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重金属镉胁迫条件下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率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05mg/L Cd2 浓度组,10d时检测到微核率极显著升高;0.5mg/L和5mg/L组5d时就可检测到微核率极显著升高,到10d时微核率达到最高值;10d时转入清洁海水后,3个组在15d再次出现一个微核率的最高值。大弹涂鱼肝脏过氧化物酶标记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转硫酶(GST)。3个组的GSH-Px酶活性和5mg/L浓度组GST酶活性在12h后显示出极显著变化,3个组GST酶活性在24h检测到极显著差异;在转入清洁海水5d时,3个组GSH-Px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可检测到极显著差异,而3个组的GST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标记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标记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镉污染;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标记和肝脏内过氧化物酶标记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质量(8.77±0.16)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9周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饲料中3种不同类型的糖源(葡萄糖、蔗糖和糊精)对大菱鲆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糖源显著影响肝脏中与脂肪合成相关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苹果酸酶(ME)的活性(P0.05)。饲料糖源为葡萄糖时,大菱鲆肝脏中G6PD和ME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蔗糖和糊精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与脂肪分解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分析表明,肠道脂肪酶的活性受饲料中不同糖源的影响显著(P0.05);肝脏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在糖源为葡萄糖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不同糖源对肝脂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糊精组的总脂酶活性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菱鲆肌肉中的C16∶0和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糊精组,而C16∶1和C18∶1n-9的含量显著低于糊精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不同类型的糖源对大菱鲆肌肉脂肪酸的影响集中在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上,而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氨中毒对大弹涂鱼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和甲硫氨酸亚砜亚胺对鱼类高血氨症的缓释作用,本研究设置了4个处理组:组1腹腔注射氯化钠,组2腹腔注射醋酸铵,组3腹腔注射牛磺酸和醋酸铵,组4腹腔注射甲硫氨酸亚砜亚胺和醋酸铵。实验持续96h。结果发现,组2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最高,其次是组1,而组3和组4显著最低。同样,组2实验鱼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 8显着高于其他组。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mRNA表达量,组1显著高于其他组,而IL 1基因的mRNA表达量,组4显著最高。结果表明:氨氮毒性能够影响鱼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及免疫应答,导致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外源性牛磺酸能够缓解鱼类高血氨症带来的负面影响;甲硫氨酸亚砜亚胺尽管能够缓解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损伤,但对炎症反应并未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彬  彭淇  陈斌  孙晓锋  冯健 《海洋与湖沼》2013,44(4):1050-1055
采用含有25%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蔗糖糖蜜、糊精、小麦淀粉等不同糖源的6组等氮、等能量半纯合实验日粮, 研究了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稚鱼养殖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 葡萄糖组、麦芽糖组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益和蛋白效益显著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 葡萄糖组和麦芽糖组鱼鱼体总能明显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 葡萄糖组和麦芽糖组鱼肝脏脂肪、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 葡萄糖组鱼血糖浓度与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 葡萄组和麦芽糖组鱼肝组织中己糖激酶(HK)显著高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显著低于其它各个糖源组鱼(P<0.05)。本实验结果认为, 日粮中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稚鱼养殖效果的差异主要与调控鱼体内糖代谢的关键酶己糖激酶(H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对不同糖源的糖分子结构不同活性有关, 与糖的分子大小无关。在罗非鱼稚鱼饲料中添加蔗糖糖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雄性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为研究对象,对急性高温处理下雄性许氏平鲉的血液生理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白细胞(WBC)在实验中增加显著(P0.05);同时急性高温处理后,血清皮质醇(COR)、血清葡萄糖(GLU)和蛋白水平发生显著变化(P0.05),GLU出现与血细胞相似的变化规律,COR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蛋白水平整体显著下降(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在处理2、6h后显著升高(P0.05);HSP70mRNA表达水平在2和6h后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在高温处理下显著下降(P0.05);TRα和TRβ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高温处理下雄性许氏平鲉处于胁迫状态,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相关基因表达受高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牙鲆是海水养殖肉食性鱼类。本研究以灌喂葡萄糖的方式,研究糖胁迫对牙鲆(初始体重225±50g)肝脏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解析肉食性鱼类糖耐受能力弱的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共设计2个实验组,第1组为糖胁迫组,将葡萄糖溶液(500mg/ml)按照1.67g葡萄糖/kg体重的剂量灌喂给牙鲆;第2组为对照组,按第1组同等剂量灌喂牙鲆磷酸缓冲盐溶液(PBS,0.01mol/L)。分别在灌喂前(0h),灌喂后1、3、5、7、12、24和48h取样。结果表明,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在灌喂葡萄糖后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7h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灌喂前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与0h差异不显著(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7h显著高于灌喂前水平(P0.05)。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5h和7h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灌喂前水平(P0.05)。肠道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对照组中,上述酶活性在不同取样时间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的来说,糖胁迫影响了牙鲆肝脏的转氨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肝脏的氨基酸代谢强度,促进了肝脏脂肪酸的合成,增强了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解毒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组织解毒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梯度设置为对照组(自然海水)、1、5mg/L氨氮处理组,实验取样时间为0、2、6、12、24和48h。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组织Rh蛋白、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精氨酸酶(ARG)mRNA表达以及谷氨酰胺(Gln)、尿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组鳃Rh蛋白、GDH、GS和ARG mRNA表达均在48h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2、6和12h时达到最大值,其中Rh蛋白和GDH mRNA表达在48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GS和ARG mRNA表达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鳃丝Gln、尿素含量分别于6、12h后保持稳定,并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肝胰脏Rh蛋白、GS和ARG mRNA表达在48h或24h内呈峰值变化,于6h或12h达到最大值,然后恢复或高于对照组水平,而GDH mRNA表达仅在2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其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肝胰脏Gln、尿素含量分别在6、2h内呈显著升高,然后保持稳定,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血淋巴氨氮含量仅在6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Gln含量于12h内明显升高,然后保持稳定而尿素含量在24h内呈峰值变化,于6h达到最大值,然后趋于稳定,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由此可见,三疣梭子蟹在氨氮胁迫下可以通过合成Gln或代谢为尿素途径,降低体内氨氮含量和毒性,其中各组织Gln含量、血淋巴尿素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明显正相关,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可作为三疣梭子蟹在氨氮胁迫下解毒代谢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芯片技术为核心,结合生态毒理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制备了海洋青鳉鱼专用型生物芯片,包含180个与细胞分裂、解毒反应、缺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凋亡、生长和发育、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以及生殖激素分泌等功能相关的基因.我们提取了雌性海洋青鳉鱼成体在正常培养和缺氧处理12周后的肝脏和卵巢组织总RNA,利用自制的基因芯片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海洋青鳉鱼在缺氧压力环境下,肝脏和卵巢组织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分别检测出9个和6个,表明应用此类自制良好的芯片可有效获得海洋青鳉鱼的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图谱,也将加强对海洋缺氧状态、氧化应激等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理解.本研究对于识别异常环境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进一步开展监测海洋生态毒理因素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苯并[a]芘(BaP)对鱼类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影响,以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内实验,研究其在经过不同浓度(0.1、1、10、20、50mg/kg鱼体重量)的BaP诱导后,鱼体肝脏研究CYP1A1基因表达的情况,筛选出后续时间-效应实验中BaP注射的最佳浓度,研究BaP诱导6h、12h、1d、3d、7d后(质量浓度为20mg/kg鱼体重量)鱼体肝脏CYP1A1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剂量-效应实验中,20mg/kg鱼体重量为最佳浓度,此浓度下,基因表达在各组中变化最显著。时间-效应实验中,较空白对照组而言,染毒6h、12h和1d后,EROD酶活性显著增加。3d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7d后酶活性又发生上调。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CYP1A1基因表达量都发生了上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6h和12h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1d后开始下降且与3d和7d组相比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蛋白表达量在染毒12h后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略有回落,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BaP对褐菖鲉CYP1A1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一定质量浓度的BaP注射于褐菖鲉不同的时间后,能诱导褐菖鲉活体EROD酶活性、CYP1A1基因m 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这说明BaP作为诱导剂对CYP1A1酶活性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YP1A1的转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溶解氧变化下血蓝蛋白、自由氨基酸含量和体内Cu2+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血浆和肝胰脏中Cu2+含量、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在溶解氧变化36h内呈峰值变化,在12h时达最高值,在36~48h时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变化平稳,至72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浆中Cu2+含量先升后降,分别于6h、48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而肝胰脏中Cu2+含量于6h后开始明显降低,12h时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上升,于48h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稳定后Cu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mg/L溶解氧处理组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在48h内呈峰值变化,在24h时达到最大值,于48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5mg/L溶解氧处理组血淋巴中总自由氨基酸含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在72h内呈峰值变化,均于24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至72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低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通过改变组织中自由氨基酸及Cu2+含量,迅速启动血蓝蛋白合成机制,调节血蓝蛋白含量以适应低溶解氧环境,在对虾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 Afossorialmodeoflifehasbeenadoptedbynu merousfishes(Gibson,1982).Burrowingmodeof lifeclearlyoffersanumberofadvantages,butburro wingfishmustalsobeadaptedtocopewiththespe cialproblemsthatthislifestylepresents.Fishthat constructburrowsininterti…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了TLR21 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迟缓爱德华 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 在0 h、1 h、3 h、6 h、12 h、1 d、3 d、6 d 后, 在心脏、肝脏、脾脏、 头肾、鳃、小肠、肌肉和血的时空表达特征, 并探讨了它们与牙鲆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 多组织在感染病原6 h 后TLR21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尤其是头肾和小肠。头肾6 h 的表达量达到了 对照组的59.3 倍, 小肠6 h 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38.6 倍。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牙鲆体内各组织 中TLR21 的上调表达和变化, 为研究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究环境低氧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指标的影响,为军曹鱼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设置低氧胁迫–恢复实验,将军曹鱼幼鱼(平均体质量(220.67±20.73)g)在低氧((2.64±0.25)mg/L)胁迫3 h及复氧((6.34±0.15)mg/L)8 h、24 h和48 h后,测定其肝脏和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指标。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后,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肌肉中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se,LPO)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L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氧过程中,肝脏和肌肉中MDA、LPO、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GR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糖原在复氧24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糖原在复氧8 h、24 h和48 h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对军曹鱼幼鱼机体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肝脏和肌肉组织的酶活力和能量供应发生变化;低氧胁迫后的再复氧环境,对机体造成更为强烈的氧化损伤,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银鲳(Pampus argenteus)应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本研究设置4个温度组:对照组26℃和实验组28、30、32℃.并对银鲳的肝、肾和鳃的组织结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相对活性变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以及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随温度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和RACE技术克隆鲫鱼半胱亚磺酸脱酸酶CSAD基因c DNA序列,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CSAD m RNA在鲫鱼不同组织和昼夜节律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还研究了牛磺酸对鲫鱼肠道CSAD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鲫鱼CSAD基因c DNA序列包含186bp的5?UTR序列,675bp的3?UTR序列,1503bp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鲫鱼和鲤鱼的同源性为97.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鲫鱼与鲤鱼之间的亲缘关系最接近,置信度为100。经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6.82k Da和5.77;(2)Ca CSAD m RNA在肌肉、心脏、肠道及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脑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3)鲫鱼肠道CSAD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6:00am点时最高,9:00pm点时相对表达量最低;(4)鲫鱼CSAD的相对表达丰度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鲫鱼CSAD基因的分子特征,同时将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SAD营养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重金属铅离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Hippo信号通路中主要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qPCR技术研究了96 h急性不同浓度铅胁迫(0、10、17.8、31.6、56.2和100 mg/L)下Hippo信号通路中的部分基因在肝脏、肌肉、鳃和小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 mg/L)相比,七个基因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Lats1/2外,其他基因在铅胁迫浓度(17.8 mg/L)时都显著上调(P<0.05);在肌肉组织中,MOB1表达量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上升显著(P<0.05);在腮组织中,YAP/TAZ、TEAD、PP2A、MOB1、KIBRA和FRMD表达量在铅胁迫浓度(10 mg/L)时显著上调(P<0.05);在小肠组织中,PP2A、KIBRA和14-3-3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大口黑鲈可能通过调节Hippo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响应铅胁迫。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