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中国近海大多数渔业都属于数据有限渔业,用对数据要求较高的复杂模型无法对这些渔业资源做出有效评估,因此用数据有限评估模型评估渔业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经典剩余产量模型(CEDA和ASPIC)和两种新型有限数据评估模型(贝叶斯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BSM)和蒙特卡洛MSY估算模型(CMSY)),评估了黄渤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东海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南海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这三种重要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参考点和资源现状。研究表明:黄渤海鳀鱼MSY估计值为80×10~4~83×10~4 t,生物学参考点F/F_(MSY)估计值小于1.0而B/B_(MSY)略小于1.0,表明这种渔业捕捞强度适中但资源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东海带鱼MSY估计值为58×10~4~64×10~4 t,F/F_(MSY)估计值大于1.0而B/B_(MSY)估计值小于1.0,表明这种渔业存在过度捕捞且资源已经衰退。南海金线鱼MSY为30×10~4~32×10~4 t,F/F_(MSY)估计值大于1.0而B/B_(MSY)估计值小于1.0,表明这种渔业存在过度捕捞且资源已经衰退。以上4种模型均可适用于中国近海数据有限的渔业资源,但两种经典剩余产量模型对三种渔业数据的拟合不够稳定(相关系数R~2波动较大),因此取BSM和CMSY模型的评估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但这两种有限数据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资源量波动易受海洋环境,尤其是海表温度(SST)变化的影响。本文假设产卵场最适SST范围(P_s)影响环境容纳量(K),索饵场最适SST范围(P_f)影响内禀自然生长率(r),利用2003—2014年西北太平洋渔业数据,建立了基于海表温度的剩余产量模型(EDSP),评估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量。研究显示,根据偏差信息准则(DIC)值,基于产卵场海表温度的剩余产量模型(P_s-EDSP)为最优模型。在P_s-EDSP中,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208.56×10~4 t,B_(MSY)水平的生物量为71.46×10~4 t。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捕捞死亡率为0.15,低于目标水平和MSY水平的捕捞死亡率(F_(tar),F_(MSY)),当前资源生物量高于B_(MSY)。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未遭遇过度捕捞,在其资源评估和管理中应适当考虑产卵场海表温度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剩余产量模型是最简单和应用最广泛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之一。CEDA(catch-effort data analysis)和ASPIC(a surplus-produ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covariates)是使用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对渔业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计算机软件。根据中国台湾延绳钓渔业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利用CDEA和ASPIC软件对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EDA中使用对数正态误差假设的Fox模型产生了最大的R2值以及最接近ASPIC分析结果的种群参数值,但是CEDA得到的R2值低于ASPIC。CEDA对不同初始B1/K值的反应比ASPIC敏感。ASPIC中Logistic产量模型对不同初始B1/K值的反应比Fox模型更加灵敏。CEDA和ASPIC得出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剩余产量模型在不同渔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产量模型因其简单和所需数据较少的特点为渔业资源评估广泛采用.本文应用目前常用的四种剩余产量模型对五种渔业下的渔业生物种群及北大西洋箭鱼种群xiphias gladius评估效果作了比较.四种剩余产量模型在渔业1中的评估效果较好,而在渔业2中的效果较差;Schnute模型在充分捕捞的渔业,如渔业3、4、5,尤其是在低生物量的渔业3中评估效果较好,但不适合评估未充分捕捞的渔业.Walters-Hilborn模型(W-H模型)适用于各种渔业,尤其是渔业1、4、5.在过度捕捞渔业中如渔业3、4,模型对参数q的估计较其它参数接近真值.在北大西洋箭鱼(xiphias gladius)渔业的评估中,W-H模型对MSY的估计约为14000吨,接近于Prager(1996)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全球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鱼种,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资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大西洋黄鳍金枪鱼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的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使用贝叶斯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资源评估,并探讨不同剩余产量函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对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美国、委内瑞拉、日本和中国台北4个船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及Fox剩余产量函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关键参数环境容纳量和内禀增长率的估计中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8 (140,229)×104 t和0.210(0.159,0.274);当前资源量为72.5×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3.7×104 t时,种群既没有遭受资源型过度捕捞,也没有捕捞型过度捕捞发生。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渔获量数据存在误报率(70%、80%、90%、110%、120%和130%)时,生物量的评估结果偏高,而捕捞死亡率的结果偏低,但种群均处于健康状态;预测分析显示,当总允许可捕量设为11×104 t时,资源在2024年前仍基本保持健康状态。本研究与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现有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且模型较稳健,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建议。根据模型结果,建议总允许可捕量为11×104 t或更低,以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6.
使用ASPIC与CEDA软件对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的产量和标准化的CPUE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环境容量K、可捕系数q和内禀增长率r的点估计。以此作为3个参数的先验信息,应用MCMC算法计算3个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根据种群参数的后验概率,设定不同的捕捞策略,对该群体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85—2005年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经历了轻度的过度捕捞,2005年之后开始恢复,目前这个群体的资源状态较好,仍需加强管理使其可持续发展。建议产量控制在27 970t以内,捕捞死亡率控制在0.15左右。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诊断与选择,主要依赖于模型对观察数据的拟合度,很少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的依据。为此,本文利用后向预报方法评价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资源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研究表明,在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时,存在如下问题:(1)拟合较好的模型其预测能力较差;(2)利用不同时段数据拟合模型时,采用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选择的最佳模型缺少稳定性;(3)不同模型估计的TAC (Total Allowable Catch)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可以判断,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与管理效果较差。本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DIC选择模型的稳定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模型模拟的种群演化动态是否正确、资源评估结果是否存在问题;(2)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揭示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引起的渔业管理风险,从而有利于避免渔业管理风险、实现渔业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近十年的生产概况,结果显示,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从业国家和地区已达40个,从业国家(地区)中以欧共体、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斯里兰卡、中国台湾、马尔代夫等所占份额较高,以2000年计占当年印度洋金枪鱼渔业总产量的68.17%。产量140万吨,以金枪鱼类所占份额最高.主要金枪鱼渔获种类依次为鲣、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渔业方式为金枪鱼围网、刺网及延绳钓。中国在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中年占份额较小,捕捞产量从1995年的444吨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6408吨。  相似文献   

9.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全球经济和生态价值最重要的鱼类之一,其资源养护和管理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依据年龄结构产量模型研究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状态,着重探讨了其生活史特征的不确定性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60-1985年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量保持相对稳定,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相应的捕捞死亡系数也在2010年之后迅速增加,目前其种群可能存在过度捕捞(F2020/FMSY>1,SSB2020/SSBMSY<1)。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结果对自然死亡系数(M)和亲体-补充量关系陡度参数(h)的改变较为敏感。当h增大时,SSBMSY和初始SSB(即SSB0)的变化较大,分别减少了约25.53万t和34.04万t;F2020/FMSY减小了1.15。当M增大时,F2020/FMSY、SSBMSY...  相似文献   

10.
陡度是亲体与补充量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能反映补充量受亲体量的约束程度,但该参数难以通过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直接估计,而随意假设则可能会降低渔业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生物量动态模型(Biomass dynamic model)与Euler-Lotka方程估计陡度经验分布的方法。先利用贝叶斯生物量动态模型估计内禀增长率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Euler-Lotka方程估计陡度的经验分布,再以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陡度估计为例,展示了该方法。研究表明:陡度的估计受资源丰度指数、自然死亡系数、性成熟率、生长参数等数据的影响;当使用中国台湾延绳钓渔业在15°S~45°S、55°E~100°E海域的标准化CPUE、4种自然死亡系数与4种性成熟率时,生物量动态模型能较好估计内禀增长率,估计的陡度均值在0.80~0.87之间,与大西洋、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陡度值基本一致,估计结果具有合理性;同时,本文陡度估计支持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处于健康状态的判断。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陡度估计方法,为陡度的合理假设及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对有效信息较少的渔业资源进行资源评估面临很大的挑战,而贝叶斯方法在数据数量较少、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能利用其它种群高质量的数据或已知的先验信息提高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由于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数据质量较差而数据量有限,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以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为例,以调查贝叶斯方法在有效信息较少的资源评估中的优势。本文根据不同的先验假设与捕捞数据系列,共构建了8个贝叶斯动态产量模型,以评估长鳍金枪鱼资源。结果表明:(1)分析参数的后验分布能提高捕捞数据系列选择与参数假设的合理性; (2) 利用种群统计学方法为内禀增长率(r)构建有信息先验,能提高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当基于贝叶斯框架时,能将已知的知识表示为先验信息并能分析参数的后验分布,从而在数据较少或数据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能利用各种信息提高参数估计的合理性与资源评估的可靠性。因此,对数据量较少或数据质量较差情况下的渔业资源评估而言,贝叶斯方法非常有效,如本文所示的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  相似文献   

12.
隋芯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科学》2021,45(4):136-146
东海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种群动态易受海洋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其资源评估和管理中需要考虑海洋环境条件的作用。假设马鲛鱼产卵场最适海表温度10~19℃(Suitable SST,Tsui)范围会影响种群环境容纳量(K),因此分别使用产卵季3月最适表温范围比值(Tsui-Mar)、4月最适表温范围比值(Tsui-Apr)和3、4月份最适表温范围比值的平均值(Tsui-Ave)作为剩余产量模型的环境因子,构建三种基于环境因子的剩余产量模型(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surplus production,EDSP),分别为Tsui-MarEDSP、Tsui-Apr-EDSP和Tsui-Ave-EDSP,利用贝叶斯估计模型参数,结果显示Tsui-Mar、Tsui-Apr、Tsui-Ave三个基于环境因子的EDSP模型偏差信息标准(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值小于传统的剩余产量模型的DIC值,其中Tsui-Ave-EDSP模型DIC值最小,精度最高,估计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的范围为8.125×106~8.371×106 t,资源量(biomass)范围是1.429×106~1.455×106 t,从1994年到2015年,马鲛鱼的捕捞死亡率远低于目标死亡率(Ftar)和MSY水平捕捞死亡率(FMSY),种群资源量高于MSY水平资源量(BMSY)。东海马鲛鱼没有被过度捕捞或未发生过度捕捞,基于EDSP模型中的管理参考点更为保守,建议日后东海马鲛鱼的种群评估和管理应考虑产卵场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长鳍金枪鱼(Thunnusalalunga)是主要的经济性金枪鱼鱼种之一,其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联系。利用2012—2019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a, chl a)和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构建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时空分布神经网络模型。以空间(经度,纬度)、环境因子(SST, chl a, SSS)为解释变量,局部渔获量为因变量,变化隐含层节点数,构建了18个BP空间分布模型,并采用10×10交叉验证模型稳定性,以均方误差(meansquareerror,MSE)、平均相对方差(averagerelativevariance,ARV)以及拟合优度(R~2)作为不同模型精度与稳定性的评判标准,最终选取5-18-1(隐含层节点18)模型为最佳模型,其平均MSE值为0.02232,平均ARV值为0.511。利用最优模型预测结果与同期实际捕捞产量进行叠加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致性。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表明海表温度显著影响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其贡献率达到0.2。印度洋长鳍金枪鱼高精度BP神经网络时空分布模型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开发鱼类种群的自然死亡率(M)在鱼类资源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1种应用实际种群分析(VPA)(亦即世代分析方法)估算鱼类自然死亡率的方法.文中假设了捕捞努力量(E)已知和未知2种情况,并同时求出了其他种群参数,如可捕系数,补充量等.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中,假设了4种模拟渔业(管理良好的渔业,掠夺式渔业,恢复性渔业和稳定性渔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引入VPA模型来估算鱼类的自然死亡率.当CV等于20%时,在4种模拟渔业中鱼类各龄自然死亡率(Ma)的EP均小于10%.在已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时,计算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M等于0.119,这个结果比先前假定的值(0.3)小,但考虑到该鱼种所承受的高的捕捞压力作者认为该估计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金枪鱼延绳钓的钓钩深度和浸泡时间对钓捕性能和渔获特征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集的东太平洋公海长鳍金枪鱼渔业调查数据,利用局部加权回归和线性回归分别拟合了钓钩深度分布与捕获的长鳍金枪鱼叉长分布的关系,统计了各钩号和叉长组的上钩渔获物的存活比例,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钓钩浸泡时间与捕捞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渔获物的平均叉长随着钓钩水层的加深而略微增大,192m(8号钩所处水层)为临界水层,该水层以浅的长鳍金枪鱼叉长明显小于该水层以深的叉长。钩号、叉长均与金枪鱼的活体比例呈较明显的相关性,这表明捕捞水层越深或鱼体越大,渔获存活率越高。以每11个连续浮球为单位计算浸泡时间,渔获率随着浸泡用时呈现波动式增长的动态响应,并在11和16h呈现2个峰值。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钓钩水深对捕捞效率的影响极显著,167.57m水深为捕捞效率密度最高的水层,若钓钩水层分布于124~211m将有更高的捕捞效率。  相似文献   

16.
黄鳍金枪鱼索饵水层影响延绳钓捕捞效率,而黄鳍金枪鱼索饵水层分布受水温垂直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GAM模型分析次表层环境变量对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评估黄鳍金枪鱼垂直水层分布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Effort, CPUE)的作用。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热带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空间分布影响明显。黄鳍金枪鱼延绳钓CPUE在2012年之后快速增多,高渔获率月份出现在北半球夏季,空间上在10°S,140°E附近区域。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温跃层下界深度、18℃等温线深度、△8℃等温线深度及其和温跃层下界深度的深度差对延绳钓渔获率影响较大,是影响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关键环境因子。随着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值变大,延绳钓CPUE逐渐递增,对延绳钓CPUE影响密切的温度和深度分别为27~28℃和70~90 m。温跃层下界深度对延绳钓CPUE影响在250~280 m时最大;之后随着下界深度的变大,CPUE快速下降。18℃等温线深度对延绳钓CPUE影响呈现先震荡后递增的趋势,影响密切的区域在230 m深度上下。△8℃等温线深度与温跃层下界深度的差值对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CPUE影响呈现先快速递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在深度差为70 m上下时影响最密切。研究结果揭示,在黄鳍金枪鱼活动水层受限或栖息水层和延绳钓作业深度相吻合时,延绳钓渔获率最高。依据黄鳍金枪鱼垂直活动水层调整延绳钓投钩,可以提高渔获率。因此,采用延绳钓CPUE进行渔场和资源评估时要考虑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中国东海北部海域重要的经济蟹类,对三疣梭子蟹资源开展评估是其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文运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对东海北部海域的三疣梭子蟹资源进行评估,确定了当前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开发利用状态,估算了在不同收获率水平下未来10年三疣梭子蟹的生物量和年总可捕捞量,分析了管理策略实施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崩溃的风险。研究显示,在基准方案和敏感性分析方案下模型参数预测值以及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值比较相近。使用两种方案估算得到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均约为24×104 t, MSY对应的生物量BMSY均约为252×104 t。在基准方案下,MSY对应的捕捞死亡系数FMSY为0.096;在敏感性分析方案下,MSY对应的捕捞死系数FMSY为0.097。在2001—2020年间,捕捞死亡系数均低于FMSY,且生物量基本在BMSY水平之上,表明近年来三疣梭子蟹未出现过度捕捞的情...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7 ~2011年Argo浮标剖面温度资料研究了大西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延绳钓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和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跃层上界深度呈现出冬深夏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呈纬向带状分布,12月至翌年4月份,15°N以北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超过80 rn,同期10°S以南海域的多低于50 m;6~10月份的则相反.在赤道纬向区域温跃层上界温度在27℃以上,往南北两侧30°区域温度值依次递减至20℃及以下.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温度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跃层下界深度高值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W”形状,深度值在220 m以上.在25°S以南,从南美洲到非洲西沿岸海域并延伸到安哥拉外海,以及10°N非洲西海岸外海,在1a中的大部分月份里,温跃层下界深度浅于150 m.在15°N以北和15°S以南区域下界温度大于15℃,在这之间的纬向区域下界温度低于14℃.全年在大西洋西部的5 °~ 15°N和5 °~15°S区域的温跃层厚度最大,在80~150 m之间,冬季和夏季呈现相反的分布特征;温跃层强度高值在5°S~ 15°N纬向区域,尤其是大西洋东部,介于0.15 ~ 0.25℃/m之间.根据文中揭示的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作业渔场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作者建议晚上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投钩深度应该在温跃层上界深度分布的附近水域;白天捕捞黄鳍金枪鱼投钩深度应该在温跃层下界深度分布的水域附近,大眼金枪鱼投钩深度要比黄鳍金枪鱼的更深.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渔业种类由于数据缺乏,无法使用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和管理。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CMSY等基于有限数据的评估方法,但CMSY方法在渔获量数据时间序列长度有限、存在误差等情况下的评估可靠性尚有待验证。本研究运用CMSY方法对黄海3种产量较高的经济鱼类开展资源评估,探索渔获量数据时间序列长度、不同渔业发展阶段,以及观测误差水平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鲐、带鱼和银鲳在2000年后均出现产量高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情况,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况(B/BMSY<1、 F/FMSY>1),近10年来开发强度降低,但生物量仍处于较低水平(B/BMSY<1)。评估模型的回溯性分析结果差异较小,表明评估结果稳定。从数据长度上看,使用遍历产量上升和下降过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其评估结果更为稳定。在观测误差大于20%的情况下,模型对MSY和BMSY出现高估,但结果仍较为稳健。在CMSY方法的应用中应注意选取长时间序列的产量数据,在评估结果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对保守的渔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鳍金枪鱼作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因其经济价值高、资源量丰富而成为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根据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委员会(WCPFC)提供的南太平洋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业2000~2012年13年的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资料,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其资源密度进行CPUE标准化。GLM模型结果表明,月、纬度、表温、表温梯度、盐度、海面高度、涡动能、100米溶解氧以及交互项年与纬度、月与纬度、月与经度对CPUE影响较大。根据AIC准则,选择最优的GAM模型,其对CPUE的最大解释偏差为58.9%,模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最高相关系数达58.4%。GLM模型和GAM模型标准化后的CPUE变化趋势相同,除2011年外均明显低于或接近名义CPUE。2000~2012年资源密度年间和月间变化较大,资源密度最高的年份为2001年,资源密度最高的月份为6~8月,GLM模型和GAM模型标准化后的平均CPUE分别为11.48尾/千钩、12.41尾/千钩和13.54尾/千钩、18.63尾/千钩。本研究中,GAM模型较GLM模型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