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角质颚是鸢乌贼重要的摄食器官,信息储存能力强,被广泛用于重建头足类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结合经研磨后角质颚微结构中的日龄轮纹,对角质颚微结构及其外形生长特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微结构分为头盖部和脊突部,两部均由明暗交替的日龄生长纹组成,头盖部的日龄生长纹较为清晰且易于读取。选取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长(LLWL)和下翼长(LWL)作为描述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角质颚生长的外形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 UCL和LC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最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 ULWL和LLW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最适用对数生长模型表示, UHL、UWL、LHL和LW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则均最适用于逻辑斯蒂生长模型表示。随着日龄的增加,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的比值基本稳定。日龄范围为211—240 d时,鸢乌贼角质颚UHL、UCL、UWL、LHL、LCL、LLWL和LWL的绝对生长率(AGR)较低。鸢乌贼角质颚在日龄介于121—210 d时生长迅速,在日龄介于211—240 d时生长速率下降,日龄211—240 d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的拐点。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南海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生态学和关键生活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9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139尾(雌性66尾,雄性73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部分的长度数据,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上、下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差异较大;(2)伴随RL的增长,HL、CL、WL、WW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特征(P<0.001);(3)各长度指标随胴长、体重的增长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4)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随胴长、体重的变化很小,可作为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西北太平洋柔鱼角质颚微结构及其生长纹周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采集于北太平洋海域的35尾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角质颚的微结构,并对其生长纹的周期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上颚喙部截面由头盖和脊突两部分组成,周期性的生长带明显,每条生长带由明、暗相间的两条生长纹组成。头盖部的生长纹明显比脊突部的清晰,两者交汇于内轴成""形。喙部顶端以及后端常有明显的标记轮,其形成与个体发育期的特殊事件以及外界的突发事件有关。角质颚生长纹数目与耳石日龄相当(P0.05),证明柔鱼角质颚生长纹的沉积为"一日一纹"。根据角质颚生长纹估算柔鱼的生命周期小于1年,样本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喙长与日龄呈显著的逻辑斯蒂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柔鱼类年龄鉴定和生长估算提供新方法,而且为我国头足类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南海鸢乌贼两个群体间角质颚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颚具有形态特征稳定、良好的信息储存和耐腐蚀等特点,是开展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硬质材料之一。于2012年9月用灯光罩网船采集南海鸢乌贼样品,共采集角质颚1 325对,对其12个形态参数进行生物学测量,以胴长(ML)数据进行校正后,对中型群(MFS)和微型群(DFS)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均数差异性检验表明:MFS群体不同性别的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长(LLWL)存在显著差异(P0.01);DFS群体不同性别的UHL、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LHL、下翼长(LW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群体雄性的角质颚UHL、上喙宽(URW)、ULWL、UWL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群体雌性的角质颚UH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MFS群体的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UHL/ML和URL/ML,DFS群体主要集中在ULWL/ML、UCL/ML、LRL/ML、LRW/ML和URW/ML。以性别为区分,利用角质颚对2个群体分别建立判别函数,正确率均达到65%以上,2个群体在部分形态学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具有一定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角质颚形态被广泛应用于头足类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基于游标卡尺的手动径向测量是获取角质颚形态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角质颚形态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MATLAB编程提取角质颚特征点及空间坐标,然后计算特征点间的空间距离,最后将提取的角质颚形态学参数值与手动径向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两种方法对每个头足类角质颚样本进行十次重复测定所得形态学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接近,除形态学参数上脊突长之外,计算机视觉所测的数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手动测量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说明计算机视觉所测量结果准确,更加逼近真值;分析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可知,计算机视觉重复多次提取每个样本的角质颚形态学参数的结果离散程度更低,测量值更加聚集于真实值附近,精密度更高。计算机视觉不仅为头足类角质颚参数测量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方法,同时还将大幅促进角质颚形态学参数在头足类种群判别与种类鉴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通常被用来鉴定种类、估算资源量。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160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角质颚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结合日龄数据,研究了不同产卵群间角质颚外形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和下翼长(LWL)可作为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特征指标。角质颚外形生长存在群体间差异但不存在性别间差异。秋季产卵群的UHL、UCL、UWL、和LHL与日龄关系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LCL和LWL与日龄关系则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冬季产卵群的UHL、UCL、LHL、LCL和LWL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UWL则适合用幂数函数表示。2个产卵群主要外形参数的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相对生长率总体上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研究认为,不同产卵群体间角质颚外形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为利用角质颚外形参数进行群体划分及日龄判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3):331-340
本文研究中国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目乌贼和短蛸4种头足类的食性与营养级.结果表明,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整年摄食率都高,目乌贼在春、夏季高,短蛸则在秋季摄食率高.4种头足类胃饱满系数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中国枪乌贼属游泳生物食性类型,杜氏枪乌贼和目乌贼属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混合食性类型,短蛸属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食性类型.4种头足类混合饵料的营养级分别为2.62、2.85、2.88和2.04级,均处于第三营养层次.其食物的重叠指数均超过0.7,食物重叠明显,对该海域的鱼类、甲壳动物(长尾类和短尾类)、头足类、糠虾类、端足类、樱虾类、腹足类等饵料生物存在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摄食器官,隐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0′-84°30′W、10°00′-18°20′S)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提取出361尾茎柔鱼的角质颚,对角质颚的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测定了日龄、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对角质颚的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同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探讨了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与日龄、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上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和下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研究认为,影响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主要因子为日龄、体重、性腺成熟度、上喙长和下翼长,其贡献率分别为7.44%、7.40%、9.14%、7.88%和9.07%。日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形态参数与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呈正相关关系。同时,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的增大,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基于角质颚的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山东近海四种头足类的选择性曲线,同时评估头足类种群胴长的相对密度分布.本研究根据2016年10月山东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Logistic选择性曲线和最大体周估算选择率方法,得出渔获物中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长蛸(Octopus variabi...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生长变化特性,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 896尾鸢乌贼样本,通过角质颚研磨,对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包括头盖和脊突两部分,日龄生长纹以明暗交替的方式呈周期性生长,2019年角质颚生长纹间隔及宽度都较小,色素沉积更浅,纹路异常现象较多。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19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但2020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对数函数表示; 2019年雄性个体除下脊突长LCL (lower crest length)与日龄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2020年雄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线性函数表示。除2020年雄性个体6项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AGR (absolute growth rate)和瞬时相对生长率IRGR(insta...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集中国沿海常见五种鲳属鱼类并对其耳石进行系统的多元形态学描述与比较。耳石形态在整体轮廓、边缘以及前部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展现了耳石形态的种内特异性。随着基因隔离与种间分化,鲳属鱼类耳石也逐渐变薄且基叶、翼叶更为发达。上述观察到的种间耳石形态差异与鱼体本身生活的水层以及温度联系紧密。96.6%的判别成功率也证明鲳属鱼类耳石显著的种间差异,表明形态学方法可以作为鲳属鉴别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Correlations between daily fish settl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examined during two consecutive years in two labrid species (Symphodus roissali and Symphodus ocellatus) in the NW Mediterranean Sea. Both these species have a short planktonic larval duration (12±0.3 and 9±0.4 days, respectively) and limited offshore larval dispersal. Time-series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aily settlement patterns with variou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non-linear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veraged over larval period and daily settlement patterns. Settlement was not uniform and took place as pulses of different length. Although the analyses detected a fe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day-to-day patterns i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settlement (e.g. solar radiation, atmospheric pressure, daytime or nocturnal wind components), these were not consistent among years. In S. ocellatus, however, wind components (daytime or nighttime) explained part of the variance in settlement intensity. The correlations (GAM outputs) observed between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veraged during the whole planktonic period) suggest that calm weather during the planktonic period usually increases settlement success.  相似文献   

13.
选取日本沼虾5月龄同生群雌、雄虾各90尾,分别测量其体重、体长、头胸甲长、胸宽、胸高、腹节长、腹节宽、腹节高、尾节长、尾节宽、尾节高、眼窝距、额剑长等13个表型性状,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雌、雄个体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1雌、雄测定群体各形态性状测量值间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14.
于水温(18.0±1.0)?C、盐度20、p H 8.1±0.2条件下,以日本囊对虾秋繁同生群仔虾[总长(7.643±0.639)mm]为实验对象,以离水干露为胁迫因子,在确认其离水干露160min内的复水成活率为100%和离水干露240min时的复水存活率略低于5%后,借助显微扫描像素测量技术和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A、B、C、D、E实验群体(依次为干露处理160—180、180—200、200—220、220—240min时段内的死亡群体和干露处理240min时的存活群体)间形态表型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15项形态性状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性状多达10项,依次为第一触角柄长、额剑长、眼径、第一腹节长、第二腹节长、第三腹节长、第四腹节长、第五腹节长、尾节长和尾节高;(2)在所涉17项形态比例指标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指标仅为3项,依次为头胸甲长/总长、头胸甲高/头胸甲长和尾节高/尾节长,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有随耐干露性能差异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大的趋势;(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4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1.018%,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高达57.974%,其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主要变量占形态比例指标总数的64.706%;(4)将A、B、C、D实验群体统归为干露处理淘汰群,E实验群体定义为干露处理选留群。采用逐步判别法,所建的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淘汰群和选留群个体,其中选留群个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100%和84.75%,淘汰群个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82%和100%,两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