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护心康片多波长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复方与组方药物指纹图谱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柱温35℃;0.1%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03nm(检测三七和黄芪)、270nm(检测丹参酮类)、286nm(检测丹参酚酸类和黄芪)。结果:建立了23个特征峰的护心康片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特征峰进行了组方药物归属分析。结论:该方法能揭示复方主要色谱峰在组方药物中的归属,有效控制护心康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中药对DBA/2小鼠视网膜TRPV4及TRAAK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设为空白组,50只DBA/2小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模型组,香附组、郁金组、柴胡组(疏肝解郁类),女贞子组、枸杞子组、牛膝组(补益肝肾类),川芎组、三七组、丹参组(活血行气类),每组各5只。喂养至7月龄后,分别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香附、郁金、柴胡、女贞子、枸杞子、牛膝、川芎、三七、丹参超微配方颗粒溶液灌胃28 d,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上TRAAK、TRPV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RAAK及TRPV4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药物组视网膜组织中TRAAK及TRPV4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类中药组组内比较:①疏肝解郁类:与郁金组相比,香附组和柴胡组视网膜组织中TRAAK及TRPV4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补益肝肾类:各组视网膜组织中TRAAK及TRPV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活血行气类:与川芎组相比,黄芪组和丹参组视网膜组织中TRAAK及TRPV4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不同疗效中药均能通过降低视网膜TRAAK及TRPV4蛋白表达量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其中在柴胡、郁金、香附三味疏肝解郁中药中,以郁金作用最佳;在川芎、三七、丹参三味活血行气中药中,以川芎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活血接骨胶囊对骨折初期骨折处血管内皮生长细胞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制备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模型,分为三七活血接骨胶囊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各40只,分别灌服三七活血胶囊15ml/(kg·d)及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不同时间点获取骨痂组织,采取RT-PCR方法对VEG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VEGF在给药第3天时表达开始增强,第5、7天表达处于峰值;第5、7、14、21天三七活血接骨胶囊组VEGF mRNA表达较0.9%氯化钠注射液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活血接骨胶囊可促进骨折初期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收录的中医医疗机构制剂治疗骨折病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整理《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收录的治疗骨折病的医疗机构制剂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中治疗骨折病的医疗机构制剂处方高频使用的中药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续断等。中药因子分析得出6个公因子,F1:桃仁、续断、香附、赤芍;F2:自然铜、骨碎补;F3:丹参、当归、川芎;F4:泽兰、延胡索、红花;F5:大黄、白芷、?虫;F6:三七。中药性味以温、苦类居于首位,归经以入肝经为多,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则治法以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接骨续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当支持度为15、置信度为0.9时,药物组合排名前3位的为“当归,红花”“当归,川芎”“红花,川芎”。聚类处方有3类:1)当归,川芎,红花,续断,骨碎补;2)红花,大黄,乳香,没药,当归;3)丹参,红花,当归,?虫,骨碎补。高频药物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较高的药对有“乳香、没药”“香附、黄柏”“香附、栀子”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了《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中骨折病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骨折病提供了一定的用药参考,也为医疗机构制剂向创新药的转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陈洁  王蔚  汝少国 《海洋科学》2011,35(3):99-107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是一类植物来源的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在结构和功能上与17β-雌二醇(雌二醇)类似,能够结合雌激素受体,具有弱的雌激素活性.已发现的植物雌激素有40多种,主要分布于38科植物中,大致可归纳为10种结构类型,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蔗类、内脂或香豆素类、芳香醚类、生物碱类、三萜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郭维琴教授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搜集经郭教授诊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医案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依次进行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治则治法、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并归纳总结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新方等。结果:纳入有效医案36 例,处方146首,中药150味,其临床症状以乏力、胸闷胸痛、心悸为主;中医证候以心血瘀阻、心肾阳虚为多,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补气活血、温补心肾、温阳活血、滋补肝肾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率>50次者共14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常用对药有19组,角药有23组,4味药物组合有16组,5味药物组合有6组,6味药物组合有1组;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对药有5组,角药有21组,4味药组合有33组,核心处方为“党参、黄芪、丹参、红花、炙麻黄、淫羊藿”;熵层次聚类新处方有“炙麻黄-淫羊藿-川芎-生赭石”等4个。结论:郭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多虚实夹杂,以阳气虚弱为本,以痰湿阻络、瘀血内阻为标,临证以益气温阳活血为治疗大法,用药以补气、温阳、活血化瘀类为主,用药温和,处方精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文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治疗最常见的基础方剂为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参苓白术散和二陈汤等;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黄芪、陈皮、半夏、五味子、丹参和葶苈子;药物类别使用频数中补气类药物频数排第1位,排第2~4位的药物频数依次为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结论:COPD稳定期治疗主要以补虚类方药、化痰止咳类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观察加味丹参饮(JWDS)能否通过激活Parkin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传代培养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HRG)、模型组+空白血清处理组(BSG)、模型组+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组(JWDSG)、模型组+加味丹参饮含药血清+Mdivi-1组(JDMG),应用免疫印迹法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内Parkin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G组比较,HRG、BSG、JDMG、JWDSG的Parkin、Beclin-1蛋白表达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SG、JDMG组比较,JWDSG的Parkin、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G、BSG、JDMG 3组之间,以上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可能通过调控Parkin蛋白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发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现代中医文献,对搜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脑出血后脑水肿用药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频数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常用药有大黄、水蛭、三七、石菖蒲、泽泻等35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活血化瘀药,其次为清热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提示血瘀、湿热、腑实、肝风、水湿内停是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重要病机。因子分析得到12个公因子,提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病机有瘀血内阻、水湿内停,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以及瘀血阻络、痰热腑实等。结论:本研究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涉及五苓散及其类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提取药物组成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共85篇文献纳入研究,加味类别多以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加味药物多见于黄芪、丹参、大腹皮、鳖甲等12味中药。用药配伍规律中以丹参-黄芪、大腹皮-黄芪、鳖甲-丹参常见。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肝硬化血瘀、水停、气滞等病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论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13.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活性鉴定采用改进的Robert法观察赤魟软骨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作用情况。赤魟软骨提取物活性给药组为质量分数为10%、1%、0.1%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空白对照组为质量分数为10%的MC溶液,加样24 h后对各给药组样品给药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原理编程进行血管数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活性与给药组质量分数成正比。且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接来源于动物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喻正科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经喻教授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28 例,将其诊疗数据标准化,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喻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652首处方,共259味中药,累计频次11786次,使用频次排前20位的依次为:三七、天麻、丹参、葛根、川牛膝、石菖蒲、煅龙骨、炒白术、陈皮、鸡血藤、蒲黄、益母草、法半夏、川芎、煅牡蛎、姜黄、山药、珍珠母、杜仲、赤芍。频次最高的药性为温性,药味为甘味。药物归经排前3位的依次是:肝、脾、胃经。药物功效排前3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补虚、平肝息风。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药对组合13对、聚类处方7首。结论:喻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多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等药物,体现了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药外治法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建库至2021年6月收录的中药外治法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9篇文献,109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127味,总用药频次为908次,使用频率>5%的有5类,由高到低分别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单味中药频次>20次的有12味,分别为桂枝、红花、黄芪、川芎、当归、鸡血藤、赤芍、威灵仙、丹参、伸筋草、熟附子和艾叶;按性味分析,平、温、寒性药较多,辛、甘、苦味药多见,归经多入肝、心、脾、肾及肺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红花-桂枝是支持度最高的药对。通过对频次>2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大类。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用药多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多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及桃红四物汤化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张建平主任医师分经论治颈动脉斑块的经验。分析病因病机为痰浊瘀血,阻滞经络,属本虚标实之证。拟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临床用药特点是分经论治,引经报使,常用白芷、川芎、藁本、蔓荆子等引经药;善用三七肃清血络,虫类药物搜剔经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坐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NP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 2022 年12月7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中有关中药坐浴治疗CNP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中药共现网络图;采用 SPSS Statistics 25.0对中药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共纳入文献129篇,提取中药处方148首,涉及中药201味,累计使用频次1414次,其中高频中药共20味,排前5位的依次为黄柏、丹参、大黄、败酱草、蒲公英;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多归肝、心、胃经;在中药配伍方面,丹参-黄柏支持度最高;高频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群。结论:中药坐浴治疗CNP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益气扶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燕宁教授从神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位在心,“心神不安”为本病病理因素之一。临床分期辨治,初期热扰心神,注重清心安神,喜用黄连、连翘、栀子、灯心草、百合;中期瘀阻心络,注重化瘀安神,惯用丹参、郁金;后期热毒耗伤气阴,注重养心安神,常用人参、酸枣仁、龙骨、柏子仁。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卢永屹主任医师运用花类药治疗黄褐斑的经验。卢师认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肾亏,瘀血是其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喜用花类药治疗,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安神助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