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理解被动大陆边缘凹陷斜坡断裂的构造特征和演化机制,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带的断裂发育特征,应用断层生长指数研究断裂的活动期次,结合断裂活动期间的沉积响应特点,分析断层发育演化机制。结果显示,白云凹陷北坡断裂走向以NWW向为主,发育部分NEE至近E—W向小断裂;断层倾角较陡,单条断层剖面形态主要为板式断层,组合构造样式主要呈阶梯状和"X"形断裂组合样式;裂后阶段主要有23.03~21Ma和19.1~15.97Ma和10~2.59Ma三期活动,其中10Ma后断层活动强度显著增大。断裂走向研究表明新生代区域伸展应力场由近N—S向向NNE向顺时针偏转,偏转角度约为8°。相对于陆架凹陷发育的断裂,位于陆坡深水区白云凹陷断裂体系特点主要是断裂活动时间较长且活动强度多变。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北坡裂后断裂的发育演化主控因素是主凹持续强烈的热沉降,南海扩张对北缘的弱挤压作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南海块体和西菲律宾海板块的汇聚活动则对断裂构造活化有重要影响。白云北坡的沉积发育对构造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响应,尤其是裂后第三期的构造活化期,受东沙运动影响,表现为一系列水道下切、深水沉积滑塌和削截抬升,根据其变形特点,推测东沙运动的构造应力主要来自东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维地震、岩芯、测井、录井资料,以“源-沟-汇”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构造断裂体系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特征,梳理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发育类型与时空展布。研究表明,沙河街组沉积期埕北断层、埕子口断层具有典型幕式构造演化特征。沙三段沉积期表现为强烈断陷幕,埕北断层活动强烈,陡坡带沿大型古沟谷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斜坡沿断槽型沟谷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二—沙一段沉积期为走滑改造断陷幕,埕北断层活动明显减弱,埕子口断层活动相对较强,陡坡带和西斜坡沿物源通道均继承性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勘探实践验证了砂体发育区为构造-沉积响应的结果,为研究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昆嵩地区是万安盆地西部负向构造单元,其中部N–S向断裂贯穿南北,独特的构造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万安盆地西部构造演化与区域断裂走滑活动的窗口。将研究区沉积地层划分为3套构造层,通过回剥法绘制南昆嵩地区构造–沉积充填剖面,并计算南昆嵩地区构造沉降量以及构造沉降速率,论述南昆嵩地区构造演化史与沉降过程以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下部构造层和中部构造层中断裂组合样式主要为卷心型断层、“Y”型断层、阶梯状断层和高角度花状构造等,断裂延伸方向大致可分为:N–S向、W–E向和NE–SW向3种;上部构造层断裂不发育,为稳定沉积;在区域走滑断裂以及南海扩张运动的控制下,南昆嵩地区始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经历4个阶段:初始裂谷期、伸展断拗期、走滑改造期和热沉降期,新生代地层构造性质也表现为以伸展与走滑作用为主–走滑断裂控制–热沉降的三段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对瓯江凹陷古近系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凹陷古近系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滨海相和浅海相5种沉积相类型.根据该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沉积充填特征,可将瓯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演化分为3个阶段:早古新世断层开始活动,形成了凹陷雏形,总体发育三角洲—...  相似文献   

5.
渤中凹陷是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古近纪时期被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渤南低凸起、渤东低凸起所环绕。凸起与凹陷之间因控盆断裂发育程度及活动速率的差异,形成复杂的构造带与沉积体系。在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计算主要边界断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速率,并与相应时期平面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相对比。结果表明,渤中地区古近纪的控盆断裂活动速率峰值出现在沙三段和东三段沉积时期,凹陷处于强烈断陷期,且因平面上不同位置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凹陷在空间上并非呈简单的"平底锅"形态。盆缘碎屑沉积体系类型明显受控于断裂内侧的基底沉降速率,并随活动速率的大小变化而发生退积或进积。与环渤海湾陆上油田所处各凹陷古近纪的构造沉积演化相比,在东三段沉积期发生的最强烈断陷和在东二上-东一段沉积期发生断坳转换以后,成为整个渤海湾盆地远源三角洲的进积中心,是渤中凹陷古近纪构造沉积演化方面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东海某凹陷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及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开展控凹断层活动定量分析,并且探讨了断陷期重要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对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海某凹陷断陷沉积时期,断裂活动从剧烈到平静,地形高差从大到小,形成了3个重要不整合面:断陷幕次界面T40和T34,断陷―断坳转换面T32。由此,将断陷期划分为3期断陷幕和1期断坳幕:断陷Ⅰ幕(古新统)为构造启动期,其受控于三潭断裂和白堤断裂,分布范围局限,发育近源沉积体系;断陷Ⅱ幕(始新统宝石组)和断陷Ⅲ幕(始新统平湖组下段)为强烈断陷期,地层被断层错断严重,水深较大,西部缓坡带以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潮坪沉积为主,东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受断陷格局限制,扇三角洲以快速沉积、堆积厚度大、沉积范围小、相变快为主要特征;断坳幕(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为断陷萎缩期,地层开始向坳陷沉积转换,盆地与南部海域沟通变强且水深变浅,凹陷内部以平行岸线的潮流作用为主,发育大规模的非对称性三角洲和陆架潮汐砂脊等,储层富集,可作为有利勘探目标。此外,断陷幕发育扇三角洲等近源沉积,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也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是自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其凹陷结构具有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复式箕状特征。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和南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断裂主要为正断层,局部发育少量逆断层,有EW向、NE向和NW向3组;活动时间上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断裂;发育板式、铲式、坡坪式等多种类型断裂组合。根据断裂规模和对地层的控制作用,可将断裂分为3级,一级断裂控凹、二级断裂控区带、三级断裂控圈。控凹断裂(千里岩断裂)在凹陷中部断层活动速率最大,沉降快、沉积厚度较大,对应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核心区,在凹陷边缘、斜坡带则活动速率较低。构造演化受仪征、吴堡、真武、三垛4次构造运动事件控制,经历伸展张裂、裂后拗陷2个演化阶段,广泛接受上白垩统浦口组-泰州组,古近系古新统阜宁组,始新统戴南组、三垛组及新近系沉积。综合断裂体系、凹陷沉积充填与构造演化史,预测北凹油气成藏具有近源近断、复杂断块成藏的特点,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关键因素,断阶带中部、深凹断鼻构造带紧邻生烃中心,发育一批有利构造圈闭,成藏配置条件较好,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即松南—宝岛—长昌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东端。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38条主要断层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平面上表现为近EW向展布的平行四边形,剖面结构表现为自西向东由半地堑—不对称的地堑—半地堑有规律变化。(2)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断裂系统可划分控制凹陷边界断层、控制洼陷沉积中心断层和调节性断层3类。(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古近纪时期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海海盆扩张的双重影响,构造应力场发生NW—SE→SN转变。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32Ma,应力场以区域性NW—SE向伸展为主,断裂系统以NE—SW向为主,控制凹陷边界;32~26Ma,以南海海盆近SN向拉张应力场为主,断裂系统以NWW—SEE向为主,断层活动控制凹陷沉积中心;26~Ma,区域性伸展与南海海盆扩张应力均逐渐减弱,NE—SW向和NWW—SEE向断裂继承性发育。(4)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内部主要断层在渐新统崖城组和陵水组沉积时期活动速率快,地形高差大、沉积水体深、沉积厚度大,控制了崖城组和陵水组的大规模沉积,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圈闭以受断层控制的断鼻和断块为主,长昌主洼凹中隆起带发育2个最为理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9.
惠民凹陷孔店期盆地原型格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评价惠民凹陷古近系孔店组的油气资源,研究盆地原型格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分析,发现受构造演化的影响,孔店组不同时期的厚度(或残留厚度)在凹陷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导致主力烃源岩生烃条件发生变化;孔店期原型盆地为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盆地长轴方向整体为近东西向,主要的控制性断层是凹陷北部的边界断层-滋镇断层和阳信断层;通过计算盆地的残余厚度和剥蚀厚度,恢复了原型盆地的厚度,孔二亚段地层向南部斜坡带超覆,发育3个沉降中心,分别位于滋镇和临南洼陷东北部及阳信洼陷,孔一亚段沉积具有继承性,但北东向的滋镇、阳信断层对地层的控制更为明显;沉积中心迁移的结果显示:孔二亚期-孔一亚期沉积中心迁移,对在滋镇和临南洼陷内孔店组地层油气成藏及阳信断层下降盘的储层中成藏有利,但孔一亚期-沙四亚期沉积中心的迁移,对油气在孔一-沙四段储层中成藏不利.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对歧南断阶带古近系砂分散体系与沉积体系构成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古近系沙三段至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可划分埕子口、沙垒田、沙中低凸起和燕山4个方向的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经历了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陷晚期3个阶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控制了砂体平面分布,其中古构造格架控制着相带分布,构造转换带控制着古水系,断裂坡折控制着砂体发育部位;复合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体垂向分布。预测海一断层附近至歧口17-1西侧坡折带和海四断层南侧三级台阶区是主要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