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0,(7):5-5
<正>继1999年、2003年、2008年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执行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北极考察队已经组成。应厦门市人民政府邀请,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6月25日从上海出  相似文献   

3.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航北极,1999年7月1日上午从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码头启航。至此,拉开了我国涉足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政府行动的序幕。我国科学考察史上将留下辉煌一笔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酝酿于80年代末,90...  相似文献   

4.
7月15日上午9:58分,满载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缓缓地离开了大连海港码头,奔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各界有  相似文献   

5.
“雪龙”船全体同志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为使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为指针,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极地科学研究中心”为目标,发扬“爱国、爱船、团结、奉献”的“雪龙精神”,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险象环生的工作条件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先后执行了8次南极考察任务和2次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14万海里,浮冰区航行2万海里,破坚冰200余海里,创下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史上单船一年走航南、北两极3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上海至北冰洋航线;2003年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纵深北极破冰达80°15'N,突破了我国破冰最高纬度纪…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极考察队使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已连续 7年进行大洋考察 ,圆满完成了“九五”国家极地科学考察项目。“十五”期间的南大洋海洋科学考察拟以贯彻集中一个重点海域、布设有限固定断面和站位、年年复测和逐步加强走航观测的科学战略。 2 0 0 1年 1 1月 1 5日“雪龙”号从上海启程 ,开始了第 1 8次南极考察 ,将继续进行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大洋碳循环等学科的考察。“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现已装备有较先进的海洋观测设备 :具有提升重量达 2 2 70 kg、缆长 60 0 0 m的 CTD水文绞车和提升重量达1 t、缆长 1 2 0…  相似文献   

7.
卓冉 《海洋世界》2011,(2):78-80
2010年11月11日,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正式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雪龙"号也再次收托众望,拔航起程.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进行极地科考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 "雪龙"号已先后26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8.
9月24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结束历时76天、总航行12000海里的北冰洋科考之行后,承载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10名中方队员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载誉归来的北极科考队员,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上海市政府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秘书长王京春等领导出席了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20日,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队离开上海港码头,乘“雪龙”号考察船,经过一船二站58天的航行在2003年1月17日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全体队员奋战10天胜利完成了200t余的补给物资、400t余柴油的卸货任务,为夏季科学考察和新宿舍楼的装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奔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为考察队举行了欢送仪式。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出席欢送仪式并致辞。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文华,青岛市政协主席王书坚,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青岛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科考队员家属代表、涉海企业代表和青岛市学生代表等共500余人参加了欢送仪式。欢送仪式由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主持。刘赐贵指出,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书海拾贝     
快速变化中的北极海洋环境张占海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7-9月,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由"雪龙"号科学考察破冰船承载,前往北极洋加拿大海盆,考察了北纬80°以南的大范围海域,对北极海洋、海冰、大气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1.我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她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难忘航行.即我国对南极的第16次科学考察。“雪龙”号以其铸就的“大无畏”的坚韧之魂,历尽难险于2000年4月5日胜利返航上海。本文以独特视角和经历披露了此次航行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特殊感受。作者为南极科学考察航次海洋气象预报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中国第7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的观测数据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北冰洋海雾的气象要素特征和微物理结构特征。"雪龙"号观测到海雾时,科学考察船位于地面气旋前部,偏南风不断将南侧的水汽输送到北侧的冷水面上,海雾属于平流冷却雾。平均数浓度为8.03 cm~(-3),平均半径为8.75μm;与中国近海海雾相比,北冰洋海雾数浓度偏小而平均半径偏大。雾滴谱为双峰分布,不符合Gamma分布;双峰对应的半径分别为3.25μm和13.5μm;含水量相对半径为单峰分布,峰值对应的半径为15.5μm。  相似文献   

14.
“雪龙”号船是国家海洋局于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的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北极运输船。购进后被命名为“雪龙”,并于1994年进行了初步改装,现已于10月28日启航,赴南极进行南大洋及极区考察,并向东南极的中山站运送物资和住站人员。该船是原苏联黑海设计院于1985年设计,赫尔松船厂于1986年开始建造的极地供应破冰型系列船。这个系列到目前已建成了9艘,本船是第8艘。该船按1985年苏联海船建造与入级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利用"雪龙"号考察船,2008年7月11日从中国上海基地码头起航,先后完成了对日本海、俄霍茨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脊等海区的观测考察,圆满完成了所拟定的各项科考计划,历时77 d,于2008年9月25日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7月20日13时13分,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从西经168°51′穿越北纬66°33′,正式进入北极圈。"雪龙"船拉响了3声汽笛,表示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来了。"雪龙"船进入北极圈,标志着考察队转入第二阶段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的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远征南极、环球航行科学考察的航线特点和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供以后的南极考察和远洋船舶等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1日~9月9日,我国政府首次组织科学考察队赴北极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以及北太平洋白令海进行了为期71d的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由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选派的科技人员以及来自国内外新闻单位的记者组成,同时还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香港、台湾的科学家参加(总人数:124人,包括船员)。1 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是俄罗斯制造的,总长167m,型宽22.6m,最大船速18kn,续航能力20000nmile,配备…  相似文献   

19.
杨威 《海洋世界》2006,(2):41-44
满载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16名队员的“雪龙”船,经过一个月、12850多千米的航行;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停航。此次科学考察的各项工作任务即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冰海荣光     
《海洋世界》2014,(8):80-80
<正>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已经经历了近30年艰苦卓绝的历程。南极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和梦想。如果说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那么这长城已在海上日益隆起,正在向着地球最南端延伸……《冰海荣光:"雪龙"号船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再现了当年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冰雪南极发生的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2013年11月7日上午,从黄浦江边,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