加对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中氮磷比为64∶1的实验组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18.20 μg/L和7.86×105cells/L。沙尘和营养盐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细胞密度峰值及不同优势种所占比例的差异,而各个实验组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0日至2005年12月10日在青岛前海定点调查54周次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76属197种.其中硅藻在物种数和细胞数量上都占有优势,但在春末夏初时期,甲藻的生长也较为活跃.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种和广布性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其中前4种藻是青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关键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呈"双周期型",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1月下旬至3月中旬,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2次低谷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和11月下旬.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营养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0年夏南极半岛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01-02农业部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所获的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分析了2010年夏季南极半岛以北南大洋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鉴定浮游植物27属49种,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总细胞丰度变化在387~1.04×107个/m3,平均9.51×105个/m3,在南奥克尼群岛以北的海域出现高值分布.优势种为南极海毛藻(Thalassiothrix antarctica)、裸甲藻(Gymnodinium sp.)、角毛藻(Chaetoceros sp.)、细条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lineola)、克格伦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kerguelensis)、蛇形角毛藻(Chaetoceros criophilus)、无刺环毛藻(Corethron inerme)和短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curta).生态类型多为南大洋特有种.南设得兰群岛以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较高.温度与积分叶绿素a、总细胞丰度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是影响调查区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海洋原生生物是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食物传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亚洲沙尘颗粒经长距离输运后沉降入黄海,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了现场模拟培养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沙尘和P添加对不同粒径、异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早期,P和沙尘的添加都会促进各营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10~20μm自养型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在高、低浓度P和高、低浓度沙尘添加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39、0.96、0.69和0.47 d-1,分别是对照组的5.35、3.69倍和2.65、1.81倍(P<0.05),表明研究海区为P潜在限制海区,沙尘对原生生物的促进作用可能和P的溶出有关;沙尘对异养型和兼养型原生生物早期是抑制作用。在培养后期,沙尘添加对各类群原生生物的生长以促进作用为主,对2~5μm异养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在高、低浓度沙尘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84和0.40 d-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 d-1(P<0.05)。沙尘沉降早期对大粒径自养型原生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会加速富营养海区赤潮的发生,但对异养型的抑制作用会削弱海区物质循环和食物传递的效率;沙沉降对不同粒径和营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生长的影响会改变黄海南部海区微型食物网的结构,影响原生生物在该海区物质转化和食物产出中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沙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薛冰  孙军  丁昌玲  王东晓 《海洋学报》2016,38(2):112-120
2014年4月10日至5月13日在东印度洋赤道区及其邻近海域(10.08°N-6.00°S,80.00°~96.10°E)进行硅藻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调查。分析了45个网采样品,共鉴定出浮游硅藻34属113种(包括变种、变形及未定名种),大部分物种为热带外洋性种以及暖海外洋性种,与该海区的热带及亚热带的环境特征一致。优势种为佛氏梯形藻(Climacodium frauenfeldianum)、地中海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editerraneus)、密聚角毛藻(Chaetoceros coarctatus)、美丽漂流藻(Planktoniella foromsa)、大西洋角毛藻那不勒斯变种(Chaetoceros atlanticus var. neapolitanus)、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即距端根管藻Rhizosolenia calcaravis)、圆柱几内亚藻(Guinardia cylindrus)、达蒂角毛藻(Chaetoceros dadayi)、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瘤面角毛藻(Chaetoceros bacteriastroides)以及笔尖根管藻粗径变种(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var. latissima)等。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1.855×103个/m3,其平面分布不均匀,赤道断面细胞丰度较低,高值区出现在海区北部。聚类分析发现有7种生态类群,这些硅藻的种类和丰度平面分布与上层水体(200 m以浅)温度、盐度及营养盐的水柱平均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验结果表明 :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或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混投 ,中间球海胆幼虫成活率最高 ,其生长速度也最快 ,中间球海胆稚幼海胆培育的最好饵料是前期投喂的石莼等薄嫩的海藻 ,后期投喂海带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2.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牟氏角刺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牟氏角刺藻(Chaetaceros muelleri)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蔗糖浓度、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等。结果 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平均速率0.9%含水量/h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30%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牟氏角刺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方军  李磊  陈琛  曾国权 《台湾海峡》2011,30(1):86-91
2008~2009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研究了底质、饵料、温度和盐度对平均壳长为32.28±3.98mm的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幼贝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刀蛏幼贝以软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76.7%,其次为沙底质,存活率为71.7%,最差为硬泥底质,存活率仅为60.0%;几种易于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中,最适宜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90.0%,生长率达到25.9%,其次为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尖刀蛏幼贝存活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8~26,最适生长盐度为22.尖刀蛏与其他大多数沿岸贝类一样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其幼贝更适宜于在盐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盐度及饵料对马粪海胆幼体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 ,对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以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在 2 7~ 35间的受精率可达95 %左右 ,最适盐度为 31,受精率可达 10 0 % ,盐度高于 35或低于 2 7受精率都将明显下降 ;以角毛藻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效果最好 ,成活率可达 6 0 % ,体长可达 76 9μm ;早期投饵密度为 10 4 cell/mL ,后期投饵密度为 8× 10 4 cell/mL ;三角褐指藻饵料效果略差于角毛藻 ,扁藻适宜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15.
Enhancement effect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Chaetoceros mulleri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of the light, middle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ave similar enhanceme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haetoceros mulleri, with the beneficial concentrations of La, Gd and Yb being 7.28~87.40 μ mol/L, 6.36~57.23 μ mol/L and 5.78~17.34 μ mol/L.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s of La, Gd and Yb are 7.28 ~50.98 μ mol/L,31.80~44.52 μ m ol/L and 5.78~17.34 1μ mol/L,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La, Gd and Yb are 7.28~87.40 μ mol/L, 6.36~57.23 μ mol/L and 5.78~ 17,34 μ mol/L,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have increased by 9.3~47.0%, 33.4~44.3%, and 36.5~40.3%,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me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t Chaetoceros mulleri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铅离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Pb^2 对8种常见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Pb^2 浓度项,建立新的方程来描述Pb^2 存在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验证该方程是合理的。实验拟合结果表明,高浓度Pb^2 (c(Pb^2 )≥2500μg/L)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普遍有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Pb^2 (c(Pb^2 )≤100μg/L)则易促进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uo Had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三角褐指藻(Pheodactylum tricormutum Bohlin)、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 Cleve)、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idica Kylin var tsingtaoensis)、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生长,它们最佳的促进生长浓度分别为:1991、2523、101、1488、627、509μg/L,但对于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裸甲藻(Gymnodinium sp.)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应用该方程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根据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推测相应海区的Pb^2 污染物浓度;而且也可以预测不同浓度Pb^2 条件下,相应海区的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典型水域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冬季(2007年1月)和秋季(2007年10月)在北黄海中部昼夜连续观测所获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在各层存在昼夜变化,冬季10~20 m层主要在白天出现高丰度,而20~30 m层和30~底层都是在夜间出现高丰度,冬季丰度垂直分布相对较均匀.秋季各层都主要在夜间出现高丰度,丰度垂直分布是下层水体明显比上层高.2个季节优势种昼夜组成都比较稳定.冬季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主要分布在下层水体.秋季罗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auderi)和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成为优势种,两者分别以下层和上层水体分布较多.冬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昼夜变化都不明显,秋季0~10 m层和20~30 m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昼夜变化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多样性要高于冬季,均匀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水体中不同形式溶解无机氮(NH_4~+,NO_3~-,NH_4~++NO_3~-)及其含量对牟氏角毛藻和钙质角毛藻胞内活性氮组分(NH_4~+,NO_3~-,AA,Pr,RNA及DNA)的影响。结果表明:角毛藻胞内无机氮储量的大小体现了水体中无机氮的营养水平;培养角毛藻采用混合无机氮比之单一无机氮,其胞内AA和Pr含量较高,AA/Pr值可定量标志水体无机氮的营养水平及藻类本身氮的营养状况;RNA/DNA值是藻类生长增殖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丰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林更铭  杨清良 《台湾海峡》1994,13(4):353-358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4个季度月(1990年2-1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海区被鉴定到种的浮游植物共141种,其中硅藻门125种,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门类。在数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的有中肋骨条藻(62.87%)和旋链角刺藻(17.57%)。中肋骨条的密集区在河港湾,旋链角刺则在沿岸;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和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年高峰在夏季,次高峰是春季;4季合计河口区的种类最多。文中还与1989年西海域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20.
角刺藻(Chaetoceros spp)诱变和耐低温品系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用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小角刺藻(Chaetoceros minutissumus)和纤细角刺藻(C.gracilis),处理后在低温(13℃)条件下进行群体选择和单细胞选择,筛选出了在低温条件下迅速繁殖的小角刺藻6株,纤细角刺藻2株。并研究及讨论了对照组及耐低温品系之间、不同的耐低温品系之间在繁殖速度及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