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黄海海域广泛分布了海相古生界,区域地质研究表明,南黄海海相古生界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层系,分别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泥质烃源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高家边组泥质烃源岩,下二叠统栖霞组灰质烃源岩和上二叠统龙潭-大隆组泥质烃源岩。通过对这4套烃源岩沉积特征及地球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开展了烃源岩地化特征和生烃潜力的评价。评价结果认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高,为好-最好烃源岩;上二叠统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但有机质组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为较好烃源岩;奥陶-志留系为一般烃源岩,在此基础上,计算南黄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为2.75万亿m~3。  相似文献   
2.
特提斯域构造活动背景控制下发育一系列煤系烃源岩发育盆地,且环太平洋带古近纪和新近纪煤多以“富氢”为特征,生烃潜力巨大,这一类煤系是我国东南沿海含油气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因此,对特提斯背景下的煤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系统总结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分析特提斯域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时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归纳总结影响煤系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明确煤系烃源岩的有利发育条件及优质源岩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特提斯域控制下的煤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南亚沿海地区拉张背景下的盆地,多发育于断陷时期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发育年代与特提斯构造活动时期吻合;煤系烃源岩发育受古植物、古环境、岩相古地理、陆源有机质供给、构造活动强度、沉积–沉降速率等多因素共同控制,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将其归纳为母源因素、构造–沉积因素及保存因素3类;富含壳质组和富氢镜质体的植物类型是富氢煤形成的必要母源条件,有利的聚煤环境及稳定构造背景是煤系烃源岩大规模发育的关键因素,合适的水体条件和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我国东南沿海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煤系富含树脂体,珠江口盆地煤系富含孢子及花粉,琼东南盆地发育广泛的煤系泥岩,勘探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是自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其凹陷结构具有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复式箕状特征。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和南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断裂主要为正断层,局部发育少量逆断层,有EW向、NE向和NW向3组;活动时间上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断裂;发育板式、铲式、坡坪式等多种类型断裂组合。根据断裂规模和对地层的控制作用,可将断裂分为3级,一级断裂控凹、二级断裂控区带、三级断裂控圈。控凹断裂(千里岩断裂)在凹陷中部断层活动速率最大,沉降快、沉积厚度较大,对应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核心区,在凹陷边缘、斜坡带则活动速率较低。构造演化受仪征、吴堡、真武、三垛4次构造运动事件控制,经历伸展张裂、裂后拗陷2个演化阶段,广泛接受上白垩统浦口组-泰州组,古近系古新统阜宁组,始新统戴南组、三垛组及新近系沉积。综合断裂体系、凹陷沉积充填与构造演化史,预测北凹油气成藏具有近源近断、复杂断块成藏的特点,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关键因素,断阶带中部、深凹断鼻构造带紧邻生烃中心,发育一批有利构造圈闭,成藏配置条件较好,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孢粉相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环境控制烃源岩发育理论为指导,应用孢粉相分析方法,以南黄海盆地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和栖霞组烃源岩层段为研究对象,对典型钻井剖面的孢粉及沉积有机屑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沉积有机屑的丰度特征和组分类型,探讨三套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初步评价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孢粉相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高成熟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形成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栖霞组为缺氧远陆架沉积环境,以无定形有机质为主,水体分层缺氧,是烃源岩形成的有利环境;大隆组为缺氧和少氧的陆架环境,也较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生烃潜力较栖霞组差;龙潭组煤质型有机质较为丰富,为充氧的陆架区,以陆源输入为主,沉积区水体较浅,含氧量高,不利于富氢烃源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广泛发育海相中、古生界,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大,但一直未取得勘探突破。通过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类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后期构造改造的强度不同。南黄海盆地遭受多期次强烈的后期改造,致使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和改造,不利于油气保存,在南黄海区内寻找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带,是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取得油气突破的关键;综合南黄海残留地层分布、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变形特征等的研究结果,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最具现实勘探意义的区域进行了优选,认为崂山隆起中南部弱变形区是南黄海中、古生界实现勘探突破最有利区带,下古生界是下一步重点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6.
侏罗系在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及含油气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南黄海盆地东北凹所钻遇地层的岩性组合、孢粉组合特征,确定了该井钻遇地层反映的时代为侏罗纪,证实了南黄海盆地发育侏罗系地层,这对评价南黄海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黄海海域中生界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也证实南黄海盆地印支—燕山期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前陆盆地。侏罗纪地层时代的确认及构造演化分析是下扬子南黄海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发生、演化研究的桥梁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马文睿  傅强  谭思哲 《地球科学》2014,39(5):601-610
苏北盆地勘探开发重点正逐步由寻找构造类油气藏向寻找隐蔽油气藏转变,重力流沉积形成的岩性砂体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显得日益重要.以岩心、测-录井、地震反射特征等资料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西南端黄珏-马家嘴地区戴南组沉积砂体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戴南组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近岸水下冲积扇、滑塌-浊积扇沉积;戴南组二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滑塌-浊积扇沉积.这些沉积砂体的发育与独特的构造样式、活跃的构造背景、外力活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滑塌-浊积扇的发现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综合应用钻井、地震等地质资料,以"环境控源"为切入点,利用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发育之间的关系,结合沉积相、微量元素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论述北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条件;针对泰州组这套烃源岩层,阐述其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凹泰州组烃源岩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泰州组二段烃源岩发育于咸水背景下的深湖-半深湖沉积,有利于富氢有机质的保存,是烃源岩形成的有利环境;北凹泰州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生烃潜力巨大;根据盆地模拟,北凹生烃量112.18亿t,按照聚集系数1%~5%计算,北凹资源量为1.12~5.60亿t,资源量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不同煤系烃源岩(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黄金管-高压釜生烃动力热模拟实验,查明了3种煤系烃源岩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均具有很高的产气态烃能力和较高的产液态烃能力,但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烃演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炭质泥岩生烃最早,生烃强度最大;煤居次,生烃稍晚,生烃强度稍低;暗色泥岩生烃最晚,生烃强度最低。根据热解生烃特征,指出西湖凹陷具有煤成油的勘探潜力,西部斜坡带是找油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