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族寿星     
前不久在瑞典赫尔辛基水族馆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追悼会”,数百名衣冠楚楚的社会名流,为一条88岁高龄的鳗鲡突然死亡,甚感痛惜。主持人是这条鳗鲡的主人,他说:“它只活了寿限的三分之一!”无独有偶。最近,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取样考察时,偶然捕获了一条罕见的蛇。经专家鉴定:这是一条绿茸线蛇,已渡过了1 600多个春秋了! 这两位水族“寿星”的年龄是怎样测得的呢?我们知道,动物的鳞片、牙齿、耳石及外壳上,都有明显的“轮纹”。所谓“轮纹”就跟树木的“年轮”差不多。不过,动物的轮纹不象树木的那样清晰可见,有的还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这种“轮纹”既是动物的“年龄表”,又是当地水文气象的“活档案”。因为,每年春夏两季,动物的生长速度快,所长成的轮纹就宽;冬秋季节生长慢,轮纹就窄,由宽轮纹和窄轮纹组成的“同心轮”,就是它们的“年轮”。赫尔辛基水族馆的那条鳗鲡,牙齿上有88个年轮,“挑战者”,号捕捉的绿茸线蛇,从头到尾共有1 678个轮圈。从绿茸线蛇的生长规律推算,这条蛇的寿命可长达12万年!为此,人们兴致勃勃地为它安排了新的“住宅”,希望它寿比南山,同天地并存!  相似文献   

2.
海蛇悠然自得地在石缝间游荡觅食,或者悬垂在珊瑚丛下休息,时不时还上窜到水面上呼吸新鲜空气。即使是最凶猛的鲨鱼看到它们,也要避退三舍。海蛇和陆地蛇原本都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地质史上自然环境的剧变,一些原来生活在陆地上的蛇,不得不下海寻找新的乐土,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的身体发生了一些适应海洋生活的变化:它的腹鳞退化了,身体变成圆柱形,后部直到尾部变得侧扁,这样可以减少海水的阻力,游动时更加迅速;它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开合,能最大面积地接触空气,它吸气一次可以潜入水下达5小时之久。陆地蛇都是卵生的,成活率低,海蛇则一般是胎生,一胎能生6条小蛇,每一条都有25~30厘米长,而且一出生就能游泳。海蛇在捕捉猎物时,就像战场上的狙击手一样埋伏在洞穴或岩缝里,耐心等待。只要哪个粗心大意的可怜虫从旁边经过,海蛇就闪电般地咬住对方,再慢慢吞入肚中。海蛇吃东西相当缓慢,经常不得不将猎物留在海底,自己游上海面换气。海蛇和陆地蛇一样都是“近视眼”,但是凭着灵敏的嗅觉,不管怎样游上游下,它总是能准确无误地穿过森林般的珊瑚礁,找到自己的猎物。已知的50多种海蛇中,绝大多数都具有比陆地毒蛇更强的毒性。例如,钩嘴海蛇的毒性相当于眼镜蛇毒性的...  相似文献   

3.
从里斯本往西走向断崖,便到达卡摩安兹诗中所写的“陆尽于此,海始于斯”的那个地方,真有点像我们所说的“天尽头”或“天崖海角”,它就是欧洲最西端——罗卡角。不过,说它是“天尽头”有点名不副实,走近罗卡角,举头眺望,天还是那么高、那么远。“欲穷千里无边际,更进一步有断崖”,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海浪科学技术合作社的专家,研制出一种利用海浪产生牵引力的船舶发动机——海洋波浪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已在圣彼得堡市金刚石造船厂制造成功,并已安装在“波罗的海”号拖网渔船上。这种海洋波浪发动机的工作部件,是水下旋转的金属叶轮。每片叶轮的结构类似船舵。当停泊或风平浪静时,这些叶轮收拢在船身内,遇到波浪就朝外伸开。其自动控制系统能旋转这些可围绕旋转轴转动的叶轮。并调节成一定的角度,使叶轮朝向水的逆流方向。这样,就在船行  相似文献   

5.
美国深海开发服务公司与美国威斯汀豪斯水下激光系统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租用其第一套水下激光线性扫描系统的合同。 深海开发服务公司将把这种先进的传感器及其过程处理器结合成一体,然后放入一个特殊设计的能被拖动的潜器中,这样它就能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水下激光图象勘测和检测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8,(3):9-9
“煤矿中的金丝雀”发挥的是预警的作用。金丝雀对瓦斯气体非常敏感,一旦矿井中的瓦斯含量超标,金丝雀就会躁动不安、尖叫甚至死亡。现在,一种小型海洋蜗牛正如同“煤矿中的金丝雀”,预示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一位助理生物学教授将这种蜗牛称作“海洋中的‘薯片’”,因为多种海洋生物以它为食。它位于海洋食物链的底端,维持着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南海的一些海岛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异、酷似狗爪的动物,当地渔民因而称它为“狗爪”。这种“狗爪”并不长在狗腿上,而是生长在含盐分较高的海水岩礁处,它的真名叫“石鳖”,属于无脊椎动物,与田螺、河蚌、墨鱼、蛤、蚶等同属一个大家庭。由于石鳖身体柔软,体外有贝壳(或已退化),具有外套膜,人们将它列入软体动物类中。“石鳖”的模样很奇特,身体的上半部很像一顶已穿洞的旧草帽,其实这是它的外套膜。河蚌及其它贝类一般都只有两块贝壳,并有能自由收缩的闭壳肌,可将身体的内脏器官全部藏在贝壳内,不轻易外露;但“石鳖”的贝壳却由8块形似狗爪的壳板组成,且不能覆盖整个身体,是软体动物中较原始的一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上,山东半岛的成山角被称为“天尽头”。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使它对航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独有偶。在欧洲大陆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也有一块对航海特别重要的岬角,它就是同样可称为“天尽头”的圣维森提角。圣维森提角位于北纬37°01′,西经9°00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鱼雷是海上作战常用的武器,舰船若被它击中,就会船毁人亡。也许你不相信,在宽阔深邃的大海里,竟生活着一种“活鱼雷”,当它暴怒时,会袭击过往船只。英国有一艘名为“巴尔巴拉”号的油船,曾经遇到过这种“活鱼雷”,差点被撞毁。一天,“巴尔巴拉”号油船正在大西洋洋面上正常  相似文献   

10.
当时钟在西半球把日子推向公元1995年7月1日时,在波斯湾和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围绕非洲角的水域,一位多年来自诩为“世界警察”的“彪形大汉”,正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又重新把一张锈蚀的但绝非废物的“盾牌”从怀里掏出,以图在这一地区更好地履行其“警察”职责。这就是在封存了50年之后,将重新复出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从此,在波斯湾地区,一面标志着第五舰队的星条旗,将出演“水上警察”的“风流韵事”。  相似文献   

11.
江浙沪地区的人在吃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无论江鲜、海鲜,各种山珍海味,他们都有自己独有的料理之法。就拿吃蟹来说吧,他们吃蟹成精,对清蒸螃蟹这种单一的海边做法早已不能满足。毛蟹炒年糕就是一道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只要听到这个菜名,就能隐约闻到那带着一丝甜味  相似文献   

12.
潮流的变化性较潮位要复杂得多。尽管人们多年来一直对它进行观测和研究,但潮流中的许多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正确的解释。潮流旋转中的“倒转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倒转现象,就是潮流的旋转方向在一段时间里逆着原来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而旋转,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旋转方向。这种现象在海洋里是经常发生的。值得指出  相似文献   

13.
鲫鱼(Echeneididae)也叫“印头鱼”,因此鱼头部长成椭圆形像印记的吸盘,故而名之。(鱼印)鱼时常用此吸盘吸附在鲸鱼、鲨鱼、海豚、锯(鱼工)、剑鱼等等的腹部或船只的底部,过着寄生生活。被吸附着的动物,无论如何剧烈地摆脱,既无济於事,也无法吃掉它。它的吸盘是卵圆形的,结构相当复杂。吸盘上由两排许多横板构成,各横板的后缘游离,如横板稍稍竖起,就能形成一系列的真空室,故吸盘的吸附能力很强,牢  相似文献   

14.
鉴明 《海洋世界》2004,(2):45-46
天尽头在哪里?打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有一长长的、窄窄的呷角,像一只尖尖的鹿角深深地插入黄海之中。这个三面临海的呷角叫成山头,当地人称它成山角。  相似文献   

15.
海底的寓言     
杀人蟹一只年幼的杀人蟹,在海底傲慢地爬行着。一群鲷鱼游过来,它迅疾地挥舞巨钳,将一条鲷鱼钳住,然后洋洋自得地美餐起来。它庆幸自己天生就是一只杀人蟹,坚硬的身躯和两只锋利的巨钳,使它不再惧怕任何攻击。就连人类,它也不放在眼里,要不它怎么能叫杀人蟹呢?  相似文献   

16.
好望角是位于非洲大陆南端的一个岬角,它原先不叫这个名字,而叫“风暴角”。1486年葡萄牙冒险家迪亚士率远航船队沿新航线去印度寻找“黄金之国”,在这里突遇风暴,此后就把这个岬角取名为“风暴角”。后来,西欧殖民者给它取了个更吉利的名字——“好望角”,表示从大西洋航行至此,“黄  相似文献   

17.
潮流旋转中的倒转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流的变化性较潮位要复杂得多。尽管人们多年来一直对它进行观测和研究,但潮流中的许多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正确的解释。潮流旋转中的“倒转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倒转现象,就是潮流的旋转方向在一段时间里逆着原来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而旋转,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旋转方向。这种现象在海洋里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长得像一个五角星,其体外附着一层坚硬的石灰甲,并带有美丽色彩的海洋棘皮动物海星,是以贝壳类小动物为食物的。进餐时,海星先将贝类包住,然后从口中翻出胃来,再从胃里分泌出一种液体,使贝类麻醉而张开贝壳,最后,就可吃掉贝类的肉。因此,养殖贝类的渔民们往往想方设法消灭海星。起初,他们以为只要把海星撕碎就可以消灭它,没想到海星繁殖得更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海星的再生功能很强。因为它的行动又笨又慢,所以常常会被鱼、鸟撕碎,它的这种本领就是它的防御和繁殖的手段。它的再生能力是如此之强,以致只要还有一个腕,过了几天就能再生出4个小腕和1个小口,再过一个月时间,旧腕脱落,又再生一个小腕,于是,一个五腕的海星得以重现。人们在海滨经常可以看到“断腿断臂”的海星,就是受过伤正在再生的海星。其实,这种再生能力在低等动物中很常见。壁虎被敌人追赶紧迫时,能够断尾而逃。以保全性命。过上一段时间,断尾的壁虎又能重新长出一条新尾巴。一到冬天,章鱼就潜入海底,为了生存,它开始吃自己的脚爪。直到把八只脚爪都吃完为止,然后就闭眼不动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八条新的脚爪。海参遇到敌害时,可以把自己趁机逃之夭夭,大约50天后,它可以再生出一...  相似文献   

19.
俞旭 《海洋科学》1978,2(1):25-25
大洋的底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赋存于深海沉积物表层的锰结核,就是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早在1872年到1876年之间,深海调查船“挑战者”(Challenger)号在其环球海洋考察过程中,就发现世界各大洋广泛分布着铁锰结核。其后,不少学者从学术的角度,对它进行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喜欢“旅游”的小型鱼类———鱼印,它时常吸附在大型的鲨鱼、鲸、海龟的腹部或船底,自由自在地周游四海。由于鱼印的旅行是靠吸附在其他物体上前行,自己是毫不花气力的,故人们称它为“免费旅行家”。鱼印在旅行过程中,若遇上饵料丰富的海域或见到大型鲨鱼捕捉食物时,便留下来享受一顿鲨鱼吃剩下来的“美味佳肴”。然后再另找新的航“船”,继续它的旅行,如一时搭不上“航船”,便吸附在礁石或固着的物体上,作暂短的“休息”,等待良机,继续搭“船”前行。鱼印为什么能享受“免费旅行”呢?这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所致。鱼印的第一背鳍已变成了强有力的吸盘,位于头部上面,形似一只鞋底,因此,我国沿海渔民叫它“鞋底鱼”。鱼印的吸盘上有许多带齿状边缘的横皱褶,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船底上就像胶粘一样牢固,渔民给它取了个美名叫它“船底鱼”,或叫“粘船鱼”。鱼印的这一奇特习性,为渔民所用。渔民捕到活的鱼印后,就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捕获海洋动物。他们把鱼印的尾部扎透,用结实的绳索穿过去,再缠上几圈把它系紧,然后栓上船尾或放在活水舱里,一旦发现海龟,立即把数条鱼印抛出去,鱼印立刻会吸附在海龟身上,渔民只要拉紧绳索,把鱼印拖到船边,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