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氏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生理学方法研究了水温和体质量对许氏帆蚌(Hyriopsis schlegeli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育珠蚌养殖生理生态学提供基础资料。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水温,winkler碘量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9~30℃)条件下,许氏帆蚌的耗氧率为2.504~6.76mg/(kg.h),排氨率为1.963~5.689mg/(kg.h),其中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7℃达到最高值,30℃均开始下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许氏帆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成正比,而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华贵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华贵栉孔扇贝养殖容量的调查及生态生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可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贝类能量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33℃)范围内,华贵栉孔扇贝的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体重(W)都呈负相关,可以用Y=aW-b表示。华贵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温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OR=-c+b1T-b2T2。在13—28℃温度范围内,华贵栉孔扇贝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温度升高到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NR=c1edT,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华贵栉孔扇贝呼吸和排泄Q10值范围分别为0.466—2.471和1.129—2.437。在23—28℃温度范围内,不同规格华贵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原子数O:N)较高。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华贵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华贵栉孔扇贝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29.9%和69.4%。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t为13~33℃,S为22.4条件下或S为13~33,t为27.5℃时,皱肋文蛤的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的幂函数相关.2)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t为13~28℃,耗...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4、27、30)和5个pH梯度(5、6、7、8、9)。结果表明,温度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温度18~30℃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先降后升;盐度对该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盐度为27和24;pH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pH为6~9时,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幅度较小。在温度18~30℃,耗氧率与排氨率之比(O∶N)为5.56~45.4;在盐度18~30,O∶N为17.14~40.09;在pH5~9范围内,O∶N为27.59~40.4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钝缀锦蛤的生理生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2、17、22、27和32℃五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和32五个盐度梯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先降低再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2℃时为最小值1.571 mg/(g·h);排氨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温度17℃时为最小值0.127 mg/(g·h)。随着盐度增加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22时达到最大值3.106 mg/(g·h),排氨率先降低再升高,在盐度为27时为最小值为0.145 mg/(g·h)。在盐度32时,不同温度的O:N范围是5.525~79.037。在温度12℃时,不同盐度下的O:N范围是4.378~16.755。不同温度下耗氧率Q_(10)变化范围为1.054~2.421,排氨率的Q_(10)变化范围是0.748~1.25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大竹蛏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体质量为(6.44±0.59)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分别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8℃、12℃、16℃、20℃、24℃),5个盐度梯度(15‰、20‰、25‰、30‰、35‰),6个丁香油浓度梯度(0、8、16、24、32、40 mg/L)和5个MS-222浓度梯度(0、10、20、30、40 mg/L)。结果显示,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均对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影响。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20℃时达到峰值;盐度3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盐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耗氧率和排氨率升高;丁香油和MS-222均能有效降低大泷六线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其中丁香油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丁香油浓度为24 mg/L时或MS-222为20 mg/L时可使大泷六线鱼处于深度镇定期,结合耗氧率及排氨率变化,认为上述浓度是大泷六线鱼幼鱼保活运输的最佳浓度;本研究所有处理组的O∶N比值范围均在14.77~24.11之间,表明适宜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大泷六线鱼幼鱼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研究认为,适度降温、自然盐度和适宜浓度的麻醉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大泷六线鱼幼鱼的呼吸代谢强度,其中丁香油相比MS-222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实现大泷六线鱼高质量运输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5、20、25)和盐度(8、13、18、23、28、33)下对壳长为(25.10±0.84)mm的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逐渐增大,在温度25、盐度2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5111mg/(g·h)、0.2412mg/(g·h);盐度18~2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度28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毛蚶的氧氮比值范围为3.55~5.48,在温度15~25、盐度28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经方差分析,温度和盐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温度对不同个体大小缢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温度(15~ 30℃ )条件下 ,缢蛏的耗氧率 (O) [mg/ h·个 ]和排氨率 (N ) [μg/ h·个 ]与缢蛏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温度的上升使得缢蛏的耗氧率 (OS) [mg/ g· h]、排氨率 (Na) [μg/ g· h]均增大 ;两者之间的比值 (原子数 O∶ N)在 2 0℃时最大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其值逐步减小。耗氧率 (O)、排氨率 (N)与温度 (T)、缢蛏软体部干重 (W)二元线形回归方程分别是 :O=- 0 .370 3+0 .32 0 4 W+ 0 .0 2 98T,N =- 15 4 .0 6 77+ 6 9.74 88W+ 7.9332 T。复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773和0 .92 2 8;F检验表明 ,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耗氧率和排泄(NH4-N)率的影响,实验在投饵后6h,静水(盐度32)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不同规格(壳高1.6~4.8cm,软体部干重0.0342~0.6908g)的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的总平均值为2.35mg/(g·h).排泄率总平均值为350.89μg/(g·h).墨西哥湾扇见的耗氧量和排氧量都与扇贝体重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10~28℃范围内,不同规格的扇贝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继续升高到31℃时,耗氧率反而下降.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扇贝的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泄率的影响都可用指数方程表示.本实验证实,高温(31℃)将进一步提高墨西哥湾扇贝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耗氧量(O)和排氨量(N)与温度(t)、扇贝软体部干重(W)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587.804+36.787t+1697.864W;N=-92.344 9+4.534 1t+276.781 8W.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 6和0.8035 ; F检验表明,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F>F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闭流水式呼吸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体重组((50.94±5.50)g、(103.61±10.48)g、(154.58±7.56)g、(194.56±14.56)g)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在3个不同温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斑石鲷耗氧率、排氨率的昼夜节律变化。研究表明,3个温度条件下斑石鲷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重的增大而降低,斑石鲷白天平均耗氧率为(2.535±0.204)μg·(g·min)~(-1),夜间平均耗氧率为(2.531±0.064)μg·(g·min)~(-1),其耗氧率的昼夜差异不明显。白天平均排氨率为(0.104±0.007)μg·(g·min)~(-1),夜间平均排氨率为(0.083±0.007)μg·(g·min)~(-1),白天平均排氨率明显大于夜间。投喂饲料后斑石鲷耗氧率最高点出现在投喂饲料后1~3h,最低点出现在投喂饲料后19~23h,耗氧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排氨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温度升高使斑石鲷排氨率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1.
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呼吸与排泄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对浙江沿岸重要的3种经济贝类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的呼吸率与排泄率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耗氧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5.05 mg/(g·h)、0.77~5.97 mg/(g·h)和0.33~5.47 mg/(g·h),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1.51~1 078.63 μg/(g·h),26.97~990.73 μg/(g·h)和32.12~1 378.6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9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种实验贝类月际间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配对T检验发现,缢蛏(SC)和僧帽牡蛎(SCA)之间的耗氧率存在着显著差异TSC-SCA=3.184,p=0.024),泥蚶(TG)与缢蛏、僧帽牡蛎的耗氧率之间都不存在差异(TTG-SC=1.887,p=0.118;TTG-SCA=0.246,p=0.815),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之间的排氨率的差异均不显著(TTG-SC=0.977,p=0.373;TTG-SCA=2.369,p=0.064;TSC-SCA=1.002,p=0.362)。3种贝类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经回归分析发现,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变化均呈较显著的幂指数性相关lnY=lna+blnTY=aebT)。泥蚶呼吸排泄O:N变化范围为4.69~28.55,缢蛏和僧帽牡蛎的O:N变化范围分别为:4.68~37.89和3.04~10.27。  相似文献   

12.
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鱼类苗种运输和养殖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密闭式呼吸实验法探究了20、25和30 ℃水温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珍珠龙胆石斑鱼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体重范围为53.6~84.5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同水温下的耗氧率,豹纹鳃棘鲈为最高,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15、0.21和0.31 mg/(g·h);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08、0.15和0.16 mg/(g·h)。同水温下窒息点,驼背鲈为最高,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1.00、1.12和1.21 mg/L ;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19、0.24和0.25 mg/L。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饥饿对3种不同规格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饥饿的时间分别为1,3,5,7,10,13,20,27,35 d.实验结果表明,饥饿对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P<0.01).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在饥饿1~7 d时,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饥饿7 d以后,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在饥饿1~10 d时,排氨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饥饿10 d以后,耗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实验周期内,大、中、小3种不同规格的文蛤的O/N值分别为15.05~36.12(平均23.69),15.6~37.56(平均24.73),17.44~47.25(平均27.17).  相似文献   

15.
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鲷是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品种,为了比较杂交鲷与黑鲷的代谢特征,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13、18、23、28、33℃(32℃)5个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结果表明:13~28℃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8℃时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分别为14.22±0.95、0.39±0.02 J/(g.h)和17.47±0.14、0.43±0.02 J/(.gh),分别是其13℃时的5.69、4.05倍和4.01、3.73倍;且各温度下黑鲷的代谢率始终高于杂交鲷,前者是后者的1.23~1.73倍;杂交鲷和黑鲷幼鱼分别在32℃和33℃时代谢率比28℃下跌了22.23%和3.83%,证明该温度已分别超出了这2种幼鱼的最高适温;杂交鲷和黑鲷幼鱼28℃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94、1.40 mg/dm3,低于真鲷21℃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2.30 mg/dm3);O∶N原子比值结果显示,28℃时蛋白质供能比最低,生长积累速度最快,是2种幼鱼的最适温度.综合分析认为,杂交鲷幼鱼具有代谢率显著低于亲本的优点,也继承了父本耐低温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亲本耐高温、耐低氧的特点,并出现了应激反应大等不良性状.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条石鲷幼鱼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分别测定了13,18,23,28和33℃5个水温梯度下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由13℃升高至28℃时,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之升高;当水温为28℃时,其代谢率和排泄率达最大值,分别为(16.33±0.45)J/(g·h)和(1.03±0.04)J/(g·h),是13℃实验组的6.69倍和5.15倍;与28℃实验组相比,33℃实验组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分别降低了19.04%和15.53%,33℃已超出了条石鲷幼鱼生长的最高适温。(2)实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的蛋白质供能比值为37.94%~72.24%,蛋白质是其主要能源物质。(3)条石鲷幼鱼的窒息点为(3.17~3.64)mg/L,并随水温升高而升高。(4)Q10值和蛋白质供能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18~28℃是条石鲷幼鱼的适宜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将采集于湛江雷州的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根据其个体大小分为A组和B组,外壳长度分别为(4.51±0.17)cm和(3.69±0.11) cm,并采用Winkler碘量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单位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及其氧氮比(O∶N),研究了盐度和规格对波纹巴非蛤代谢的影响.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