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珠江口以东近海水域污损生物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涛  严文侠 《台湾海峡》1999,18(3):325-331
于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期间,在珠江口以东近海水域,距岸分别为15.7和71.7km、水深27和71km两处布设Z1和Z2两个浮标调查站,以研究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组成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对近岸的Z1站,各水层的污损生物均以无柄蔓足类、海葵和双壳类及多毛类等华南沿岸海区常见种类为主,其中网纹藤壶占绝对优势;而远岸的Z2站,则主要是有柄蔓足类和水螅,且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远远低于Z1站。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东南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珠江口东南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状况,于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在香港东南约114和160km,水深为95和113m处布设了两个生物浮标站,并对距香港约172km,水深为115m处的Marex水文气象浮标上的污损生物群落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污损生物78种,其中在浸海只有3个月的试板上,主要有柄蔓足类、水螅和藻类,优势种是细板条茗荷、茗荷和直杯螅.至于浸海时间达6~12个月的浮标(包括沉标)及锚链系统,其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无柄蔓足类和苔藓动物等硬性污损生物附着.在种类垂直分布方面,污损生物群落组成随深度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海区无柄蔓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86-1991年在南海北部对16个海洋结构物上的无柄蔓足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个体大小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所采集到的标本隶属于无柄蔓足类的3科7属19种,其中藤壶科5属16种,笠藤壶科1属2种和小藤壶科1属1种。共有17种无柄蔓足类分布在珠江口东南海区;而琼东海区仅发现2种;琼东南海区有8种;莺歌海海区11种和北部湾海区10种。纵肋巨藤壶、美丽藤壶和珠江藤壶为珠江口东南海区特有种。研究无柄蔓足类在南海北部近海海区的分布及其与海流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也为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及污损生物的防除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4.
1986年5月—1988年4月在海南岛西南部莺歌海水域布设4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生物污着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区污着生物群落的厚度及生物量主要取决于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无柄蔓足类等硬性污着生物,而海藻、水螅、苔藓虫及有柄蔓足类则是生物污着的重要种类。此外,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污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数量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西南部莺歌海水域生物污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严涛  朱金龙 《热带海洋》1997,16(4):41-48
1986年5月-1988年4月海南中莺歌海水域布设4个浮标上,以了解该海区生物污着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区污着生物群落的厚度及生物量主要取决于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无柄蔓足类等硬性污着生物,而海藻、水螅、苔鲜虫及有柄蔓足类则是生物污着的重要种类。此外,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污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数量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海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污损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各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会出现不同,但基本上均由双壳类和无柄蔓足类构成污损生物群落的主要框架。开展数学生态模型研究是准确预测污损生物群落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键,但这需以大量的实海调查资料及数据库的构建为基础。此外,探讨污损生物群落的演替变化机制还可为海洋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开展近海污损生物研究不仅在海洋产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杭州湾北岸及嵊泗列岛一带岩岸共计12种固着生活蔓足类的生态分布,着重叙述蔓足类对其所处环境的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并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指明了该海区主要附着与污损蔓足类的种类和危害范围。  相似文献   

8.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在北部湾东北部离岸分别为40和3.6nmile处布设了BZ,B3两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的污着生物生态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的污着生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沿岸常见种类,其中无柄蔓足类在近岸的B3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至于远岸的BZ站;不仅珍珠贝和牡蛎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物附着量(湿重)高于B3站,而且还有少量的茗荷Lepasanatifera、鹅茗荷L.anserdera等外海性种类出现。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东部近海浮标大型固着生物污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为主,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和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3个近海浮标均被固着生物严重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范围为3994.20—8641.72g/m2,浮标各部位组间差异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49—2.99,丰富度指数1.34—2.68,均匀度指数0.38—0.64。在离岸距离约42km的1号浮标,固着生物种类组成已表现出外海性特点,有少量有柄蔓足类出现,而离岸距离分别约35km和30km的4号浮标和7号浮标,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仍为沿岸性种类。离岸距离、采样季节、采样深度、光照强度、海流状况和水域的开阔与封闭程度可能是影响固着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东北部海区污着生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涛  朱金龙 《热带海洋》1998,17(2):38-44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在北部湾东北部离岸分别为40和3.6n mile处布设了B2,B3两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的污着生物生态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的污着生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沿岸常见种类,其中无柄蔓足类在近岸的B3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至于远岸的B2站,不仅珍珠贝和牡蛎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物附着量(湿重)高于B3站。而且还有少量的茗荷Lepas anatifera、鹅茗荷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